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0-奇效良方(1) >

第107章

070-奇效良方(1)-第107章

小说: 070-奇效良方(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失饮伤饱,痞闷停酸,旦食不能暮食,病名谷胀。 
三棱 莪术 青皮 半夏曲 陈皮 藿香 桔梗 枳壳(炒) 香附(炒) 益智(以 
上各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分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滓,食远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气膨胀。 
姜黄 青皮(以上各半两) 全蝎(去毒) 肉豆蔻(面煨) 木香 丁香 胡椒(以 
上各一两) 萝卜子(炒,去皮,研,二两) 
上为细末研匀,用酒生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下,陈皮汤亦 
可。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 
石菖蒲(八两,锉) 斑蝥(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蝥不用) 
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蝥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以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如治蛊胀,加香附子末一二钱,为末调服,此药治肿 
胀尤妙。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气积气胀 癖水蛊宜服。 
白茯苓 青皮 陈皮(以上各一钱) 白豆蔻 石菖蒲 人参 丁香 三棱(炮) 白 
术砂仁 官桂 莪术(炮) 远志 木香(以上各三钱) 山药(半两) 香附(五两) 牵 
牛(取头末,八两) 甘草(五分) 
上为细末,醋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临睡温白汤送下,看老幼虚实 
加减服,忌一切生冷硬物,气鼓水蛊每服三百丸立消,若风病加地骨皮一两,妇人月事不调 
,产后腹中有恶物,并宜服之,利后服米汁一口即止住,利后可服甘露散补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人参 白术 茯苓 猪苓(以上各半两) 滑石(六两) 泽泻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白滚汤调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关格不通,气不升降,胀满。 
丁香(不见火) 沉香(不见火) 砂仁(去壳) 白豆蔻(去壳) 三棱(去毛,炮) 
香附(去毛) 乌药(已上各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七分,食远温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腹满,紧硬如石,或阴囊肿大,先用甘草嚼后,用此。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酽醋调面和药,摊于绵纸上,覆贴肿处,仍以软帛裹住。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痞满胀痛,谷胀气胀。 
荜澄茄 砂仁 青皮 白豆蔻 萝卜子 木香(以上各二分) 茴香(炒) 肉豆蔻(煨) 
辣桂 丁香(以上各一分半) 陈皮(三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陈皮汤送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心腹痞闷,胁肋胀满,食少多伤。 
丁香 木香(各一两) 枳壳(麸炒) 京三棱(去毛,煨) 莪术 青皮(去白) 陈 
皮(去白) 缩砂仁(去壳) 槟榔(以上各二两) 香附子(炒,四两)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破滞气,治心腹满闷。 
木香 姜黄 青皮(去白) 缩砂仁(去壳) 人参 槟榔 白术(以上各二钱) 白 
豆蔻(去壳) 藿香 橘皮 大腹子 白茯苓(去皮) 白檀香 桔梗(以上各五分) 甘 
草(炙,四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食前稍热服,沸汤点服亦可,忌生冷硬物。 
治腹胀方 
腹里胸间久痞疼,多因气食动脾经; 
缩砂三和同煎服,调理中汤效最灵。 
治久患腹胀,脾疼中满,痞闷不食,大小便或涩,小腹胀急,用《局方》三和散二帖, 
缩砂仁二十粒捶碎,用水三盏,生姜十片,灯心十茎,同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作三次,每 
服用前药调理中汤半帖,立效。 
治腹胀方 
腹胀脾疼怎抵当,椒姜之外有丁香; 
三般等分罗教细,次入白盐和白汤。 
脾疼之疾,皆因寒气停滞,积于胸膈,或时呕吐酸水,不思饮食,用胡椒食姜丁香三味 
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或二钱,入盐少许,不拘时白汤点服。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久患腹胀。 
丁香 木香 槟榔 萝卜子 牵牛(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用紫苏汤送下。 
又方 凡治腹胀,经久患泄泻数升,昼夜不止,服药不验者,乃气脱也,宜用此。 
上用益智子煎浓汤服,立愈。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 
木香 草豆蔻(面裹煨) 苍术(米泔浸,各三分) 浓朴(姜制,四分) 当归(五 
分) 青皮(去白) 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 陈皮 泽泻 干生姜 吴茱萸(汤泡) 半 
夏(以上各二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内经》曰∶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 
营运阳分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热,消散中寒为臣,以浓朴木香苍术青皮苦 
辛大温,通顺滞气,以当归陈皮人参之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降,以苦泄之 
,吴茱萸之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茯苓甘平,泽泻咸平,气薄引导浊阴之 
气,自天而下,故以为佐。气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范 
天骧夫人,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 
。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 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 
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 
上行阳道,又以前药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上 咀,都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忌食生冷硬物。 

