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86章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86章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从747年年末起指挥河西,从750年起又指挥朔方。突厥将领哥舒翰从747 
  年后期起坐镇陇右,而在极西部,高丽血统的将领高仙芝掌管了安西。 
                                                                                  ② 
        在这些人中,最强大、在其藩镇培植势力最久的将领为安禄山。他具有 

④ 《资治通鉴》,卷215 第6879—6882 页。 
① 传记载 《旧唐书》,卷105 第3197—3201 页;《新唐书》,卷133 第4551—4555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16 第6877—6883 页;《旧唐书》,卷103 第3199—3200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16 第6888—6889 页。 
② 传记载 《旧唐书》,卷200 上第5367—5372 页;《新唐书》,卷225 上第6411—6421 页。关于他的出 

身和事业,见浦立本:《安禄山之乱的背景》,第7—23 页和第82 页以后;戴何都:《安禄山史》(巴黎, 
1962 年)提供了《安禄山事迹》的详尽加注的完整译文;《安禄山事迹》为姚汝能所作的一部叙述安禄山 

… Page 261…

  粟特和突厥的混合血统,是默啜可汗军队中一名粟特军官之子。安禄山在张 
  守珪指挥的西北边防军中当兵,733年张守珪调到幽州时,他作为僚将随往。 
  739年张守珪被贬,由李适之接任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在平卢时地位仅次于 
  王斛斯。741年李适之被召回长安;王斛斯成为幽州节度使;安禄山被提升 
  指挥当时仍隶属于幽州的平卢。次年,即742年,平卢独立为镇,安禄山任 
  节度使。在此期间,他与从742年直至744年阴历三月任幽州节度使的裴宽 
  关系密切。因此,安禄山与李林甫的两个对头都有密切的联系。裴宽被召回 
  长安以后,安禄山又兼任范阳(幽州)节度使。他在743和744年已入京朝 
  觐,并且如前文所述,卷进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案件。到747年当他再次进京 
  时,他在东北已经树立非常牢固的地位,而且具有强大的力量。他和妻子被 
  授予尊贵的称号,他还拥有御史大夫的荣誉职位。虽然他力量强大,但他个 
  人仍非常畏惧李林甫,这种关系在这些动乱的年代里对维持朝廷的稳定起了 
  重要的作用。 

                              杨氏家族和杨贵妃的崛起 

       随着后宫政治造成的杨氏家族的崛起,宫廷事务中又添进了另一新的内 
       ① 
  容。 武惠妃死后,玄宗在后宫似乎暂时还没有一个恩眷不衰的宠妃。在 8 
  世纪40年代初期,他似乎已迷恋上了寿王李瑁之妻杨玉环;李瑁为武惠妃的 
  宠子,他在738年未被立为皇太子。741年她离开了丈夫,自愿度为女道士, 
  住在宫内,745年当她正式与再婚的寿王分居后,玄宗召她进了自己的后宫, 
  封她为贵妃。从此,她完全左右了皇宫。虽然她两次被短期地放逐出宫,但 
  玄宗对她如此迷恋,以致每次放逐后就立即召她进宫。 
       杨贵妃是来自四川的一名地方官之女,她与玄宗早期宠爱的元献皇后同 
  样出身于华阴的杨氏氏族,又是隋皇室的远房后裔。杨贵妃的家族以出美人 
  著称,她聪慧多才,与玄宗同样热爱音乐和舞蹈,而且自己又能歌善舞,她 
  与她的也很受玄宗赏识的姐妹们证明是善于利用政治影响的里手,她家族的 
  几个成员都得到勋位和在朝廷任高官。在8世纪40年代后期,她成了安禄山 
  的密友,751年她收这位奇胖和魁梧的将领为义子。关于他们和她的姐妹以 
  及关于安禄山显然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的宫廷中的淫逸放荡的丑闻不胫而走。 
  但这些传说在许多方面是不可能的,是以后虚构的,它们也是以玄宗和杨贵 
  妃为主角的大量半传奇传说的一部分。重要的事实是,在安禄山最后叛乱以 
  前,她和玄宗两人同安禄山的个人关系一直很密切。 
       在杨贵妃较远的亲戚中,隔代堂兄弟杨铦担任鸿胪寺卿,另一个杨锜担 
  任御史并娶武惠妃之女太华公主为妻。第三个更为阴险的人物是杨钊,后来 
                                           ① 
  玄宗赐给他人们所习知的名字国忠。杨国忠为一小官员之子,年轻时放荡无 

