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栗子有些失望,一年到头盼过年,今年真是没意思,还不如出去玩儿会。如此想着,栗子转身就要往门口走。
“别出去了,等会子一起包饺子。”杨氏喊住她,“你也不小了,该好好学学了,整天疯玩的,别到时候说不着婆婆家。”
栗子吐了吐舌头,不情愿地回来了。
包饺子还早,栗子也没事儿干,索性回了屋,见莲子还借着亮,坐在门口看书。
“啥书啊?我也看看。”说着也凑了过去。
栗子只就着莲子的手瞅了一眼,便有些想放弃了。这都是啥啊,连个图画都没有,一个个鬼符似的字。
“你能看得懂吗?”
莲子翻了一页书,微微点点头:“能看懂一些,可言哥哥教过我一些字。”
“真的吗?”栗子的眼睛有些发亮,“那你能教我吗?”
莲子闻言抬起头,上下打量了她好几次才问道:“你愿意学吗?”
栗子忙不停地点头,她早就想像那些男孩子一样进学堂读书了,但是她也知道,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好吧,我让虎子教你。”莲子说着低下头不再言语,继续看手中的书。
“啊,虎子啊。”栗子有些不情愿,但是想了想,又道,“好吧。”虽然他不是很喜欢这个老爱和她抬杠的虎子,但是虎子和学认字相比,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但是在莲子眼里,虎子没有啥不好的,起码比常和栗子玩的那个整日吸溜着两条鼻涕的大牛要好上不少。
这是本关于药材的书,医学类的莲子可以暂时不学,但是她这段日子恐怕就要靠卖药材赚些钱了,因此格外专注了起来。
她前世毕竟学的是农林专业,对于药材十分业余,如果靠卖药材赚些钱的话,必须要再多多学习。
好在现在的文字和她所熟悉的出入并不是很大,连蒙带猜的,也能读个差不多。
栗子在一旁一直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闹的莲子也没有了读书的兴致,索性合上书,去了堂屋。
堂屋里,除了麦子,一大家子都在。已经开始准备要包饺子了,一碰上有活儿的时候,麦子自然是有多远闪多远。
刘老爹和儿子们歪在炕上吸着旱烟,刘景林在地上的矮凳上坐了,继续编他的活计。
沈氏在揉面,杨氏和春子剁馅,谷子和麦子则在一边帮着做些零碎活儿。至于李氏,将那半道猪肉洗过来洗过去,时不时地将手指放进嘴里吮一吮沾上的猪油。
沈氏见李氏洗了半天还不回来,不悦道:“要洗到啥时候?再摸也不是你一个人的!”
这年代的调味品本就少,再由于灾荒,更是不舍得买这些个额外的东西。但是好在里面放了猪肉,也不算难以下咽。
都收拾好了之后,一家子的女人围在一起包,也算是其乐融融。
堂屋里只点了一盏油灯,光纤有些昏暗,但这也是一年到头来,沈氏唯一一次允许晚上点灯这么久。
麦子也移到了堂屋,坐在灯下铰了彩色的碎布,仔细地做一朵头花。
谷子和豆子早已学会了包饺子,且包的十分好,栗子和莲子则在杨氏的教导下学着包。其实莲子早就会包饺子了,此时只是装作才刚学会,配合杨氏一下。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十九章 意外
饺子包好后已是半夜,沈氏和杨氏刷了大锅,添了水,开始准备煮饺子。
新的一年要守岁,莲子早已困得不行,在这里过年又没啥玩的,只是全家人都在堂屋说话。她觉得无聊,索性去了灶间。
灶间里没点灯,灶膛里的火光将杨氏的脸映照得通红,炉灶里木柴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娘。”莲子喊了一声,在她旁边的小矮凳上坐了下来。
杨氏见莲子进来了,笑道:“来这里也好,烧着火,暖和着哩。”说着将莲子带矮凳往炉灶前拉了拉。
“咱们啥时候种花生?”来了这里之后,莲子知道这边主要的作物就是花生和小麦。
杨氏用烧火棍在灶膛里搅了搅:“三月里,很快了。希望老天爷发发慈悲,别再旱了。”
在古代,农民全是靠天吃饭。若遇上风调雨顺的年头,还勉强能吃得饱,一旦遇上灾荒,不饿死人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莲子在心中不得不感叹古代人的艰辛:“别担心,明年一定会风调雨顺的。”前些日子下了好一场大雪,对于这干旱算是有了一定的缓解,若是年后播种前不再下雨的话,种前把种子泡一泡也是可以的。
“等收了花生,娘给你做糖吃,咱偷偷的,不让你奶瞧见。”自从上次提了分家的事之后,杨氏虽然面上不说,但是一直放在心里。她早已暗下决心,明年过年一定要自家人一起过,所以在这个家里的最后一个年,她多干点活儿也不会多说什么。
莲子笑着应了一声,听到大锅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
杨氏起身掀开锅盖,一团一团的白雾霎时喷涌而出,莲子瞬间感到一阵热气袭来。
将在盖帘上码放整齐的饺子哗啦哗啦倒进锅里,随后拿勺子搅一搅,盖上锅盖继续煮。
“马上就能吃了。”杨氏说道,往灶膛里又添了一根木柴。
晚饭吃得晚,莲子本不是很饿,此时闻到饺子的香气,竟不知不觉有些饿了起来。
因为馅里加了肉,待再次开锅后,杨氏舀了一勺子冷水加进去,盖上锅盖继续煮,等到第三次开锅的时候,才将饺子全都盛进一个大磁盆里。
圆鼓鼓、胖乎乎的饺子在翻着白浪的滚水里欢腾跳跃,看得莲子只想马上拿出一个尝尝。
杨氏从灶间的搁板上取下一只碗,先捞出满满一碗,递给莲子道:“端回咱屋去。”
莲子明白她的意思,这饺子并没有很多,要想让每个人都吃个够,那是不可能的。她家都是女孩子,又不爱争抢,最后肯定没得吃,所以杨氏先留出一碗来,等回去再吃。于是莲子探出头来瞅了瞅,见没人注意这边,便飞快地端起碗跑回自家屋里,将一碗饺子放下,这才重新折回灶间。
杨氏用笊篱将饺子捞进盆里,又用勺子舀了一些汤,这才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进堂屋。
刘老爹带着儿子们在炕上坐了,沈氏则带着女儿、媳妇和孙女在地上摆着的桌子边坐。杨氏先往刘老爹那边的桌上放上一盆,再在沈氏这边的桌上放上另一盆。
刘老爹和沈氏亲自动手,往每个孩子的碗里盛了五六个圆滚滚的饺子。虽然不多,但毕竟馅里有肉,又是新年的饺子,所以一家子吃的也算是十分香甜。
就连一直不苟言笑的刘老爹,竟也突然变得豁达了起来,笑了好几次。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夸了莲子几句,夸她点子多,是个聪明的娃。
只不过,让莲子较为郁闷的是,他啥时候才能不再叫她“坑儿”?
