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我中华 >

第70章

唯我中华-第70章

小说: 唯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用普通的钢材(例如铁轨用钢)来铸造炮管,也可以,只是炮管的寿命会非常短,不过在危难时期,有普通钢材铸造炮管就不错了,哪能有那么多选择。

    另外炮管的寿命也和炮弹类型和火炮的射程有关,火炮射程越远,炮管寿命越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铸造炮管的材料,只有用更好的材料铸造炮管,炮管的寿命才会越长。

    源河市钢铁厂就有一个专门冶炼军事用途钢材的分厂,其冶炼出来的特种钢材用来铸造枪支、火炮乃至军舰。

    汉军最先装备的60毫米迫击炮和75毫米野战炮,因为口径比较小,对钢材的需求并不是太高,所以兵工厂能够迅速批量制造。

    等到100毫米加农炮制造出来后,钢材达不到要求,但是因为战争,不得不用这次一等的钢材来制造,又三个月后,钢铁厂才勉强生产出来合格的钢材,使得100毫米加农炮达到最初设计要求。

    之后汉军进行整编,要建立一个重炮旅和多个炮兵团,需要各种大口径火炮,而炮管钢材一直是研发火炮中的重点项目。

    84年中,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研发完毕,经过各种检测后,颜学义批准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批量生产,列装汉军,各个师属炮兵团、旅属炮兵营均装备该型火炮,同时重炮旅也装备一个团该型火炮,一个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团装备36门该型火炮,一个炮兵营装备12门该型火炮。

    1884年105毫米轻型榴弹炮

    口径:105毫米

    炮管长:16倍口径

    高低射界:…10度~+40度

    水平射界:4度

    弹丸重:15。7/12。8公斤

    弹药初速:302米/秒

    重量:1090公斤

    最大射程:5900/7000米

    从实际测试中可以看出来,虽然75毫米野战炮射速比较快,但是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炮弹威力和射程远超过75毫米野战炮。

    今后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将成为汉军师旅级大规模战斗中压制敌方的利器,而75毫米野战炮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列装部队后,逐渐降为团营级步兵支援火炮,在小规模战斗中,75毫米野战炮的作用更大一些。

    而且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出现,让原本有些弱势的汉军炮火一下子超过清军,毕竟之前只有75毫米野战炮和60毫米迫击炮的汉军,炮火甚至赶不上清军,要知道清军可是装备不少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

    另外汉军装备100毫米加农炮太沉重,运输不便,用于封锁河道倒是不错。

    不过100毫米加农炮威力也略有不足,应军方要求,兵工厂开始研发更大口径的加农炮,85年初,120毫米长管加农炮诞生。

    1885年120毫米长管加农炮

    口径:120毫米

    炮管长:40倍口径

    弹丸重:21公斤

    发射速度:5发/分钟

    最大射程:12000米

    虽然120毫米加农炮比100毫米加农炮在炮弹威力和射程上都大大增加,但是也让120毫米加农炮的重量比100毫米加农炮更加沉重,在这个运输汽车还没有出现的时代,120毫米加农炮也只能充当岸炮,用来封锁封锁长江,使得敌人的军舰不敢踏入四汌一步。

    预计短时间内装备120毫米加农炮的部队只有两支,一支是新组建的岸炮部队,将列装三十门左右120毫米加农炮,另一支是重炮旅,重炮旅将装备一个团共24门120毫米加农炮。

    不过还有一件事不能忘记,加农炮除了能够充当岸炮外,还能充当舰炮,山城造船厂准备建造的炮艇就可以装备这样的加农炮。

    在85年除了一款120毫米加农炮诞生外,还有另一款重量型火炮诞生,它就是150毫米重型野战榴弹炮。

    1885年150毫米重型野战榴弹炮

    口径:150毫米

    炮管长:12倍口径

    高低射界:0度~+42度

    水平射界:4度

    弹丸重:42公斤

    弹药初速:325米/秒

    重量:2035公斤

    最大射程:7450米

    150毫米榴弹炮才算是真正的重型火炮,而口径150毫米以下的火炮只能算是中型火炮。

    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弹威力远远超过105毫米榴弹炮,且自身重量没有加农炮那么沉重,是真正的攻坚利器。

    再坚固的城墙,也承受不住150毫米榴弹炮的连续轰击,更别说在150毫米榴弹炮的轰击下,敌人会无比恐惧,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这就是压倒性的力量。

    考虑到150毫米榴弹炮缓慢的制造速度,暂时只会装备重炮旅一个团24门以及禁卫军炮兵团一个营12门,预计86年中列装完毕。

    三款火炮进入汉军序列,让汉军的炮火大大提升,不过这还不够,面对垂涎中华大地的西方列强,汉军还需要更多更强大的火炮,200毫米重炮、列车炮、300毫米400毫米舰炮,未来都会加入到汉军作战序列中。

    (上述三型火炮原型均是1900年前后出现的德国克虏伯火炮)

 第一百二十九章 轮船下水

    砰!

    哗啦!