事迹的9 世纪初期的著作。 
① 关于杨贵妃及其家庭,见浦立本:《安禄山之乱的背景》,第92 页以下。霍华德·列维:《杨贵妃事迹》, 

载 《通报》,45 (1957 年),第451—489 页;此文有《旧唐书》(卷51 第2178—2181 页)和《新唐书》 
 (卷76 第3493—3496 页)中她传记的译文;又见列维:《杨贵妃的家族背景》,载《汉学杂志》 5。2 (1957 
年),第101—118 页;《一个杰出皇帝的后宫宠妃》(台中,1958 年);《长恨歌:杨贵妃之死》(东 
京研究社,1962 年);《杨贵妃之中选》,载《东方》,15  (1962 年),第411—412 页。 
① 传记载 《旧唐书》,卷106 第3241—3267 页;《新唐书》,卷206 第5846—5852 页;关于他的出身, 

… Page 262…

  行,为宗里所鄙,于是去四川从军,后任一地方的低级官员。他在四川得到 
  一位富有的地方有才的文士鲜于仲通的庇护,鲜于后来在剑南节度使章仇兼 
  琼 (739至746年任节度使)的幕府中担任重要的行政官员,为杨国忠谋得 
  了推官之职。在四川的这些年中,他结识了他的远亲——杨贵妃的家属;他 
  还因勾引她的一个妹妹而被控。 
       当杨贵妃作为玄宗宠妃的地位正式确立后,章仇兼琼和鲜于仲通决定用 
  杨国忠为代理人以保住他们在剑南道的地位,于是派他前往朝廷。由于与杨 
  贵妃的关系他来到京师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作为李林甫的忠诚和热心的 
  亲信,参与了746至748年的清洗。章仇兼琼由于杨氏的势力,在746年阴 
  历五月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并担任了其他的职务。他在四川的节度使之职被 
  原户部侍郎郭虚已接替;郭任此职直至748年,在此期间由鲜于仲通任助手。 
  当郭虚已回长安时,鲜于在748年接任节度使。 
       这样,杨国忠由于他的堂姐妹和亲戚的影响,在746年以后得以迅速巩 
  固他在京师的地位,同时他又与他早年供职的四川保持牢固的联系。由于这 
  种特殊的地区关系,剑南 (即四川)一直是李林甫的指派非汉族将领任节度 
  使的政策从未得以实施的唯一边境藩镇。 
       在此期间杨国忠没有与李林甫公开破裂,但从749年起,他像王鉷那样 
  能够对李林甫进行挑战,因为他可以指望从玄宗和杨贵妃那里得到个人的支 
  持。749年,他把京兆尹萧炅贬黜出朝廷,此人先后是裴耀卿、李林甫及李 
  在御史台的一个朋友宋浑的长期同伙。李林甫此时也无力帮助他的朋友。杨 
  国忠在户部的度支使署担任一系列职务,并得到15个以上的专职头衔(其中 
  大部分是属于财政方面的),所以其权力很快就与王鉷不相上下,后者也就 
  成了他的政治追随者。① 
       752年,王鉷被清除出政治舞台。他与其弟王銲召术士询问自己为帝王 
  的前景,后来担心此事泄露,就将此术士和一个公主的知情的儿子审判处死。 
  王銲的一个朋友此时正策划控制龙武军(北军)和清除李林甫、陈希烈和杨 
  国忠。玄宗获悉这一阴谋,就命王鉷逮捕阴谋者。王鉷警告其弟即将被捕, 
  于是密谋者出逃。在王鉷和杨国忠带领军队的追赶下,造反者最后走投无路, 
  被高力士率领的飞龙小儿俘获。 
       杨国忠此时揭露王鉷也参与了阴谋。但玄宗不信王銲的叛逆行为,而李 
  林甫又为王辩护。因此玄宗下令恕免王銲之罪,但为了保留各方面的面子, 
  他通过杨国忠命令王鉷正式承认其弟之罪并请求宽恕他。但王鉷拒绝照办, 
  这下激怒了玄宗。陈希烈这一次就不听命于李林甫了,他这时公开指控王鉷 
  叛逆,要求将他处死。王氏两兄弟被杨国忠和陈希烈审讯,审讯结果不但使 
  被挫败的阴谋真相大白,而且还弄清了他们以前起过作用的谋害人的情况。 
  752年阴历四月,王鉷奉命自尽,王銲被杖死在朝堂。王鉷诸子被放逐到边 
  远的南方,后来被处死,大量家产被没收。① 
       此事的结果对李林甫的地位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他曾荐举王鉷任职, 
  又曾为他的叛逆罪名辩护。他这时不但面临曾企图在指控王鉷时把他株连在 
  一起的杨国忠和陈希烈的公开对立,而且还受到强有力的将领哥舒翰的仇 

