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0-下棋的女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林老师一扫前几轮观战时的紧张,年愈花甲的他整天哼着个小曲,见到谁都脸上挂着笑容。
相比之下,两名棋手的教练也表现得要比前几轮放松的多,担任国家队总教头的叶江川更是一改10年来只要我下世锦赛他老兄都要在现场观战的老习惯,决赛赛场里很少见到他的踪影。秦侃滢的教练是我国著名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彭小民,他曾在1995-1996年我与波尔加的比赛中担任过自己的助手,彼此间的关系像姐弟一般。彭小民现在的身份除了秦侃滢的教练之外更是她的老公,想当年我们是一个训练小组的时候他们刚刚谈朋友,俩人吵架时,自己还扮演过和事佬的角色呢。
秦侃滢是我国七十年代生人那批棋手当中最有才华的一名女棋手,15岁便获得全国女子个人冠军的记录现在还没有被打破。秦侃滢并不属于力量型棋手,凭借良好的棋感、轻灵的战法和清醒的头脑,在比赛中常有出色的表现。自从与彭小民结婚之后,秦侃滢的棋艺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不仅仅表现在她开局的套路掌握得更加娴熟,中残局的视野也比以前更加开阔。
与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在于良好的体能和丰富的对抗赛经验,另外自己多次加冕棋后的经历使得我比赛时拥有更加平和的心态,多年的胜负锤炼令自己把那顶象征着女子国际象棋领域最高贵的皇冠已经看淡。
中国女棋手会师世锦赛决赛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但是从感情上讲,自己还是不希望在决战中面对自己的同胞。特别是秦侃滢,虽然我们之间的私人关系说不上是知己,但至少是很好的朋友。不用谁来告诉自己,我能想像到秦侃滢对比赛最终的胜利的渴望,因为在她的棋艺生涯里秦侃滢还从未问鼎过世界冠军宝座,无论是团体赛还是个人赛。
而自己,此时却要尽全力去阻止她圆世界冠军梦。我是棋手,只想赢得比赛最终的胜利,争取胜利是棋手的天职,无论是第一轮还是最后的决战自己都要以平常心从容应对。
2000年12月12日,首届新赛制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锦标赛决战上演。这局棋自己走白棋,执黑的秦侃滢选择了一路她从未走过的变例,对局伊始,自己便陷入了沉思。大脑高速运转着,努力从回忆的影子里找出对手选择此变例的根据。彭小民曾经担任过自己的助手,他对我的开局套路了如指掌,莫非他们在这路变化中找到了什么突破性的改进着法。这个变化并不尖锐呀?对手选择此变例究竟为了哪般?
坐在棋桌边,任时间从自己的赛钟上飞逝,对手开局的选择令自己左思右想不得其解。试图从记忆中翻出自己1995-96年的对局和训练解拆变化,突然回想起在自己96年与波尔加对抗赛时对手曾经选择过此变,后来自己在比赛中就再也没有遇到过这个开局变例。原来如此!96年的那局棋自己在开局阶段没有获取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秦侃滢一定是希望选择此变化告诉我他们对谢军的采用的变化心知肚明,如果我走不出厉害的着法,她也可以比较容易的度过决赛首轮执黑棋后走的考验。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之后,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在对局后续变着中仔细寻找改进的方案。
对局的前16回合双方都在重复1996年自己与波尔加的那局棋,唯一不同的是此役我耗去了更多的时间。第17步棋,我临场找到了白棋的改进计划,率先弃兵打破对方的兵形。我的续着,大大出乎秦侃滢的意料,大概在他们的赛前备战中,起始局面是从20回合以后才开始。面对白棋的弃兵,黑棋没能找到最妥善的解决方案。秦侃滢一味选择兑子,破碎的兵形令她在残局中无力防守,弈至41回合,黑棋投子认负。
首战告捷,对手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吸取首局比赛的经验,准备后面比赛的过程中,叶江川指导我有意识地避开了以往常走的变化,力求在自己的开局武器库中挖掘出新的弹药。
接下来的三局棋,双方棋手均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三局和棋结果让我以2。5:1。5的总比分再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
比赛结束了,没有往次比赛胜利后的兴奋,教练叶江川也只是与我握手表示他的祝贺。与小民边走边讨论最后一局棋的某个变化,拉着秦侃滢的手一起让新华社驻马德里的记者摄影留念。相比之下,倒是那些熟识的国际棋联官员以及比赛的裁判长对自己的胜利表现出了更多的兴奋神情,观战的当地棋迷更是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
第二天,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乘车参观举世闻名的景观泰姬陵,行程中秦侃滢晕车吐了一路。见状,心中最后一丝卫冕世界冠军的快乐也随风飘走,我情愿赢一名与自己根本没有交情的棋手。
没有选择,谁让自己是棋手。下棋,争取胜利是我的职责。
去意萌生
大赛过后的疲劳令自己感觉到很累,顺利卫冕世界冠军的喜悦只在心中停留了一小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抛开对赛制改动不满的因素,我发觉自己内心深处已经逐渐对世界冠军赛失去了以往的兴趣。
国际棋联主席依柳姆诺夫在闭幕式上对我的胜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事实证明,无论传统赛制还是淘汰赛制,最强者都将赢得比赛。”难得他对女棋手称赞有加。
对于自己来说,这一切已经都不重要。我只是状态稳定地下完一场比赛,用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了女子国际象棋界属于谢军的10年。
