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合战记 >

第4章

合战记-第4章

小说: 合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
  苦战中的明智军注意到了近卫邸的地势。《信长公记》:“敌军登上近卫殿御殿,自屋顶向下,以弓矢、铁炮射入,(信忠方)死伤甚重,渐近无人也。”闯入近卫邸的明智军爬上屋顶,居高临下向信忠方射击。这是信忠方无法反击的角度,士卒死伤殆尽。而《明智军记》中则说:“敌城(二条御所)之北乃近卫殿之下馆,有屋舍颇高大。”“使兵登之,以玉火矢、棒火数十挺望城中打入,本丸燃起大火。”玉火矢就是火药箭;棒火是一种燃烧弹,形如短而粗的箭,棒内装满火药,用大筒发射。按照《明智军记》,爬上近卫家屋顶的明智军,不仅狙击信忠方的武士,而且使用火器点燃了御殿的大火。
  明智军的这一招很见效,御殿四方起火,信忠方再也无法应对,命运终结的时刻即将来临了。最后关头,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人们留下了不少动人的逸话。
  信忠的近侍下方弥三郎是自幼年时起就陪伴信忠,从小姓一直培养起来的。奋战到最后,他的左脚和腹部都受了重伤,肠子也流了出来,一边包扎着伤口来到信忠身边。这时信忠同样多处负伤,抚慰弥三郎道:“可谓勇锐。然而今生不及恩赏,且冀来世相会吧。”两人相视一笑,年龄相仿的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亲近感此时远远超越了主从关系。之后弥三郎又走出向明智军挑战,战死时二十九岁。(《士林溯洄》)
  信忠吩咐担任介错(切腹的助手)的镰田新介(或谓为“五左卫门”),揭开走廊的地板,把自己的遗体藏匿于其下。说完就切腹自尽了。残存的家来们也都排坐着切腹为信忠殉死。新介在负责介错后,依照遗命将尸体藏好。因此信忠的尸体没有被明智军发现,而是与御殿一起在红莲烈焰中归为灰烬。信忠享年二十六岁。(《信长公记》第十五卷、《惟任谋叛记》)
  但是新介并没有为信忠殉死,而是活着逃离了二条御所。十几年后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他战死在“高丽的南门”。(《山鹿语类》第十五卷)《明智军记》说新介跳入一口一丈深的井内,在井下的大石头后藏身,一直躲到深夜之后,才偷偷的溜走,从而死里逃生。新介的这种举动是违反当时道德的,因此受到责难。相反,也有主动赶来尽节的。
  小姓棧汕Т谭钚懦ど下搴螅虿≡陬葜行菅L攀卤浞⑸鹕碛贤跤1还儆钟椅烂胖浦沽怂⒂勺约捍嫠汕Т叭ァP胖腋卸拢洞透擞钟椅烂拧T诙跤恼蕉分校钟椅烂乓卜苷蕉馈#ā兜贝恰肪矶
  美浓住人松野平介一忠得知事变发生,立即前往助战,但是晚了一步,在途中就得知了信长父子的死讯,于是就前往位于三条坊门押小路的妙显寺(在妙觉寺西),准备追腹(即追随死去的主君而切腹)。光秀的宿老斋藤利三与平介相知,派人前去劝说他不要自尽,并且邀请他出仕明智家,为平介所拒绝。平介认为,自己接收了信长过分的恩赏,在最要紧的时刻却没有尽到力,再要投降敌人真是莫大的耻辱。平介本是医生,也通晓歌道,便作下辞世句“その時に消え殘る身の浮雲も終には同じ道の山風”和偈子一首“手握活人三尺剑,即今截断尽乾坤”,随后切腹自尽。(《信长公记》第十五卷)对于平介的死,《惟任谋叛记》中评价道:“寔当世无双之举也。”
  无独有偶,一位名叫土方次郎兵卫的谱代众,宿在较远的上京柳原,没有来得及赶上战斗,于是也追腹而死。
