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乡"-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个精神与身坯同样魁伟的大汉又在卫星村的田野上出现了。
倒下去的乳胶厂,站起来的薛振康。
银行借款期到了,还不出,就办转期手续,但是利息照付人要面子树要皮,薛振康越是艰难越是强硬不做〃小〃,他咬住心筋发誓:借的钱,总要有一天连本带利一分一厘不少地如数归还。
又有人来告:因为几个月没交电费,供电部门要拉电了!
他跳起来,赶紧去打招呼,说:我三天之内交电费,但你三分三秒也不能停电!对方听得发懵:薛振康剥皮抽筋也拿不出几千几百来,这种时候你不求情不告饶,还这么犟头倔脑充好汉?
好汉薛振康不求有钱的不找世故的也不借冷眼白眼看笑话说风凉话的。总还是有人理解他体谅他在艰难时候还尊重他相信他!亲朋好友好同志,一个个三十五十几百上千的伸出手来:钱重重地来,泪,潸潸地流……
薛振康没有白活啊!
外甥的压岁钱也拿来了。
一共五万元。
不到三天,电费交齐。
卫星村光明依旧。
那一段日子,他把老伴也赶到儿媳妇那里去,自己一个人孤独地作困兽斗。他白天振作精神撑世面,夜晚前思后想落眼泪。烧饭洗衣拖地板,全是一个人做。也正是这种孤独,使他驾驭了自己的精神,摆脱了死神的引诱,超越了狭隘与怯懦的自我。
孤独而不孤单,这才使他得以重振雄风。
市人大主任戴心思亲自找他,拿吴仁宝的例子来鼓励他,县委书记沈长全,这一年中来了八次!每次都给他撑腰要他振作精神……
县机关各个部门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的市委秘书长还特地找人给他批了二吨钢材、三吨人造丝……
薛振康不负众望
一九九○年,工业产值二千六百万元,效益四百八十万元,净利二百零四万元;
一九九一年,依次为五千一百三十万元、八百一十四万元、四百一十四万元。
今年一至四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十八点九、百分之九十六点零九、百分之九十四点七八。全年的保守估计是去年的一倍。
三年三大步,三年翻三番。
农副工,〃三星〃高照;福禄寿,一齐都来。
在卫星村,至少五万元才够资格称得上是〃万元户〃。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多的是。
薛振康是一条汉子。
人物之三:铁骨柔情周蕴娟
前些年,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曾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如今的〃老乡〃中比〃五姑娘〃更加动人的故事,成千上万写不尽也说不完……
女人不是水
一九八五年夏,黎里镇党委派人找来周蕴娟,说要让她去担任创新塑料厂厂长。
十天没有到办公室,十天没有公开说一句话。
村姑成了〃哑姑〃。
不说话,倒使一些人害怕:这个铁姑娘(其实,她已过了不惑之年,外孙也都快要有了,可见当年周蕴娟着实是风风火火了一阵子),会用铁手腕,得小心点!
然而,十天后她开职工大会,却作了这样一番演说:
〃我没有三头六臂,也借不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不会念唐僧的紧箍咒。我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只会用普通的法道。〃
几百个人全盯着她看。有的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种田人巴望粮食丰收,办厂人盼望产品好销。我和你们一样,都是种田出身。种田人讲究现实。团子多汤也稠,木柴多火也旺。你抓几颗螺丝钉,他拿几块油毛毡,多大的厂也要闹空。开空车打牌,拆硬纸板睡觉。一个人睡觉拆三只纸箱,一只两块半,三只七块半,等于一个乡下老太一个月的饭米钱。我们农民有勤俭的好传统,还得去趟螺蛳,网小鱼。为啥?为造房子,为讨娘子,为过舒服日子。当然我不是要大家再过前些年的穷日子。我是说这么个道理。厂是大家的,我当厂长不是做老板。人勤厂富,人懒厂穷。要过好日子,先过紧日子把厂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爱惜,就从一点一滴做起……〃
〃哗!〃掌声响起来。厂长和工人的心沟通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厂里订了制度,就得不折不扣地做,要不,就扔到太浦河里去……〃
又是掌声。批评也能赢得掌声。是因为批评有分寸感,还是实在,〃普通法道〃,或者是女性特有柔韧的魅力?
周蕴娟先稳定人心。稳定人心也就稳住了阵脚。然后就开始了我们可以想象的一系列整治……
举一个小例子,职工理发不方便,她把镇上一个退休老理发师请来,又带上几个徒弟。现在创新厂的理发室是全镇最好,那些爱打扮的小姐,全都爱到这里来美容。
最后还得在生产上见功夫。
北去的列车。轰隆隆的车轮滚过大地,两旁的田野一片农忙景象,她仿佛看见憨厚的丈夫正汗流浃背地侍候那几亩责任田。心不由得一动,鼻子有些发酸。十年、二十年,她的整个身心先是让农业拴着,这些年又被工业牵着。执教二十多年的丈夫几乎挑起了所有家务和农活。长年累月,日复一日,这种〃阴阳颠倒〃难免要给家庭生活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这次出来之前,这种哀愁又一次笼罩在他们夫妇身边。
〃大热的天,厂里不好另派人?〃
〃企业断料如断粮。这事紧迫。我不去谁去呢?〃
〃我担心你的身体吃不消。〃
〃不要紧的。我倒担心你家里忙不过来。〃
丈夫叹了口气。是理解,也是无奈。
女人不是水。女人的一半给丈夫,另一半给事业。
铁姑娘的〃软〃功夫
到了东北,一下火车就挤上汽车。七转八拐,上车下车再等车,她终于到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厂门口。
她递上介绍信。圆图章不及熟面孔,何况那图章又是〃乡下的〃,国营大厂对乡镇企业的厂不屑一顾。周蕴娟不急不火不动气,受了冷落还是一副热心肠一副笑面孔。其实又冷又饿又累的她,多想往沙发上躺一会,多想讨口热茶喝一口!
