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 >

第24章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第24章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年体弱多病,使他不能外出写生,但他从画室的窗口眺望市景,仍旧画了 

许多市街景色的作品。 

     毕沙罗的代表作有《手拿树枝的农家女》、《折树枝的妇女》、《冬天 

的农村景色》、《庭院》、《马铃薯的收成》、《蓬图瓦兹·牛羊山》等。 

    ⑥德加(1834—1917年)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但由于对绘 

画感兴趣于1855年进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在安格尔的弟子拉莫特的指导 

下学画。早期作品运用传统手法。 

    德加曾在罗马和那不勒斯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他善于用纤细、连 

绵不断和清晰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形,在线的运动中和形的塑造中,表现 

出一种高雅的趣味。1865年以后,德加的兴趣转向现代题材的肖像画创作。 

他的作品色调温暖、轻快鲜明,在描绘歌手、芭蕾舞演员、洗衣妇的画面上, 

他不但表现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社会下层人物 

的同情。 

     与其他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德加更强调素描的重要性,认为素描比色 

彩的表现性能更丰富。他的画面重视线的运用,造型清晰明确,富有韵律感。 

他也喜欢用粉笔作画。他所作的画,往往保持观察的第一印象。 

    德加的代表作品有 《中世纪战争的场面》、《浴后》、《少女头像》、 

 《巴黎歌剧院的乐队》、《蓝色的舞女》、《芭蕾舞的排练场》、《熨衣妇》 

等。 

     印象派画家中还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画家莫里索。她的主要兴趣是风景 

画。她的作品不仅受到同行们的赞美,而且她还曾为扩大印象主义的影响而 

积极活动。 

      (2)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的又一流派,但实际上新印象主义的出现, 


… Page 85…

是印象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 

以及实验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的发 

展。有人认为:直接给新印象派启示的是美国的物理学家D·N·鲁特。他的 

著作《现代色彩学》于1880年出版。他作过如下试验:在一个回转的圆盘 

上涂以平列的两种色彩,在另一圆盘上则把两种色彩调和成混合色。在圆盘 

转动时,涂以两种平列色彩的,自然地造成一种混合的感觉,射入眼帘之色 

的灿烂、强烈,远超过原来调和的混合色。这一试验使人相信,与其在调色 

板上把颜色调匀,不如直接地把纯粹的原色排列在画布上,让观众的眼睛自 

行去获得混合的色彩效果。也有人认为,新印象主义是依照一位名叫谢弗勒 

尔的化学家关于色彩的学说,尝试画面原色色点的视觉混合而形成的。谢弗 

勒尔在从事染织过程中,研究了色线交织时的混色效果,从而阐明了补色配 

置的原理,即光谱中互相补充三原色的一对色互相并置,可达到互相加强的 

效果,而互相混合时则互相减弱,新印象主义则运用了这一原理。 

     不论人们如何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新印象主义画家们吸收了关于 

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 

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艺术效果,并加以实践和运用而产生了 

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主要理论是色彩的分割理论,所以新印象主义也 

常常被称为分割主义。又由于他们使用点描的画法,他们又往往被称为“点 

彩派”。对光和色的研究是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共同目的。 

     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修拉和西涅克。 

    ①修拉(1859—1891年)是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生于巴黎 

一个宗教气氛很浓的家庭。1878年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修拉有广泛的兴趣 

和爱好,他研究美学和光学,并且从科学家的著作中寻求光和色彩的知识。 

因此,他首先演绎出分割法的理论和运用色彩对比的绘画方法。1884年,他 

以新的色彩理论为基础,画了最初的油画《阿涅尔的浴场》。修拉最著名的 

一幅作品是《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描绘巴黎近郊大碗岛上的人们欢度星 

期天的情景。他在这幅纪念碑式的作品上花了两年功夫,至少为它准备了20 

张画稿和40张彩色草图。他在这些准备性的草图上,从单个人物的习作到 

用油彩绘制的众多人物安排的最后构图。对画中的细枝末节和各种色彩关 

系,以及绘画空间的各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他在创作进程中,自始至终注 

意光线与明暗的关系,注意对比现象和追求反射的色彩的均衡或类比关系, 

特别是作品所创造出来的那种神奇的空气感,给人以深深的打动。 

     由修拉首先演绎出的分割法的理论和运用色彩对比的绘画方法对20世 

纪早期的许多艺术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发。 

    ②西涅克。修拉的同事,也是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的西涅克(1863—1935 

年)最初是学习建筑的,后转学绘画。他在学习印象派画法的同时,也受到 

梵高、高更的影响。1884年与修拉相识,并共同进行分割色彩的理论和实践 

的探索。早期的作品采用的是印象主义技法。1886年起,用新印象主义的分 


… Page 86…

割法作画。与修拉相比,西涅克的画更富于炽烈的情感,他的画往往补色关 

系在细部颇不讲究,可是从整体上看是和谐的,色彩鲜明和耀眼。代表作品 

有《菲尼翁肖像》、《船》、《圣特罗佩港的出航》《马赛港的入口》等。 

     另外,西涅克比修拉更加热衷于色彩的光学理论,并于1899年写了《从 

