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太极演义-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清一色的骑兵,行军速度快了许多。
可怜的辽哥儿,在马车上几乎颠散了骨头架儿!
好在身上有伤,黄炎刻意关照于他,也不做急行军。
一来是担心那股并州军,去而复返,自己跟酸枣那边,相互间也好有个策应。
二来呢,此番出门,也没啥急事要事,权当公费旅游好了……
途中歇息时,小二又对辽哥儿做了几场日常任务——树枝挠脚底板儿……
等到傍晚赶到东郡的时候,浑身酥软近偏瘫的辽哥儿,被人架下马车的时候,已经是面色憔悴,形容枯槁……
之前那一双虎目星眸,也变作空洞无神……
自始至终,黄炎也没对他提起投降投顺之事,不管是辽哥儿粗野狂暴的怒骂,还是有气无力的低语,黄炎皆一笑而过……
可每当黄炎笑过之后,辽哥儿眼中的幽怨之意,更浓,更甚……
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你爱得贪婪,我爱得懦弱……
眼泪流过,回忆是多余的……
刻骨铭心,就这样地被你,一笑而过……
宛如一位柔弱痴情的小娘子,面对负心绝情的野汉子一般,悲愤交加!
“……”
对张辽这种铁血真汉子,就不能动粗来硬的嘛!
太极之道,以柔克刚,借力打力,见招拆招……
大军一路直开进城去,坐镇东郡府衙之人,即时门外恭迎。
“荀彧,荀文若,见过先生。”领头之人,甚是谦恭有礼着,躬身相迎。
荀彧?
荀文若?
荀令君?
一言入耳,黄炎心中当即大喜过望!
荀彧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一是因为他官居尚书令,居中持重十数年。
二是因为他那谦谦君子之风,谆谆长者之度,令人心生敬仰。
“可是颍川颍阴的,荀彧,荀文若?”黄炎急跳下马来,丢下缰绳,迎上前去。
借着一股子兴奋劲儿,差点儿就直接握住对方的手,上下左右晃个不停!
可眼下不行啊,如此做法,只怕是会被人误认为,龙阳之好……
“曹公曾提起过,先生之前曾屡次举荐荀彧,更以王佐之才赏识荀彧,荀彧谢过先生提携。”荀彧再次恭施一礼道。
“呵呵,素闻文若兄,极具君子之风,更有王佐之才!”黄炎欣然笑道,“文可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如此世间大才,若是投了他人,岂非明珠投暗?”
“先生谬赞,荀彧实不敢当。”荀彧谦逊一笑道,“倒是先生之德名,已然广传兖州,更远近遍闻。今日与先生相识,当为荀彧之幸。”
“呵呵,我黄炎不过徒有虚名而已。”这句话,大概是黄炎穿越到此间来的,第一句大实话,“有文若兄相助,当是孟德之大幸!兖州百姓幸甚,天下黎民幸甚啊!”
“呵呵,先生实在过于抬爱了,荀彧万不敢当。”二人相互恭维吹捧后,呃,应该是嘘寒问暖一番,荀彧便开口说起正事来,“曹公出兵前,曾授予荀彧行军司马一职。负责一应粮草军需,往来公函等。先生本是兖州祭酒,但有吩咐,荀彧自当领命。”
行军司马?
好像是总参谋长一类的职务吧?
“呵呵,既然有文若兄坐镇东郡,孟德前方作战,绝无后顾之忧了!”黄炎笑着说道,“我这祭酒,不过是虚职而已,吓唬人的……”
二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府堂中走去。
“先生……”临去时,小二轻声问道,“这位张大将军,咋办?”
“咳咳……”黄炎正起神色来,吩咐道,“张将军可是天下名将,世间奇才……千万不能怠慢了!其他的,你们看着办就好……”
模棱两可着丢下一句后,便转身离去。
不过,听他那口吻,尤其是“不能怠慢了”一句,更是重点突出,小二便彻底领会了其中精神所在……
府衙大堂上,荀彧谦谦君子,礼仪表率,正襟危坐。
黄炎却是痞子流氓混混儿一般,歪歪扭扭着,盘腿而坐……
“先生……”二人落座之后,荀彧刚要开口,却被黄炎笑着打断了。
“文若兄可直呼黄炎表字,太极即可……”
妹的!