原料原料原料呵!断料断炊几百个工人就只好去喝西北风。如此这般一五一十慢说细论。女性的温柔和真诚更容易使人相信。好大的一个国营厂,对好可怜的一个乡镇小厂伸出信任的双手!
原料有了,还要打通运输线。车皮是十分紧张的,周蕴娟买了香烟去求人,要说她搞不正之风,最多是逢年过节,拎只鸡,带条鱼,自产自送,托个人情,犯什么〃王法〃算什么〃风〃?求人办事难!别别扭扭学会拔香烟搭个〃桥〃,尴尬时请人抽烟解厌气,这又算什么〃风〃又犯哪一条〃王法〃?要车皮,两眼黑黑,鬼都不认得一个,那么容易那么便当会有人送给你?总得自己去通路子。〃铁姑娘〃用的全是〃软工夫〃,好言好语赔笑脸,抽支香烟牵根线。先找车站站长,站长点头了又到计划科,计划科点头同意了又到调度室……
然而原料粒子还是躺着搁着压着。这是怎么回事呵!周蕴娟一打听,绝了,装卸组〃来不及〃,〃插不上〃。她连忙又找装卸组长,说得口干舌燥,好话堆满了一火车,组长的心才〃启动〃,说和工人商量商量,她连忙说,我和你一块去。一个人赔一个笑,一个人敬一支烟,一个人说一声〃师傅请帮忙〃……
装货的车皮开动了。列车长长一声嘶鸣,周蕴娟长长的一声吐气。千种情怀,万般感慨,此时此刻,哭不够,笑也不够,恨不够,爱也不够,她只是想哭,哭个痛痛快快,哭个酣畅淋漓……
莫名的懊恼,无限的惆怅!
本来,几个副厂长主动提出要出差,可她偏偏坚持孤女下关东,现在原料满了,心却空了,职工热了,厂长冷了彻骨的寒夜,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她已经冻得得了关节炎,不能再让身体垮下去。丈夫盼着她,女儿望着她,也许已经出生了的小孙孙也需要姥姥的爱抚。她使自己坚强起来。不敢和衣坐躺,那样会冻僵身体,便如松鼠般不停地跳动,借以抵挡寒气的侵袭……
很小的时候,父亲抓一把咸菜撮几粒豆,土烧酒,呷得有滋有味,她蹲在一旁,捧着两个腮帮子,眼珠骨碌碌地看得好奇。那天父亲心血来潮,说,娟,你尝一口试试看。她怯生生地又是迫不及待地抓过喝了一口。苦不苦?不苦。香不香?香!这以后,父亲要高兴,就匀一口酒给她。
此时此刻,冰天雪地孤孤单单,她便想到了酒,想到父亲那慈祥而又淳朴的笑容。
她也笑了。童年的稚气,姑娘的风韵,厂长的气质……全都聚集在圆圆的脸上,勾出来铁骨柔情也显出来周蕴娟普通而又杰出的灿烂人生……
第二章 今日〃李向阳〃
短镜头之4:网罩大王
邹宝如,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身材高大,壮实,说话从容自信。他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办成了全国电扇网罩产量最高的〃明星企业〃年产二百五十多万套,占全国产量五分之一以上。这位〃网罩大王〃自豪地宣布:在渭西,劳均收入在五千元以下的属于〃扶贫〃对象……
短镜头之5:〃李向阳〃进城
归庄锦绣绸厂去年引进四十八台喷水丝机,企业兴旺发达,产品供不应求,而苏州国营老牌的振亚厂引进的同样织机却闷得发慌,厂长得悉,主动前去,要求承包,盛泽的一个镇办厂也有同样企图,于是两家分别进城,各自〃吃掉〃一块〃肥肉〃,对方倒也大度,说:欢迎〃李向阳〃进城!
短镜头之6:给教授上课
合资企业,进口设备,现代化管理……我的母校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和大多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中层领导看得眼花缭乱:乡镇企业这么好啊?!
精彩的还在后面:厂长陆大荣向他们谈企业发展,说改革开放,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他们不由得肃然起敬,颇有些目瞪口呆的滋味。
人物之四:著书立说袁勤生
他有一部专用的〃林肯〃轿车,价值一百二十万元,据说是乡镇企业家中最好的;
他是第一个被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的乡镇企业之长;
他又是乡镇企业家中第一个出版专著的人,那书名叫《中小企业管理思考百题》,十四点五万字,一九九○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一万五千册,早已售尽。
这三个〃全国第一〃使我急于想见到他。
他是个〃名人〃。名人真不好当。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参观来访的应接不暇。我不知道他是怎样在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应酬和务实的环境中抓好自己企业的。他有与外商合资的〃厂中厂〃,也有与外市联营的〃厂外厂〃。去年产值近二千万,净利一百九十二万。今年一至六月,半年的产值是去年全年的一倍!
不是农民起义
晚上八点多,有人敲门。
〃我叫袁勤生。〃他说,微露出笑容也微含着倦意。〃今天接待了三批人。明天东南大学来五十个教师,要我给他们讲课……〃
那么,先给我讲一课,如何?
这个厂的前身是水泥制品,最好的一年也有过三十七万元利润。〃小利即骄〃,吃光用光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