见《资治通鉴》,卷215 第6867—6868 页;浦立本:《安禄山之乱的背景》,第164—165 页,注47、48。 
① 《资治通鉴》,卷216 第6896 页;《旧唐书》,卷106 第6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15 第6910—6912 页;《旧唐书》,卷105 第3230—3232 页。 

… Page 263…

视。 

                        对外关系 (720—755年) 

     传统历史学家对玄宗的主要批评之一是,当他即位初期帝国的防御已得 
到加强和帝国随之采用消极的防御政策后,他的雄心导致他日益改用一种国 
力所不能负担的主动的、干预性的对外政策。当然,随着714年吐蕃战败而 
出现的相当平静的几年以后,军事活动在他在位的中期和后期大大地增加 
了,但这肯定不是像太宗后期和高宗时期那样的蓄意的领土扩张时期。在玄 
宗的这些日子中,唐朝对来自两个最强大和最富侵略性的邻国——契丹和吐 
蕃——的压力作了反应,与它们进行了持久的大规模战争。同时,中国对外 
关系的总格局由于以下的因素而起了变化:在满洲(渤海)和云南(南诏) 
出现了强大而稳定的国家;传统的北方敌人突厥族最后消失;基本上对唐朝 
友好的回纥人取代突厥族而成为蒙古草原的主人。 

                                    吐蕃 

     吐蕃依然是中国最难对付的邻国。714年战败后,吐蕃人稳步地巩固他 
们的王国;721年,随着幼王的成年和705年以来控制吐蕃的宰相和太后之 
死,吐蕃的宫廷政治出现了明显的转折。722年,吐蕃朝着新的方向重新向 
外扩张,入侵西部的小勃律 (吉尔吉特)。小勃律和邻近的大勃律(巴勒提 
斯坦)对中国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们是疏勒(喀什噶尔) 
经明铁盖山口通往迦湿弥逻 (克什米尔)和印度河谷的要道。它们自武后时 
期起已是中国的朝贡国。吐蕃的占领将使吐蕃人控制帕米尔地区,使他们能 
直接与突骑施部或阿拉伯人接触,从而威胁中国人在中亚的地位。 
     面临吐蕃的入侵,小勃律王向中国求助。一支中国军从疏勒前往援助, 
吐蕃人被击退。但他们仍控制着大勃律。 
     这次冲突似乎对中国西部边境没有直接影响,但与吐蕃的关系不久在玄 
宗的朝廷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在725年封禅祭典以后,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