  在二条御所的战斗中,信忠方的死殁者除了信忠、胜长兄弟外,还有信忠的叔父津田又十郎(织田长利)和津田勘七、津田九郎二郎(元嘉)、津田小藤次等一门,村井父子三人(贞胜、贞成、专次),信长奉行众的菅屋长赖、福富平左卫门、野野村三十郎,马回众的团平八、斋藤新五郎、坂井越中、毛利新介等,或战死,或自尽。
  《信长公记》中,除了信忠以外,总共提到了61个战死者的名字。这只是有名有姓的武士的数字,加上身份低微没有留下名字的,实际数量必定远大于此。《家忠日记增补追加》称“从士百五十余人皆死”,《明智军记》中称“共四百三十余人”,《多闻院日记》则说“其外小性(原文即此字)众五六百生害了”。《多闻院日记》中的数字似乎多了一些,从其行文看,可能是包含了在本能寺战死者的名字。
  当然,在二条御所的战斗中,也有形形色色幸存下来的人物。其中最特别的,恐怕是黑奴弥助了。这是天正九年(1581)二月,耶稣会的东洋巡察师瓦利尼亚诺到日本时送给信长的。信长从来没有见过肤色这么黑的人,新奇之余,为其取名“弥助”(读音是yasuke,这在九州方言里是“假”的意思。据说信长起初一直怀疑黑人的肤色是染上去的,而成天让弥助泡在木桶里洗澡,起名或许源于此),收其为佣人。《信长公记》第十四卷中以惊奇的口气描述了弥助,说他看上去有二十六、七的年纪,全身浑黑如牛,极为强健,力气胜过十个人。也许是信长对待弥助远胜于西方殖民者对待一般黑奴,使弥助心存感激的缘故,弥助在信长死后,赶去信忠处助战,最后被生擒。明智的家臣向光秀询问如何处置这个特殊人物,据说回答是“黑奴只是动物,什么也不懂,而且也不是日本人,就免其一死吧”,结果弥助被送还给教会。此后他的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以上见《耶稣会日本年报·;上》)
  从战乱中逃出命来的知名人物,有织田源五长益(有乐斋)和水野宗兵卫忠重。长益是信长之弟,也就是信忠的叔父,后来号“有乐斋”。《三河物语》:“小田的源五殿(长益)与山内修理(康丰),从狭间中脱逃。”山内康丰是山内一丰之弟。“狭间”是城壁上的枪眼,从这里面钻出去,自然是很不体面的。当时对长益的逃生评价颇不佳(而现在看来,徒死无益),《当代记》说长益“为时人所恶”。
  水野宗兵卫忠重是尾张刈屋城主,德川家康生母於大的兄弟辈。当时尾张是信忠的分国,所以属于信忠帐下,进京当也是因为随同信忠的缘故。《家忠日记》(三河深沟城主松平家忠的日记)中六月七日条尚称“刈屋宗兵卫殿死于京中”,九日条中却又记其从京都归来,显然前条乃是当日信息有误。忠重归国后就出家入道,前往冈崎参见刚从京都穿越伊贺逃回的家康。家康可能因为羞于这位叔父抛弃主君而独活,没有见他。(《当代记》第二卷)
  幸存者中还有权中纳言正亲町季秀。季秀是庭田重保的次子,属于信长的昵近公家众。他可能是因为关心兄长庭田重通的安危而赶去的,但是诚仁亲王等一行退出二条御所的时候,他却没有在行列中,结果被困在御所内。亲王等是从东面的乌丸口离开御所的,而季秀却是从西面的室町口进入御所的,因此或认为季秀进入御所时,实际上亲王等已经离开了。被困的季秀是怎么逃脱的呢?因为二条御所西侧近邻的是大量町屋(京都市民的住宅),明智军在这里的包围无法极其严密。季秀翻墙而出,跳在一家乐人家里,他整了整衣装,戴好乌帽子就往外走。遇到明智军士兵,就说“公家也”。结果只是受了两处伤而已。(《晴丰公记》、《老人杂话》)
  这样,在本能寺和二条御所的战斗结束了。
  政变的战斗究竟经历了多少时间呢?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依据各史料推断,应该可以看出大概。
  《言经卿记》:“卯刻,明智日向守的叛军涌入前右府所在的本能寺。”
  《川角太閤记》:“信长公二日卯刻御切腹。”
  《言经卿记》:“下御所(诚仁亲王)于辰刻御渡往上御所。”
