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

第7章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第7章

小说: 故国行吟 作者:宋浩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死之后,能够转生投胎做你的儿子,也就心满意足。〃,他们两可谓真正的忘年知音。当然谦虚的李商隐知道白居易这样说是对自己的抬爱,他一直尊敬着这位大诗人,并在心里把他当作自己的一位老师。大和三年的十一月,令狐楚有升迁为天平军节度使,要离开洛阳东去了。天平军在郓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东平县一带,距离洛阳有一千里路。令狐楚问李商隐愿不愿意跟自己一起去山东,并承诺要是愿意去的话可以给李商隐一个巡官的职位。李商隐这个时候还是一个没有取得任何功名的白丁,没参加过任何科举考试,令狐楚这样提携自己,自然不能拒绝。在山东李商隐一边跟令狐楚学习奏章的写作技巧一边帮他处理一些琐碎的工作。由于有了职位也就有了补贴家用的薪水,这对本就中落的李家来说,令狐楚是有恩的。大和四年,令狐楚觉得李商隐和自己的儿子都已不小,可以进京城赶考了。令狐楚觉得儿子令狐绹凭借自己的声望和地位这次考个进士应该问题不大,但长安离山东很远,一路总要有知心之人作陪,他想到的是李商隐,一来也可以让他考一次试试,二来和自己的儿子也是伴。李商隐是以〃乡贡〃的资格陪令狐绹去参加进士考试的,所谓〃乡贡〃就是许多不在学的文士可以先经过地方上的考试,成为乡贡,然后再由地方的官员保送,每年随进贡朝廷的供品一起进京,叫做〃随计〃。对朝廷来说地方官员为举荐的人才也是一种贡品,这对李商隐来说更是次考试进身的好机会。考试之后,令狐绹果然高中进士,随即就当上了弘文馆校书郎做官去了,而李商隐却没有考中。不过这只是第一次考试,李商隐并没太在意,依旧又回到了令狐楚的府中,担任巡官。不久令狐楚又换了官职,当上了太原尹,李商隐也跟着同往。大和七年,李商隐又再次离开太原赴长安考试,冷酷无情的科举应试还是把李商隐拒之门外。再次的失败多少都挫伤了李商隐的信心,但他彻底没有灰心,因为他觉得自己年龄还不是太大,以后还有机会。这时官运亨通的令狐楚又被调为吏部尚书,要离开太原进京了,李商隐的小小巡官自然也做不成,决定回到河南家乡荥阳。令狐楚和李商隐暂时分开了,但他们私下还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 
  在家乡的那段日子,李商隐通过刺史萧瀚的引荐,结识了华州刺史崔戎。说来也巧,这位崔戎还是李商隐的亲戚,因为他是启蒙老师处士叔的重表弟。崔戎也是熟读经书之人,才学不亚于处士叔,但选择的路数却不同,处士叔独善其身消极避世,崔戎则是积极用世的。他官做得不小,从太子校书郎做起,还曾持节宣抚剑南东西两川,为官清廉,非常得民心。当初处士叔隐居乡里时来请他出去做官的人就是崔戎,崔戎那时也见过小李商隐,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现在重见更是非常欣喜。问了李商隐这几年的遭遇后,顿生怜悯之心,让他在自己府上住了下来。 
  这样崔戎也就成了继令狐楚之后,李商隐的第二位府主。在崔戎府上,李商隐仍然是做一些文书工作。当然崔戎不想让李商隐的才华耗费在繁琐的日常事务中,不久就让自己的儿子崔雍、崔衮同李商隐一起去南山读书学习了,准备来年的科考。来年又让李商隐失望了一次,他的进士梦又没有实现。可他毕竟是长子,一家的生计他不能不管,于是又回到崔府做幕僚,崔戎对李商隐也分外照顾,每次的薪酬都不少,这让李商隐对崔戎充满了感激。大和八年三月,朝廷给崔戎一个新的任命,让他调往兖州,五月就要赴任,可是没等到一个月,崔戎就得了急病死了。        
  李商隐又没了栖身之所,伤心地离开了崔府。   
  李商隐之后将家迁到了济源,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济源县,因为他的弟弟羲叟住在那里,和母亲一起搬过去,一家人也可以团聚。济源附近有一座玉阳山,林壑幽美,山中建有道观,甚至睿宗皇帝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来到这里出家修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李商隐一直在玉阳山里学道,山中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李商隐在学道期间也就以这条小溪起了自己的号〃玉溪生〃,在玉阳山李商隐遇到了一位貌美的女道士,两人都产生了好感。这位女道士是陪贵主来学道的,之后又回到了长安的华阳观。如果说这不算李商隐的初恋的话,那么后来他遇到的一个女孩,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回忆,这个女孩名叫柳枝。 
  结识这位名叫柳枝小姐是在春暖花开的洛阳。他来到堂兄李让山家作客,听说堂兄隔壁家有一位非常美丽可爱的小姐,李商隐几次见过后顿生好感,他想让堂哥从中引荐。而柳枝虽然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但却有着极高的颖悟鉴赏力,非常喜欢诗歌。李商隐也就想出了一个后来传为佳话的办法,他让堂哥李让山将自己写的一组《燕台诗》,在无意间朗诵给在春色中散步的柳枝听。那诗有四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诗风极象李贺,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柳枝被李让山的朗诵声吸引了,她觉得这诗写得这样好,于是问此诗:〃谁人有此,谁人为是〃,急切地想知道诗的作者是谁,李让山向柳枝说写此诗的是自己的堂弟李商隐。柳枝对李商隐早已有所耳闻,今天听到他写的诗歌如此优美,心里更是顿生好感。于是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扯下一断自己的长带,请李商隐题赠一首诗。这一夜李商隐激动不已,第二天堂哥就带着李商隐一起来到了昨天和柳枝说话的地方与她见面。一位少年才俊,一位绝代佳人,两人一见倾心,相识恨晚。从此他们经常甜蜜地幽会在浪漫春色中,这段时间也是李商隐一身中最美好的。冬天,李商隐要到长安去参加考试了,李商隐满以为在自己考中进士后可以回去迎娶柳枝姑娘,和她美满地过一辈子,但是随即堂哥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李让山告诉他,柳枝已被东边的某位诸侯王娶去了,这让李商隐眼前一片漆黑。柳枝,李商隐的这位初恋女友,一夜之间就被权贵夺走了,这教他如何不伤心: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柳枝词》其二首   