这“表字”二字,咋听着这么别扭呢?
“那个……”顿了顿之后,黄炎又笑着说道,“不知道,文若兄的家眷族亲,可都安置妥善?”
见着黄炎上来不问政事军务,直接说起家事私情来,这一番体恤关切之意,令荀彧好生感动……
“呵呵,为兄谢过先生……谢过贤弟体恤之情。”荀彧微微一拱手,笑着说道,“家中老小妻儿,已然安置妥当,有劳先生挂怀了。”
“文若兄以为,此番孟德出兵徐州,可否妥当?能否事成?”唠完家常后,黄炎直接谈起正事来。
只不过,这厮的思维跳跃度太大,荀彧一时没跟上他的步伐……
沉思良久之后,君子荀彧,这才肃声说道:“此番征讨徐州,一是大义使然。之前各地州郡,起兵勤王,徐州虽兵精粮多,却只做壁上观。如此背道无义之举,人人得而讨之!二来,徐州已然出兵占据我泰山费县、华县二地,并有意继续北上,我等发兵迎战,合乎法度。再者,之前陶谦曾派兵袭杀曹太公,曹公为报父仇,怒而起兵,情理之中。如此,为兄以为,此番征讨徐州,正义之举。”
“呵呵,文若兄所言甚善!”刚坐下一会儿,黄炎双腿便开始发麻,不得已便站起来,溜达一会儿,数步间踱来踱去着,又问一句,“那你说,孟德此战可会得手?”
既然说的是得手,而不是凯旋,其意思便是,攻进徐州,占据城池!
“为兄以为,只能浅进,而不可深入。”荀彧稍一沉吟,说道,“眼下,兖州新定,百废待兴。四邻之地,皆虎视眈眈,若是曹公势力膨胀过大过快,只会遭人嫉恨。”
“呵呵,我早就说了,有了文若兄相助,乱世必当克日平定,百姓亦会转眼安宁!”黄炎笑着说道,“陶谦那边,还有着孟德好友,张邈张超兄弟二人占据的广陵呢,估计孟德不会对广陵发兵的。最多也就攻到下邳而已。”
“贤弟所言极是。”荀彧笑了笑,随后又补充道,“只不过,东海、琅琊、彭城,三地藩国,却要妥善安抚。东莞毗邻泰山,早晚都要被曹公收入囊中。仅留一广陵,不足为惧。”
“……”
“先生……”这边儿正说着话,堂外小二鬼鬼祟祟,却又一脸欣喜着,轻声禀道,“那位张大将军……降了!”
第202章 记在本本上的屈辱史
片刻之后,浑身瑟瑟发抖的辽小哥,被一大堆人从门外簇拥着,带进了府衙大堂之上。
之前的愣小伙儿,此刻已然变作一个怯生生的软妹子……
“咋回事儿,这是?”强忍住内心的喷笑,黄炎好奇地问道。
“咳咳!”典韦狠狠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道,“俺就是想吧,将这小哥扒光了,绑在大门口的拴马桩上……”
“回先生。”周仓接着说道,“俺担心这位张将军遭人冷落,便想着沿街敲锣打鼓,引人前来捧场……”
“先生,这俩黑货太欺负人了!”小二倒是替辽哥很是抱打不平,随后却又说道,“不过吧,既然都是自家兄弟,小的也就帮了他们一把……小的担心张将军下面那话儿,万一太小了,拿不出手……所以便去一家药坊,买来一包金刚散,拿水冲了,给他喂了下去……”
“……”
哦~~~
黄炎这才恍然大悟!
