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唱吧,唱吧……》,1923)
叶赛宁注重的是浪漫主义激情的宣泄,以此揭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冲突。然
而,这是一种非常痛苦和幻想破灭的调子。诸如此类的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
多少否定形式的激情!可以说,叶赛宁抒情诗的感染力,正是来自他的自我剖析,
来自他袒露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仅就组诗《一个无赖汉的自白》的篇名来说,
读者便可知这是诗人坦诚的自白,是诗人无情的自我否定。想想看,一个“无赖
汉”竟然为自己树碑立传,将粗俗的“自白”当成高雅的诗篇公诸于世,这还不
足以使那些只会高喊革命口号的人为之震惊?!其实,叶赛宁是通过玩世不恭的
“无赖汉”
这个表面形象意蕴着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彷徨的。
组诗《一个无赖汉的自白》颇具挑逗性,形式上也不落陈套,而就实质来说,
主要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限忧伤,甚至可以说是悲剧性的忧伤。他在“小酒馆
式的莫斯科”所度过的颓废生活和当时的孤寂落寞情绪就反映在他的诗里,这些
诗必然会含有不健康的成分。但这样的诗毕竟不是叶赛宁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
事实表明,《一个无赖汉的自白》不单纯是若干首诗的集合,它是诗人大胆袒露
的内心世界。这里不仅有诗人的叹息、呻吟、愤懑和玩世不恭,同时也有诗人的
善良愿望、呼喊和吁求。透过诗人那不可排解的忧郁和复杂的悲观情绪,读者可
以捕捉到他向往未来和热恋祖国的希望。远离北国故乡的抒情主人公,即使怀抱
着波斯姑娘,心也“飞往”北方。这种思念故乡而又被眼前的景色和美女所迷惑
的感情冲突,无形中产生出一种张力,构成了真挚抒情的基础。在这种时刻,抒
情主人公那惆怅的心情也自然而然地寄托在俯拾皆是的种种令人伤感的景物中:
花园里红花楸的篝火在燃烧,可它谁也温暖不了。
……
宛如树木寂然掉落叶片。
我吐露忧伤的话语。
正如在其他诗行里一样,诗人赋予“篝火”、“落叶”以象征的意旨,不仅
限于主观感情的表露。
组诗《波斯抒情》(1924—1925)激情洋溢,联想丰富,既是心灵的写实,
又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诗人的真挚感情与浪漫主义激情、东方的韵味与俄
罗斯广阔田野的诗意融合,爱情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对异国美女的爱胜不过
对故乡和祖国的赤子之情。这种对故乡、祖国的执着的爱,无不体现在叶赛宁的
爱情诗中。请看:也许因为我来自遥远的北方,那儿的月亮要大上好几十倍,不
论设拉子①是多么美丽,它也不会比梁赞②的田野更美,也许因为我来自遥远的
北方……
叶赛宁曾明确写道:“我的抒情诗赖以生存的是对祖国的巨大的爱。对祖国
的深厚感情乃是我的创作之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激情和公民奋斗精神,
看到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情感源泉。
俄国诗人费特有句名言:“永恒的东西永远是富有人性的。”时至今日,说
叶赛宁的诗是永恒的,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表示怀疑了。“永恒”
与“富有人性”永远联系在一起。叶赛宁极其富有人性。高尔基认为他是俄
罗斯诗坛上“第一个”怀着真挚感情描写动物的诗人。叶赛宁同情动物,把它们
看作自己平等的人们和兄弟:“对兽类来说,我是它们最好的朋友!”“我既没
欺侮山羊,也没欺侮野兔”:“我是来吻奶牛的”;“即使是野兽,我也看作是
自己的小兄弟,从未打过它们的脑袋”:“我的诗会把野兽的心灵创伤医治”。
