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隋唐史-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宇文融的支持者,也主张推行类似的合理化的财政政策。他被任命后就时
政详加奏禀,所以深得玄宗的赞赏。
在短期内,源乾曜和李元纮牢牢地控制着朝廷,宇文融和他的伙伴控制
着御史台,使重新登记的政策逐步完成。
③
阴历九月,杜暹 (680以前?—740年)被任命为第三个宰相。杜暹出
身于河南的士大夫之家,举明经;按照常规,他的官场生涯从大理寺和御史
台开始,而从716年起是在边远的西部度过的,他在那里成功地抵御了突骑
施部和于阗叛乱统治者对安西都护府 (龟兹)的侵袭,从而在部落中很有名
望。因此他与先前的张说和王晙一样靠显赫的武功担任宰相,而这正是源乾
曜和李元纮完全不具备的。
在此期间,张说在朝廷仍有影响,凡有重大问题,玄宗都与他商议,所
以宇文融和崔隐甫经常担心他会东山再起。726年,玄宗拟封武惠妃为后的
计划遭到反对而未实现,反对的理由是她的支持者张说会因此而有功,从而
重新获得权力。727年初,宇文融和崔隐甫又展开攻击,一再指责张说。在
朝廷这次不断的冲突中,玄宗显然对双方都感到不耐烦,就命张说退隐,命
崔隐甫回故里照顾老母,并任命宇文融为河北的一个刺史,负责那里的治涝
和开垦计划。①
退隐后,张说指导编纂一部新的礼仪法典以代替7世纪编成的那一部。
在徐坚——此人曾协助他拟定封禅祭典的礼仪——为首的一个礼仪专家大班
子的协助下,张说继续从事这一工作,直至去世。成书的责任落在萧嵩肩上;
① 《旧唐书》,卷97 第3054—3055 页;《资治通鉴》,卷213 第6771—6772 页。
② 传记载 《旧唐书》,卷98 第3073—3075 页:《新唐书》,卷126 第4418—4420 页。
③ 传记载 《旧唐书》,卷98 第3075—3077 页;《新唐书》,卷126 第4420—4422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12 第6772、6777 页;《新唐书》,卷125 第4409 页。
… Page 240…
②
732年,这一长达150卷的巨著终于完成,定名为《开元礼》。
虽然造成不和的一个根源被清除了,但杜暹和李元纮之间意见的经常相
左仍使朝廷不能平静。张说虽然正式致仕,728年二月仍被任命在集贤院任
职,从事编修这一时期的官方历史。玄宗又开始通过派遣宦官就每个重大问
③ ④
题征求他的意见。728年阴历十一月,萧嵩 (约669—749年)被任命为另
一个特任宰相。他是梁皇室的后裔,也靠荫庇出仕而没有什么文才和文学造
诣,但姚崇对他有很高的评价,终于升任尚书左丞,后又任兵部尚书。762
年,他任朔方节度使,并成功地抵御了吐蕃对西北的大举侵袭。
729年阴历五月,皇帝对杜暹和李元纮之间经常的不和感到厌烦,就把
两人都贬为刺史,同时又降源乾曜为尚书左丞,留在朝廷使用,但不再是宰
相。萧嵩任门下侍中 (自张说致仕以来,此职一直空缺),从而成为资深的
宰相。被召返京任户部侍郎的宇文融此时升为门下侍郎及特任宰相,而裴光
①
庭 (676—733年)则任中书侍郎及特任宰相。裴光庭出身关中望族,娶武
三思之女为妻,他的父和祖父都为名将,本人在705至706年中明经考试。
他连续在兵部和鸿胪寺任职,并曾提议让突厥族和其他外族派代表参加封禅
祭典。虽然他得中科举,又是贵族,但根据他后来的选拔政策,他反对对官
僚集团中的中式的精英人物破格提升。②
这样,新阁全部由贵族组成,这是玄宗即位以来的第一次,玄宗初期占
支配地位的集团以三年前张说的失势为先兆,此时完全失去了光彩。宇文融
在三个宰相中权势最盛。他已长期邀得特殊恩宠,自李元纮被免职后,皇帝
非常需要他的理财才能。
朝廷已经连续进行几年战争 (特别是与吐蕃的战争),因而军费激增。
另外,许多自然灾害打击着帝国。726年,东部平原有大洪水,许多人淹死。
727年秋,范围更广的洪水袭击了河北,许多地方的庄稼未及收割就被毁坏。
726、727和728年又连续发生严重旱灾。这一时期气候的严重失常延续至736
年前后。这些灾害没有波及容易发生干旱饥荒的京畿区,但却影响了东部平
原这块提供岁入的最富饶地区。727年初冬,朝廷在东部发生灾难性的水灾
后,被迫从洛阳迁回长安。③
虽然宇文融的地位看来很安全,但有些官员对他怀恨在心,因为他使用
个人助手而不用正式任命的官员来实施他的计划,使这些人感受到威胁。但
他却信心十足地认为他能很快解决帝国的问题,同时委任了几个杰出的人
物。年迈的宋璟掌管尚书省,部分原因也许是为了安抚文士,他的门生裴耀
卿 (下文将予介绍)任户部侍郎。但主要通过皇帝个人恩宠取得权力的宇文
融此时却自不量力,与另一个新得宠的皇族信安王李祎发生冲突,受到致命
② 关于《开元礼》的编纂情况,见《大唐开元礼》(东京,1972 年),第822—823 页中池田温的编者注。
