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180-成长ⅲ >

第25章

5180-成长ⅲ-第25章

小说: 5180-成长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如果能够学以致用,有着丰富的知识,就不会犯下那么多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了。”我赞同地说道。    
    “读书读好了,还能治疗自大病,人稍微成功一点就容易变得自大。自大是企业经营最要不得的。由于自大引出的问题我看得太多了,许多发展很好的企业,因为自大而葬送了自己的宏图。我的意见是你要不断地读书,只有读书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另一个问题是我认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作为的思想,什么是作为的思想呢?这是相对于不作为而言的,现在得过且过的人太多了,我是极力反对这种不作为思想的,它会瓦解人的意志,成为成功的绊脚石。一个想要作为的人,他是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借助各种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作为人生。当然,读书还要会读书,没有读书心得的人,就等于没有读书或者是读死书、死读书。”    
    “现在的年轻人不大爱读书,而事实上,企业经营的种种决策,就是一些不断重复的过程,书本上已经讲得很好了。其实,比别人多知道那么一点,很可能就是你成功的原因,比别人少知道那么一点,也很可能是你输掉的原因。比如,在开拓市场上一个地方的人若喜欢蓝色,你事先了解这一点能投其所好,可能就成功了;而某个地方的人讨厌蓝色,你却不知道,拿过去就必然招致大败。”    
    “我们老觉得人生短暂,事实如此,无需感叹。不过一读书,我们便能感到人生足够长,公元前的事情,在今天依旧产生影响。要是能从历史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在历史中已经活过一次,要是能预测未来,那么我们在未来也留下了足迹。”    
    父亲一说起读书就滔滔不绝,我静静地听着,觉得获益匪浅。


《成长》 第三部分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2)

    父亲接着说道:“我们是有点钱的人,但其实与这海滩上的沙砾一样,是普通的、平凡的,人生的喜怒哀乐一样要经历。我们惟一不同的,仅仅是不甘于贫穷,不甘于无知,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不甘,我们才有了勇气,拒绝眼泪,变得勤于学习,仅此而已。所以,我们富了,但不要远离人群,觉得自己与他们不同,真正不同的仅仅是我们先到达了一个地方,而他们正困惑于此,不知如何来到这个地方。这些无不是教育的功劳,当然与自身的努力也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倘若我们不受教育,会一样不知如何来到这个地方。”    
    “我希望你能成为有办法、有作为的企业家,比我强的企业家!以前有个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得很大,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问题,可是随后,一个顾客怀疑产品有质量问题,将这个企业一纸诉讼掀翻在地,于是15万人跟随企业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折。我们也许可以说这个企业自身问题很多,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可是哪个企业没有问题呢?微软没有问题吗?一样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企业说白了就是一群人的组合,是优秀人才的组合,也是人性弱点的组合,企业家要做的不过就是把人性的优点和才能发挥出来,把人性的弱点改造或者规避掉。而企业家要做到这点必须有充足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在困难面前从容应对的本领。”    
    “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谁都不知道自己将要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也许是心理上的问题,也许是方法上的问题,也许人性上的问题,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物降一物,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解决办法。我的经验对你可能有用,可关键是你能够吸纳、变通,并在书中学习新的经验。我这些年精力大不如从前了,没几年的光景脑子也会迟钝下来,那个时候,你就是这个企业的掌舵人,副总他或许还能帮上你七八年,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你自己的。”    
    “爸爸,您说的可有些悲观啊。”我的心里一阵泛酸。    
    “这不是悲观,生老病死是客观的,是自然规律。你看到那海浪没有,一浪压一浪的,后浪推前浪,这是改变不了的。”父亲指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对我说。    
    “我说这个话的目的其实还是想告诫你要读书、读好书、慎读书、活读书,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书里,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在常识里。约翰·罗克说过一句话:‘目前为止,人类的知识并没有脱出人类的经验领域。’说这话是在1670年,就算到了今天,依然还是有价值。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其缘由正是知识的力量,上学使我们拥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读书填补了我们认识的空白,实践则强化了读书的价值。”    
    “我明白了,我会多读一些对我有益的书籍的,并将它运用到实践之中。”我说。    
    “你能这样想就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倡导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什么是学习?我的看法是忘记过去,不断向前。为什么有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刮目相看靠的是意识和行为的变化来震撼人心,而这个力量正是源于读书学习。以前,我们公司有个小伙子很聪明,我有意想培养一下他,就推荐了一些书和学校的专业课程,可这个小伙子脑袋瓜子转得倒挺快,他说:‘老板,你既然要帮我,把那钱给我就好了,学费蛮贵的,顶我两年的收入了,太可惜了。’那一刻我就全明白了,穷的缘由并不完全在勤奋与否,除此而外,意识才是贫穷或者富有的根本缘由。这个世界上的谬误太多了,不读书断然不可能将谬误纠正,人的一生就不可能一路赢下去。”    
    “只有读书才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的观念,转输为赢。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读书能使粗汉变绅士,能使将才变帅才。敏而好学,不思则罔,人活一生,就活个脑袋瓜子。我们经营企业的本领有一半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得来的,而另一半则是靠读书学习别人的经验得来的。实际上就是先有了别人的经验才有我们自己的经验。人不可能天生就有经验呢,靠了别人的经验摸索自己的道路,才是制胜之道。企业赢利与普通人上班赚钱没什么区别,企业在社会上班,普通人在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上班,但靠的还是自己的能力来赚钱,能力的获得就源于知识,源于书本。我们要做到不止今天能够赚钱,明天还要能够赚钱。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进步,如何进步呢?说白了就是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实践书中的知识,知识就像这浩瀚的海洋,你学得再多也不过是沧海一滴,但是正是这能够不断扩大的一滴便会让你受益终生。”    
    父亲的话和着海风轻轻地传到了我的耳中,印在了我的心里。为了能够挑起我们企业经营的重担,我是应该好好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了。


