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夺嫡-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听弘晴不同意发兵起事,岳钟琪可就不免有些急了,也顾不上甚忌讳不忌讳的,重重地磕了个头,苦苦地求肯着。
“东美莫急,这天,塌不了,一帮小儿辈自以为得计,其实不过都是土‘鸡’瓦狗罢了,本王向不曾放在心上,东美只管安心带好兵,本王早有安排,断不会让贼子们称心如愿了去,言尽于此,东美牢记在心即可,万不可走漏了风声,军心一‘乱’,社稷恐危矣!”
尽管心中很是感念岳钟琪的忠心,然则事关重大,弘晴却是不敢将诸般部署说破,也就只是满脸恳切之‘色’地弯腰将岳钟琪扶了起来,耐心地叮嘱了一番。
“王爷放心,末将自当守口如瓶!”
这一听弘晴将话说到了这么个份上,岳钟琪心中虽还是有些不甚踏实,但却不敢再细问根底,而是恭谨地作出了保证。
“嗯,东美之言,本王信得过,这几日行军辛苦,尔且早去歇息好了。”
事涉机密,弘晴自是不愿深谈,这一见岳钟琪心绪已平,也就没再多留于其,而是温和地一笑,就此将岳钟琪打发了出去,他自己则是又踱回到了窗前,眉头微皱地眺望着早已黑沉下来的夜空……
诚德三年八月初四,弘晴委派第三军军长程贵武率该军剩下的两个师前往川中,就任四川提督,并就此事上本诚德帝批准,然,不等诚德帝的回文抵达,便已于诚德三年八月初九率大军进了‘玉’‘门’关,八月十四,大军进抵兰州,新任陕西总督孟光祖率甘、陕、青各地之官员于城外五里处郊迎,并诚邀弘晴所部大军在兰州共度中秋佳节,弘晴欣然允之,下令大军在兰州城外驻扎,给假三天。
诚德三年八月十七日,诚德帝诏书再至,准了弘晴之奏请,下明诏,委任程贵武为四川提督,并再次提出分兵山东之提议,理由是因着新军编练之缘故,原山东旗营以及绿营大多被‘抽’调一空,地方绥靖堪忧,让弘晴再调两万大军前往山东,以为镇守,原山东提督调京另有任用,所遗之缺,可由弘晴自行定夺。
诚德三年八月十九日,弘晴依诚德帝诏书所令,委派第二军军长张淼率该军第一师以及陆有胜所部之骑二师先行前往山东驻防,委张淼为山东提督,并将此事上报诚德帝批准,而后,婉拒了陕西总督孟光祖的再三挽留,也不等诚德帝的回文送抵,便即率军过了黄河,于诚德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抵达西安,方才刚扎营,诚德帝的诏书便已再至,言及湖北生苗造‘乱’,声势不小,地方弹压不力,须得以新军平之,着弘晴派出两万兵力前去剿灭,并言明湖北地形复杂,非重炮难以制敌,令弘晴将炮兵师调往湖北参战。
或许是被诚德帝‘逼’得烦了,也或许是察觉到了诚德帝的不良用心,总之,面对着再次到来的调兵令,弘晴并未再似前两次那般顺从听令,而是上了本章,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是生苗之‘乱’在政不在军,当以抚为主,强行进剿,于国于民,皆非幸事。
“赫达,尔的兵都练得如何了,嗯?”
诚德三年九月初一,弘晴的奏本送抵京师,原本以为弘晴此番应会似前两回般依诏而行的诚德帝不免便有些个慌了神,卜一接到奏本,紧赶着便将方、李二人以及丰台提督赫达尽皆召到了养心殿中,见礼方毕,诚德帝连寒暄都顾不上,脸‘色’‘阴’沉无比地便发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我丰台大营现已编练步军两个军,骑军一个军,另有炮兵一个师,全军上下十万五千余众,装备齐整,已颇具战力。”
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便能编练出十万大军,不管怎么说,都是件值得自傲之事,对此,赫达显然是颇为的自得,回答起诚德帝的问话来,自也就显得豪气十足得很。
“嗯,如此甚好,依尔看来,这十万大军与西安那头的六万余众相较之下,胜负如何?”