    启航号轮船砸进水中,掀起层层浪花。

    岸上众人手握拳头,紧盯着前方发生的这一幕,没有一个人发生声音,好似在期待什么。

    眨眼间,原本船体倾斜的启航号轮船,居然慢慢变正,直到其平稳的矗立在江面上。

    这一幕好似一个信号一般,让岸上众人彻底爆发。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真是太棒了,万岁。”

    岸上数百人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老师,我们成功了。”站在最前方的袁野兴奋和他的老师孟凡轩抱在一起,而孟凡轩早已经激动的说不出来话。

    孟凡轩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片刻后,孟凡轩最先平静下来,他举起右手向身后的众人挥了几下,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先别急着高兴,咱们先试航一下,试航成功,我请客,大家不醉无归。”孟凡轩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睛高声说道。

    “对对,大家先试航,试航成功,师兄请第一顿,我请第二顿。”前来参观启航号轮船下水的海军指挥官严英也跟着说道。

    听到孟凡轩和严英的话,众人开始忙碌起来,部分人登上启航号轮船,对启航号轮船先进行一番检查,半个时辰过后,正式开始试航。

    呜!呜!呜!

    黑烟从轮船上的烟囱冒出,原本平静躺在江面上的启航号轮船慢慢的动了起来。

    一节,两节,三节,船速在慢慢加快,同时也在向远方驶去。

    最终启航号轮船速度达到八节,而那些还留在山城造船厂的人已经看不到启航号轮船的身影了。

    岸上的人在焦急的等待,等待试航成功的启航号轮船平安归来。

    呜!呜!呜!

    启航号轮船的鸣笛声从远方传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代表启航号轮船正在向这边行驶。

    又过了一会,烟囱冒着滚滚黑烟的启航号轮船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近了,近了。

    “太好了,我们成功了。”

    “万岁。”

    岸上的欢呼声霎那间响起,连启航号轮船上的人都听到声音,向着岸边挥手。

    启航号轮船上掌舵的孟凡轩,激动的流下两行泪水,启航号轮船试航成功,最高兴的当然是他这个山城造船厂的厂长。

    想当初,孟凡轩为了理想在源河边建起一个“小不点”造船厂,他和几个学生努力将一艘艘钢铁小船建造出来,在源河中试航,梦想有一天建造出来钢铁巨舰。

    84年初,孟凡轩终于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虽然不是梦想中那般建造钢铁巨舰,而是在山城建造一个小型造船厂,建造千吨以下的轮船,但是这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能够让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的机会。

    84年春节前夕,孟凡轩便迫不及待的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山城,来到那准备建立造船厂的地点,一遍一遍看着,脑海中却已经浮现出造船厂的模样。

    春节过后,孟凡轩的那几个学生,还有数百技术工人,从源河市赶到山城,孟凡轩要带领他们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大汉王国的第一家造船厂。

    一年半过去了,日夜操劳让原本只有27岁的孟凡轩,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般。

    还好孟凡轩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即便孟凡轩经常夜不归宿,也把这个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妻子的支持,让孟凡轩全身心投入到造船厂中。

    孟凡轩的努力没有白费,山城造船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立起来,随后一艘轮船接着一艘轮船下水。

    一百吨。

    二百吨。

    三百吨。

    四百吨。

    直到八五年七月三号,五百吨的启航号轮船试航成功,代表孟凡轩已经获得一定的成功。

    既然五百吨轮船已经建造出来,那一千吨还远吗?

    孟凡轩亲自为这第一艘五百吨级轮船命名为启航号,代表大汉王国的造船业正式起航。

    接下来孟凡轩还要主持建造吨位更大的轮船,更要为一直用民用轮船训练的海军建造炮艇。

    没有军舰的海军怎么可以称为海军呢?就算炮艇吨位再小,只要装上大炮,它就是军舰。

    建造五百吨级的炮艇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算难,只不过建造炮艇要比建造普通民用轮船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说舰炮的安放位置。

    好在源河市兵工厂已经研制出来120毫米加农炮,100毫米加农炮和120毫米加农炮都可以成为即将建造的炮艇的舰炮,而已经建立起来的山城兵工厂也能生产出来各型火炮,甚至可以制造出来水雷、鱼雷,这样山城造船厂建造炮艇就省下不少麻烦。

    仅仅是休息两天,山城造船厂又展现出一副忙碌的景象,孟凡轩带着学生以及工人为了建造轮船和炮艇而继续努力。

    远在源河市的颜学义得知山城造船厂的情况,特令中华日报社派遣记者前往山城造船厂进行采访,将孟凡轩等人的事迹写到报纸上,让治下老百姓都知道,山城还有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十天时间,孟凡轩等人的大名传遍全境,老百姓都知道在山城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为了赶工,连饭都忘记吃,更有孟凡轩连续多天吃住在造船厂,没有回家看过一眼。

    通过报纸,老百姓们知道,当初西方列强就是用坚船利炮轰开满清的国门,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之后被动挨打,而孟凡轩等人就是为了国家能够建立一支强大舰队而努力着。

    无数老百姓被孟凡轩等人的事迹所感动,距离山城造船厂最近的老百姓更是带着各种食物来到造船厂,让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心底暖暖的,不知不觉,眼眶已经红润。

    这些事情过后,孟凡轩带着学生和工人更加努力了,因为孟凡轩知道,和已经建造出数千吨大舰的西方列强相比,他们已经落后的太多了,他们必须努力再努力,不浪费一点时间,才能追上去。

    当然,背后有颜学义这个开挂的人支持,造船业追上乃至超过西方是迟早的事情。

 第130章 捐钱修路留名(上)

    “工厂主捐钱修路回馈家乡:7月26日,蓉城市新都县,高屯镇至新都县双车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