③ 《资治通鉴》,卷213 第6782 页。
④ 传记载 《旧唐书》,卷99 第3093—3095 页;《新唐书》,卷101 第3949—3952 页。
① 传记载 《旧唐书》,卷84 第2806—2808 页;《新唐书》,卷108 第4089—4091 页;张九龄的墓志铭载
《曲江集》,卷19 第3 页。
② 《新唐书》,卷108 第4090 页。
③ 《旧唐书》,卷8 第191 页。关于726 至728 年的灾情,见《旧唐书》卷37 及 《新唐书》卷35 和卷36
等处。
… Page 241…
①
打击。李祎是太宗的曾孙。 玄宗初年他曾在几个重要的州任职,卓有政绩;
后来他一度退隐,但在727年继萧嵩被任命为十分重要的朔方镇的节度使,
直至735年。在此期间,他先后与吐蕃和契丹作战,取得重大胜利。宇文融
既害怕他拥有的很大的兵权,又担心他对皇帝日益增长的影响,同时还可能
防备他会加强萧嵩的政治地位而对己不利。因此,他就照搬以前对付张说的
办法,安排御史李寅弹劾李祎。但这个御史预先通知了李祎,李祎立即上奏
玄宗。当李寅后来将弹劾状呈上时,皇帝怒加驳斥。信安王未受非难,宇文
融反而被贬为河南的汝州刺史。他担任宰相只有100天。②
在愤怒中贬黜宇文融后,玄宗才意识到他已没有能为帝国理财的大臣。
于是他召见裴光庭和其他大臣,要求他们提出贬黜宇文融后应采取的措施。
其余的宰相无言答对,但他们意识到,宇文融即使在地方任职,对他们的权
力依然是一个威胁,于是急忙揭露他组织私党和他儿子的所谓受贿行为。他
再次被贬往岭南担任小官,但即使在那里,他的政敌们也不放过他。一年多
以后,司农寺指控他727年在一州的任职期间大量贪污。他被削职和发配至
今广西的一个边远地区。他病死在途中。③
萧嵩和裴光庭的内阁 (729—733年)
在稳妥地清除了宇文融之后,萧嵩和裴光庭仍牢牢地控制着朝廷,虽然
两人的关系并不和谐。730年,裴光庭采用一个改革“选”制的措施。当时
实行的那一套复杂规定原来是他父亲裴行俭在669年推行的。但多年来在任
命重要官职时,个别有才之士——特别是有文才的人——是主要的考虑对
象,而资历和漫长的任职期则被忽略。此外,吏部的官员把大部分时间用于
对京畿区的高级官职作重大任命,而忽视了对远为众多和同样重要的地方低
级官职的任命。裴光庭此时对所有官职推行一种“循资格”的制度,同时命
①
令对胥吏担任流外官的任命应由中央政府详加审查。这些措施部分地似乎是
自713年以来企图完成的把地方官员像中央政府官员那样置于严密控制之下
的工作的继续。它有利于无数从胥吏起家的从事日常工作的人。但这一措施
又打击了选拔中举士子精英队伍的过程中的特权地位。它使后一种人为之哗
然,他们的最年长的代言人、退隐的宋璟极力反对新措施。但抗议未起作用,
这个措施得以推行,中式士子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713年,皇帝自己的侍从也开始制造问题。玄宗不但深受外廷官员中的
宠臣的影响,而且也受形形色色的心腹的影响。前文已经谈到这些人中最突
②
出的姜皎在722年毁灭的过程。后来,皇帝对另一个类型迥异的王毛仲也备
加赏赐和宠爱。王毛仲是一个出身寒贱的职业军人。他有高丽血统,7世纪
高宗远征时他的家族沦为奴隶,当玄宗为地位较低的王子时,王毛仲成了他
个人的奴仆。王毛仲在协助玄宗打击太平公主后,得到了厚赏、最高的名义
① 传记载 《旧唐书》,卷76 第2651—2653 页。
② 《旧唐书》,卷105 第3221 页;《资治通鉴》,卷213 第6787—6788 页。
③ 《资治通鉴》,卷213 第6787—6788 页;《旧唐书》,卷105 第3221—3222 页。
① 戴何都:《〈新唐书〉选举志译注》(巴黎,1932 年),第262—265 页;《唐会要》,卷74 第1348
页;《册府元龟》,卷630 第6 页;《资治通鉴》,卷213 第6789 页。
② 传记载 《旧唐书》,卷106 第3252—3255 页;《新唐书》,卷121 第4335—4336 页。
… Page 242…
职务和禁军中的一系列任命。在8世纪20年代后期,他在为军队骑兵筹集军
需时成绩卓著。729年他娶禁军中另一个名将之女为妻。朝中的几个大臣对
此提出异议,因为这样做会使他控制宫中禁军和北军的权力过大,但玄宗不
予理会。730年,他与北军中一批将领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利用他个人对
玄宗的影响肆无忌惮地进行一切非法活动。王毛仲本人要求担任兵部尚书。
皇帝的拒绝使王毛仲大为不满。
同时,王毛仲又与跟玄宗关系密切的宦官集团发生冲突。宦官中的高力
士乘机向玄宗进言,指出王毛仲及其一伙将领构成的威胁,他们一起控制着
京都最强大的军队——北军。玄宗开始行动了;731年初王毛仲和他的几个
儿子以及几个同伙将领被贬往边陲的道担任次要的职务;以后不久,王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