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红色少女日记 >

第2章

红色少女日记-第2章

小说: 红色少女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我发现校园许多大字报不知被谁撕去了下半截。想了一会儿,便向三年二班护校同学提出了意见。因为我记得有张大字报的下部分写着:×××老师为了保持模范教师的荣誉,平日不敢吃,不敢穿,活得成难受了。现在一搞大鸣大放大字报,她比以前更难受,不但当不成模范了,反倒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执行者。【张颐武评点:这张大字报透露的信息非常值得重视。它无意中显示了一种压抑的生活形态。对于清贫生活的追求并非来自内心的渴望,反倒被看作“活得成难受了”。让人感到一种禁欲式的自我强迫感和空虚感。大字报所揭示的幸灾乐祸式的视点也值得深思。】    
    


一、暴风雨前(1966年6月5日至8月1日)1966年7月18日 & 1966年7月19日

                                           1966年7月18日  星期一    
    今天我看了《欧阳海之歌》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不单是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阶级感情问题。”我回想自己的情况,惭愧得很。我没有在感情上把同学当成自己的阶级骨肉。    
    欧阳海买到一本毛主席著作,高兴得跳了起来,晚上多次向排长请假。他一直睡不着,盼着天快亮,后来干脆不睡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读毛主席的书的学习精神对我鼓励很大。    
    在第八章“新的考验”中,“与人为善”一节对我教育极大。与薛新文的主观论断的缺点一样,我干什么老觉得自己对,一遇到情况就轻易地下结论。什么“一定了”、“准保了”,都上来了。过后知道错了又后悔。有时候大家争论几件事,我一听到相反的意见就不冷静。产生这个缺点的原因是太自信了,愿意听表扬,不愿意听批评。【张颐武评点:这里第一次涉及了读书的经验。张新蚕手中的读物当然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文化所提供的。《欧阳海之歌》所涉及的成长问题,是17年文学的重要主题。人如何由一个普通的孩子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始终是革命文化的探索的中心。因为革命的含义首先在于对于人的创造。其实,在中国最为流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也是这类文学的最为经典的作品。】    
                                             1966年7月19日  星期二    
    一气看完了充满战斗激情的《方志敏战斗的一生》①。方志敏在学生时期,不管什么义父,亲戚,只要是剥削劳动人民的,就跟他们斗。在学校,他不怕什么校长的哥哥,有钱的教员。他想参加革命工作,可是校长和洋人要留下他,并要求他只要不再说什么革命的言论,就可以免费供他继续读书。但是他为了革命,勇敢地抛弃了这种利诱,在革命最艰苦的时候,他坚定不移地和敌人斗争,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他积极宣传农协运动,展开减租减息斗争。每到一地,都带动群众进行斗争,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    
    在战斗有伤亡时,他告诉两位战友带领部分队伍突围,自己却再次冲进包围圈指挥战斗。他已经7天未吃饭了,咬着牙,两腿颤颤悠悠站都站不稳,但他却鼓励同志们说:“吃不得苦,革不得命,算什么革命者?越苦越要干!越苦,我们越要快乐!”他冻得浑身发抖,一走一晃,时常被地上的冰雪滑倒,万分痛苦。后来有个叫魏长发的叛徒无耻地出卖了方志敏同志。    
    方志敏同志在狱中仍为党工作,他在面临死亡时仍然在做同志们的思想工作……    
    