十年间,自己从一名白丁棋手成长为一名获得了世界上最高头衔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的女子世界冠军;十年间,每一次女子世界冠军锦标赛决赛的历史镜头里都有同一名中国女人的身影出现。十年来,自己即挑战过别人,也经历过成功卫冕;承受过滑铁卢式的兵败,也有过重头再来捍卫世界冠军尊严的保卫战;如今,首届新赛制的冠军也拿到了,突然发现女子个人世界锦标赛对自己一点新鲜感也没有了。
下棋原本是自己的乐趣所在,而今捍卫棋后头衔却变成了下棋的最终目的。于是,下棋的责任大了,单纯的快乐少了。
作为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自己当然懂得赢得国际比赛为国争光的道理,用自己的特长报效国家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但是,自己已经无法克制带着棋后身份下棋的那种特殊的累的感觉,有时甚至会赌气地想:夺得世界冠军不应该是我的过错,不想让周而复始的卫冕战成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是我的自由,成绩的压力更不应该令自己周围的人一起受到牵连。
再赢一次比赛又能怎样?淘汰赛制偶然性因素太大,即便卫冕也缺少往届比赛的权威性,成绩簿里再加上这样一个机会性很强的世界冠军头衔也没什么了不起。下次比赛自己输了又会如何?明知棋手的水平都很接近,但中途被淘汰也属平常的话只是说说而已,棋盘上从不低头的我失利之后一定会抛开一切卷土重来。这样的循环会无限期地周而复始,直到自己被打趴下再也爬不起来的那一天。那正常人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呢?难道自己的一生只有争夺世界冠军、卫冕世界冠军的内容吗?
《下棋的女人》 棋事2000:称霸新赛制(3)
国际象棋是自己的挚爱,赛场风云心中依旧喜欢,但自己已经感觉不到夺得世界冠军的兴奋,一次次卫冕赛令自己确实感觉有点累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同样的生活轨迹令自己心生疲倦。只是不想在世界冠军的光环下,用渐渐进入中年的身躯继续重复画那个圆。
还是做一点能够令人开心快乐的事吧。花开有季,不同的年龄过不一样的生活,自己已经30岁了,到了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了。趁着中国女队人才济济,趁着女人30岁还不算太老开始全新的人生。
2000年女子世锦赛闭幕式领奖台上,自己笑着冲台下的人群挥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告别女子世锦赛。
开心去下棋吧,既然做棋手,就从容面对一切挑战;既然心生去意,就把这个比赛当成是自己的告别演出来看。或许,有一天谢军还会重新出现在女子世锦赛的棋桌旁,摆弄着棋子带着20岁时的兴奋神情和开心笑脸,那时候重做棋手的我才是真正快乐的。
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下棋的女人》 棋事2004:重披战袍(1)
34岁生日,中国女队四连冠,唯一的遗憾,此时父母和女儿不在身边。
自从2002年10月做了母亲之后,我很想再拿一次个人世界冠军,因为现代女子国际象棋运动职业化以来,还从没有过女棋手生完孩子重新出山夺冠的先例。计划中的女子世锦赛应该在2003年的某个时间举行,这一年的年初我结束了产假后的修整阶段,夏天归队,开始了棋手的正规训练。
尽管自己满心憧憬勉力重归棋,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天不遂人愿。这一年先是突发而来的非典让北京的居民人心惶惶,接下来的消息便是新一届世锦赛遥遥无期,自己刚建立好的棋手生活规律又乱了套。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女儿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满地乱跑的小淘气儿,最大的感触是父母在一天天变老,还有就是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压力以及自己这个因为训练脱产的北京棋院院长有些名不副实。
不是要圆棋后梦吗?可世锦赛在哪儿呢?自己连梦工厂是否继续开工都不能确定,现实生活似乎在讥笑自己那遥不可及的棋后梦。把时间都花在棋盘上,却把自己份内的事情都推给别人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自私?总是这样的日程表,自己的博士学业又待何时才能告一段落呢?怀揣着做妈妈棋手梦的我,2003年在失望中度过。思来想去,在这一年的年底我决定放弃当妈妈棋后的念头,踏踏实实地把精力集中到做好手边的事情、照顾好身边的家人上来。这样至少不用一天到晚神经崩得紧紧的,还可以少出差,工作日朝8晚5之外的时间也可以自由支配。
时间悄悄迈入了2004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到市委党校我参加了北京市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为期四个月,全脱产。棋盘慢慢不再出现在自己的梦境之中,我逐渐变成了一个职场女性、称职妈妈和勤奋的学生。
正当自己坐在党校教室里潜心学习党章、“三个代表”精神和其他行政管理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之时,国家队那边又传来了希望我能够早日归队的呼唤,这年10月的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上队里希望我能够担纲一台重任代表中国参赛,重披战袍,帮助处于新老交替的中国队完成四连冠的重任。
比赛开始的时间就在眼前,自己能否归队参赛?我必须做一个决策。
什么是自己的决策标准呢?我不禁自问自答。1、自己的棋力还在巅峰状态吗?答案:否。生孩子加上前一段时间正规训练的中断,棋艺生疏了,棋手赛场上所需要的战斗感觉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书本上的理论和多年大赛积累下来的经验。2、自己的归队真能加强中国女队的实力吗?答案:是。上一届比赛中国女队由年轻队员组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