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

第4章

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4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形而上学俱乐部”。其主要成员有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和后来成为 

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的詹姆士、哲学家兼心理学家赖特、律师霍尔姆斯、 

历史学家费斯克、法官华尔纳、法学家格林等人。他们之中的中心人物是皮 

尔士。  1872年皮尔士在“形而上学俱乐部”作了一个报告,1877年经整理 

以《信念的确定》和《怎样弄清我们的观念》为题发表,确定了实用主义的 

基本观点,但当时并未引人注意。1898年詹姆士重提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原 

则,并作了系统论证的发挥。从此,影响大增,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最时髦的 

哲学。继皮尔士和詹姆士之后,杜威又对实用主义作了进一步发挥,并把它 

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的同事米 

德提出并发挥了“社会行为主义”,推动了实用主义的发展。30年代后期, 

逻辑实证主义传入美国,渐与实用主义融合。于此时,刘易斯提出了“概念 

的实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杜威死后,实用主义被一些 

发源于欧洲的哲学流派挤到了后台。 

     实用主义在欧洲各国均有流传。如20世纪初,英国有以席勒为代表的实 

用主义思潮,意大利有卓瓦尼·瓦拉蒂、马里奥·卡德诺尼派和卓瓦里·帕 

比尼派,中国有胡适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就其理论特征而言,它把哲学和人的认识局限于经验范围,把 

哲学和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归结为经验世界,强调人的认识活动的创造作用, 

声称反对“形而上学”和“二元论”,籍此超越哲学的党性派别。因而它与 

科学主义思潮的各哲学流派一脉相承。但是,实用主义有自己的独特性,即 

它强调哲学要立足现实,以确定信念为出发点,以行动为手段,最终去获得 

效果。但这里的“现实”是指主体所经受、对待、改造的现实,带有主观性; 

 “信念”是指个人的主观愿望;“行为”则包括纯粹主观的意识活动;“效 

果”是以“有用”为标准。因而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具有浓厚科学和客观色彩的实用主义者杜威 

     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界独占统治地位,甚至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思潮,同 

杜威密不可分。 

     杜威(1859—1952)出生于佛蒙特州的伯灵顿。  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 

州立大学,1882年在霍普金斯研究生院进修,1884年以《康德的心理学》一 

文获博士学位。在这一时期,他接触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并深受英 

国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1888年起,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密执安大学、芝加 

哥大学教授。1903年他和芝加哥大学哲学系的一些同事合著 《逻辑理论研 

究》出版,表明他已经完全转向实用主义。 

     杜威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有: 《哲学的改造》(1920)、 

 《经济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追求》(1929)、《人的问题》(1946)、 

 《认知与所知》(1949)等。 

     实用主义为皮尔士所创立。皮尔士提出了实用主义原则,即主张思维的 

任务在于确立信念,信念导致行动,观念的意义取决于行动的效果。詹姆士 


… Page 14…

发挥了这一原则,提出了实用主义的经验和真理论的典型形式,以实用主义 

来解决一切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使实用主义摆脱了默默无闻的状况。杜威 

不仅提出了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还在哲学领域的各方面创新了实用主 

义,重要的是,他把实用主义运用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以及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并在1919—1928年间,游学多国,传播实用主义,使实用主义 

与其名字紧紧相联。只要提起实用主义,人们就会想起杜威,反之亦然。 

     ①经验自然主义。杜威企图从改造以往哲学出发来从事哲学活动,即他 

的哲学是以企图超越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在内的以往哲学中的所谓 

二元对立为出发点。在他看来,传统哲学把经验界定为知识,即主体对于对 

象的一种认识。而经验应为超出物质和精神对立之外的东西,它既非客观对 

象的主观映象,也非一种纯粹的主观意识。否则,就会割裂经验与自然、精 

神与物质。这正是一种“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出现就是由 

于犯了“二元论”的错误。杜威建立经验自然主义就是力图排除这种“二元 

论”,建立起经验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续性。他指出,经验就是这 

样一种统一性,它“并不是把人和自然隔绝开来的帐幕,它是连续不断地深 

入到自然的心脏的一个途径。” (杜威:《经验和自然》序,第4页)这就 

是说,经验既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思想等主观的东西,也包括事物、事件 

等“客观”的东西,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性和第二性、反 

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作用与反作用、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主体与对象、 

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经验与自然》中,杜威还指出:“‘经 

验’指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 

热等等变化,这些为人们所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它也指这种种植和收 

获、工作和欣快、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于魔术或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 

