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卷-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渔民的老婆一听便来劲了:“我根本没有疯,而你却无缘无故地出口伤
人,侮辱我,不行!咱们一定要去村长那里评评理,我要让大家都看看到底
谁是疯子,我要让村长罚你八块金币。”
就这样,两个人吵吵闹闹地来到村长那里,村里的男女老幼也都来了。
村长让她们各说各人的理由,将吵架的缘由问清了,便判这个装疯闹事的渔
民老婆有罪:“你,你这个无理取闹的女人!你扰乱了村里的秩序,应该受
到惩罚。”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女人用绳子捆起来,将她鞭打四十下,并且
命令道:“快交出罚金来,要不就将你们赶出村子。”渔民的女人后悔不已,
放声痛哭。树神正在巡视中,远远地看到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和她丈夫的不幸
遭遇,便站在高高的树叉间,用沉痛的语调缓缓地说道:“人啊,你们在水
中和陆地上都做了错事,因而这就导致了你们的双重失败。”说罢,就念了
这首偈颂:
眼瞎衣服丢,老婆耍无赖;
水中和陆上,两处都失败。
(王登云等辑)
桑耆沃的故事
《佛本生故事》
古时候,梵授王在波罗奈城拥有富饶、强大的国家。在他的国度里,菩
萨转生在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中。
菩萨长大成人后,在坦叉始罗学会了一切技艺。他的德行超群,成为全
波罗奈城名声最大的老师,教授着五百个学生。
有一个名叫桑耆沃的学生,从菩萨那学会了起死回生的咒语。但是,这
个学生性情浮躁,他刚学了一部分,还没有掌握解咒的方法,便自满起来,
不肯再学了。
一天,桑耆沃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到森林中去捡柴,看见林间地上躺着一
只死老虎。桑耆沃便对同学们夸耀道:“嗨!老师教过我起死回生的咒语。
我能让这只死老虎重新活过来!”
“如果你真有这种本领,就使出来让我们看看吧。”说罢,同学们都纷
纷爬到树上,从枝叶间探出头来,观看桑耆沃的表演。
桑耆沃站在死虎身边默念咒语,并用石子投掷死虎。那死虎一下子跳起
来,猛地向桑耆沃扑过去,一口咬住了他的脖子。没等桑耆沃明白是怎么回
事,他就命归黄泉了,桑耆沃一死,咒语失灵了,老虎也马上倒地身亡,两
具尸体倒在了一起。
同学们在树上都惊呆了。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他们慌忙爬下树,背着柴回来,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同学们一边说,
一边为失去了一个伙伴而伤心落泪。老师也难过地摇着头,用手拍着学生的
肩膀说:“孩子们,凡不辨善恶,滥施恩情的人,只会把灾祸引到自己身上
来!”
停了停,老师又说:“我教给桑耆沃起死回生的咒语时,本来应一起教
给他解咒的方法和行咒的规矩。可他刚学完起死回生之咒,就大叫说自己可
以去普救众生了,不愿再往下学,结果。。”学生中有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经
历,听了老师的话,羞惭地低下了头。“可见,学习中的浮躁是千万要不得
的。你们一定要牢记桑耆沃的前车之鉴,以免重蹈他的覆辙。”说罢,菩萨
念了一首偈颂:
仁慈和善心,施前当三思;
施于好为善,施于恶惹祸。
菩萨用这首偈颂向他的学生们说法,他的众多弟子都成为德行高尚者。
菩萨广行布施,做了许多好事,年高后,按其业死去。
(王登云等辑)
鹌鹑和捕鸟师
《佛本生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菩萨转生在鹌鹑群中。这只鹌鹑从小就表现得足智多
谋,勇猛顽强,长大以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鹌鹑王。他率领着数千只
鹌鹑在一片树林中繁衍生息。
树林附近,有一户专门以捕鸟为业的人家,家中的男子由于精通各种捕
鸟的方法,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捕鸟师”。他能根据鸟类的不同生活习性,
用不同的方法捕捉它们,尤其是捕捉鹌鹑,几乎没有一次是空手而归的。捕
鸟师先把自己伪装起来,然后隐藏在树林后面,学着鹌鹑的叫声,观看鹌鹑
的动向。当鹌鹑飞出树林,落在地上寻找食物的时候,他便撒下罗网,拉紧
网绳,把鹌鹑套住。回到家中,再一只只从网中抓出来,放入鸟笼,然后,
背到集市口卖掉,得些钱财,用来维持家中的生活。
由于捕鸟师捕捉鹌鹑的方法十分巧妙,所以,尽管鹌鹑王多次告诫眷属
子孙们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上捕鸟师的当,但每天仍有大量的鹌鹑被捕获。
鹌鹑王看到自己的眷属子孙们慢慢地变少了,不由得心急如焚。一天,
他把众鹌鹑都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如果像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我
们的亲族就会消亡!我们必须想些对策才行。”
众鹌鹑七嘴八舌的议论:“我们个小势微,捕鸟师又聪明异常,能有什
么办法呢?”
