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万道神帝 >

第301章

万道神帝-第301章

小说: 万道神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上蝶蛹关原本的三万五千余守城军士,楼书平所能调用的兵力又扩充到了将近二十万,若采用保守战法,固守不出,以待援兵,根据蝶蛹关的地形优势,想要挡住来势汹涌的人皇大军并非难事。

    只是这个挡住始终是有期限限制。

    蝶蛹关虽占地形之优,如平地起龙,但城中粮草并不富足,此中粮草并非仅仅指代寻常人家所食用的饱腹五谷,还包括疗伤恢复的灵丹妙药,以及一些能够大幅度减退疲惫困倦感的特制灵材,味道或许并没有多么鲜美,但绝对是最适合炼气士乃至神魔军队间大规模作战的补给。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于军队的意义便如同法力之于神魔,不可或缺。

    原本蝶蛹关守城将士仅有三万五千余人,数量不多但胜在精锐,平常百姓也只有几万户,蝶蛹关内的补给粮草足够他们在经历重大战事的情况下支撑七八年,可随着楼书平带领的十余万神农氏大军涌入,城内人口倍增,且这批军队中有半数以上乃负伤之人,重伤者居多,轻伤者居少,粮草所能维持的时间自然锐减。

    根据楼书平的经验来看,以蝶蛹关现余的粮草情况,最多只能为这将近二十万神农氏将士以及几万户寻常百姓维持七八月的时间。

    还不足一年啊!

    每每念及至此,楼书平便不得不以手抚额,实在是头疼得厉害。

    若搁在以往,维持七八月的粮草也足够用了,临近岁末又会有新的收成,可如今乃是轩辕氏与神农氏交战的敏感时期,他楼书平又是临阵接替刑天的位置,带领十余万神农氏大军一路北撤,来到这蝶蛹关,沿途伤亡再小那也是伤亡是人命,神农军魂再强也改变不了他们如今受挫的事实。

    灰头土脸,败军之将。。。。。。等等一系列的形容词是离不开了。

    反观人皇大军,刚刚出师便连战连捷,趁刑天离去之际一路北击,追击万里不止,等到楼书平退至蝶蛹关休养生息,他们便在蝶蛹关外五十里安营扎寨,点燃炊烟,不时吹起号角,却又迟迟不真正冲锋,只是将蝶蛹关这座雄城牢牢围住而已。

    可他们的目的真的就只局限于此了?

    楼书平嘴角抽搐,用腚眼子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好。

    好歹他也是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将,职位虽不及刑天,修为实力也落后良多,但若论及战法与变通方面,楼书平并不逊色于刑天,人皇大军之所以兵临蝶蛹关而迟迟不攻城,并不是忌惮蝶蛹关的地形优势与防守力量,而是想以逸待劳,围点打援,吸引更多的神农氏大军前来,于关键时刻一口悍然吞掉!

    乖乖,这胃口着实不小了。

    就是搁在当年楼书平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个愣头青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也得由衷地探出一根大拇指,既赞叹也感慨道:“这领兵的真他娘是个人才啊!一股劲地放长线钓大鱼,还不怕到头来把自己给撑死!”

    而今早已历经成千上万年岁月沉浮,戎马一生伤疤无数,却始终不得再度升迁,面如人之古稀的老将腰间佩着神农氏制式,披着漆黑重铠,登上城楼,立于一张“炎”字大旗之下,目光深沉,神色肃穆,猛然咳了一声,沉声道:“九黎铁骑甲天下,轩辕军阵定**,独不闻我神农氏军威,究竟是这些家伙又厉害又招摇,还是我神农氏又孱弱又低调?”

    城楼之上岗哨不断,或明或暗,又有巡逻军士不断变换方位,视察动向,但听得楼书平这一自问般的话语,皆是停顿脚步,眼神偏移,落在楼书平所着甲胄之上。

    短暂的沉默之后是一道带着浓烈火星味儿的质问声。

    “楼将军身为三朝老将,不知穿了这身铠甲多少年,南征北往多少战,故将军虽一直不曾封侯称王,我等也依旧对您抱有深深敬意。只是昨夜天穹异象,将星陨落,隐隐有破杀千军万马之势,我等闻之不禁哀鸣,想来刑天大将军已然凶多吉少,而今蝶蛹关中以将军资历最高战法最强,本当稳固军心,振我神农,何故出此言自坏我族声誉?莫不是将军临阵怯战,打算降了那人皇公孙轩辕?”

