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128章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128章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毒素。据说他在晚年表现为精神不安定,而长期积累下来的剧毒物质的效 
  应足以说明为什么他的烦躁病态经久不愈。宦官们当然要为皇帝的练丹术试 
  验提供方便。但是,那时又有皇甫镈和其他一些外臣积极支持术士和宫里的 
                                                                   ① 
  合药行家,其中一个甚至被任命为天台山附近的县令;这一史无前例的优宠 
  行为当然激怒了正规的官员。对于宪宗的不得善终,大家按儒家的惯常说法 

① 《资治通鉴》,卷239 第7703 页。 
② 《册府元龟》,卷665 第8 页。 
③ 《文献通考》,卷58 第523 页。 
④ 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第75—76 页。这个译法由刘义永(音)提出,见他的《神策军与宫 

廷机构,755—875 年》,伦敦大学1970 年未发表的博士论文。 
⑤ 《资治通鉴》,卷241 第7776—7777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40 第7754—7755 页。 

… Page 383…

认为是道德普遍堕落的结果,这当然也很有理由,但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皇帝 
之死背后的更重要的政治问题。后来关于皇位继承的斗争并不难于评价,因 
为我们可以从结果逆推其理,特别是可以看看是哪个宦官集团取得了胜利。 
但是归根到底,唐代的宫廷阴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司马光也承 
认,当一切都说了和做了以后,对于宪宗之死的说法仍然真假莫辨。 

… Page 384…

                   九世纪中叶的朝廷 (820—859年) 

       在9世纪的时候,宫廷的宦官几乎在每一次皇位的过渡中都起着很大的 
                                                               ① 
  作用。宪宗死后穆宗的即位,便是这些事件中的头一件。宦官之所以能够如 
  此轻易地插手这一关键问题的过程,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皇帝的家庭深居 
  两宫(中宫和太子的住地东宫)之内,与世隔绝;宦官越来越多地掌握了内 
  部传递文件之权,这使他们有机会能够在遗诏上做手脚;宦官的政治力量和 
  他们与外廷朋党的联系日益增长,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详细申论;最后,宦 
  官利用神策军便有可能在长安推行他们的意志。在选立储贰的问题上每多分 
  歧,这使得宦官可以上下其手。太子的教养和教育是事关宗庙祭祀的大问题, 
  有极详细的规定,更不用说他的受封仪式和他参加的其他各种隆重仪式了。 
  但是,太子的册立以及他的真正继位却是最大的政治问题。通常册封太子都 
  是立嫡立长,但这一惯例被破坏的多,被遵行的情况少。 
       很显然,某个皇帝的上台如果是受宦官干涉之赐,他就要对他们感恩戴 
  德。可是,传统历史学家对于9世纪唐王朝在这方面的忧郁的描述,过于一 
  般化了。宦官们对唐敬宗(824—827年在位)的影响显然要多于对武宗(840 
  —846年在位)和宣宗 (846—859年在位)的影响。但是,只要有人想避免 
  一般化而多写几句,就会产生一连串的困难。穆宗与拥立他的宦官梁守谦的 
  关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宫内关于他的继承问题像某些史料记述的那 
  样久而未决,涉及可以上溯到9世纪第一个十年代初的对立的宦官集团,那 
                                                                         ① 
  么,梁守谦年复一年地为穆宗的利害而战斗,真可谓功劳不小了。但是,如 
  果这次宫廷斗争是昙花一现的事物,它只是起于819年前后,则梁守谦为穆 
  宗的卖命就明显地带有投机性了。如果这种基本事实都弄不清楚,我们怎么 
  能指望了解皇帝即位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我们所能说的只有这一点:梁 
  守谦对穆宗的影响是不小的,而且这种影响直至穆宗朝的末年还有增无已, 
  虽然这时梁守谦开始与王守澄(835年死)分享大权。我们将要在下面经常 
  涉及宦官问题,我们总的态度是不要轻信历来对9世纪宦官所作的极端专制 
  腐化的老一套指摘;这些指摘甚至在现代的有关著作之中也屡见不鲜。 
       无论如何,24岁的穆宗皇帝除了个人对宦官有恩当报之外,他还面临着 
  其他问题。宪宗的暴崩中断了在唐帝国完全稳定以前所要继续推行的军事中 
  央集权化计划。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东北的方镇虽然已在9世纪的第一个 
  十年代中相继被平定,但并未真正统一于中央的治理之下。由于缺乏皇帝的 
  坚定政策,朝廷对如何正确处置东北这个敏感地区的方针便有所争论和举棋 
  不定,这种情况再一次表面化了。例如,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于820年,他 
  的弟弟王承元在部将的拥戴下接过了他的位置。这就提出一个老问题:朝廷 
  是应该同意地方上推戴的节度使呢,还是设法从外面委派一个新节度使?公 
  元820年后期,朝廷搞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妥协方案。它命令东北诸节度使互 
  相大轮换:以王承元充义成节度使;徙魏博节度使为成德节度使;任命王朝 
  老将李愬为魏博节度使,如此等等。很明显,这个意思是要承认东北诸节度 
  使有权参与政治,但是不让他们在本方镇境内参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唐 
  王朝竟完全没有考虑这样的军令必然会引起政治上的一片混乱。 