叶赛宁笔下的动物,无论对诗人还是对读者,都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成为诗人所
赞赏的某些特性,如忠诚、坚忍、贡献的寓意和象征。诗人对祖国、对俄罗斯的
爱,都在作品中转化为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爱,甚至包括对“无生命”的树木、
植物、田野、谷地、天空、大海、石头、土壤的爱。
在俄罗斯的风景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的作品,早已引人注目了。普希
金、巴拉廷斯基、丘特切夫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人物。而在叶赛宁笔下,这类作品
更具特色,形成了“叶赛宁式”的大自然感。其中,自然景色和物象是丰富多彩
的。不论是地上的禾穗、天上的明月,还是窗前落叶缤纷的白桦、远处嘤嘤缀泣
的丐女,都深深激动着诗人真挚、敏感、多情的心弦,使其发出动人、含蓄、优
美的旋律,把人们带到一个富有幻想的高尚境界。叶赛宁笔下的大自然,并非纯
属于景色和物象,它是诗人“心灵的镜子”。尤其是故乡的大自然,那色彩和声
音,那光和影,统统是诗人心境、情绪和思想的反映。朝霞的火焰,浪花的闪光,
银色的月亮,芦苇的沙沙声,广阔无垠的苍天的蔚蓝,平静如镜的湖面——故乡
大自然全部的美都进入了诗人的抒情画面,洋溢着对俄罗斯大地的挚爱:我同歌
儿一起在草原的地毯上诞生,①波斯地名。
②诗人的故乡。
春天的朝霞将我织进了彩虹。
这种“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正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激情。
金光灿灿的星星已开始打盹儿,明镜似的河湾开始颤动。
晨曦映照着小河湾,也染红了网状的天穹。
睡眼惺忪的小白桦露出了微笑,披散开缕缕如丝的发辫。
嫩绿的花序瑟瑟作响,露珠的银光熠熠闪闪。
篱笆旁的荨麻已经长起来了,用鲜艳珠母贝把自己打扮,它淘气似的摇晃着
脑袋悄声说:“早晨好啊,祝你早安!”
(《早安》,1914)全诗仅12行,可它洋溢着多少浪漫主义的激情!又有多
少惊人的发现!就连通常惹人讨厌的荨麻也出人意料地变得美好可爱了!叶赛宁
以大自然为题材的诗,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触景“伤”情,都饱含着浪漫
主义激情。前者反映出朝气蓬勃的情绪,后者体现出落寞乃至颓唐的心境。然而,
在任何时候,诗人笔下都会出现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整个俄罗斯是“由白桦的图
案织成的国家”,而“白桦”又以其素雅高贵、富有梦幻的神韵幻化出一个个纯
朴可爱的少女形象。诗人从这幻化的奇异自然美的描画中,创造了瑰丽的艺术美。
也正是由于叶赛宁以人类的感情去看待自然界的一切,所以才把自然界的万
物人格化了。可以说,诗人的种种意象都是得自于大自然。自然界的万象都具有
了诗人感情,随诗人感情的波动而起伏,有时哀伤,有时欢欣,当然,叶赛宁的
这类诗篇,也贵在丰富的内涵。不过,艺术上的、哲理性的揭示,并不在于他指
出了人与自然的相近和同源关系,而在于他以诗歌创作证实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和
浑然一体。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画,诗人对人生、对时代、对历史的思索无不自然
而然地化为诗篇,其音乐般的魅力把读者带到一个幻奇的诗的国度中去。在《水
滴》(1912)
一诗中,诗人写道:秋雨的水滴啊,你们把多少苦楚飘洒在人们那满怀愁思
的心底,你们悄然滑过窗玻璃时徘徊着,仿佛还在那里把欢乐寻觅。
这诗的浪漫主义的意象和情感,令人想起莱蒙托夫的名诗《孤帆》,两者在
烘托意境和情感氛围方面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大自然的景色、色彩的变换中,
在普普通通的日常事物中,诗人同样能够看到隐藏其中的深刻思想:
锻吧,铁匠,使劲地锤打,任汗水从脸上流淌。
让心灵之火去燃烧,甩掉痛苦、不幸和忧伤!