鼓舞的人(杜威:《经验与自然》第10页。)”,经验同时也指这二者的作 

用。这样,杜威把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限 

制在经验的范围之内,而把主体、环境的客观存在问题排除在经验之外,不 

予讨论。 

     詹姆士曾扩大经验的范围,企图建立一个纯粹经验世界,但他对经验应 

包括哪些内容却未曾规定,只是把其界定为“意识流”、“主观生活之流”。 

杜威接受并发挥了詹姆士的观点,并给经验规定了具体内容和范围,企图以 

此超越”二元论”。但他终究苦于无法也不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 

立,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②实践观和方法论。杜威的实践概念与其经验概念是一致的。他认为, 

传统观点认为经验是僵死的东西,只是单纯地记载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是彼此分离的,忽视经验的能动性。而他的经验概念则是一个能动的、不断 

伸向未来的创造过程,是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活、行动、实践。 

因而他把其哲学称为“生活哲学”、“行动哲学”、“实践哲学”。 

     在杜威看来,所谓实践就是生物有机体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具体他讲, 

他认为实践是生物有机体的人与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即环境对有机 

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一定反应以适应环境。这种“刺激一反 

应”过程就是实践的基本含义。 

     为了避免把实践与生物的适应行为等同之嫌,杜威谈到反省和推理对人 

的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以表现出实践的能动性及高于动物的单纯反应之 

处。但他又认为,这种反省、推理并非来自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以此种观念 


… Page 15…

和思维去指导的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毫无根据和可能的。实践只 

能是一种尝试,一种冒险、一种赌博,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本来就是动荡冒 

险的世界。 

     杜威试图消除认识中的消极性、直观性,凸现其能动性,但最终仍被“翻 

版”弹回到机械性行列。这无疑同他作为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从机能效用 

的角度看待实践有关。 

     杜威强调实践,但人们如何去实践,以达到适应和改造环境之目的呢? 

对此问题的考察,就构成了杜威的方法论。他的方法论的核心即思想五步法。 

这五步是:1。感觉到的困难;2。困难的所在和定义;3。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 

设想;4。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5。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 

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 (杜威:《我们怎样思 

维》第72页)他指出,探索和试验最为根本,故此方法又称为探索方法或试 

验——探索方法。这种探索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学发现的程序,可惜 

一切探索都是在经验范围内进行,就摆脱不了唯心主义的阴影。 

     ③工具主义真理观。工具主义在杜威那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其 

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后者是指其认识论和真理论。 

     在关于真理是什么的问题上,杜威既反对唯理论和天赋观念论,又反对 

经验论和反映论。在他看来,任何思想、观念既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 

体,也不可能是对客观实在的模写,而只能是有用的假设。正如人们为了制 

作某一件物品,完全可以由制作者的方便而任意选择使用或设计什么工具一 

样。因而它可以不顾客观实际如何,只需考虑是否可以达到人们的预期的目 

的。如果它们对人们达到预期目的及人们适应环境有用,它们便是真理,反 

之就是谬误。他进而又指出:“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 

假都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 

的或浪费的。”(杜威:《逻辑:探索的真理》,第287页)所以,对于思 

想、观念是否是真理就不应以真假来判断。真理的特性是有效、适当和经济。 

     如前所述,杜威哲学的特色是具有浓厚的科学色彩和客观                  色 

彩,表现在他的真理观上就是:他声称当他把科学概念、理论当作行为的工 

具时,他预先假定了宇宙的存在,不主张主观任意创造;当他强调理论、思 

想是否是真理全在于是否对有机体有用或有效时,他已声明有机体不仅仅是 

个人,有用或有效更不是针对情绪的满足、私人的安适等而言的,而是具有 

普遍和公众的特色。杜威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说:“道路的用处不以便利 

于山贼劫掠的程度来测定,它的用处决定于它是否实际上尽了道路的功能, 

是否做了公众运输和交通的便利而有效的手段。观念或假设的效用所以成为 

观念或假设所含真理的尺度也是如此。” (杜威:《哲学的改造》,第85 

页)然而,尽管杜威竭力使工具主义在表现形态上具有较多自然和客观的特 

征,强调工具为“公众”、“大家”利用,但他并没有肯定科学概念、观念 

是客观实在的反映,没有抛弃真理的标准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和目的这一哲学 

信条。这就使他在真理问题上最后仍然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④社会历史观。杜威的社会历史观是其自然主义、工具主义和实践观的 

延伸,是他以实用主义的原则改造社会历史的理论概括。其核心观点是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