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集-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其名知之。楚之史曰《檮杌》。檮杌;四凶之一也。君子不待
褒而劝,不待贬而惩;然则史之所惩劝者独小人耳。仲尼之志
大,故其忧愈大,忧愈大,故其作愈大。是以因史修经,卒之
论其效者,必曰乱臣贼子惧。由是知史与经皆忧小人而作,其
义一也。
其义一,其体二,故曰史焉,曰经焉。大凡文之用四:事
… 页面 70…
苏洵集 ·69·
以实之,词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检之。此经、史所兼而有
之者也。虽然,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词胜;经不得史无以
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史非万
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夫《易》、《礼》、《乐》、
《诗》、《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弗验之行事。仲尼惧后
世以是为圣人之私言;故因赴告策书以修《春秋》,旌善而惩恶,
此经之道也。犹惧后世以为己之臆断,故本《周礼》以为凡,
此经之法也。至于事则举其略,词则务于简。吾故曰:经以道、
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所谓褒贬,论赞之外
无几。吾故曰:史以事、词胜。使后人不知史而观经,则所褒
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吾故曰:经不得史,无以证其
褒贬。使后人不通经而专史,则称赞不知所法,惩劝不知所祖。
吾故曰: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或従伪赴而书,或隐讳
而不书,若此者众,皆适于教而已。吾故曰:经非一代之实录。
史之一纪、一世家、一传,其间美恶得失固不可以一二数。则
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安能事为之褒贬,使天下之人动有所法
如《春秋》哉?吾故曰:史非万世之常法。夫规矩准绳所以制
器,器所待而正者也。然而不得器则规无所效其圆,矩无所用
其方,准无所施其平,绳无所措其直。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
经晦。吾故曰: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噫!一规,一矩,
一准,一绳,足以制万器。后之人其务希迁、固实录可也,慎
无若王通、陆长源辈,嚣嚣然冗且僭,则善矣。
【史论中】
… 页面 71…
苏洵集 ·70·
迁、固史虽以事、辞胜,然亦兼道与法而有之,故时得仲
尼遗意焉。吾今择其书有不可以文晓而可以意达者四,悉显白
之。其一曰隐而章,其二曰直而宽,其三曰简而明,其四曰微
而切。迁之传廉颇也;议救阏与之失不载焉,见之《赵奢传》;
传郦食其也,谋挠楚权之缪不载焉;见之《留侯传》。固之传周
勃也,汗出洽背之耻不载焉;见之《王陵传》;传董仲舒也,议
和亲之疏不载焉;见之《匈奴传》。夫颇、食其、勃、仲舒,皆
功十而过一者也。苟列一以疵十,后之庸人必曰:智如廉颇,
辩如郦食其,忠如周勃,贤如董仲舒,而十功不能赎一过,则
将苦其难而怠矣。是故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则其与善也,
不亦隐而章乎?迁论苏秦,称其智过人,不使独蒙恶声;论北
宫伯子,多其家人长者。固赞张汤,与其推贤扬善。赞酷吏,
人有所褒,不独暴其恶。夫秦、伯子、汤、酷吏,皆过十而功
一者也。苟举十以废一,后之凶人必曰:苏秦、北宫伯子、张
汤、酷吏,虽有善不录矣,吾复何望哉?是窒其自新之路,而
坚其肆恶之志也。故于传详之,于论于赞复明之。则其惩恶也,
不亦直而宽乎!迁表十二诸侯,首鲁讫吴,实十三国,而越不
与焉。夫以十二名篇,而载国十三,何也?不数吴也。皆诸侯
耳,独不数吴,何也?用夷礼也。不数而载之者,何也?周裔
而霸盟上国也。《春秋》书哀七年,公会吴于鄫,书十二年,公
会吴于橐皋,书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此其所以虽
不数而犹获载也。若越区区于南夷豺狼狐狸之与居,不与中国
会盟以观华风;而用夷狄之名以赴;故君子即其自称以罪之 。《
春秋》书定五年,于越入吴;书十四年;于越败吴于槜李,书哀
十三年,于越入吴,此《春秋》所以夷狄畜之也。苟迁举而措
之诸侯之未,则山戎、猃狁亦或庶乎其间。是以绝而弃之,将
使后之人君观之曰:不知中国礼乐,虽勾践之贤,犹不免乎绝
… 页面 72…
苏洵集 ·71·
与弃。则其尊中国也,不亦简而明乎!固之表八而王侯六,书
其人也,必曰某土某王若侯某。或功臣外戚,则加其姓,而首
目之曰号谥姓名。此异姓列侯之例也。诸侯王其目止号谥,岂
以其尊故不曰名之邪?不曰名之,而实名之,岂以不名则不著
邪?此同姓诸侯王之例也。王子侯其目为二,上则曰号谥名名
之,而曰名之杀一等矣。此同姓列侯之例也。及其下则曰号谥
姓名。夫以同姓列侯而加之异姓之例,何哉?察其故,盖元始
之间,王莽伪褒宗室而封之者也,非天子亲亲而封之者也。宗
室,天子不能封,而使王莽封之,故従异姓例,亦示天子不能
有其同姓也。将使后之人君观之曰:权归于臣,虽同姓不能有
名器,诚不可假人矣。则其防僭也,不亦微而切乎?噫!隐而
章,则后人乐得为善之利;直而宽,则后人知有悔过之渐;简
而明,则人君知中国礼乐之为贵;微而切,则人君知强臣专制
之为患。用力寡而成功博,其能为《春秋》继,而使后之史无
及焉者,以是夫。
【史论下】
或问:子之论史,钩抉仲尼、迁、固潜法隐义,善矣。仲
尼则非吾所可评,吾意迁、固非圣人,其能如仲尼无一可指之