让自己的激情受到锻炼,将它变得钢一般坚强,你乘上奔放的理想,飞往九
霄云外的远方。
……
以新的力量飞向太阳,在它的光芒里让你自己更亮。
离开令人厌恶的胆怯,快抛弃那可耻的惊慌。
(《铁匠》,1914)
这种新颖奇妙的联想和意象,浪漫主义色彩极浓,体现出炽烈激情与深隽思
想的结合,充满了光明的理想的激励人心的力量;体现出叶赛宁诗歌的雄奇奔放、
清新俊逸的风格,也构成了叶赛宁诗歌美学的特点之一。
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浪漫主义激情形成了叶赛宁诗歌的灵魂,其纯洁、崇高、
美好的境界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和欢欣。叶赛宁早期的诗,不仅充满了对大
自然的陶醉,而且也饱含着对“农民天堂”这种乌托邦式的境界的向往。不消说,
如同19世纪诗人柯尔佐夫,叶赛宁对农民生活也给予了浪漫主义的诗化,体现出
俄罗斯农民对幸福美妙的幻想的祈求。诗人在《伊诺尼亚》(1918)中描绘了一
个反资本主义的农业共和国中的“农民天堂”——庄稼汉的“乐土”。抒情主人
公表示:今天,我要用强劲的手把整个世界翻转过来……
在诗人那里,天空变成了大钟,明月成为钟舌,而诗人甘当打钟人,号召人
们通向“宇宙间的兄弟友谊”:坚实、强大的钟啊,我要拼命把你敲打,我要用
月亮把你这蓝色的大钟敲啊。
(《约旦河的鸽子》,1918)
就浪漫主义的激情夸张的形象来说,叶赛宁与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是同
出一源的。请看:我们把心灵当作炸弹掷出胸膛,我们播撒暴风雪的呼啸声响。
……
我们要横扫所有的乌云,让大路小路都变得坦荡,我们要把地球作为小小的
铃铛,挂在天际的彩虹上。
(《天国鼓手》,1918)
联想巧妙,语言夸张,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炽烈激情。帕斯捷尔纳
克认为,就浪漫主义的感受特点来说,叶赛宁与马雅可夫斯基是同一个行列里的
诗人①。在《天国鼓手》这类诗里,表现出诗人号召斗争的决心和对战胜武装干
涉者的信心:士兵们,士兵们,士兵们!
你们是驾驶风暴的闪光的鞭子,谁渴望自由,渴望团结,谁就不把死当一回
事。
你们连成铜墙铁壁吧。
……
相信吧,胜利属于我们!
崭新的彼岸已经不远。
可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叶赛宁被看作是颓废派诗人,他的许多诗作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看作是对流氓、妓女、低级酒馆的美化、迷恋、欣赏和崇
拜。然而,我们应当时刻记住,这类诗篇实际上是诗人的“借题发挥”,旨在排
解郁闷和寻求解脱。
无独有偶,马雅可夫斯基后来也自杀了。自杀前他留下一首小诗。
诗中谈到他那“爱情的小舟”在“日常生活”中撞碎。这是十分出人意料的。
五年前,马雅可夫斯基还严厉斥责叶赛宁的自杀行为。针对叶赛宁用鲜血写的绝
命诗,马雅可夫斯基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在这种生活里死去并不困难,但把生活
建成就困难得多。
马雅可夫斯基是对的,要“建成”生活谈何容易!在生活中,浪漫主义的炽
烈激情会引导人们去创造奇迹,也会把人诱入歧途和迷宫,而在诗歌创作中,似
乎它所带给人们的却只会是艺术珍品,像宝石般晶莹。
2 意象主义的艺术手法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波及法国、美国、
俄国的一种现代派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