听得赫达这般说法,诚德帝原本‘阴’沉的脸‘色’当即便是一缓,嘉许地点了点头,不过么,却并未对赫达的话语加以置评,而是问出了个关键‘性’的问题。
“这……”
一听诚德帝这么个问法,赫达的笑脸不由地便是一僵,迟疑着不敢给出个明确的答案。
“嗯?”
诚德帝等了片刻,见赫达光在那儿支吾,却愣是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才刚缓和下来的脸‘色’立马便又有些个不好相看了起来。
“好叫陛下得知,我丰台大营新军方才刚编练完毕,尚缺实战之经验,若是与西安之军堂堂而战,守虽无碍,胜之却是恐难为也。”
被诚德帝这么一瞪,赫达不由自主地便打了个哆嗦,自不敢再保持沉默,赶忙开口解释了一番,只是这话怎么听都带着股发虚之意味。
“朕问尔,若是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能力敌似西安之军多少,说!”
诚德帝显然对赫达这么个回答极为的不满,不过么,倒是没发作于其,而是眉头微皱地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若是西安之军无炮兵师的话,我丰台大营应是能与之正面一战。”
被诚德帝这么接连‘逼’问之下,赫达当即便被憋出了满头满脑‘门’的汗水,可却又不敢不答,无奈之下,也只能是面红耳赤地给出了个明显带有水分的答案来。
“灵皋先生、子诚,您二位应是都知道了罢,那‘混’账小子悍然抗旨,硬是不肯分兵湖北,此事当何如之?”
几番追问下来,诚德帝已然明白了弘晴所部不可力敌之事实,心下里自不免更烦上了几分,可也知晓自身能力有限,就算再如何琢磨,也难想出个稳妥之道来,这便眉头微皱地将问题丢给了方、李二人。
“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此事不难,只消舆论引导到位,不愁仁亲王不按旨意行事。”
诚德帝话音刚落,李敏铨已是一个大步从旁闪了出来,自信满满地应答了一句道。
“哦?此话怎讲?”
诚德帝本正发愁不已呢,这一听李敏铨说得如此自信,登时便来了兴致,紧赶着便追问了起来。
“回陛下的话,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似仁亲王其人,心怀天下苍生,断不肯坐看生灵涂炭,纵使其明知分兵于己不利,然,在舆论之重压下,也必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陛下大可将湖北奏报转之于其,令,着《京师时报》大肆刊登生苗造‘乱’之涂炭,更明言朝廷将派大胜而归之新军前去弹压,若如此,仁亲王必就范无疑。”
李敏铨不愧是与弘晴相处多年之智者,对弘晴的个‘性’以及心‘胸’都有着极深的了解,几句话下来,便已为弘晴挖好了一个大坑。
“嗯,好,那就这么定了!”
只略一沉思,诚德帝便已明了了此策之奥妙所在,龙颜顿时为之大悦,也没再去询问方苞的意见,一击掌,已是就此下了最后的决断……;……5aahhh+25356330……》
第九百五十一章步步紧逼(二)
诚德三年九月初二,《京师时报》以数版之大手笔刊登了湖北生苗造‘乱’之事,既有事实之描述,又有诸多“文章高手”发表的各种评论,更刊登了内廷之指示,言明诏书已下,凯旋而归之新军将再征湖北,定会克期‘荡’平匪患云云,一时间,朝野皆为之哄传不已,旋即,诚德帝再次下了明诏,令弘晴调两万大军出征湖北,指明了要炮兵师一并前往,以确保此战能大胜速胜。。访问:щщщ。。
“呵,老三还真就是个下作无赖,瞧瞧,这等造谣的手段都用上了,真不怕将弘晴小儿‘逼’反了去?”