一、暴风雨前(1966年6月5日至8月1日)1966年7月20日 & 1966年7月24日

                                              1966年7月20日  星期三    
    如今,我感到最大的幸福就是有毛泽东思想哺育我。近来由于学习了主席著作,①觉得做什么都很顺利,劲头不知从哪儿来的,特别大。我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呢?我相信,只要我有毅力,有自觉性,坚持不懈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看完《欧阳海之歌》这本书后,觉得给自己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政治课。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振西、新兰、新伏,讲给小朋友,讲给我的同学,让更多的人向欧阳海学习。    
    当没有让欧阳海去参加会议(召开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他开始有些想法。当他把去开会的刘伟城刺败后,一开始他不告诉刘有什么缺点,应该改正些什么,而是出溜一下跑了。后来指导员向他讲了好几个小故事以后,他深深感觉到是自己错了,当天晚上就主动找刘伟城练对刺。    
    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呀!在他回家的时候他仍没忘记帮五保户打柴,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特别是对哥哥的发家思想做了不疲倦的斗争。    
    他早就盼着跟敌人打仗,但要打的时候却把他分配到通信班当班长。他又毫无顾虑地服从分配。而我呢,因没去辽源凭吊①就闹情绪。    
    1962年,他原来是副排长,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让他担任班长职务。改任后,有的同志说把他给降了。    
    欧阳海听了笑着说:“为人民服务有啥‘升’啊‘降’的!”1960年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修正主义又卡我们,国家遇到暂时的困难。欧阳海,总是偷偷地把一小碗饭端在暗处吃完,从不多吃一口。他时刻想到的是国家、人民、集体。    
    这小小的一碗饭啊!说明了一个革命战士骨硬心红意志坚。    
    这小小的一碗饭啊,表达了他对灾区人民多么深的情意!    
    在对待批评上,他勇敢地改正缺点。他开始不敢给首长提意见,经过反复思索,学习主席著作,最后终于放弃面子。但是当首长说他批评错了的时候,他却说:“如果听到批评都强调客观,就无法接受批评了。”    
    更可贵的是,他怕把事情说出去使首长的威信受到影响而一直保持沉默。而我有一次听到刘老师批评我午间不应该去玩球的时候,我却一再说怎么地,怎么地……    
    他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抓吴崽子,要求到西藏去打叛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多么爱憎分明,从小就恨敌人爱同志,记工分总是给自己少记或不记。    
    在劳动中,他一个人就把全班一上午的活儿干完了,平日里带病坚持劳动已成为他的习惯。且不谈他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抢救列车、上房救火、下水救人等英雄行为,就以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小事来说,也使我激动不已。    
    我仿佛看到了欧阳海的音容笑貌,看到了他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张颐武评点:张新蚕讲述她阅读《欧阳海之歌》的体会,把一个少年阅读后的兴奋和激动表现得异常真切。这里对于欧阳海故事的复述透露了当时革命文化独特的意义。这里也强调了那种集体与个人间深刻的对立关系。革命文化对于一个少年的感染力来自于一种对于个人欲望的超越。】    
                                             1966年7月24日  星期日    
    最近美帝国主义正在侵略越南,美帝在罪恶的战争中越陷越深。①它在“特种战争”中不断遭到惨败,但仍作垂死的挣扎,加紧战争“升级”。目前,它甚至袭击河内和海防地区,对越南国土进行狂轰滥炸,妄图以炸迫和,迫使越南人民屈服。我们决心做英雄的越南人民的后盾,如果越南人民一旦需要,国家召唤,我将毫无顾虑地去和美帝战斗,和越南人民一道消灭美帝,就是献上生命我也在所不惜!直到把他们彻底打败,彻底消灭!美帝国主义极力散布“和平谈判”的论调,妄图永远霸占南方,侵略北方及其他各个国家。而那些修正主义,还有帝国主义的帮凶者却大力附和美帝的论调,因此我要提高警惕,决不上他们的当。    
    为了更有效地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运动,我要积极学习时事,认清形势,跟上形势,积极锻炼身体,为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作出我的贡献!【张颐武评点:这里提及了国际的风云。那时中国少年所接受的国际方面的教育是和“冷战”时代的国际格局相关联的。越南战争的历史竟然在一个孩子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评说,虽然难免有套话的成分,却也说明当时中国的国际观教育的深度。当时的社会虽然难于得到其他方面的信息,但国家的国际立场和观点深入公众的程度难免让我们有所触动。今天全球化文化生活的宽泛,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远远超出60年代。但今天的少年未必会对国际性政治如此关注和评论,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和反差引人注意。】    
    


一、暴风雨前(1966年6月5日至8月1日)1966年7月25日 & 1966年7月28日

                                    1966年7月25日  星期一    
    今天早晨,我到花园去看“铁树开花”和武术表演,在往回走的路上一伸手,揪下了一片树叶。忽然背后有人喊了声:“谁叫你揪树叶的?”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穿白衬衣的小男孩在怒视我。我顿时感到是自己不对,连忙说:“对,对,我不应该揪树叶……”我在回家的路上总惦着这事儿,脸上火辣辣的不好受。这时我想起毛主席的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哎呀,这个小朋友说得多对呀,他这种敢于向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好品质值得我学习。    
    毛主席教导我们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对人民负责,我要把这件事牢牢记在心上,鞭策自己前进! 【张颐武评点:个人从外部世界获得一种启迪,然后思想获得某种超越,这反映出一个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文化行为方式——通过他人行为的启迪,又联想起领袖人物的话,然后决定自己应该怎样做,这是当时流行的思想转变的方式之一。】    
                                    1966年7月28日  星期四    
    毛主席7月16日畅游长江的喜讯传到耳边,我看到毛主席身体非常健康,就跟7月1日看到毛主席像时的心情一样,从心里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永远健康!    
    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多么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呀,当我们喊毛主席万岁的时候,他老人家却说人民万岁!他老人家多么谦逊呀!人民永远跟着毛主席在革命的路上奋勇前进!【张颐武评点:流行说法。孩子写在日记里也并非套话,时代的力量毕竟比孩子强大得多!】    
    我看完了《铁道游击队》①这本书,虽然被他们英勇顽强的斗志所感动,但我认为有些问题说得不太对。如:“她知道敌人抓到她就会杀掉她的,所以她从来没想在敌人面前去装可怜相,去乞求鬼子的怜悯。”那么,如果敌人不杀她呢?她还会坚强吗?又如:“在战斗中,刘洪虽然是坚如钢铁的英雄,可现在对待凤儿细致周到的照顾却充满着温情。”这话到底想说什么意思呢?而且书中每欢迎一个同志总是设酒摆宴,把好人描写得总是骂骂咧咧,什么“奶奶个熊”、“熊种”、“入他奶奶”,都是什么话呀?还经常出现“孬种”、“有种”的字眼,或是什么“够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