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哲学名著蚜 >

第28章

中国哲学名著蚜-第28章

小说: 中国哲学名著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背 , 而 不 知 也 , 则 为 狼 疾 人 也         。 饮 食 之 人 , 则 人 贱 
之 矣 , 为 其 养 小 以 失 大 也 。 饮 食 之 人 无 有 失 也 , 则 口     



… 111

   1 0 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⑤                                            
 腹 岂 适 为 尺 寸 之 肤 哉        ? ”                                       
                                                              ( 第 十 四 章 ) 
 A 注 释 B                                                                     
      ① 贵 贱 大 小 : 朱 熹 《 集 注 》 说 : “ 贱 而 小 者 , 口 腹 也 ; 贵 而 大 者 , 
         心 志 也 。 ”                                                        
      ② 场 师 : 园 艺 家 。   梧 : 梧 桐 。 槚 ( j i ǎ 甲 ) : 即 楸 树 , 木 理 细 密 。 
         梧 桐 、 楸 树 均 为 好 木 料 。                                      
      ③ 樲 ( è r 二 ) : 酸 枣 。 棘 : 荆 棘 。                          
      ④ 狼 疾 : 读 为 “ 狼 藉 ” , 即 糊 涂 透 顶 。                       
      ⑤ 这 是 说 , 吃 喝 的 目 的 难 道 仅 仅 是 为 口 腹 的 那 块 小 地 方 吗 ? 
 A 原 文 B                                                                     
                                            ①                                 
        公 都 子 问 曰 : “ 钧 是 人 也      , 或 为 大 人 , 或 为 小 人 , 
 何 也 ? ”                                                                   
                                                                           ②  
        孟 子 曰 : “ 从 其 大 体 为 大 人 , 从 其 小 体 为 小 人          。 ” 
 曰 “ 钧 是 人 也 , 或 从 其 大 体 , 或 从 其 小 体 , 何 也 ? ” 曰 :    
                                          ③                                   
“ 耳 目 之 官 不 思 , 而 蔽 于 物         。 物 交 物 , 则 引 之 而 已      
     ④                                                                        
 矣    。 心 之 官 则 思 , 思 则 得 之 , 不 思 则 不 得 也 。 此 天          
                   ⑤                                                       ⑥ 
 之 所 与 我 者      。 先 立 乎 其 大 者 , 则 其 小 者 弗 能 夺 也          。 
 此 为 大 人 而 已 矣 。 ”                                                    
                                                              ( 第 十 五 章 ) 
 A 注 释 B                                                                     



… 11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1 0 3 
     ① 钧 : 同 “ 均 ” 。                                                  
     ② 从 : 顺 从 , 引 申 为 看 重 。 大 体 : 指 “ 心 ” 。 小 体 : 指 “ 耳 目 ” 。 
     ③ 官 : 器 官 。 蔽 : 蒙 蔽 。                                         
     ④ 物 交 物 : 前 “ 物 ” 字 指 耳 目 , 后 “ 物 ” 字 指 外 物 。 交 : 接 触 。 引 
        之 : 是 说 被 外 物 引 向 邪 路 。                                   
     ⑤ 此 : 指 “ 心 ” 。                                                  
     ⑥ 立 : 树 立 。 大 : 大 体 。 小 : 小 体 。                          
A 原 文 B                                                                     
       孟 子 曰 : “ 欲 贵 者 , 人 之 同 心 也 。 人 人 有 贵 于 己         
                                                                           ① 
者 , 弗 思 耳 矣 。 人 之 所 贵 者 , 非 良 贵 也 。 赵 孟 之 所 贵         , 
                                                                         ②   
赵 孟 能 贱 之 。 《 诗 》 云 : ‘ 既 醉 以 酒 , 既 饱 以 德 。 ’       言 
                                                           ③                 
饱 乎 仁 义 也 , 所 以 不 愿 人 之 膏 粱 之 味 也           ; 令 闻 广 誉   
                                              ④                              
施 于 身 , 所 以 不 愿 人 之 文 绣 也          。 ”                         
                                                            ( 第 十 七 章 ) 
A 注 释 B                                                                     
     ① 赵 孟 : 晋 国 正 卿 赵 盾 , 字 孟 , 因 而 其 子 孙 都 称 赵 孟 。  
     ② 见 《 诗 经 · 大 雅 · 既 醉 篇 》 。                                
     ③ 所 以 , 直 译 为 “ … … 的 原 因 ” 。 愿 , 羡 慕 。 膏 粱 , 肥 肉 细 米 。 
     ④ 文 绣 : 指 绣 花 衣 裳 。                                            
A 简 析 B                                                                     
      孟 子 在 《 告 子 章 句 上 》 中 与 告 子 一 派 辩 论 了 人 性 , 在 我 
国 认 识 史 上 第 一 次 具 体 论 述 了 人 性 问 题 。 孟 子 在 辩 论 中 提 出 