卷之四十一胀满门(附论)
胀满通治方
属性:治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由脾元虚弱,不能克制于水,水气上行,浸渍于土,土湿 
不能运化水谷,气不宣流,上下痞塞,故令人中满。旦阳气方长,谷气易消,故能食;暮阴 
气方进,谷不得化,故不能食。其脉沉实滑,病名谷胀。 
上用鸡矢白半升,以好酒一斗渍七日,每服一盏,食后临卧时温服。 

卷之四十二
积聚门(附论)
属性:《针经》云∶夫积者,盖厥气生足, 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凝涩则寒气上入于 
肠胃,入于肠胃则 胀, 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饮食则肠满。起 
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 
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或 
外中于寒,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着 
而不去,而成积矣。且如见于五脏者,各有名焉∶肝之积曰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 
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 
为积,故谓之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 
贲,肾之积名曰奔豚,此其五积之名。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 
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者有常处,其 
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 
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又有七症八瘕,又有石瘕肠覃。陈无择论症瘕属 
肝部,积聚属肺部。夫症者证也,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然有七症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 
出,虽有蛟蛇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尔。若妇人症瘕,则由内 
外不内外,因动伤五脏气血而成。古人谓为痼疾,以蛟蛇等为生瘕,然亦不必泥此,并属血 
病。蛇发等事,皆出偶成,但饮食间误中之,留聚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犹永徽中僧病噎 
者,腹中有一物,其状如鱼,即生瘕也。又有石瘕,歧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恶血当泻不泻,坏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 
,可导而下。《宝鉴》曰∶夫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今寒客于子门,则必气塞不 
通,血壅不流,而坏血以止之,结硬如石,是名石瘕也。此气先病而血后病,故月事不来, 
则可宣导而下出者也。故《难经》云∶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此 
之谓也。非大辛之药不能已。又有肠覃,歧伯曰∶此病寒气客于肠,外与胃相搏,不得荣养 
,因有所系,瘕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者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 
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夫肠者大肠也,覃者延 
也。大肠以传道为事,乃肺之府,肺主卫,卫为气,气者炅则泄,寒则凝,令寒气客于大肠 
,故卫气不荣,有所系止,而结瘕在内贴着,其延久不已,是名肠覃也。气散则清,气聚则 
浊,结为瘕聚,所以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小渐益大,至期而鼓,其腹则如怀子状也。此气 
病而血未病,故月事不断以时下,此非妊娠,在乎脉辨。《原病式》曰∶症者腹中坚硬,按 
之应手,谓之症也。《圣惠方》谓症犹证也。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者,亢则害承乃 
制也。瘕者腹虽硬,而忽聚忽散,无有常准,故《圣惠方》云∶瘕犹假也,以其病瘕未及 
症也。经曰∶血不流而寒薄,故血肉凝而成瘕也,腹内结痛也。经曰∶小肠移热于大肠, 
为瘕,谓小肠热移入大肠,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 瘕。血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行, 
故云 瘕为沉。 与伏同,若瘕为疝误矣。然则瘕病亦有热者,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 
坚硬不消者,非寒症瘕也。以脉别之,王氏谓脉沉伏者症也,快坚者瘕也。故《难经》乃言 
五积为病,且如肝之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久不已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心之 
积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已令人病烦;心脾之积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 
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肺之积曰息贲,在右胁下如覆杯,久不 
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嗽发肺痈;肾之积曰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 
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此五积之状,各随五脏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