不出杨氏所料,饺子果然不够吃,还好她留了杀手锏。
等到吃完饺子各自回屋睡觉的时候,莲子姐姐们见杨氏竟然还先给她们留了,自是十分欢喜,小心地吃完了这才各自睡觉。
次日是大年初一,杨氏将莲子姐妹逐一从热乎的被窝里喊了起来,和刘景仁一起,带着她们去给刘老爹和沈氏磕头。
莲子一出门,见地上、屋顶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原来下雪了。前世的时候,每到大年初一,不知是巧合还是因为别的,十有八九会下雪。因此在莲子印象中,过年,是必定要有雪的。雪已经停了,正好可以出去互相走动拜年。
往年这时候,孩子们去磕头拜年,沈氏都会咬咬牙,每个孩子给一个铜板,然而今年,别说铜板了,连句相关的话都没有。
给刘老爹和沈氏磕完头,杨氏和刘景仁正要带孩子们走,正好碰上刚刚进来的李氏和刘景民。
杨氏和刘景仁笑着喊了声大哥,至于李氏,直接被忽视。
李氏打了个哈欠,眼角还堆着一堆不明浊物,看来应该是还没睡醒。
反观她身旁的麦子,则干净利索了很多。她今日穿了一件水红色的半旧棉袄,下面配一条葱绿撒花百褶裙,头上颤巍巍戴着一朵大红色头花,正是她前些日子用碎布铰出来的。与白色的雪景相映衬,莲子不得不承认,麦子确实很美。但这个没用,莲子依然不喜欢她。
刘景仁和杨氏戴着孩子们到本家的长辈家里去磕头拜年,家境好一点的,会给一小把炒花生,差一些的,则直接没给。
最后去了周通礼家,以往莲子家和周通礼家并不熟,过年的时候也不走动,今年因为莲子和虎子一起玩儿得多了,倒是越走越近。
今儿大年初一,赵氏放了虎子一天假,让他不用在家读书。虎子自是如蒙大赦一般,跐溜跑了出去不见人影。
刘景仁早就和周通礼出去了,找个屋山头蹲着晒太阳。
大年初一不能动针线,杨氏则和赵氏在家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家常。麦子和谷子坐在一边听着,至于栗子,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玩雪。
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下,照在白白的雪上,明亮得有些晃眼。莲子下意识地眯了眯眼,抬手搭在额前挡了挡。
“娘,我出去走走吧。”莲子扯了扯杨氏的衣袖。她前世就从不八卦,对于这些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自然也不感兴趣。
她心里倒是惦记着山上的那些苍术,不知经过这么一场大雪,还能不能用。毕竟她现在除了卖药材,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增加收入。
“去吧”,杨氏和赵氏聊得很投入,随意道,之后又像是想起来什么一样,叮嘱道,“万万别走远了。”
莲子早已起身,远远地答应一声,走了出去。
赵氏家前面就是山,莲子出门就能看到清晰的轮廓。她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心翼翼地往山上走。
这路上的积雪并无人打扫,踩在上面咯吱咯吱的,倒是别有一番趣味。莲子向前走着,时不时回头看一看,自己在纯净无暇的雪地上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好在苍术生长的位置只在山坡,不用走上很远,要不莲子还真不一定敢过去。这大雪封山的,路不好走,要是再遇上个把豺狼虎豹啥的,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阳光洒下,映衬的周围世界一片金光,恍若置身梦境,同时也照得睁不开眼。莲子不由加快了脚步,想早点看完早点回去,
转过一个弯,莲子揉了揉略有些胀的眼睛,那山坡上立着的是谁?
他身上披着一件红色的斗篷,在冬季寒风的吹拂下四散地飘开。他就那样站着,未长成的小小身影,在风中立得笔直。风吹得他的墨发随风舞动,一时间让莲子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莲子再次揉了揉眼睛,苏可言?不会吧,大年初一的,他应该在家才是。
虽这样想着,但莲子还是加快了脚步,向那边走近。
听到有脚步声,苏可言转过身来,见来人是莲子,唇角微微地勾起。
“你咋来了?”莲子还是以为苏可言此时应该待在家里,陪着自家人好好过年,而不是一个人来老家,更不可能跑到这山上。
苏可言没有说话,低头从宽大的袖袋里掏了一把,拿出几个小巧玲珑、整整齐齐用油纸包好的东西递给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