… 113

   1 0 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了 比 较 系 统 的 人 性 善 理 论 , 这 种 理 论 是 他 的 伦 理 思 想 和 政 治 
 学 说 的 哲 学 基 础 , 在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中 占 有 极 为 重 要 的 地 位 , 并 
 对 后 世 产 生 了 非 常 深 远 的 影 响 。 为 了 便 于 理 解 , 下 面 把 所 选 
 各 章 划 分 为 三 段 予 以 分 析 。 
       第 一 段 是 第 一 至 第 四 章 , 从 “ 告 子 曰 ” 至 “ 然 则 耆 炙 亦 
 有 外 与 ” 。 孟 子 与 告 子 主 要 辩 论 了 两 个 问 题 : 
       第 一 , 什 么 是 人 性 , 它 的 特 点 是 什 么 ? 孟 子 认 为 , 人 性 
 就 是 善 , 是 仁 义 道 德 。 告 子 认 为 , 人 性 就 是 人 的 生 物 本 性 , 
“ 生 之 谓 性 ” , “ 食 色 , 性 也 ” 。 这 些 饮 食 男 女 的 需 求 没 有 善 不 
 善 的 区 别 , 和 动 物 差 不 多 。 告 子 是 把 人 的 自 然 属 性 说 成 是 人 
 的 共 同 本 性 。 孟 子 不 同 意 告 子 混 淆 人 与 动 物 的 本 质 区 别 , 认 
 为 犬 与 牛 不 同 , 牛 与 人 也 不 同 , 各 有 各 的 “ 性 ” 。 “ 食 色 ” 这 
 种 自 然 属 性 , 是 人 和 动 物 共 同 具 有 的 本 能 , 不 能 说 明 人 和 动 
 物 的 本 质 区 别 , 因 此 不 是 人 的 本 性 。 这 一 点 孟 子 看 法 是 对 的 , 
 告 子 是 错 的 。             
       第 二 , 人 性 是 怎 样 来 的 ? 孟 子 确 认 人 具 有 先 验 的 善 性 。 他 
 说 水 性 就 下 , 类 似 人 性 本 善 。 告 子 认 为 , 人 的 仁 义 道 德 观 念 
 不 是 与 生 具 有 的 , 而 是 在 社 会 环 境 影 响 下 后 天 形 成 的 。 告 子 
 说 , 人 性 可 善 可 恶 , 与 水 性 可 东 可 西 一 样 , 要 使 水 往 定 向 流 , 
 要 靠 人 的 引 导 。 同 样 , 要 使 人 性 变 善 , 也 要 靠 后 天 来 培 养 。 告 
 子 强 调 道 德 是 社 会 的 产 物 。 孟 子 把 道 德 观 念 看 成 完 全 是 主 观 
 自 生 的 , 忽 视 了 客 观 事 物 对 道 德 观 念 形 成 的 影 响 。 在 这 一 点 
 上 , 孟 子 是 错 的 ; 告 子 的 观 点 倾 向 唯 物 主 义 。 
       第 二 段 是 第 六 、 第 七 章 , 即 从 “ 公 都 子 曰 ” 至 “ 犹 刍 豢 
 之 悦 我 口 ” , 孟 子 在 这 里 对 他 的 性 善 论 作 了 论 证 。 



… 11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1 0 5 
       首 先 , 他 从 人 的 生 理 、 心 理 机 能 论 证 了 人 性 本 善 。 他 认 
 为 , 人 的 本 性 都 是 善 的 , 人 先 天 就 存 在 着 “ 善 ” 的 因 素  
“ 情 ” 与 “ 才 ” 。 人 们 天 生 的 资 质 ( 才 ) 没 有 什 么 不 同 , “ 善 ” 
 是 人 的 共 性 。 不 论 在 什 么 环 境 下 ( 富 岁 或 凶 岁 ) , 人 有 不 善 
( 赖 与 暴 ) , 并 不 是 他 天 生 的 才 资 不 好 , 而 是 因 为 “ 陷 溺 其 
 心 ” , 丧 失 了 “ 才 ” 。 他 还 认 为 , 人 有 先 天 的 道 德 心 , 即 “ 恻 
 隐 之 心 ” 、 “ 羞 恶 之 心 ” 、 “ 恭 敬 之 心 ” 、 “ 是 非 之 心 ” 。 这 四 个 心 
 是 四 种 感 情 , 是 四 “ 端 ” , 即 四 个 萌 芽 , 它 们 产 生 出 仁 、 义 、 
 礼 、 智 四 德 , 故 人 生 来 就 具 有 善 性 。                          
       其 次 , 他 从 认 识 论 角 度 进 行 逻 辑 类 推 , 从 而 推 论 出 人 都 
 有 普 遍 的 善 性 。 孟 子 根 据 人 的 口 、 耳 、 目 感 官 的 生 理 感 觉 相 
 同 , 推 论 出 人 的 意 识 也 相 同 。 他 认 为 人 心 具 有 理 义 , 就 象 人 
 的 口 、 耳 、 目 都 具 有 嗜 好 、 听 觉 、 美 感 一 样 , 而 且 圣 人 和 普 
 通 人 均 无 例 外 , 只 不 过 圣 人 先 知 理 义 , 普 通 人 后 知 理 义 罢 了 。 
 由 此 , 他 又 从 逻 辑 上 提 出 了 “ 凡 同 类 者 举 相 似 ” 的 命 题 , 认 
 为 人 与 人 是 同 类 , 圣 人 和 一 般 人 也 是 同 类 , 人 人 都 可 以 为 圣 
 人 。 孟 子 通 过 这 种 逻 辑 推 理 , 推 论 出 人 的 普 遍 性 是 性 善 。 由 
 此 出 发 , 他 又 把 “ 理 义 ” 规 定 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