① 人们可以把宪宗的即位算在里面。见王芸生:《论二王八司马政治革新的历史意义》,第112—115 页。 
① 《资治通鉴》,“考异”,第7691 页。 

… Page 385…

       821年,穆宗委派他自选的一名文职节度使去幽州;幽州在宪宗时代是 
  东北方镇中唯一守中立的州。在近百年的大部分时间,幽州镇将历来都是当 
  地军人。忽然间幽州士民得接待一位骄慢的长安官僚:此人在万人广众之中 
  坐轿子;不理政事;甚至纵容部属作威作福。这个火药桶马上冲着朝廷爆炸 
  开了。成德军先是有兵变,后在821年又爆发为全面的叛乱;朝廷的镇压行 
                         ① 
  动开销大,收效少。后来,幽州的另一次兵变推翻了朝廷任命的节度使,中 
  央政府只好把幽川镇一笔勾销。魏博也起来反对长安,它和幽州、成德结成 
  联盟。到了822年年中,东北的局势回复到了宪宗费尽人力物力才得以平定 
  这些割据州镇以前的老样子。 
                                                                                     ② 
       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理由来说明这些使事件急转直下的军事失败。 第 
  一,讨伐东北方镇之役主要即在使用诸镇的兵力,这些部队人数不多,协调 
  不善,供给不足(甚至在后期起用的名臣宿将李光颜和裴度也不能统一军 
  心)。第二,通过宦官监军的影响,宦官们被派往下一级的战地指挥机构, 
  这种非正规做法可能破坏了指挥系统。长安也曾试图直接指挥作战,但它所 
  获得的战时情报又往往陈旧过时。许多精锐部队被将军们留作自己的卫队。 
  较差的兵士才被用于打头阵。自然,这些弱点并不稀奇,自安禄山之乱以后 
  在政府军的讨伐战阵中是屡见不鲜的。宰相萧俛(820—821年在职)成了这 
  些问题的政治上的替罪羊,因为他从宪宗朝的中期以来就被认为不赞成对方 
  镇用兵。萧俛被指责说他诱使穆宗相信国家已是升平之世,因此再没有作长 
  远计划以使国家底于大治。可是,这个问题确实很微妙。庞大的军队需要用 
  赏赐来安抚,但又不得不削减它的规模和削弱它的影响,以免文官政制完全 
  被它吃掉;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防范方镇不满情绪的蔓延滋长,因为不仅 
  东北方镇已有不满,而且东南方面也在822年后期有了小规模兵变的发生。 
  不言而喻,仅仅罢免萧俛的相位还不能解决问题,没有多久指责就直接指向 
  了皇帝本人。和德宗一样,穆宗据说也主张对方镇取“姑息”的态度,这就 
  是暗示他缺乏刚毅果决的气质。 
       总的来说,穆宗并不被认为是受人敬畏之君,而受敬畏这一点正是唐代 
  君主制度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部分原因是由他的个性引起的。九五之尊的 
  沉重的职责和他励精图治的父亲所要求于他的榜样,在他准备承接以前就已 
  强加在他头上了。他似乎是一位相当平凡的青年人,朝气蓬勃而热切地期望 
  与宫廷和军队里的朋友寻欢作乐。他喜欢打猎、击鞠以及盛陈歌舞盛宴。据 
  正史自以为是的报道,穆宗也沉缅女色。不管真假如何,这种种说法损害了 
                                                                   ① 
  他的声誉,使他不得不遭到关于他行为不检的阵阵批评。纠正他的行为的道 
  德责任感极受重视,致使在当年的考课中竟把萧俛和他的一位同僚以渎职论 
                                                                             ② 
  处,予以降职。更糟的事情发生在823年初期,当时穆宗在击鞠时 因坠马而 
  有了伤残。结果他不能亲自处理国事,因此许多职责都被宦官梁守谦和王守 
  澄完全接了过去。王守澄给穆宗找了一位医生,但未见效用。穆宗在824年 
  之初故去,按照他伤残以后匆匆草就的诏书,他的15岁儿子敬宗即皇帝位。 

① 《资治通鉴》,卷242 第7796—7799、7807—7809 页。 
② 《资治通鉴》,卷242 第7805—7806、7808 页。 
① 例如见 《资治通鉴》,卷241 第7778、7781—7782、7783—7784 页;卷243 第7828 页。 
② 据 《旧唐书》,卷18 第501 页记载:“戊辰,上与内官击鞠禁中,有内官歘然坠马,如物所击。上恐, 

罢鞠升殿,遂足不能履地,风眩就床。”——译者 

… Page 386…

       但是,穆宗失败的另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官僚阶层。在他最后病倒以 
  前,这位青年天子曾经真心真意地想履行他的职责,但他没有得到大臣们的 
  通力合作。例如,他即位不久就曾请求他从前的几位师傅担任宰相,但都被 
  谢绝。穆宗不得不向各种类别的朝臣一一求助;他先后找了年轻的翰林学士, 
                                                                                ① 
  又找了他父亲时代即已发迹的宿将和勋臣,但大部分人都态度冷淡。那时的 
  许多官僚都只知道政治上党同伐异;我们要对他们更进一步有所了解,就必 
  须论述朋党问题,这或许是9世纪时唐王朝历史中最恼火的问题。 

                                        朋党问题 

       821年的进士科考试据说有贪污作弊现象,这一事例标志着出现了为控 
  制长安中、上层官僚而进行的阶级内部长期政治斗争。历史上人们所称的“牛 
            ② 
  李党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