    声音响亮,如金戈铁交锋,震动人心!

    楼书平闻言却是不怒不火,只是淡然地瞥了那言辞慷慨激昂的年轻神农军士,笑道:“老夫若是早有归降人皇轩辕之心,早在栗陆氏一线峡中,我便以十余万大好神农氏儿郎的头颅前去投诚了。”

    楼书平一语看似轻描淡写,但不知为何当他那句“以十余万大好神农氏儿郎的头颅前去投诚”传入在场诸多军士的耳中后,众人立时噤若寒蝉,似乎眼前这个貌不惊人但战功累累的老头那时真的有这份本事啊!

    “咳。。。。。。那既然如此,将军又为何出此丧气之言?”也不知是突然胆怯还是自觉理亏,年轻军士的声音比之前要小了许多,但仍是清晰地传开。

    楼书平没有立即答话,而是带着几分黯然神色继续自顾自地言道:“都知我楼书平乃神农氏三朝老臣,一生戎马,都知我战功累累却始终不得王侯之位,都知我分明垂暮却仍自不愿离军,可谁知我黑甲之下究竟有多少伤痕?”

    无人应答。

    因为无人能应。

    楼书平仰天一笑,头颅高昂,忽而催动法力,对着自己身上甲胄猛然一抓。

    城楼巍巍之上。

    众目睽睽之下。

    老人卸甲!

    无人出声阻止。

    无人怒目相视。

    因为看着那坦露在外,伤痕遍布且微微佝偻的身躯,在场将士无一不嘴唇颤抖,红了眼睛。

    楼书平不加理会,继续保持着一臂悬空提甲,一臂握柄抽刀的姿势。

    秋风不如冬风那般冷冽,但却更为萧瑟,将老人本就没有多么壮实的身躯衬托得更加单薄。

    他的气势却十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楼书平生平之志又岂止区区千里?

    纵天地九万里亦不能囊括。

    可惜啊可惜,我之心,我之志,跳脱五行,超出六道,飞升入天地之外,但身却仍在凡尘之中,始终披着一身厚重黑甲,始终挎着一柄狭长。

    甲是神农甲,刀是神农刀。

    人也是神农人。

    地泽万物,神农不死。

    呵呵,年少时总觉得这句话霸气至极,一度以为自己觉醒了神农血脉就真的能够长生不死,等到长大后奔赴沙场才知道天下之大,竟无人是能够一直不死的。

    庙堂人死在庙堂。

    江湖人死在江湖。

    沙场人自然死在沙场。

    悲也壮也!

    楼书平倏然踏步行。

    一步应一尺,一尺应一痕。

    连有些本已经忘却是因何所伤的伤痕都在此番连续的踱步中,连同那些见证了太多悲壮的记忆片段,再度被楼书平拾起。

    “昔年铁壁一役,神农氏六万兵马因粮草不足,不得不孤注一掷,在无援兵的情况下攻打十万东夷守军,时东夷军占铁壁之地利居高临下,以强弓劲**为辅,射杀神农氏军士不计其数。血染青天之际,云梯根本无法靠拢城墙,投石车也击散不了血雾,一天之内六万兵马便战死三万余人,而东夷损失不过一万。最后是两万神农残军以血祭之法强行轰开城门,皆奋残躯而死斗,入城后又集体自爆,这才将铁壁十万东夷守军歼灭大半,为神农氏后继部队开路。”

    楼书平一边朝城楼战鼓靠近,一边回忆过往。

    闻言,在场诸多年轻面孔皆都不知所以,一脸茫然,唯有少数资历较深的将领面露异色,咬牙沉吟道:“那时十万东夷守军超过半数被歼灭,但那六万兵马却也几近全军覆没,等到神农氏后继部队赶至时,只救下了七人,其中有四人因血祭反噬太深,很快不治而亡,活下的只有三人。此事严格算来也是我神农氏一大秘事,将军知道的如此详细,想来当初也是后继部队中的一员。”

    楼书平继续朝战鼓方向迈进,没有回头。

    他自是清楚铁壁一役,却不是什么后继部队中的一人。

    一步复一步,老人至鼓前。

    其单臂仍提甲,猛然向战鼓撞去!