一只经验非常丰富的老鹌鹑说道:“别的倒是能想办法对付,关键是捕
鸟师撒下的那张网十分厉害,我们的亲朋好友哪个不是被网罩住,才被捕鸟
师抓走,然后卖掉的呢?如果能把网破坏掉,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一句话提醒了足智多谋的鹌鹑王,他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躲过捕
鸟师的罗网。”
“什么办法?”众鹌鹑齐声问道。
鹌鹑王说:“从今天起,我们大家就不要单独行动了,我们要成群结队
的在一起。如果捕鸟师把罗网套在我们身上时,大家千万不要慌张,要一齐
把头伸出网眼,然后齐心合力地带着罗网朝着一个方向飞,只要飞过树林,
我们落到荆棘丛中,把罗网挂在荆棘丛上,我们再从网下钻出来,不就可以
逃出捕鸟师撒下的罗网了吗?”
众鹌鹑听了鹌鹑王的计策,觉得十分有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行动。
第二天,捕鸟师又按照以前的方法,把鹌鹑们诱到地上寻找食物,他从
树后撒出罗网,紧拉网绳,套住了许多鹌鹑。正当捕鸟师兴高采烈、得意洋
洋地准备收网时,鹌鹑们就照昨天鹌鹑王教的计策,齐心合力顶着罗网向上
飞,飞过森林,落到荆棘丛中,把罗网丢下,一个个全都飞跑了。
捕鸟师一时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鹌鹑带着罗网飞跑了。他翻山
越岭,费了很大的劲,才在荆棘丛中找到了罗网,里面连一个鹌鹑也没有。
此时天色已黑,捕鸟师只好空着手,懊丧地回到了家中。
就这样,捕鸟师连续几天都是空着手,很晚才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很不
高兴,不免对他大发脾气,说:“你这个懒鬼、赌棍,每天空着双手,这么
晚才回家,看你那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样子,是不是到什么地方鬼混去
了?”
捕鸟师回答:“我怎么会去鬼混呢?我每日早出晚归都是想尽办法捕捉
鹌鹑啊!只是那些鹌鹑们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妻子说:“是那些鹌鹑不吃你的食物了吗?可你每天带走的粮食都没有
拿回来呀。”
捕鸟师说:“谁知这些鹌鹑也能够团结一致,每天我把食物撒在地上的
时候,它们仍然照吃不误,只是我把罗网套到它们头上时,它们却齐心协力
顶着罗网飞,飞到森林外的荆棘丛中,丢下罗网逃跑了。我还要走很远的路,
把网找回来,所以很晚才能回家。”
妻子说,“捕不到鹌鹑,我们今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呢?”
