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事-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早就过来了啊。”杏儿从灶间出来,和莲子笑道。
莲子喊了声“三婶”,又进堂屋见了沈氏和刘老爹,这才又去到灶间,和杏儿一起,将碗筷刷了。
莲子见杏儿头上簪着的,从来都是三叔做的簪子,忽然想起了那天晚上,苏可言给她的那支。她突然觉得,三叔和三婶,一定是过得十分幸福。
但是,她见杏儿头上的簪子,虽然只是木头做的,但是却非常精致,不禁想到,或许三叔也可以去镇上开个铺子,专门做这些精巧的首饰头面。她对于刘景林的手艺,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二人正说着话儿,便见杨氏和刘景仁过来了。
拿来的东西不少,莲子和杏儿便帮忙过去搬运。
如今家里的日子过好了。两个铺子每天都有进项,还有两个鱼塘和几十亩地,根本就不缺那点钱。再说,一年还不定回家几回,也该表示表示才对。于是,杨氏和豆子在城里逛了好几天,总算是将要带回的东西买全了,就连李氏,也都有一份。
给沈氏和刘老爹的,是两块细棉布的尺头,并一人一件水獭皮的褂子。给刘景林和杏儿的,也是两块尺头,并一人一件大毛的斗篷。给李氏和刘景民的,也是这些。除此之外,杨氏还给轩轩和大福一人做了一套棉袄棉裤,又每个孩子给了一吊钱的压岁钱。
除了这些,还带回来了许多各色吃食。
李氏一见这些东西,也不管以前的种种过节,立马对杨氏满面笑意。
麦子那边今年送的礼,他们已经收到了,但是仍旧只是两匹暗色绸缎,并十两银子,这回连头面都没有。
一家子都聚齐了,只差谷子和栗子。
杨氏正念叨着,这俩孩子咋还不来,就听见外面一阵马车声,随后,杨氏便见栗子的马车停在家门口。
栗子先是掀开马车帘子,探出额前带着细金丝镶红宝石五彩花钿,发尾别着堆纱绒花的脑袋,这才踩着车夫放下的凳子,下了马车。
跟随她下来的,是明显朴素得多的谷子。
谷子发上仍是只插着一只素银的簪子,双耳上垂着一对圆珠耳坠,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饰物。
她身上穿着一件半旧家常夹棉襦裙,外面罩着白色大毛披风,与栗子身上的金色绣折枝玫瑰交领窄袖襦裙,外面罩大红色狐狸毛斗篷相比,则显得淡得像是一只白兰花。
“这丫头!”杨氏口中道了一声。
来的时候明明交代了,让栗子穿着家常的衣裳即可,她非得弄这么大个排场。真是自己有钱了,想咋使就咋使了。
栗子本身就是做高档女装的,平日里自己以及铺子里的人穿的衣裳,自然是极尽的漂亮,也算是做一个吸引顾客的活招牌。
今儿一早,她倒是记得杨氏的嘱咐,想找一件家常的旧衣换下来,但是找来找去,就是没有找到,这才想起来,在铺子开业不久,她的新衣裳已经是穿不完,便将以前的旧衣全都送人或是扔了。
栗子不但自己来了,也带了东西过来。
给刘老爹和沈氏一人做了一身细缎子的衣裳,随后,又悄悄地将专门为杏儿做的衣裳给她。
给杏儿做的,总共有两身衣裳,一身是绸缎面料的,可以让她在重要的场合穿,另一身,则只是细棉布的,可以家常穿着。但是都是剪裁得体,做工精细,刺绣精美,款式新颖。杏儿一看,便喜欢上了。
坐在一起说了会儿话,便到了晌午,杨氏和杏儿到了灶间,李氏见她们去了,也不好意思再干坐着,便也跟了过去。中午只做了一顿简单的饭菜,一家人简单地吃完,便开始收拾着,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灯
“糟了,忘了打酒了。”杏儿一拍手,说道。
杨氏也突然醒悟过来,还真是忘了这事儿了,只想着买菜买肉,竟然将酒给忘了。
刘老爹歪在炕上吸着旱烟,突然向地下正在逗轩轩和大福玩儿的莲子道:“莲子,你去打点酒去。”
莲子闻言,面带惊讶地抬头看了刘老爹一眼。
她惊讶,是因为,他竟然叫她莲子。
以前,全家人都喊她“莲子”,但是在刘老爹眼中,她却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坑儿”。为此,莲子在心中吐槽过无数次,但是刘老爹无论如何都不会改。
只是为何今日,竟然改了?
“你爷让你打酒去。”杨氏见莲子不动,又道。
莲子这才回过神来,答应道:“哎,好嘞,我这就去。”
说着,哄着轩轩和大福,说是给买糖吃,也带着一起去了。
刘老爹以前脾气暴躁,但是自从分家之后,倒是变得越来越沉默。这回回来,虽然他没说啥话,但是莲子却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他是高兴的。
或许真是因为刘老爹觉得莲子长大了,再坑儿坑儿的叫着,总归是不好,这才开始叫她的名字。
过了年,莲子就十四了,栗子十五,等到秋天的时候,就要及笄了。而谷子和豆子,也要相继出嫁。
“以后真是难得一家人聚这么齐了。”杏儿说道。
经过这几年的生活,杏儿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尚显青涩的小姑娘。自打有了轩轩之后,倒是越发的稳重了起来。
“是啊”,沈氏叹道,“真是没想到,豆子这么快就要出阁了。”
豆子定亲的事,是当时还没进城的时候就定了的,所以他们也都知道。
说到这个,李氏面上闪过几分难看。都是闺女,她本来以为麦子进城去,到大户人家做了姨娘,就算是极好的事儿了,但是她哪里能想到,这个平日里老实巴交,长相还不如麦子的豆子,竟然能嫁过去做正经的少奶奶。
姨娘和正室,那能是一个档次吗?
