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 [美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ぃ秩狈φ夥矫娴淖ㄒ抵叮灰虼耍雎粤撕I狭α慷灾卮笫录纳钤队跋欤怯惺倍院Hǚ⒄沟淖芮魇苹贡冉狭私猓嵌蕴囟ǔ『舷潞Hǖ淖饔萌床簧趿私狻R话闱榭鱿拢颐撬凳褂煤Q蠛涂刂坪Q螅蘼凼窍衷诨故枪ィ丫晌澜缋贩⒄沟囊恢种匾蛩厥潜冉先菀椎模坏牵芄徽页霾⑶夷芄凰得骱Hㄔ谝恢痔囟ǔ『舷碌娜非幸庖澹词潜冉侠训摹H欢俏颐亲龅搅苏庖坏悖裨蛑灰话惴悍旱爻腥虾Hǖ闹匾裕墙匀皇悄:磺宓模彩遣皇导实模灰蛭庵殖腥希皇窍蟊纠从ψ龅哪茄床皇且览涤谒鸭恍┨厥獾氖吕ü哉庑┨厥馐吕μ囟ㄊ逼诘幕肪撤治觯魅返厮得髁撕Hǖ娜非凶饔谩! �
我们可以举两位英国作家轻视海上力量对重大事件的影响作为例证。看起来这两个例子让人很难理解,因为英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其强大更多地应归功于海洋。一位英国作家阿诺德在他所著的《罗马史》中写道:“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次,独特的天才人物与一个大国的各种资源和组织机构进行斗争。但是,每一次都是大国获胜。一次是汉尼拔 ' 译者注:汉尼拔(公元前247…183)迦太基统帅。 ' 与罗马斗争了17年;另一次是拿破仑与英国斗争了16年。汉尼拔的斗争是在扎马结束的;拿破仑的斗争是在滑铁卢告终的。”另一位英国作家爱德华·克里西爵士在引用《罗马史》这本著作时,补充说道:“但是对两次斗争中的相似点,几乎都没有进行足够的、详尽的研究。这就是最后打败强大的迦太基的罗马将军西庇阿 ' 译者注:西庇阿(公元前236…前183),古罗马统帅。 ' ,和最后彻底推翻法国皇帝的英国将军威灵顿是异常相似的人物。他们都担任高级重要指挥者多年,但是他们都远离战争的主要战场。他们各自最重要的戎马生涯都是在同一个国家——西班牙度过的。正是在西班牙,西庇阿同威灵顿一样,在反对主要的斗士和征服者本人之前,连续不断地遭遇和打败了几乎所有的敌军处于次要地位的将军。西庇阿和威灵顿都在使他们的同胞在遭受一系列败北之后,重新对战争恢复了信心,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完全彻底地打败了所选中的敌军指挥官和所选中的有战斗经验的敌军之后,才结束了一场长期的和危险的战争。”
上述这两位英国作家都没有提到这种更惊人的巧合,即在这两次战争中,胜利者都掌握了制海权。罗马人控制了水路,迫使汉尼拔不得不经过高卢 ' 译者注:高卢,历史地名,领有今意大利北部、法、比、荷等国,属古罗马帝国一部。 ' 进行那种远距离的危险行军。行军途中,一多半的老战士变得很虚弱,从而使当时从罗讷河向西班牙派兵的老西庇阿 ' 投笔从戎注:原文为“大西庇阿”。按此处提到的应为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当时罗马的两位执政官之一,后来在西班牙战败被杀;他是在扎马最终击败汉尼拔的那位西庇阿(也叫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后来尊称阿非利加努斯)的父亲,一般习惯称为“老西庇阿”。 ' ,能够截击汉尼拔的交通线,又能够返回本土,并且能够在特雷比亚对付入侵者。整个战争期间,古罗马军团不受干扰,精神抖擞地经水路来往于汉尼拔的基地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在梅陶鲁斯河的决定性战役中,相对于哈司德鲁巴尔和汉尼拔的军队来说,罗马人的部队处于内线位置,按理说这种态势原本应是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但是由于汉尼拔的弟弟哈司德鲁巴尔不能从海上,而只能经高卢从陆路运送援兵,最终让罗马军团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此后,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时刻,迦太基的两支大军在狭长的意大利被分开了,其中一支被两位罗马将军的联合行动摧毁了。
另一方面,海军历史学家们很少考虑通史与他们自己所研究的海军史这个特定的题目之间的联系,通常只把他们自己局限在单纯编撰海军事件的编年史上。与英国人相比法国人不是这样;天才的有教养的法国人能够比较认真地调查取得异常结果的原因,调查各种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就我本人所知,还不曾有一部著作曾经讲授过我们这里所探讨的这种特定的题目,即评价海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对国家繁荣、兴旺的影响。至于其它一些论述各国的战争、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历史,也只是偶尔、一般冷漠地提到一些海上事件。本书的目的,在于把海上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但是,又不使它们与总的历史中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周围环境相脱离,并且试图说明周围环境又是怎样影响海上利益的。海上利益又是怎样改变周围环境的。
这本书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从有独特特点的帆船时代开始的1660年,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1783年。虽然在这本书里以一系列海上事件为基础的通史的连贯性不是很明显,但是这本书已经尽力提供一个准确的、清晰的提纲。作为一名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海军军官,我在撰写本书时毫不犹豫、毫不拘束地离题论述了海军政策、海军战略和海军战术问题;我尽量避免使用海军技术术语,希望在这本书里所提出的这些简单问题,将会引起非专业读者的兴趣。
A·T·马汉 1889年12月
提纲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美国'