回头再看看辽小哥,正一脸幽怨,又满心羞愤地望着那仨流氓……
“行了,给他一匹马,再给他塞点儿吃的喝的,打发张将军走吧。”一场闹剧后,黄炎风轻云淡着,丢下一句话来。
咋回事?
折腾够了,就放人走了?
小二等人一脸的愕然不解。
张辽却是满腔悲愤!
本来还指望这丫的,可以稍稍安慰自己几句,谁想他竟然就这么算了……
“像这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无情无义之徒,纯小人而已,留在身边,殊为不智!”见着张辽双眼紧盯在自己身上,黄炎轻笑一声,甚是鄙夷道。
“你——你血口喷人!我张辽行事,素来光明磊落……”张辽愤然反驳道,却被黄炎又一声冷笑给打断了。
“张将军,你之前是丁原的部下吧?丁原被杀后,你便投了董卓,董卓尸骨未寒,你又降了吕布!你要知道,丁原跟董卓可是皆死在了吕布手里。所谓这,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你可知道?”
“我……我只是想,寻一明主而已……”一通质问后,张辽满面羞愧着,低声嗫嚅道。
“何为明主?何人算是明主?以张将军之才,或许可以投身朝廷,为国效力的嘛!”黄炎似笑非笑着,盯视着对方。
“桓灵二帝,朝纲败坏!当今圣上又形同傀儡,眼下更是民生凋敝,汉室早已名存实亡,必不久矣!张辽不想做了他人的陪葬品!”张辽抬起头来,目光坚毅道。
旁边的君子荀彧,好一阵的目瞪口呆。
“呵呵,好志气!”黄炎轻赞一声,又问道,“那,冀州袁绍,可算明主?”
“袁本初虽出身名门,却虚有其名而已!像张辽这等寒门微贱,世家豪族不屑接纳!”张辽实话实说道。
“呵呵,那,辽东公孙瓒呢?”黄炎缓和了语气,又问一句。
“公孙瓒杀戮成性,比并州军有过之而无不及,张辽亦不会投奔于他。”张辽面露些许不屑道。
“呵呵,那,说来说去,眼下好像就剩下兖州曹孟德了。”稍微一顿之后,黄炎意味深长地看向对方,“不知文远以为曹兖州如何?”
张辽默然片刻后,答道:“曹公虽然新定兖州,却志向远大,胸怀海量。不仅接纳了百万黄巾难民,更广纳贤才,求贤若渴。张辽自是有心投靠……只是……”
见着张辽言语间似有为难之意,不过对曹操的称呼却是‘曹公’二字,黄炎心下释然,笑着说道:“只要文远真心来投,孟德必定喜出望外!只不过,孟德这会儿正远征徐州,并不在此地。文远既然真心来投,我黄炎先替孟德谢过了。”
“哦?莫非,先生便是坐镇陈留,安抚百姓,贤名远播的黄炎,黄先生?”张辽语气甚是意外地问道。
“呵呵,想不到,我黄炎这区区微名,如今倒也远近皆知了。”黄炎笑着说道。
“张辽素闻先生仁德良善,更治军有方,安民有道,陈留更是仓廪丰足,百姓云集,皆为先生功劳……”张辽一脸欣喜着说道,却被黄炎摆手止住了。
“若论统兵帅将,陈留有夏侯将军坐镇,安民治世,又有陈留太守,鲁肃鲁子敬,黄炎可不敢贪墨他人功劳。”
“既然有先生引荐,张辽张文远,愿真心追随曹公!如有二心,天人共戮!”话已到此,张辽当即单膝叩地,双手抱拳,重重说道。
“呵呵,文远言过了。”黄炎忙笑着将他扶起,“若有文远相助,天下必当克日平定,百姓亦会转眼安宁……”
话刚一出口,旁边的荀彧就纳闷了!
咋这话,听着这么耳熟呢?
你对人恭维吹捧,能不能换个词儿撒……
“……”
“呵呵,我让小二先带你下去换换衣裳,歇息一会儿……”还未等黄炎把话说完,就见着辽哥儿突然咬牙切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