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是管弦乐曲的创作更为明显。
《牧神的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第一次将个人风格充分表现并使其成为
印象派音乐的经典之作。除《牧神的午后前奏曲》以外,还有三首《夜曲》
即《云》、《节目》、《海妖》和《伊比利亚》最为优秀。
总之,德彪西是法国音乐史上最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用自己的
勤奋和才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新颖的音乐天地,为现代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于德彪西的历史功绩,现代音乐的创始人之一斯特拉文斯基说
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代音乐家,以及我本人在音乐上所取得的成就,
很多都要归功于德彪西。”
在法国音乐史上,排在德彪西后边的又一位印象派音乐大师就是拉威
… Page 8…
尔,他和德彪西一样具有敏锐的色彩感和细腻的审美趣味。
拉威尔(1875—1937年)出生于法国的西南部的锡布尔,成长于巴黎。
拉威尔11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与和声,14岁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向享有“法
国舒曼”之称的福雷等人学习作曲。在这里,他用去了16年的光阴,这为
拉威尔日后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拉威尔的成长道路几乎与所有现代艺
术运动领袖所经历过的多少有些相似。在艺术思想上,他深受象征主义诗
人、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大胆地改变了音乐学院为他规定的艺术成长道路。
在创作实践中,他积极摆脱许多音乐前辈和同时代大师的影响,尤其是德彪
西的影响,但直到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和独幕喜歌剧《西班牙时刻》的
产生,拉威尔才从德彪西的光照下走出来,并标志着他的创作步伐已踏入成
熟时期。
拉威尔一生的创作经历中,早期与德彪西具有许多相似之处。1905年以
后,拉威尔进入创作的成熟期,他以自己高超的配器技巧,扩展了多种乐器
的演奏性能,丰富了管弦乐队整体的表现力。这一阶段的作品严谨精练、音
响绚丽,他本人也成为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之一。主要作品有钢琴组曲
《镜》、《夜之幽灵》,管弦曲有《圆舞曲》、《鹅妈妈》、《西班牙狂想
曲》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拉威尔进入了创作的后期阶段。在这一期间,他
更加重视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并将其融为自己富于个性的音乐语言中的一部
分,增强了旋律性,减少了色彩性,创作手法显得更加纯熟。这期间的代表
作有钢琴曲 《库普兰之墓》、《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管弦
乐曲《波莱罗》等。
在音乐创作上,拉威尔与德彪西的不同点也非常显著。德彪西是任凭想
象力的自由驰骋,而拉威尔更注重形式的严谨,喜好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尤
其是西班牙的旋律和节奏,这就与德彪西的微弱曙光形成了对比。在配器方
面,拉威尔较多地继承了19世纪音乐大师的传统,尤其是柏辽兹和里姆斯
基、柯萨科夫,这使他能够运用辉煌的配器技巧来操纵浪漫派以后的庞大乐
队,而德彪西的目标则是建立“不拥挤”的音响结构,利用少数乐器在各自
适当的音区演奏。尽管如此,拉威尔和德彪西一样,一生的活动体现了法国
音乐文化的优秀成果。
这一时期对法国音乐有所贡献的还有迪卡斯、福雷、科什兰、丹第、鲁
塞尔、保罗·杜卡等。有人认为,保罗·杜卡是印象派音乐的第3号人物。
2。19世纪末的英国音乐艺术
在16、17世纪,英国音乐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是到了18、19世纪,
作曲家珀塞尔逝世后,英国的音乐几乎默默无闻。文学界出现拜伦、雪莱等
伟大诗人,而音乐界却在200年间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英国音
… Page 9…
乐生活完全被外国音乐,特别是意大利和德国的音乐所主宰。
尽管音乐创作较为贫乏,但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却有一定的发展。英国
人喜欢合唱。当时皇家教堂的唱诗班,相当于一个颇具规模的合唱团。很多
家庭有把家庭成员送入教堂唱诗班参加合唱的习惯。英国还是最早制定音乐
博士学位的国家。这种学位始于1463年的剑桥大学。在音乐理论方面,早
在1776年,伯尼和霍金斯在同一时期写了世界最早的《音乐通史》。曾任
皇家音乐学院院长的格罗夫于1873年开始从事《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出版工作,后来这部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辞书。
在英国音乐史上几乎空白的这200年间,在本国范围内还是有不少受群
众喜爱的作曲家,如巴尔夫和华莱士,他们都写了一些曲调优美、风格清新
的歌剧。为什么这200年间没有出现一个有名气的作曲家,这种现象曾使很
多研究者产生兴趣,但终未得到一致的看法。
直到19世纪末,英国音乐才重新登上世界舞台。在这个转折点上的先
行者,一般认为是埃尔加。
埃尔加 (1857—1934年)1857年生于伍斯特,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
和钢琴,父亲是一天主教堂管风琴师,1837年起在伍斯特合唱团乐队中拉小
提琴、弹钢琴和从事指挥。1890年以序曲《鲁瓦萨尔》引起人们的注意,但
真正给他带来声誉的是管弦乐 《谜语变奏曲》和清唱剧《杰龙修斯之斯》。
这两部作品被誉为英国音乐开始复兴的标志。