同样都是闺女,为啥她就没捞的好?
想着这些,李氏不禁有些后悔,要是早知道老二一家能有如此出息,她当初就不让麦子这么早出嫁了,到时候,让他们给瞅着,就凭麦子的长相,怎么着也能嫁去镇上的中等之家,当个正头娘子。
年夜饭上虽然团圆,但是一想到这是最后一顿如此团圆的饭,莲子不禁心生伤感。明年过年的时候,恐怕只有自己和栗子守着爹娘了。
吃过年夜饭,又包了饺子,守岁到半夜的时候吃了。
今年不同于往年,还在自家的空院子里,放起了几支烟花。
这烟花,还是栗子买的。当初刘景仁说买上一些,杨氏嫌浪费银钱,没让买。后来栗子不知怎么想的,花了三两银子,买了一箱子,说是放给孩子们看看。
轩轩和大福听说有烟花,困得不得了了,还在坚持守岁,谁都没吵着睡觉。
好不容易到了午夜,刘景仁便拿出烟花,到院子里的空地里,点着了一根香,打算燃放。
两个孩子早已蹦跳着跟着过去。
烟花点燃,“噌”的一声飞上天空,在半天空里开出一朵炫目的彩丝菊花。
“真是好看啊”,杏儿抬头仰望着天空,向身边的刘景林说道,“你听听,不光在天上开花了,还噼里啪啦地响呢。”
莲子闻言,看了一眼身旁的三叔三婶。
三叔的眼睛,还是没有好。莲子突然想,他这个病并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是后天因为生病才得的,应该是属于生病留下的后遗症,如果说请个好一点的大夫的话,是不是还有治愈的希望?
这么想着,莲子便决定,等到回去之后,去找宁卿问一问,让他给推荐一个最擅长治眼睛的大夫,请过来给看上一看。
大年初一,还是和往年一样,早早地起来到处去拜年。如今村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家发达了,搬到了镇上去住,又是有铺子又是有良田的,所以对他们,都是十足的热情,这让杨氏都开始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铺子那边决定大年初六开业,但是新的一年嘛,总要提前过去收拾收拾,所以初三的早上,吃过早饭之后,便回了城里。
这回刘景仁也跟着一起回去了,家里的东西,托了周通礼和赵氏来给照看着。
这家里房子是新盖的,炕是新垒的,就连一应家具,也都是新换的。周通礼晚上过来给看着,而赵氏,则在白天的时候,过来给喂喂牲口。
等到开了春之后,两边的鱼塘都要投上鱼苗,曹家湾子那边,是刘平安夫妇在管着,而这边,刘景仁打算到时候,他过来看着。
过了年,栗子那边的铺子的生意比年前要冷清了不少,毕竟刚过了年,都做过了新衣裳,暂时不再需要。
但是只要天气一暖和,她的生意肯定又会暴涨。
因为元宵节还没有过去,所以莲子的铺子里,生意依然比较红火。每日里忙的,连个休息的空当都没有。
宁卿每日早上,都会来拿上一篮子的点心,莲子便瞅了个空,向他问了一下刘景林眼睛的事儿。
那时候没有钱,耽误了治疗,让他二十多年生活在黑暗中。如今家里的日子好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先要做的,就是要把他的眼睛给治好。
宁卿听了莲子的描述,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可以的,等我回去找大夫问问,让他过去给看看。”
莲子答应着,那可真是好,又和宁卿说了一下详细的地址。
刚刚送走宁卿,莲子刚在柜台后面坐下,便见苏可言进来了。
“今儿不忙?”苏可言问道。
莲子撇撇嘴:“哪里啊,只是这一时半刻的不忙罢了。”
苏可言走到莲子身边坐下,道:“十五的晚上,咱们去看灯吧。”
莲子闻言看向他,十五的晚上,离现在倒也没几天了呢。
“你啥时候回去?”莲子问道。
苏可言微微一笑,道:“不走了。”
“啊?”莲子微张着嘴,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苏慕安没有回来,但是今年,苏可言的二叔和二婶倒是回来了。苏老夫人想孙子想的紧,便死活非让苏可言和苏可文留下不行。在她看来,反正都是读书做学问,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跟着他不行?
苏老夫人的脾气,一般人是奈何不了的,将苏慕安一通骂,之后又是耍赖的,最后苏慕安少不得写来信说,就让两个孩子留在这里吧,但是官场应酬,有时候还需要女人出面,所以,苏可言的母亲是必须要回去的。
“怎么了?”苏可言见莲子不高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自己留下来,不再回去了,她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倒像是惆怅了?
莲子看向他笑道:“没什么。”
“以后,就要在这里的县学了,离你这里倒是不远。”苏可言又道。
县学的位置,就在铺子的后面,张子贺也在那里。到时候,这两人又可以成为同窗了。
十五那日晚上,莲子记挂着苏可言说的一起去看花灯的事儿,所以早早地便吃了晚饭,在铺子里等着苏可言。
“小莲子,走了。”
莲子空等着也无事,便数了数明日要用的点心还需要做多少,听到有人喊她,忙答应着。
这个声音,一听就是张子贺。原来,苏可言把他也叫上了吗?
正想着这事儿,就见张子贺走了进来。
“行啊,你们,出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