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私募江湖 >

第20章

私募江湖-第20章

小说: 私募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益三早期做过外汇,所以很容易地发现了当时外汇市场的机会,同时,他还沽空中国香港和日本股市。他运用多目标决策与优化的思路在香港运转了20多笔投资,成功率高达80%以上,年度收益率超过100%。
    1997年完胜香港之后,胡益三的眼光更远了,他说:“像我们受孔子思想影响很深的人,胸怀天下的人,走到全球市场是很自然的思路。就好像爬过了5000米的高山,下一步目标就是珠穆朗玛峰。我一步步走得很紧凑,这也是复利。”1998~2001年,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边干边学,为日后的全球化投资作准备。当时他就发现,国外很多金融品种十分稀奇古怪,什么类型都有,很多品种,他都是第一个对其进行研究的中国人。这场亚洲金融危机,让他开启了全球复利投资的征程。
    2001年,准备充分的胡益三打了多场胜仗,他说:“这是正规军作战,集团化作战。我们把全球所有的市场,在一年内全部做了一遍,而且95%以上的市场都赢利。”那年,他们赢利最大的一部分是外汇,主要是日元兑美元;另外,就是沽空全球股票。2001年上半年,他们还在B股上赚了不少钱,当时内地B股市场刚放开。另外,胡益三在石油、天然气上也赚了一笔钱。他们还做多国债期货,做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另外还做了英国、德国、美国的利率产品…孔子国际是亚洲最早做这3个国家利率的公司,并且获利丰厚。他们在全球成功运作了外汇、期货、证券和债券市场,20多笔投资大多成功赢利,累计获得超过50%以上的高收益。2001~2002年这段经历,为胡益三攀登复利的巅峰,打开了世界之窗。
    2001年之后,胡益三心里就有底了。那年,胡益三才30岁,知道自己到顶了,已经是职业选手了。当时他查了一下纪录,2001年,这样进行全球操作、把全球市场以复利运作下来的公司,世界上不超过5家,实现了他们这样高复利收益和项目成功率的更少。他说:“有些人觉得很奇怪,你们没去过美国、德国,怎么可以做好全球市场呢?这东西按照常规来看当然没办法解释。但是,古人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见真的有这么回事。中国有13亿人,如果有人真能如此,那我就有可能是其中之一。”
    2008年6月,孔子国际沽空了日本、美国与澳大利亚股市,并且利用杠杆效应,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他们还投资了很多项目,从2007年7月开始,公司旗下的恒顺复利基金已经在外汇、金属、农产品、石油、国债利率、指数期货等市场陆续完成投资项目的部署,实现了超过20%的赢利。





    正文 私募人物六 胡益三:用孔子复利思想打遍全球。。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52:02 本章字数:1016


    在很多人眼里,在这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能获得正收益相当了得,但胡益三就平静得多,他表示,这场危机对他们而言只是2001~2002年的重复。他说,在1997、1998年,他们非常超前,做成这个事情让他坚信自己是有天赋的。而2001年只是在检验、证明这个天赋。他目前有信心至少做好未来20年。
    在与胡益三的多次接触中,能够感觉到他投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他将全球市场看做一个有着四季的大自然,洞察其此消彼长的内在规律。
    一方面,胡益三很容易把握住事物的实质。他说,在他看来,《论语》中的前三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已经把《论语》中所有的精髓都概括了。而《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段也概括了所有。投资也如此。在他看来,全球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市场,而做好一个市场,就可以做好整个市场。这种对本质规律的把握,让他能迅速判断一个事物到了运行周期的哪个阶段,同时火速得出全球的哪个地方产生了新的机会。胡益三说:“一年有4个季节,其实你就可以看做是只有东风西风。东风来时万物生长,西风来时万物萧条。你只要根据东风西风来辨别气候,就自然而然知道是否要换衣服。市场规律也是如此。有时候,你还能从季节判断是东风还是西风,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而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核心与关键,正是他提出的复利思想。融会贯通复利的胡益三,能很轻松地简化世间万物,把握住很多事物的本质规律。他说,很多人的错误就在,把事情搞得过于复杂了。
    复利思想不仅指导他发现新的赚钱机会,也让他掌握了严格控制风险与组合管理。他得出经验,一次亏损往往需要3~5次赢利才能赚回,而精选组合投资,亏损的概率就很小,总体赢利速度就能跑过输钱速度。因此,他甚至认为“复利不仅仅是利益,而是思想,是世界观”。
    另外一方面,胡益三的知识结构体系十分庞大。由于他博览群书,又记忆过人,处理信息的速度比常人要快很多倍。他自己也说:“很多东西,我看几秒,就领悟了,而很多人,可能研究好几周,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一种神奇的效率,我的大脑,把几千年、几万年都装进去了。所以有些事物,我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对做全球市场而言,他有种与生俱来的优势,可以同时开辟几条战线,从而得到更多市场的复利。





    正文 私募人物六 胡益三:用孔子复利思想打遍全球。。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52:04 本章字数:1109


