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 >

第15章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给宜宾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和古城遗址,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还形成了具有本土的文化。最具特色的是僰文化、竹文化以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文化等。    
    僰文化:宜宾的僰文化,是宜宾历史文化的一支奇葩。僰人是一支崇尚勤劳勇敢民族。僰人男椎髻、短服左袄,女丫髻长裙,皆为赤足。当时僰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雄盘险峨”,随遇而安,或以山为营,或屯居为寨,或沿川为沟,或洞穴为家。    
    僰人的农耕文化是原始的,《兴文县建武城崇报祠明碑》记,僰人为“火耕流种”。铜鼓在僰人文化中象征着财富、权利和地位。铜鼓在作战中用来鸣金聚众,招徕同类,鼓舞士气。僰人的丧葬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能突显僰人这种文化的一是悬棺,二是岩画。二者均在险峻的高岩上,为僰人存留下来的唯一文化遗迹。    
    竹文化:竹,是与梅、兰、菊并提的“四君子”之一,当它与人类活动连接起来时,就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竹文化,是宜宾又一特色文化之一。    
    中国是竹的王国,特别是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竹林公园”的蜀南竹海而誉满华夏,远播五洲。宜宾的竹之多,全国罕见。北宋诗人黄庭坚就曾赞“江南家家竹”的情况。竹的实用性,也是竹文化的体现。用得最多的是古代战争,其次是用竹作为狩猎、劳动、文化的工具。    
    哪吒的故乡    
    宜宾是传说中哪吒的故乡,神话故事中哪吒出世的陈塘关、闹海的九湾河、脱胎换骨的五莲池、修身养性的翠屏山哪吒洞、李靖显圣的将军石、恶龙敖丙留下的龙脊石等在宜宾城都可找到出处。    
    “翠屏山上凉幽幽,哪吒庙前磕个头。谁不喜欢三太子,谁不敬他斩孽龙。”这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宜宾的称颂哪吒的歌谣。哪吒,作为中国民间神话英雄人物,他剑斩恶龙、除魔降妖的故事家喻户晓。    
    宜宾的翠屏山,就有一座“哪吒行宫”经过海峡两岸共同考证,认定是“中国唯一的哪吒祖庙”。依山而建,造型古朴,内有仙踪迹牌坊、太子庙等。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地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地——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因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    
    历史沿革    
    都江堰在新石器时代是古老蜀族活动地区,与古蜀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政区设置始于秦,称湔氐道。蜀汉时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置齐基县,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北周天和三年,汶山郡还治;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天和四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玄宗开元十二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以灌口寨地置灌州,裁撤青城、导江二县,以其地入于灌州。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    
    都江堰风采    
    都江堰市物华天宝,风光旖旎,资源富集。一是人文胜迹众多。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巨大作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幽甲下”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天师道的祖庭;二是生态环境绝佳。市内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在内的高等植物和动物14000余种,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物基因库”,是中科院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三是人居环境最佳。全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全市人均寿命77。1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岁,是全国唯一省政府命名的“长寿之乡”。    
    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两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青城山:青城山素有“幽甲天下”的美誉。它层峦叠嶂,峰峰竟秀,林海莽莽;四季葱茏;青翠欲滴,状如城廓,故名青城。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由陕入蜀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于此。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即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处山、川圣地之一。    
    古索桥: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纳西族的文明——丽江

    纳西族的文明——云南丽江    
    丽江地处滇、川、藏的交汇之处,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滇西北的中部地区,是典型的横断山区地形,金沙江在其境内蜿蜒曲折,穿境而过,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湾”。    
    历史沿革    
    蜀汉时期丽江设遂久县,元代先设茶罕章管民官,后改丽江宣慰司,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初置丽江府,清朝设丽江军民府,民国30年设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0年设立丽江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丽江撤地设市。    
    纳西文明    
    纳西族源于古代“牦牛夷”、“摩沙夷”、“磨些蛮”的部落,现有人口近30万,主要分布在丽江的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的语言:纳西族通用汉文,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即纳西语,其文字有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和音乐文字“哥巴文”,其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的信仰:纳西族人主要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纳西族的艺术:纳西古乐是融道、儒音乐和唐宋元词曲音乐以及纳西族音乐为一体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古典音乐,广泛的流传于纳西族民间。《白沙细乐》纳西语称为《崩石细哩》,解放后经过搜集整理而得以保存,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洞经音乐》是中原道教音乐传入所产生的,其庄重纯正、古朴典雅。    
    纳西族的禁忌:正月初一早晨忌有陌生人进家门;忌客人进屋时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坐在火塘左边的位置。    
    纳西族的服饰: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肩。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既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    
    旅游景观    
    丽江境内山河交错、峰谷奇秀、地形复杂,造就了多处著名的旅游景观,仅“长江第一湾”一处就有著名的老君山、玉龙雪山等自然景观,另外,还有著名虎跳峡和三江并流。    
    老君山以太上老君在此炼丹而得名,这里有因太上老君的宝镜不慎落入人间而形成的“九十九潭”,还有著名的的丹霞地貌。    
    玉龙雪山是长江以南的第一高峰,元代便冠以“玉龙雪山天下绝”的美誉,之后更是有“天然高山动植物园”、“现代冰川博物馆”之称,是滇西北横断山脉的缩影,至今仍是一座无人征服的处女峰。    
    虎跳峡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有险滩十八,分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三段,虽为迪庆县辖,但游客多从丽江进入。    
    丽江还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即所谓的大研古城,近千年的历史和朴雅的建筑无不在诉说着其迷人的魅力,古城内禁止各种交通工具,只能徒步穿徙,时刻都让游人有种历史的厚重之感。    
    在丽江,还有许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一起构成了丽江神奇、美丽而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红色都市——贵州遵义

    红色都市——贵州遵义    
    遵义古称播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北接重庆、川南,南靠贵阳、安顺,西毗毕节,东邻铜仁,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名城,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平越军民府。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就是现在的遵义市。    
    红色都市    
    遵义是红色的,因为这里留下了如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张闻天的故居、红军烈士陵园等众多的革命纪念遗址,令这座革命历史名城举世瞩目。遵义与其说是地名,更不如说是一个人文概念、革命印记。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红军危急的时刻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会议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雕刻在黑亮的巨匾上,高挂大门正中。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的一间小房内召开。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保留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绿色城市    
    这里山清水秀,碧波环绕,风景尤为优美。整座城市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葱郁,湘江、洛江穿城绕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