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1-红色管理-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组织”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因为从传统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研究的是社会(society)和社区(munity),而“组织”既不是社会,也不是社区,却又兼有两者的意思。
德鲁克认为,组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有特定目标和一定资源并保持某种权责结构的群体,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思想和终极之“道”,它集中体现为企业的价值主张、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具体化为企业的使命、愿景和目标。
从德鲁克对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的理解来看,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实际已经称得上是真正具有现代管理学意义的组织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开始,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这支队伍迅速形成了严密的分工协作组织体系。
现代企业组织的“效率”管理和竞争,起始于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后。在此之前,早期传统商业或小作坊式的生产,所依赖的是商人个人的技巧。只有当组织出现以后,才出现了组织的协作观念,完美的协作所产生的合力要远远超出简单个体力量的加整。
当中国的封建王朝还在闭关自守,以帝王之治号令天下的时候,西方列强早已经完成了组织之间的合作。列强之所以“船坚而炮利”,要归因于他们所构建的组织所产生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封建王朝手工作坊式的单打独斗。
封建王朝的军队由于还没有建立协作的组织体系,自然不会是列强的对手。但当中国共产党这一严密的组织成立以后,立刻就改变了中国的战争史,创造了战无不胜的军史神话。
共产党要优于国民党的地方,也在于组织效率上。国民党虽然也很强大,但由于初创时就由军阀队伍转化而来,因此单打独斗的场面较多,连蒋介石的调令有时也难以起到作用。这种各自为战的军阀组织,自然打不过组织严密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试以孟良崮战役为例来说明。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败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74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9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推进,意欲
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国军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最后,决定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74师,从而既能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5个纵队即以10多万兵力对国军第74师实施围攻,以4个纵队分别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83师、25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第74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74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83师或25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10多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易能围歼74师了。更何况,国军45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过来。
然而,对党国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使自已的74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10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