自打九爷被‘逼’随军,而十爷又被‘弄’去了北古口吃风沙,八爷便彻底沉寂了下去,告了病假,从此再不上朝,也极少出‘门’,逍逍遥遥地过起了隐士一般的生活,不过么,耳目却并不闭塞,这不,一大早地,新版的《京师时报》尚未正式发售,八爷的文案上便已搁着一份了,待得将那些时论匆匆浏览了一遍,八爷不由地便乐了,一抖手,将报纸递给了端坐在侧的陆纯彦,笑呵呵地便调侃了一句,内里满是幸灾定之计划可以开始了。”
陆纯彦并未乐祸之意味。
“王爷,预理会八爷的调侃之语,面‘色’淡然地将《京师时报》细细地过了一遍,而后方才神情肃然地给出了建议。
“嗯,先晴那厮真会依生是说弘老三的诏令分兵不成?”
听得陆纯彦这么一说,八爷先是一愣,接着很快便醒过了神来,眉头一扬,颇见疑‘惑’地便追问了一句道。
“大势如此,错非仁亲王想举反旗,若不然,其也只有就范一条路可走。”
陆纯彦并未详加解释,仅仅只是给出了个肯定无比的判断。
“嗯,那倒也是,那厮若是真想反,在兰州之际,便该反了的,而今兵不过六万耳,纵使再‘精’锐,也难有十足之胜算矣,若从此一条来看,其当是不敢反了的,只是,唔,只是此子素来狡诈过人,明知老三那厮不怀好意,又怎肯往坑里跳了去,莫非其中别有蹊跷不成?”
八爷对陆纯彦之能素来信服得很,这一听其如此说法,自不疑有它,跟着便附和了几句,本想着就此下个决断,只是话到了嘴边,却又不甚放心地迟疑了起来。
“王爷说得不错,仁亲王并非善类,自不可能束手待毙,埋伏是定然会有的,想必也是在丰台大营那一头,至于个中究竟到底如何,却难以逆料,正因为此,我等方才须得抢先动手,趁着三爷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仁亲王身上之际,暴然发动,只消将丰台大营抢先控制在手,京师之局势便可定矣,待到那时,纵使仁亲王兵临城下,也难有大作为焉。”
陆纯彦从来都不敢轻忽了弘晴之能,不过么,却并不以为弘晴能算计到己方之暗手,毕竟眼下诚德帝正狠手频出,弘晴自顾不暇之余,哪有心思来顾及八爷一方的谋算,正因为此,陆纯彦尽管承认猜不到弘晴的暗手之所在,可还是坚持先下手为强之策略。
“嗯,那好,本王这就安排下去,时机一到,各处齐动,且看老三还能甚戏可唱的!”
陆纯彦既是将话说到了这么个地步,八爷自也就不再多犹豫,一击掌,已是神情凛然地就此下了最后的决心……
诚德三年九月初六,诚德帝之诏书以八百里加急之方式再次送抵驻扎在西安的弘晴军中,随诏书一并而至的不光有最新版的《京师时报》,更有不少地方告急文书以及朝臣们对平湖北生苗之‘乱’的奏本,至于诏书本身么,措辞明显比前一份诏书要严厉了许多,强令弘晴即刻派军赶往湖北,不得有误。
面对着诚德帝这等强硬之姿态,弘晴显然颇为的无奈,尽管不曾即刻照旨行事,可还是不得不在九月初八作出了分兵之决定,委第二军第二师师长李明亮为前敌总指挥,率第二军第二师以及炮兵师启程赶赴湖北,而弘晴本人则率第一军、骑一师以及缺编严重的第二军第三师章登高所部押解着策妄阿拉布坦等诸多战俘向潼关进发,至此,十万余凯旋大军已是被肢解得只剩下四万三千余众。
九月初九,正是重阳佳节,天公作美,一大早便是‘艳’阳高照,碧空万里无云,恰是登高望远之良辰,但凡喜欢附庸风雅之辈,莫不早起上山踏秋,指点江山之余,再写上些打油诗自得其乐,无疑是桩美事儿,这不,就连被幽禁在景陵读书的十四爷也没能免俗,天不亮便起了,胡‘乱’抹了几把脸,连早膳都不曾用,便领着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