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疏证:解读论语 的权威力作-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而知天命。
《述而篇》曰: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树达按:此盖孔子四十以后之言。《易》为穷理尽性以至命之书,学《易》数年,故五十知天命也。
《易系辞上传》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子罕篇》曰:仁者不忧。又见《宪问篇》。
树达按:孔子五十知天命,知命者不忧,已尽仁者之能事矣。
六十而耳顺。
《论衡知实篇》曰: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树达按:王仲任之说甚确。《说文》云:“圣,通也。从耳,呈声。”耳顺正所谓圣通也。盖孔子五十至六十之间,已入圣通之域,所谓声入心通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尽心下篇》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树达按:孔子六十圣通,七十则由圣入神矣。
为政篇(2)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左传昭公七年》曰:孟僖子病不能相礼。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子滕文公上篇》曰: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礼记祭统篇》曰: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又《祭义篇》曰: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篇》曰:故孝子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
《荀子礼论篇》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
《礼记檀弓下篇》曰: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鲁有初,三家视桓楹。”郑注云,时僭诸侯。
树达按:此三家葬不以礼之事。
《八佾篇》曰: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树达按:此三家祭不以礼之事。孔子此答,意在箴三家僭礼之失也。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衡问孔篇》曰: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武伯忧亲,懿子违礼,攻其短。
○子游问孝。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礼记坊记篇》曰: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
又《祭义篇》曰: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又曰: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
又《内则篇》曰: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孟子离娄上篇》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又《尽心上篇》曰: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弗敬,兽畜之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礼记祭义篇》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说苑建本篇》曰: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有事,弟子服其劳;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篇》曰:君子之为弟也,行则为人负。
《礼记王制篇》曰:轻任并;重任分;斑白者不提挈。郑注云:皆谓以与少者。《正义》云:任谓有担负者。俱应担负,老少并轻,则并与少者担之也。重任分者,老少并重,不可并与少者一人,则分为轻重,重与少者,轻与老者。
又《祭义篇》曰: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郑注云:不以任,少者代之。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吕氏春秋孝行览》曰: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序用之,可谓善养矣。
树达按:有酒食先生馔,即前章所谓皆能有养,孟子及吕氏所谓养口体也。色难则吕氏所谓养志矣。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先进篇》曰: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树达按:惟无所不说,故终日不违如愚,正老子所谓大智若愚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篇》曰: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孟子离娄上篇》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哉?
《大戴礼记官人篇》曰: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取。
《逸周书官人篇》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宠者观其不骄奢;膘约者观其不慑惧。其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其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私;其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设之以谋以观其智;示之以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其治;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喜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酒以观其恭;从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之以观其不狎。复征其言以观其精;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此之谓观诚。
《荀子君道篇》曰: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错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彼诚有之者与诚无之者若白黑然,可诎邪哉?
树达按:以,用也。所以谓其所用之方术。由,行也。所由谓其所由行之径路,所安谓其所愿乐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礼记学记篇》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荀子致士篇》曰: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树达按:记问博习,强识之事也;温故知新,通悟之事也。孔子之教,以通悟为上,强识次之。故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记问博习无与于师道也。所谓温故而知新者,先温故而后知新也。优游涵泳于故业之中,新知忽涌现焉,此非义袭而取、揠苗助长者之所为,而其新出乎故,故为可信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其病也妄;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其病也庸:皆非孔子所许也。说详余《温故知新说》,见《积微居小学述林》二一四页。
○子曰:“君子不器。”
《礼记学记篇》曰: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宪问篇》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树达按:此与不器之君子异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礼记坊记篇》曰: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又《缁衣篇》曰: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不能行而言之,诬也。
又曰: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说苑杂言篇》曰:曾子曰: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夫子见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道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树达按:躬亲行然后道之,正此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
为政篇(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左传昭公六年》曰:宋寺人柳有宠,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辽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广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
又《昭公十四年》曰:楚令尹子旗有德于王,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患之。九月甲午,楚子杀斗成然而灭养氏之族。
又《昭公二十七年》曰:宛直而和,国人说之。鄢将师为右领,与费无极比而恶之。令尹子常贿而信谗。无极谮宛焉,谓子常曰:“子恶欲饮子酒。”又谓子恶:“令尹欲饮酒于子氏。”子恶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吾无以酬之,若何?”无极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择焉。”取五甲五兵,曰:“诸门,令尹至,必观之,而从以酬之。”及飨日,帷诸门左。无极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且此役也,吴可以得志,子恶取贿焉而还。又误群帅,使退其师,曰:‘乘乱,不详。’吴乘我丧,我乘其乱,不亦可乎?”令尹使视氏,则有甲焉,不往,召鄢将师而告之。将师退,遂令攻氏,且爇之。子恶闻之,遂自杀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论治学篇》曰: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