'出自《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 1890
绪论
第一章 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
第二章 1660年的欧洲形势 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 洛斯托夫特海战和四天海战
第三章 1672…1674年英法联合反对北部七省的战争 1674—1678年法国反对欧洲各国联盟的战争 索莱湾海战 泰瑟尔岛海战和斯特龙博利岛海战
第四章 英国革命 1688…1697年奥格斯堡联盟战争 比奇角海战和拉乌格海战
第五章 1702…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马拉加海战
第六章 法国摄政时期 西班牙大臣阿尔韦罗尼 英国沃波尔和法国弗勒里的政策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在拉丁美洲的非法贸易 1715…1739年大不列颠与西班牙的战争
第七章 1739年大不列颠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 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4年法国与西班牙联合反对大不列颠 马休斯、安森和霍克进行的海战 1748年的《亚琛和约》
第八章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英国势不可挡的力量和它在各海域、北美洲、欧洲、印度和西印度群岛上的征服地 宾在梅诺卡岛外海的海战 霍克和康弗朗斯的海战 波科克和德·阿赫在印度进行的海战
第九章 从巴黎和约至1778年的事态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引起的海战 阿申特岛外海之海战
第十章 1778…1781年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之海战 海战对美国独立战争进程的影响 英法两国舰队在格林纳达、多米尼加和切萨皮克湾外海的军事行动
第十一章 1779…1782年在欧洲海域进行的海战
第十二章 1778…1781年发生在印度的若干事件 1781年絮弗昂从布雷斯特港起航 1782年和1783年絮弗昂在印度海域进行的辉煌战役
第十三章 约克敦陷落之后西印度群岛上发生的若干事件 德格拉斯与胡德的遭遇战 1781年和1782年圣基茨海战
第十四章 对1778年海战的评述
绪论
海权历史是国家间的斗争史,因此主要是军事史
具有永久性的历史教导
现代海军的看法未定
历史上各类战舰的对比
上风与下风的主要区别
关于进攻和防御阵位
继而对海军政策产生的影响
专适用于战略的历史教导
不太适用于战术的历史教导
战例:
1798年的尼罗河之战
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1779…1782年围攻直布罗陀
公元前31年亚克兴之战和1571年的勒班陀之战
公元前218…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
现在比过去更需要战时与平时的战略结合
广义的海军战略
第一章 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
海洋是一片开阔的公有地
海上运输优于陆上运输
海军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贸易
贸易依靠安全的海港
殖民地和殖民地港口的发展
海权的三个环节:产品、海运、殖民地
影响海权的总的条件:
1。 地理位置
2。 自然结构
3。 领土范围
4。 人口
5。 民族特点
6。 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英国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荷兰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法国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殖民地对海权的影响
美国的情况:
海权薄弱
主要兴趣是国内发展
来自封锁的危险
海军依赖于海运事业
海权要素探讨的结论
叙述历史的目的
第二章 1660年的欧洲形势 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 洛斯托夫特海战和四天海战
查理二世和路易十四就职
紧随其后的一些大战
由亨利四世和马扎然制定的法国政策
1660年法国形势
西班牙的形势
荷兰联合七省的形势
他们的贸易和殖民地
他们的政府的特点
国内的派别
1660年英国的形势
法国、英国和荷兰的舰船特点
欧洲其他各国的形势
路易十四在欧洲起主要作用
路易十四的政策
柯尔贝尔的行政纲领
1665年第二次英荷战争
1665年洛斯托夫特海战
纵火船与鱼雷巡逻艇相比
编队队形
帆船的作战队形
1666年四天海战
双方舰队的军事功绩
指挥双方舰队的司令
1667年德·勒依特在泰晤士河的战斗
1667年的《布雷达和约》
摧毁贸易的军事作用
第三章 1672…1674年英法联合反对北部七省的战争 1674—1678年法国反对欧洲各国联盟的战争 索莱湾海战 泰瑟尔岛海战和斯特龙博利岛海战
路易十四侵犯西属尼德兰
联合七省的政策
英国、荷兰、瑞典三国同盟
路易十四的恼怒
莱博尼兹建议路易占领埃及
莱博尼兹的建议书
路易十四与查理二世间的交易
英法两国国王对联合七省宣战
此次战争的军事特征
荷兰海军的战略
德·勒依特的战术
荷兰海军行政机关的无能
1672年索莱湾海战
战术评论
战斗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法国在荷兰的陆战
荷兰州长德威特被谋杀
奥兰治威廉得到权力
欧洲各国的不安
1673年斯库内维尔德海战
1673年泰瑟尔岛海战
对总的战争的影响
法国舰队的可疑行动
海上联合总是无效的
德·勒依特的军事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