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详解与名校聚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3。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交往愈加频繁与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日益缺乏,这一矛盾的存在,说明对外汉语是朝阳专业,发展空间大。对外汉语专业在现阶段的最新发展是语言教学和计算机的结合,如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计算机远程汉语教学(网络教学),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如何进一步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二 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对外国文学感兴趣,阅读过一些外国的文学经典,对西方礼仪有浓厚兴趣,英语基础扎实,对中外文化史的研究都有兴趣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的有潜能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毕业生中英文双强,从事的工作并不限于教学,还可以从事和外语有关的工作。主要到国内外有关机关部门、新闻出版、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第二部分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详解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藏、蒙、维、朝、哈等语言文学)
一 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解放后设立的专业。新中国成立前,没有人把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使大批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格萨尔王传》、《阿诗玛》等,面临消亡的危险;居住地的限制,也制约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才重视起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发展。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民族语言、文学、文献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有关民族语言史、古代汉语、有关民族现代语言、现代汉语、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文学概论、有关民族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历史等。
3。发展前景
随着民族间的交流融合,部分民族语言面临消亡的危险,一种语言的消亡就意味着这种文化的消失,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损失。所以,继承和发扬各少数民族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教育事业,及维护本民族语言文化就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随着各民族间交往增多,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二 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喜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有相应语言基础,对某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等感兴趣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工作。
古典文献
一 专业简介
1。专业初识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代典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籍的整理和运用,达到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目的。古籍整理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校勘、注释和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特点是:人才需求量少,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鉴于此,建议考生考虑自身爱好,不要盲目报考。
2。学业导航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古代要籍解题、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3。发展前景
最近,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人文学科包括古典文献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新的研究思路的大量进入,改进或者代替了一些旧有的研究思路。同时,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吸收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我国传统的古典文献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正在迅速走向世界。
二 人才塑造
1。考生潜质
知识面广泛,思路开阔,古汉语基础知识扎实,喜欢阅读古籍等等。
2。学成之后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
毕业生可到高校、研究所或出版社从事古籍研究、整理和出版工作,也可从事其他与语言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
第二部分中国语言文学类名校聚焦 1
第二部分 名校聚焦
一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大中文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一个系。拥有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语言学与20世纪中国文化)、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中文基础学科基地与古典文献科研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
北大中文系专业设置:3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文献、比较文学)、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是中文系,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国内高校中文学科的前列,位居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首位。
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学专业,学制均为4年。
三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中文系于1925年秋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归属文学院。30年代初,中文系已发展完备,颇具规模,课程亦逐渐丰富完善,并趋向系统化,授课名师如云。
目前共有硕士点9个,博士点7个,中文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也于1995年正式建立。该系对本科生的培养注重“通才”教育,要求学生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本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四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学术力量最强的系科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该系是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文学项目首先进入“211”工程,并首批获得国家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字研究、戏剧戏曲学研究等领域特色明显,成果突出,为海内外学术界所瞩目。
本科专业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秘书学专业,8个研究生专业,具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
五 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
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学科开始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逐步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科点。1981年,现代汉语专业和汉语史成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现代汉语专业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以词汇学、方言学、汉字信息处理和汉语史为主要研究方向。
六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有近50年历史,著名学者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钱谷融等教授长期执教于此。著名学者王元化等担任兼职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2个本科专业。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等4个博士点及6个硕士点。
七 南开大学中文系
中文学科在南开已有近80年的历史。近年来,中文系一方面不断提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水准,于1994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其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已覆盖了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所有8个二级学科,另自主设置2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八 四川大学中文系
四川大学中文系可以追溯到1896年成立的四川中西学堂。先后在此执教的著名学者有向宗鲁、吴虞、谢无量、向楚、潘重规、刘大杰、杨明照等。
中文系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位权,拥有国家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及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史研究所、范仲淹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招收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含基地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佛教语言文学等专业的硕、博士生,接收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人员。
九 武汉大学中文系
武汉大学中文系始建于1918年,初名国文科,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周建人等先后在此任教。2001年,中文系正式设置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教育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的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7个学科都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中文系本科生教学设汉语言文学1个专业,分中国文学、汉语言学2个专业方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文艺美学、基础文艺理论、应用文艺理论和西方文艺理论等研究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文艺学、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等8个专业。
第二部分中国语言文学类名校聚焦 2
十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设有3个系,内含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中文系(包含汉语言文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系(包含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2个专业)和语言学系汉语言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建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各1个。
招收文艺学等10个专业博士研究生和文艺学等9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十二 中山大学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