    而他之所以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快速地处理信息,缘于他知道该忽略什么。他自己说:“我的优势在于,我把很多东西都忽略掉了,有些事情是小事,自己就不需要考虑。”这可能也是他能迅速筛选信息的基础。他还举了个形象的例子,说,这就像你在9000公里的高空,看得到中国,但看不到日本。立场与角度不同,决定着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放到投资上,一个对任何市场都很熟悉,而且熟悉各个市场之间的联系的人,正确的概率就比只熟悉单一市场的人要大。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视野决定了更准确的判断力。
    还有一方面,就是他曾经办公司与做贸易的经验,让他能够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投资。这也让他比一般投资者少走很多弯路。
    对于未来,胡益三有自己的想法。他说,龙是中国的图腾,象征自强不息的精神。公司有句口号,叫“人人都可做龙凤”。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就是自强不息也是复利。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复利的效果。龙文化有上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孔子国际公司的文化就是“儒龙情怀,复利世界”。在孔子那个时代,“世界”本身就是天下的概念,“孔子周游天下”,只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只局限在春秋几十个国家,那时候的“天下”,就是周朝,而孔子国际的天下则是全球。
    孔子国际没有将私募产品阳光化,然而,近几年他们的基金、专户、企业宏观战略管理等业务都兴隆地做了起来。胡益三说,不管做基金复利、做专户复利还是做企业宏观战略管理,实质上都是在提供复利服务。孔子国际是他们的一个平台,不仅是用来赚钱的。真正赚钱的载体,是公司的全球投资俱乐部。看来,孔子国际不仅是在做基金复利,更像在用投资复利的成功经验,告诉世人一种正确的思考方式,而这种方式,是只属于东方的。
    同派私募
    国内去海外做QDII的私募确实不多。比较有名的还有柏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们于2007年9月获得香港颁发的第四类牌照(提供投资顾问服务)和第九类牌照(提供资产管理),是内地首批获得香港的投资顾问及资产管理牌照的私募团队。柏坊资产掌门人为龙小波,投资总监为谢柳毅。谢柳毅曾先后担任国信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研究所和投资部负责人,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景博基金经理,后加盟柏坊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出海做二级市场的国内私募大约近20家。只是大部分私募都选择在香港设立对冲基金,赵丹阳也是同类中最早吃螃蟹的人。在香港市场上,很多深圳私募都有分设对冲产品,诸如康晓阳的“Ajia…Lighthorse中国成长基金”,上海私募中,还有早前试水较为成功的景林资产。





    正文 点评:“327”国债风波的第一滴血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52:05 本章字数:1076


    点评:“327”国债风波的第一滴血
    1995年,难以磨灭的“327”国债事件摧毁了一大批鼎盛时期的券商及地下私募。师承“天下第一庄”的钟麟从千万身家变得一贫如洗。同时,一些有资本有背景的新生力量也在该事件中崛起,诸如以上海本地股起家的辽国发,后来的涌金系大腕魏东。这批因成功投机“327”国债而迅速暴富的私募,是继以倒卖国库券兼做一级半市场廉价收购法人股、职工股起家的一批人后,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二批造富运动的受益者。
    这已经是一个大腕云集的时代。一方面,中国证券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资本大鳄诞生于这个时代,除了涌金系,还有德隆系、鸿仪系、朝华系等。直到2008年,涌金系作为最后一个元气大伤的财团走向没落。只识当年鼎盛年华,谁知明日萎谢黄花?
    这些资本大鳄作为私募基金的某种典型,在当年那个初期的市场,利用中国资本市场规章制度的灵活变化而频频套利。灵活变化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特色,也是转轨经济时期的必然。转配股、法人股等政策性机会让涌金系等私募基金掌握了各种制度变迁的机会,并形成相应的赚钱新模式。此后,他们更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逐步过渡到产融一体化。
    除了这些资本大鳄,券商以君安为代表,也经历了一个鼎盛时代,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影响市场。1996年爆发的一次大行情,令一批券商正式崛起,另一些私募也如地下钱庄般活跃。券商时期那些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在这个时代里格外璀璨。有从“申华事变”中走出的杨骏、康晓阳、石波与肖华,这些人正当年华,可以想象为何后来手笔如此巨大。
    1998年后,公募基金悄然抬头,一批卓越的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日后无数从公募出走的私募先导者,几乎都在这个时期踏出券商进了公募圈,诸如此后云南国投模式的鼻祖…蔡明。只是要等到多年以后,才能看见属于公募的“黄金一代”。
    然而,不管是“327”国债风波,还是“十二道金牌”,市场深刻领教了监管层的铁腕与强大,私募们也变得更加听话。
    迄今看来,那个时候,那些所谓的大户只能跟着券商打打闹闹,如今早就退出了主流圈。有本事的大户,则敏锐地收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跟着套利。除了小散户暴利时代的消亡,那些没跟上时代脚步的资本市场老人们也逐渐风光不再。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厉伟在2009年私下里说的一些话让人感触颇深:“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我们了。当年,我们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