  《信长公记》:“六月二日辰刻,信长公御父子、御一门历历战死。”
  《日典书状》:“去月二日,仅一时半悉战死。”
  《弗洛伊斯日本史》:“明智(中略)率领他的军队,在上午八、九点时直接出发。”
  《弗洛伊斯日本史》:“仅仅两个小时之内,他就离开了现世的财宝和快乐,被推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之中。”
  据这些记载来推测,卯时(早六时许)起本能寺的战斗开始,不到半个小时,信长便自杀了;辰时(早八时左右)到辰时的下刻(早九时左右),二条御所的战斗也结束了。
  整个事件历时不到三个小时。然而就是这三个小时,却彻底改变了整个日本的政治大势,比本能寺之变更为波澜起伏的事件由此鸣锣张幕,即将上演。
  
  
柳川之残阵作者:英川秀树'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6…10…275:16:34)
  资料所属:asp。6to23/satie1/index。htm
  一
  庆长五年(1600年),日本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关原大战。以大义为名的五奉行之一石田三成,与怀有夺取天下野心的关东大名德川家康,在美浓国的关原展开了一场决战。这一场大战,天下各路诸侯纷纷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参加西军(石田方),或者投入东军(德川方)。而这种决定,也改变了他们此后的命运。
  面对这样生与死的选择,筑后柳川城的大名立花宗茂的回答斩钉截铁:“为士之道,当报太阁深恩……”,从而加入了西军的阵营。那一年,他34岁。
  立花宗茂,原名高桥弥七郎,乃是北九州名将、大友家臣高桥绍运之次子,15岁时入赘立花家,迎娶了大友家另一名臣立花道雪的女儿訚千代,改名立花左近将监统虎,后又改称宗茂。
  天正十四年(1586年),南九州的霸主、萨摩岛津氏展开了北上的征程,大友家损兵折将岌岌可危。高桥绍运为阻击岛津大军在岩屋城壮烈战死,而立花道雪也已在此前的筑前阵中病死,年仅21岁立花宗茂便成了独力支撑大友家的肱股之臣。在这危亡之际,年轻的宗茂凭借年幼时学到的兵法以及自身的军事天才,顽强与岛津大军周旋,守住了筑后的阵地,直到丰臣援军渡海,解除了大友家的危厄,进而将岛津击败。
  立花宗茂在那一场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天才,博得了丰臣秀吉的欣赏。当时,官居关白之位的秀吉亲征九州,于高鸟居城初次会见立花宗茂之后便加封他“总督筑前军势”之职,足见他对这个青年才俊的喜爱。战争结束后,立花家被允许独立,赐封筑后柳川13万2千石领地,宗茂本人也被赐姓羽柴,官封从五位下侍从,位居丰臣家第一批谱代重臣之列,并被秀吉当众称作“刚勇九州第一,忠义九州第一”的勇士。这位年轻的将军一时间风头无二,同时也把秀吉的知遇之恩深深印在了心底,更是尽心竭力为丰臣家效力,参加了侵朝战争,并于碧蹄馆一役战功卓著,并于蔚山之战成功营救了身陷绝地的加藤清正,直到1598年秀吉身故后才回到日本。
  二
  怀着强烈的报恩之心,立花宗茂在关原战前不顾家中重臣立花三河守(荐野增时)等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西军。尽管他同样反感石田三成的为人——正是由于三成的从中作梗,宗茂由于朝鲜战争而获得的十万石加封被取消。
  宗茂前往关原时所率领的部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