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乡"-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部队,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马下将军》,说的是一个退休的将军依然雄风不退;而现在的他,正在冲锋陷阵的最佳年龄最佳势头上,所以我送他四个字:
《马上将军》!
人物之七:创汇王子沈其南
沈其南相貌平平,腰有点微弓,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根鲜红的领带,这使得他脸上映出一种活泼热烈的亮色。
粗看去,他不善言谈,身上还透显出某种乡间的质朴和敦厚。很难把这形象和创汇一点四亿的数字联系起来。
但他的事业他的成功却实实在在显出了中国农民的骄傲!
美国老板无可奈何
今年一月,沈其南和县委一个书记到美国去,他最大的感慨是他们生产的医疗卫生保健用品占到美国市场的百分之四十!有不少客商见了他就称赞,〃其南产品〃〃OK〃!而且,中国在美国拿到FDA许可证的他是唯一的一家。FDA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呵!我们有那么多化妆品,多得人眼花缭乱,但是没有一家打得进美国去,更不用说拿到FDA许可证了……
都说顾客是〃上帝〃。沈其南说,首先质量是〃上帝〃。什么叫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多得很,但价格竞争是短期的,质量才是一切竞争的〃中心〃。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把美国技术员请来,给干部和职工讲课,这位客商尽心尽力,言传身教,对每道工序都要求有严格的记录和检测制度。他看见夏天炎热蚊虫多,为了保证生产条件,提议给车间增添了一台空调设备。有时他不顾高温,亲自在车间细致检查,随时纠正质量差错。这使一心要冲出国门占领美国市场的沈其南感动不已。他想:这才是干事业的样子,我沈其南一定要向FDA进军!
一九八九年十月,他们拿到了FDA许可证。
沈其南激动得热泪盈眶。
取得这一关键性突破的沈其南,不敢稍有松懈,他进一步引进设备,引进人才,使自己的产品信誉大增,出口创汇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速度递增。
他还是不满足,这就使他和美国老板发生了冲突。
有一次,两个人说得僵了,起因是他把产品卖给了其他客户。对方很不开心,他说,我们是在满足你的订单之后才卖给别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对方说,我们是合资企业,产品只能给我们一家。沈其南说,那我们签个合同,我们生产的产品不论多少,你全都收下,行不行?对方摇头不允。沈其南忍不住火上心头:先生,这太不公平了,实在不行,我们散伙吧!对方却无可奈何地不吭声了。因为他在大陆有三个投资点,另外两处都不成气候,而沈其南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却无可挑剔,舍此而外,他无路可走……
但他却在办公室里贴上了〃居安思危〃的座右铭。
产品,来不及做,是不是就叫做〃占领市场〃了?沈其南说他还不敢这么想。现在工人〃七进七出〃,老是加班。但我们的产品还得通过美国进口商。就是说,命运还掌握在人家手里。
必须自己亲手牵住市场的〃牛鼻子〃!
经过考察,他与菲律宾一家公司合作,在马尼拉办〃苏马〃公司,国家经贸部已批准列项。同时,他决定到美国办一个分厂。
美国老板得悉,又一次兴师问罪。
沈董事长,你不可以去美国办企业。
为什么?
我们在中国有合资公司,这就够嘛!
可是市场上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对方脸上很不好看,他说:沈董,我们一向合作愉快,希望在这件事上能够尊重我。
沈其南坚持说理:先生,你是很懂得经济规律的,即使我沈其南不去贵国办厂,也会有王董、李董去办的,比较起来,还是我沈董办对你有利,因为我们有几年合作的关系,到美国后,我在西海岸,你在东海岸,互相并不直接冲突么……
对方还是害怕这位强大的对手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后影响他的财路,便忍痛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公司让给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条件是不要去本国办厂……
沈其南说:这个不现实的。无功不受禄。我凭什么白拿你百分之三十股份?
见利诱无望,便语中带寒:你沈其南越洋过海,去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开公司,弄不好会破产的……
沈其南微微一笑:我有把握才这么干的。
〃裤子工头〃请〃缓刑〃
沈其南一副老成持重、久经沙场的态势,这使得他在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至连老牌的美国客商乔尔先生都拿他无可奈何。
假如我们再稍微回看一下沈其南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或许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
十三年前,他带着自己家里一台缝纫机,到当时〃公社〃的一个手工业办的服装厂去上任。租了渔民的几间平房,贷款三千元,买一千米的中长布,做了裤子,然后就做小商小贩,到大镇小城和大上海的小马路上去沿街叫卖。就是这位被人们讥笑为〃裤子工头〃的沈其南,在大西北喝饱了西北风,居然还赚了些钱,只是终究没弄出什么名堂。后来做军警服,到南京请来个退休工人,坯布和辅料都到这个厂进,样子也偷了来画葫芦。商店里不敢经销军衣,他就钻路子跑到上海推销,让他们作为福利买一批。他答应给经办人便宜点买几件军衣。后来一些武装部的人也骑了摩托车来订货。他尝到了〃甜头〃,便印了二千张征订单,到处散发,上面还说是某厂的〃定点〃生产厂。这下就触霉头了。不知谁把这事反映到了总参军训部,说:真是无奇不有,一个乡镇小厂,居然敢冒充军内的〃定点〃厂家!批到了江苏省工商局,一级级查下来,如临大敌一般,沈其南被推到了被告席。他一下又灰了便老老实实地赶到南京,向某厂的一个厂长说明情由,承认错误。
沈其南〃混〃过了这一关,以后就变得谨慎了。哪知没过多久,全国西装热,又多是拿公家的钱往下发。他的头脑也热了,经过努力,沈其南的厂上升为〃镇办企业〃,就去划地建房,又跑到县里,磨穿鞋跟,磨破嘴皮,到银行、财政、供销社等四家,借了一百万元,回来后马上盖房,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破土,没到一半,建筑队撒手跑了!也是嫌他穷,怕付不了工钱。他动气不丧气,连夜跑到芦墟,请了另一家建筑队来。第二年五月一日,土建竣工了。当时全县引进了五条日本西装生产线,他算上得最早的,还用了半年,其余的一条线都没见过效益。因为很快国务院发文,不准任何部门以任何借口发西装工作服。沈其南又一次〃上天入地〃,从热点降到冰点,走在北厍,没一天见他抬起过头来。到上海去推销,怕衣服皱了,只好拎在手里挤公共汽车。沈其南以前不会抽烟,就是在这个透不过气看不见亮的日子里,把一支一支的劣质烟烧成了灰……
心也灰了。他跑到厂的三楼顶上,望着人家热热火火的企业,望着天上自由自在的白云,望着一片一片黄了的麦地,他真想闭着眼睛从楼上跳下去!