  李商隐把柳枝比做晶莹的嘉瓜,只要今生得到它,即使最著名的〃东陵瓜〃也可以不屑一故。他也毫不隐晦想和她结为百年之好的愿望,可是这一切都被无情的现实击碎,这是科考外对青年李商隐最大的一次大击。 
  二   
  大和九年的十一月,正当李商隐在乡间的时候,朝廷中正有一场大的变化。唐朝到了后期,安史之乱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变得藩镇林立、割据自雄。每个割据雄藩大镇都是唐王朝的劲敌,他们都希望建立父子世袭的国中之国,而朝廷上的斗争更激烈。在朝廷内部首先是南司和北司之间的斗争,所谓南司就是指朝廷的官员,北司是指后宫的宦官。他们双方谁也不服谁,全都盯着对皇帝的控制权利。其次是朝官内部的斗争,也就是在历史上很著名的牛李党争。这年十一月的二十一日,长安发生了惊动朝野的〃甘露之变〃,这场事变的主要发起者是新任宰相李训和凤翔节度使郑注,而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是唐文宗李昂。李昂当初没有宦官帮忙是绝对即不了位的,可现在宦官仍钳制他这让他非常恼火,于是他想除掉那些大宦官,夺回真正的统治权。而李训和郑注两人本身也是各怀鬼胎的人,而且比较善于搞阴谋活动,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两党为了争夺进士名额和官位分配闹得沸沸扬扬,皇帝也只能干坐着毫无对策。这时李训和郑注就看中了下手的时机,先联合牛党打击李党,把李德裕一直贬到南方去,然后又反过来整牛党人。在牛李党争前李训和郑注两人算游刃有余,可是在宦官面前他们却碰了壁。他们想利用上朝的机会,将宦官骗到一个院子中一网打尽,没想到宦官仇士良等人早识破诡计,先下手为强,将李训郑注两人诛杀。宦官仇士良一发不可收拾,干脆乘机将异己全部扫除,将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京城发生这场政变时,李商隐还在老家,虽然政变没有直接影响到他什么,但社会环境随之一变,唐王朝的统治变得更加暗无天日。 
  开成元年的春天,礼部的考试又要举行了,李商隐一路艰辛走到了长安。甘露之变后的首都已经今非昔比,很多长安的朋友在跟他讲述政变时的所见,让李商隐觉得惨不忍闻。考完试,李商隐抽空去拜访了时任左拾遗之职的令狐绹,令狐绹热情地招待了李商隐。没过多久,礼部发榜,他又一次名落孙山,这次非常让他失望,甚至有些心力憔悴。在离开长安的时候,李商隐连令狐绹那都没去作别,只给他写了一封信,也许是科举的挫折激怒了李商隐,在信中他这样对说: 
  近世交道几丧欲尽,今日赤肝脑相怜,明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已而又唾之。……真令人不爱此世而欲狂走远扬耳!        
  《别令狐拾遗书》   
  这是李商隐落榜后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发的牢骚,他也痛恨官场中一些污浊的现象,痛恨那些趋炎附势争名夺利的人。当然从这信中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和此时的令狐绹还是无话不谈,毕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是后来随着令狐绹的官做得越来越大,李商隐和他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当然这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牢骚归牢骚,回到家后李商隐仍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进士梦。当然他也知道现在的科举考试已基本变成了一场瓜分禄位元的交易,比如说早在元和三年,那场导致牛李党争更激烈化的科场案子,就是因为主考官收了许多贿赂而名额有限最终引起了内讧。李商隐知道,对于应试者来说,学问似乎已到了次要的位置,关键是要好的出身和后台。他想到了令狐楚,可是令狐楚的关系和自己本就不一般,该帮助早帮助了,而现在没帮自己也许有他的原因,李商隐并没有开口。最后他又想到了一个人,然后写了封求荐信,这个人就是崔龟从,他刚从中书舍人的位置调任为华州防御使,在信中自信又自负的李商隐并不太谦虚,比如将二十七岁写成了二十五岁,让人举荐又不肯失了自己的自尊,信出去后当然石沉大海,杳无消息。让人引荐的路看来是走不通了,在最关键的时候令狐绹帮了他大忙,李商隐也从此欠下了一个人情。 
  开成二年的主考官由礼部侍郎高锴连任,高锴和令狐绹关系不错,一次在与令狐绹闲聊中问起,你觉得你的朋友中有哪位才华最高?令狐绹没加思索地就在高锴面前说是〃李商隐〃,并且说了三遍。高锴素闻李商隐的诗名,现在既然令狐绹这样看重李商隐,如此保荐,高锴也就心领神会,这年李商隐终于进士及第,如愿以尝。李商隐兴奋极了,他按照惯例,拜过了座师游了曲江,吃罢探花酒在雁塔上留了名,然后东归报喜。唐朝进士及第后朝廷并不马上授予官职,还必须在吏部主持的制科考试过关后,才能做官。李商隐回家也正好利用时间复习一下,准备来年的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