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这是新印象主义的理论著作。从 1908年起, 

他被推选为独立画家协会的会长,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去世为止。 

      (3)后印象主义 

     1885年,印象派画家在举行过第八次展览会之后发生了观点的分歧。一 

部分画家不满于对客观事物表面上的色光现象的视觉再现,而主张以视觉为 

媒介,来表达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内心感情,从而与印象主 

义和新印象主义分道扬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个时期,艺术家强调 

自身感情的自我表现,因而,几乎没有统一的风格。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 

派画家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他们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 

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派别, 

更没有结成团社。之所以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仅仅是后人为了把他们和 

印象主义区别开来所使用的一个名称。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西方的艺术有 

直接的影响。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流派都受到后印 

象主义的启发,甚至成为它们形成的因素。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就被20世 

纪的艺术家们推崇为“现代绘画之父”。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一般认为是塞尚、梵高、高更。其中塞尚和高 

更是法国人,而梵高是荷兰人。由于梵高主要活跃于法国,所以把他归入法 

国绘画史。 

     ①塞尚(1839—1906年)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附近的艾克斯城。塞尚青 

年时期学过法律,爱好文学和美术。1862年到巴黎专攻绘画,并结识了毕沙 

罗、马奈和雷诺阿等。曾几次参加印象派画展。他承认和尊重印象派在外光 

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又觉得印象派的观察法和表现法太表面、太 

飘浮。他有自己的个性。他不追求外光,而注重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 

和内在结构。比之印象派画家,他更加关心实体感与构图,关心均衡与结构, 

画面显示出凝重厚实和恒定持久的感觉。塞尚主张绘画摆脱文学性和情节 

性,充分发挥绘画语言的表现力。这一主张推动了欧洲的纯绘画观念的流行 

的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他强调主观感觉的重要性。所以,现代派艺术家把 

他的理论和实践看作是新艺术的“起点”,称他为“现代绘画之父”。正像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一书中所说:“毋庸置疑,塞尚是20世纪立 

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之父。但是,即使在他生命之末,也从未有过任何想 

完全脱离现实的愿望。当他说起锥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几 

何形状当做最终结果,也不想把风景或静物最后加以抽象,抽象对于他是一 

个方法,一个中间站。在这里,他剥去了他所看到的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 

旨在重建作为独立绘画的自然景致。” 


… Page 87…

     塞尚在创作中,力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从形、色、节奏、空间等诸方 

面去表现体积质感的多样和丰富,探索事物内在的“奥秘”。如《埃斯泰克 

的海湾》中,轮廓线就是两个色块的汇合处。画的中景部分是海湾,是一片 

强烈浓重的色块,各种各样蓝色,从画布的这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海湾的后 

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淡淡的、柔和的蓝天。里面只加了 

一些极淡的玫瑰红、绿的是落日的余晖,海湾的蓝色,甚至比前景的褐色和 

红色更强烈地表现自己。塞尚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主体、深度,他不主 

张用线条、明暗来表现物体,而是用色彩对比。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 

暗也不存在,只有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 

表现出来的。 

     塞尚创造了一系列风格特征鲜明的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如《肖凯 

像》、《玩纸牌者》、《黑色的时钟》、《穿僧侣衣服的多米尼克舅父》、 

 《读报纸的父亲像》、《苹果篮》、《酒神宴舞》以及《浴女们》等。塞尚 

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直到死后第二年才得到巴黎画坛的承认。 

     ②高更 (1848—1903年)生于巴黎。当过海员、店员和交易所经纪人。 

35岁时他辞去交易所经纪人的职务而成为职业画家。但是又拒绝按照传统的 

方法去学习。他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生活和创作的几年,是他创作生涯当 

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他排斥光影在画面上的作用,而从充满神秘的对照 

和辉映效果的平面色块来组成富有装饰效果的壁挂一般的精彩画面。1889年 

所创作的《雅各与天使的搏斗》就是这种风格成熟的标志。这幅作品由红、 

蓝、黑和白色组合而成,弯曲起伏的线条产生了一种镶嵌画似的效果,表现 

了一种宗教的幻想。高更在雅各和天使进行搏斗的地方的色彩运用红色,并 

且占画面的绝大部分,他把色彩显然当成表现目的而不是对自然界的某种描 

写。高更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 

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