《成长》 第三部分有效的管理(1)

    第十七场景——时间:2002年秋地点:企业对话主题:管理之道——有效的管理常规就是有技巧的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父亲开始让我管理企业了,在管理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我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独立解决。我的能力逐渐得到了公司员工和父亲的极大认可,我也越来越有自信和主见处理好各种问题了,正当我自谙已经熟悉了管理之道的时候,父亲却交给了我一个棘手的活儿。父亲告诉我,公司通过决议,决定引进国际标准的设备,并将使用这套现代化设备的政策交由我来制定。我信心十足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在查阅了各种资料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对于国际标准毫无经验。想到上次融资的事情,我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寻求父亲的帮助。    
    那天,我夹着一大摞资料来到父亲的办公室,开始向他求教管理之道。    
    “我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办法制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管理制度来,我总觉得草率地制定一个普通的制度,对于这套价格昂贵的现代化设备而言是一个侮辱,对公司而言更是一个浪费。”我向父亲说出了我的困惑。    
    “你这样想,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制度如何,最终决定了这套设备的价值如何。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套非常关键的制度。日本人对此研究很深,日本企业也以效率和质量闻名全球,号称‘世界工厂’,要知道日本是一个海中岛国,资源匮乏,但我敢说世界上最有开拓性,组织最有效率,管理最为严格的企业必然在这个岛国上,否则,他们是无法取得竞争优势的。日本人在管理上的这种成就,令美国人大为紧张,却又奈何不得。管理说白了其实就是地域情态,社会人文,以及民族性的组合,若我们将日本的管理模式照搬过来,必然水土不服,如果参照海尔的制度或许会更为有效。另外,任何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就算是专家也未必能够制定出一个完善高效的制度来。”    
    我翻了翻资料,拿出三页纸递给了父亲,“这是德国方面发来的传真,上面描述了技术参数和使用标准,我已经会同技术专家对这个标准认真审核过了,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企业能够适应这一技术标准,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管理。我承认我在解决与国际接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障碍,因为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嗯,能够承认发生问题,就是成为一个真正企业家的前提之一。”父亲赞许地看了看我接着说道,“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什么都清楚,但作为企业家要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判断。管理的核心之处在我看来也是判断,许多人说计划如何重要,决策如何重要,执行如何重要等等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的管理问题。如果判断出错了,计划必然为行动提供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决策必然会推进它更快地失败,执行则等着苦果子吃吧。所以,判断能力强,是一个企业家极为重要的才能。我们不是技术专家,但是我们可以判断技术专家的建议,我们不是制度专家,但我们能够完善制度,我们拥有的长处是别人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我们可以运用各种资源,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相信你绝对能做到这一点的。”    
    “谢谢您的肯定。”父亲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对于这个问题,我希望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利用集体智慧来制订一个初步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完善。”    
    “我完全同意,解决此类问题,专家比你在行,但能够将专家建议和他们的智慧激发出来就需要一个领导者。所以,你最好先拟订一个工作计划并设置项目类别。同时别忘了与预算部门通气,尽量在规定的预算内,将工作高效优质地完成。”    
    “制定管理制度时,还有其他要注意的方面吗?”我问。    
    “制定制度不要忘了我们的实际情况,最好是让车间主任和厂长参与政策制定,他们更熟悉基层员工的技术水平,也一定比你清楚,哪个部门实行自动化最有效果,哪个程度的生产量最具效率。在现场负责的人,会比厂长更深入地参与实际操作,估计他们能够为你提供更详细而值得参考的信息。另外,听取品质管理部门的意见,也会对你帮助很大。等你分析过各方面资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