那时候,他已经听说了,外国资本家破产自杀的很多。他沈其南不也算破产了吗?上半年已经亏了二十万元,眼下职工工资发不出,产品卖不掉,借了的钱不知哪年月才还得清。
麦子黄了,头发白了。
沈其南老了许多,但老而未死,他终于从生死线上挣扎着挺住了。
冬天里流的是春天里的眼泪。
他心里好沉重好难过。沈其南怎么会落到这等地步的?别说还是个党员,就算是一个男子汉吧,也不至于〃混〃到这个结果!
欲哭无泪。哪是哭的时候!
〃请'缓刑'三个月。〃回到镇上,他对党委负责人说,〃三个月后再无转机,我自己下台!〃
镇领导被这精神感动了,说,三个月太短,缓六个月,到年底再决定去留。
跟踪追击。〃上帝〃感动了
不多日,县外贸钱经理来北厍看他,他们借过十万元给他发工资,还以为是〃讨债〃的,哪知不是,说有个信息,香港的王先生在××镇做手术巾,一年了,质量也没上去,王先生想换一个点。沈其南立刻追住这条线索,把王先生和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的人都请了来。
这是八月十日的事。
他们赶紧试产,一做,成了。王先生说,你们一个月比××一年的水平还高。
沈其南信心陡增,决心大干一场。
偏偏就在这时候,出了一个〃意外〃。
省公司打电话给他,说他们提出每一条手术巾提价一分美金,王先生不接受,又争执不下,王先生一甩手,不告而别,吹了!
放下电话,沈其南脸上血色全无。刚刚见到一线亮光,透出来半口气,怎么又出来这兜底儿掀翻的〃横炮〃?
他决定亲自找王先生。
不在香港。电话找不到人。
会不会在上海?连夜赶了去,大海捞针,一个一个大宾馆大饭店全查问了,没有!
因为知道王先生杭州有业务关系,第二天一早又爬上了去杭州的火车。
又扑了个空。
便急如星火地南下广州。
火车上人如蚁窝,他站了一天一夜没合眼,脑子里只反复想:王先生到底在哪里呢?
在广州,他聪明起来了,不是一家一家饭店去找,而是拿了电话号码簿,一家一家打电话。
问遍了广州城,没有这个王先生!
于是再打电话到香港王先生的公司,接电话的小姐说,王先生在福州。
终于有了个确切的去处,他连忙跳上一部大巴,坐了二十多小时,瞌瞌睡睡,找到外贸宾馆,哪会想到,就在半小时前,王先生退了房,走了!
到哪里?不知道。
沮丧如泄气的皮球,沈其南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又直拨香港的电话,回答说,到厦门去了。
厦门鹭江宾馆。
睡眼惺忪的王先生见到沈其南,大吃了一惊:你怎么来了?
满脸满身都是淋漓汗水的沈其南,好不容易才喘定了气,说:我找了你整整半个月了!
王先生被感动了,他把狼狈不堪的沈其南安排住下,又请他吃饭,说:即便我不和江苏公司签约,也决不会把你沈先生丢下!
…………
俱往矣!
如今的沈其南,已经是〃亿万富翁〃,在北厍,也早成了〃四大金刚〃之一,他正雄心勃勃,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开拓前进
〃横向〃:什么产品好赚就做什么。总不能全往一条路上挤,因为没有永久的产品也没有永久的市场。百利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就这么上马了。总投资三百万美元,我们采访时,设备已经到达上海港,头一年可生产十五万辆,两年后三十万辆,这产品和医疗保健用品风马牛不相及,但他说,无论如何不能搞〃小而全〃,一篇文章不可能容纳整个人生,看准了就上,有利可图就上,这才是企业家的眼光。
〃纵向〃,在原有的产品上拓宽思路,开辟国内市场。美国二亿人,中国十二亿。中国的医疗保健条件正在逐步提高。美国畅销的在国内总有一天会普及,两个市场总比一个市场好……
从服装到医疗产品又到运动器材,从失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