捕鸟师却胸有成竹地安慰妻子:“这你放心,它们这种合作精神是不会
长久的。只要它们内部发生了争吵,就会众心不齐。那时候,我再将它们一
网打尽!”说罢,捕鸟师还为妻子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群鸟团结齐
心,力量大无比,所以能将我的罗网带上天空。只是这样的事情不会长久,
一旦发生纷争,瞬间就会重新落入我的网窝。”
过了几天,鹌鹑们看到捕鸟师没有什么动静了,就放心大胆地落在地上
去寻食,有勇敢一些的,就离开了集体,仨一堆,俩一伙地单独行动了。
这时,甲鹌鹑在降落地面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乙鹌鹑的头。乙鹌鹑发怒
地问:“是谁这么不长眼睛,踩在我的头上?”
甲鹌鹑道歉地说,“是我不小心踩了你,也没有撞坏吧?没什么了不起
的。”
乙鹌鹑却不依不饶,于是两只鹌鹑就争吵起来。
乙鹌鹑说:“你以为你的力气大,就可以踩在我的头上,没有我,你能
顶着罗网飞吗?”
甲鹌鹑也反击说,“照你这么说,你能够自己顶着罗网飞了?”
两只鹌鹑互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竟你推我搡地动起手来。鹌鹑王看
到这种情景,内心十分气愤,心想:“亲族间有矛盾,经常发生争吵,是绝
对不会有幸福的。众心不齐,就不可能再齐心合力战胜捕鸟师的罗网了。我
不能同这样不团结的鹌鹑生活在一起,以免遭受到更大的不幸。”
于是,鹌鹑王就带着一些听从自己教导的眷属子孙们离开了这里,到很
远很远的地方安家落户去了。
过了几天,捕鸟师又来到树林里,用老办法先把自己隐藏起来,嘴里发
出鹌鹑的叫声,看到一群鹌鹑果然飞到地上寻食,捕鸟师便把罗网向空中一
甩,就把这群鹌鹑套住了。
开始的时候,这群鹌鹑还想按照鹌鹑王教授的方法去做,纷纷把脑袋顶
出网眼,准备齐心协力往天上飞。就在这时,先前那两只吵架的鹌鹑却不顾
大局,相互赌起气来。
一个说:“我从前顶网时,伤了头上的毛,这次该轮到你去顶啦!”另
一个说:“我从前顶网时,把两个翅膀的毛都失去了,还是你去顶吧!”就
在它们争吵不休、相互推诿的时候,捕鸟师却拉紧了网绳,把鹌鹑全部套在
了网中。这时,鹌鹑们再想往天上飞,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眼看着捕鸟师把
自己一只只地抓到鸟笼中,回家向妻子讨好去了。
如来佛祖讲完这个故事,念了一首谒语:
亲族之间团结齐心,
是兴旺的福音;
亲族之间争纷涣散,
是灭亡的根源。
(王登云等辑)
“有罪”改名字
《佛本生故事》
古时候,梵授王在波罗奈拥有富饶强大的国家。在这个国度里,菩萨转
世生在坦叉始罗,时光飞逝,他长大之后,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技艺,成了举
世闻名的老师。方圆五百里,无论谁有什么难事都想到他,都来找菩萨,让
他帮助解决,让他出主意。村里有什么喜事,都要请他去参加。
菩萨在坦叉始罗设立了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前来求学,他不光
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
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
在弟子之间,有一个人名叫巴波格,意思是“有罪”。他听着别人对他
喊:“有罪有罪”的,心里非常别扭,因为这样叫他,好像他真的有罪似的。
他心里想:
“我的名字太不吉利了,老师总给新生的孩子起名字,我应该让老师也
给我起一个好的吉利的名字!”
他跑到老师那里,对菩萨说:
“老师,我的名字不吉利,请您再给我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吧。”
菩萨和蔼地对他笑着说:
“我的孩子,你嫌你的名字不吉利?那你就到城乡各地走一走,去找一
个你认为中意的吉利的名字吧!我将参照你带回来的名字,给你起一个新名
字。”
青年说道:“好吧”。
于是带上干粮,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他走过一村又一村,来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