失乎?曰:迁喜杂说,不顾道所可否;固贵谀伪,贱死义。大
者此既陈议矣,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今姑告
尔其尤大彰明者焉。迁之辞淳健简直,足称一家。而乃裂取六
经、传、记,杂于其间;以破碎汩乱其体。《五帝》、《三代纪》
多《尚书》之文,齐、鲁、晋、楚、宋、卫、陈、郑、吴、越
… 页面 73…
苏洵集 ·72·
《世家》,多《左传》、《国语》之文,《孔子世家》、《仲尼弟子
传》多《论语》之文。夫《尚书》、《左传》、《国语》、《论语》
之文非不善也,杂之则不善也。今夫绣绘锦縠,衣服之穷美者
也,尺寸而割之,错而纫之以为服,则绨缯之不若。迁之书无
乃类是乎。其《自叙》曰 :“谈为太史公。”又曰:“太史公
遭李陵之祸”。是与父无异称也。先儒反谓固没彪之名 ,不若
迁让美于谈。吾不知迁于纪、于表、于书、于世家、于列传所
谓太史公者,果其父耶抑其身耶?此迁之失也。固赞汉自创业
至麟趾之间,袭蹈迁论以足其书者过半。且褒贤贬不肖,诚己
意也。尽己意而已。今又剽他人之言以足之,彼既言矣,申言
之何益。及其传迁、扬雄;皆取其《自叙》,屑屑然曲记其世系。
固于他载,岂若是之备哉?彼迁、雄自叙可也,己因之,非也。
此固之失也。
或曰:迁、固之失既尔,迁、固之后为史者多矣,范晔、
陈寿实巨擘焉;然亦有失乎?曰:乌免哉!晔之史之传;若《酷
吏》、《宦者》、《列女》、《独行》多失其人。间尤甚者,董宣以
忠毅概之《酷吏》,郑众、吕强以廉明直谅概之《宦者》,蔡琰
以忍耻失身,概之《列女》,李善、王忳以深仁厚义;概之《独
行》;与夫前书张汤不载于《酷吏》《史记》姚、杜、仇、赵之
徒不载于《游侠》远矣。又其是非颇与圣人异。论窦武、何进,
则戒以宋襄之违天,论西域则惜张骞、班勇之遗佛书,是欲相
将苟免以为顺天乎?中国叛圣人以奉佛法乎?此晔之失也。寿
之志三国也,纪魏而传吴、蜀。夫三国鼎立称帝,魏之不能有
吴、蜀,犹吴、蜀之不能有魏也。寿独以帝当魏而以臣视吴、
蜀,吴、蜀于魏何有而然哉?此寿之失也。噫!固讥迁失,而
固亦未为得。晔讥固失,而晔益甚,至寿复尔。史之才诚难矣!
后之史宜以是为鉴,无徒讥之也。
… 页面 74…
苏洵集 ·73·
【谏论上】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
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
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
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仲尼之说非乎?曰:仲尼之说,纯乎
经者也。吾之说,参乎权而归乎经者也。如得其术,则人君有
少不为桀、纣者,吾百谏而百听矣,况虚己者乎?不得其术,
则人君有少不若尧舜者,吾百谏而百不听矣,况逆忠者乎?然
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
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
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従者
百一,说而従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
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
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
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
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赵卒以两贤王之意语
燕,而立归武臣,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
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鲁连以烹醢惧垣
衍,而魏不果帝秦,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
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邹阳以爱幸悦长君,
而乐王释,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
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郦生以助秦凌汉,而沛公
辍洗听计,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
襄王,蒯通以娶妇悟齐相,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
… 页面 75…
苏洵集 ·74·
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
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
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
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吾观昔之臣言必従,
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
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
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
其心,不取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