    咚!

    鼓声震动,战意滔天。

    楼书平豪气冲天,眼中却有血泪转动,他以甲击鼓,片刻不停歇,声声震慑蝶蛹关五十里外正自点燃炊烟,由力牧率领的四十万人皇大军。

    鼓声传开,他人声也至。

    “血衣营老卒楼书平,今将蝶蛹化铁壁,试问人皇帐下,谁能破之?谁敢破之?!”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风起兮,战火燎原

    垒壁关西行百里,得一山谷,地貌甚奇,入口处宛若葫芦嘴,因之得名,谓其葫芦口,又作葫芦谷。

    葫芦谷地域并不算多么宽广,相较于垒壁关、蝶蛹关等巍峨雄城而言,它只能相当于城中一角。

    然而此谷占地面积虽说不大,但因其四面环山,层层重叠,怪石嶙峋,少有茂林,唯有一片小型湖泊存在于山谷中心处,湖面烟波浩淼,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也是占据了几分大自然的瑰丽雄奇。

    湖泊沿岸为众多石灰岩与钟乳石,经多年风雨冲刷,渐渐形成许多引人遐想的奇观,譬如“双龙戏珠”、“古松寒梅”、“龙头望天”、“狮子回背”、“罗汉迎宾”等。

    而在湖中心处则是有一方圆十里的小岛,岛岸经水拍浪击,整体趋于龙形,又因岛上天然种植物以青色居多,故素有&qot;青龙海岛&qot;之称。

    岛左前方矗立着一座名声不凡的“醉仙山”,因远眺有仙女醉酒之态而得名,朦朦胧胧,隐于云雾,若九天仙子身着轻纱,游于春秋,醉于大梦,其中滋味妙不可言,唯有身临其境方可细细味。

    青龙海岛右岸有一铁桥,总长约数十丈,两侧桥墩底部斜伸入湖水,壮如金龟,彼端有一溶洞,洞内设有四条隧道,隧道过后则又是另一番不可多得的美景美物,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最正中一条隧道过后的桃花林。

    桃花林中桃花酒。

    酒在葫芦内,人亦在葫芦内。

    唯一的区别只是前者所在的葫芦乃是人工所造,而后者所在的葫芦则是自然所建。

    应龙斜靠在一棵桃花树下,轻摇手中葫芦,听着酒水拍打着葫芦壁的撞击声,以及四周不时吹袭起的微风声,面色宁静,闭目浅睡,浑然没有半分手握重兵,代替风后统御百万雄师,与神农氏争雄的压迫感。

    “红葫芦,黄葫芦,紫葫芦。。。。。。黑鹧鸪,白鹧鸪,褐鹧鸪。。。。。。葫芦盛酒,鹧鸪承怨,酒入肝肠痛,怨作想思量,痛也通,量也凉,痛了多少痴情女,凉了几多好儿郎?世间事,道不尽,不若醉一场,管什么黯然神伤。。。。。。”

    “斜倚桃花饮酒,一醉道尽**。原以为应龙将军是个铁血汉子,不曾想也是个性情中人,倒也难得!”

    再饮过一口桃花酿,应龙微微睁眼,目光朝右一撇,落在这个陪他从日出静坐到黄昏的白衣年轻人身上,笑了笑:“我本来以为你会嫌弃我唱的不好听,辱没了这首歌谣。”

    这白衣年轻人自是秦苍,闻言,他也只是笑了笑,道:“在我看来,愈是经历过铁血杀伐的人,才愈是懂得真柔情,并非一些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