埃尔加的音乐深受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勃拉姆斯、瓦格纳等人
的影响,但已经是具有浓厚英国风格的音乐了。他创作的军队进行曲《威仪
堂堂》第一首,多年来一直是新闻片中很多镜头的必不可少的配乐,也是他
最流行的作品。他一生获得很多荣誉和勋章。1924年获“英国音乐大师”称
号。
一般认为,英国音乐出现转折和复兴是以民族运动发展为基础的。
1898年,作曲家帕里、斯坦福等人成立英国民歌协会,很多音乐家到偏
僻的农村采集民歌。不久,他们的兴趣又从民歌扩展到英国古代音乐文化。
正是在复兴英国民间和传统音乐的气氛中,培育了一批作曲家,实现了英国
音乐的转折。同一时期,沃洛克写了不少精致的英国风格的歌曲。班托克则
收集改编了许多英国和各地方民族的民歌。还应提到的一位作曲家是迪利厄
斯,他生于英国,曾在美国、德国接受音乐教育,他的创作既受印象派影响,
又受挪威作曲家格里等人影响,使用综合的国际音乐语言,写了不少纤细柔
美的具有英国传统的音乐和协奏曲。在有些作品中,他把乐器和人声微妙地
融合在一起,非常动人。
3。奥地利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由于历史的关系,奥地利音乐与德国音乐很难区别。有专家认为,德奥
… Page 10…
两国音乐的真正独立发展是在1945年以后。但是也应该看到,奥地利音乐
在十九世纪更多地接受了意大利音乐的影响,同时又融合了匈牙利民族音乐
和吉卜赛音乐的因素。因此,奥地利音乐的风格更为多样活泼,富于情感表
现。
19世纪下半叶,奥地利产生了几位晚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们是:布
鲁克纳、沃尔夫和马勒。其中马勒最为出色,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奥地利。
马勒(1860—1911年)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其父虽粗俗,但对儿
子的音乐才华却备加鼓励。当马勒刚20岁时,就受聘于一个夏季剧院任指
挥。经过实践和努力,他的指挥艺术日臻成熟,37岁时担任维也纳皇家歌剧
院指挥。在他任指挥的1897年到1907年10年间,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享有
欧洲第一流歌剧院的声誉。作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家所取得的成就,马勒受到
人们的重视。
马勒在忙于乐队指挥和剧院事务之余,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品大多
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其风格气势磅礴,又富有民间音乐的质朴感。主要作品
有9部交响曲和一些歌曲。除交响曲外,还有一部由六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性
套曲《大地之歌》,采用中国古代的李白、孟浩然、王维等7首诗的德译文
谱成,由男高音和女低音分别演唱。
其他两位著名的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布鲁克纳和沃尔夫也都为丰富奥
地利的音乐艺术作出了贡献。布鲁克纳在交响曲创作方面,继承了巴赫、贝
多芬的成就,并且具有奥地利民族的特点;沃尔夫则继承了舒伯特的传统,
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具有明显的晚期浪漫主义的特征。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
是都吸取了瓦格纳的表现手法。
4。德国音乐
(1)“新德意志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和瓦格纳
自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在十九世纪初形成以后,欧洲音乐中心即由意大利
转移到德意志。维也纳古典乐派对整个19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和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又产生了“新德意志派”,代表人物是李斯特和瓦格
纳。
李斯特(1811—1886年)生于匈牙利,但长期活动在德意志。李斯特从
小就生活在优越的音乐环境里,9岁便登台演奏。12岁时举办了第2次音乐
会,贝多芬上台亲吻了他,以示赞赏。1839年以后,他开始了到各国旅行演
奏的生涯。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些爱国主义的作品,如《匈牙利英雄进行
曲》、《匈牙利风景进行曲》,编写了民歌集《匈牙利民族曲调》,并在此
基础上创作了第1、第2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及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男声
合唱 《铁匠》、《士兵》、《农夫》、《水手》等。1848年李斯特在德国魏
… Page 11…
玛定居,从事创作,并任魏玛宫廷乐长兼剧院指挥。
在魏玛的日子里,是他事业上尤其是创作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他写
了许多作品,并在逐渐掌握管弦乐写作技巧的同时,首创了单乐章的标题交
响诗,一共写下了12首这类体裁的作品。此外还写了一系列音乐评论文章。
他所在的魏玛成了新德意志派的活动中心。
李斯特晚年心境孤独,但民主精神和爱国思想在他的一生当中始终占主
导地位。他一直认为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主张创作应有民族特点,作家应当在民间音乐那里找到生活和音乐的丰富滋
养。他本人也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李斯特在音乐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首创交响诗体裁。他认为交响乐经过
一百年来的发展,应该有所创新,他主张以文学诗歌的内容来决定乐曲的构
思。在他写的13首交响诗中,大多是根据著名诗歌,戏剧或绘画等各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