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人物-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木容没有吹牛。
他把带头闹事的几个人聚到一间屋里,说:“你们在这里受了苦,我们也深表同情,但中国向来以吃苦耐劳精神而著称,你们因为苦而闹事,恰恰是玷污了国人的这种精神。现在你们已经造成了极不良的影响,如果现在你们要回国,我同意,但你们注定要背上‘逃兵’的骂名,如果你们现在觉悟了留下来,熬过一段时间,前程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我用人格担保,前面所犯的错不再受到任何追究。我给了你们这么大的面子,你们给我面子吗?”
闹事者们一阵低头无语,复工了。带到我们的住处,不到?
第二部分 魅力方略魅力修养的历练
不管你在团队中的职务是总经理,是部门经理,是最高执行官,还是团队副职,只要你有一个顶头上司,那么你无疑就是这个团队的“二号人物”。“二号人物”是目前团队中让人羡慕的头衔,也是成功的象征。而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二号人物”们,为数不少,但真正合格的恐怕寥寥无几。照理,团队“二号人物”作为团队中最高执行官,他要负责团队的所有事务,这对于担任“二号人物”来讲确实是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艰巨工作。
很多体验过团队工作与生活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个团队的“二号人物”被他的多数下属所拥戴,人们在私下里谈话中总是带有对他颂赞有加的话,那么这个团队一定是充满勃勃生机、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而这位“二号人物”也一定具有较高的做人修养和人格魅力。一个人的做人修养与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有一个自我完善与历练的过程。有修养与魅力的人对他人的影响,无需太多的格式化教导,因为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团队“二号人物”如果能具有这番魅力与修养,无论对管理层的口碑还是对一个团队的发展和管理的实施,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疑,“二号人物”是团队“一号”的代言人,因此“二号”本身也就是权力的象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号人物”所有的话可以得到下属的绝对服从,如果“二号人物”权力运用不当,致使下属“揭竿而起”,则有可能落下个众叛亲离的结果。“二号人物”在团队中应该具有亲和力,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得到别人尊重和支持的最有效的方法,比拥有权利和财富都要有效果。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团队“二号人物”应具有什么样的魅力修养?知道了魅力修养的重要性,又应该如何去历练?
第二部分 魅力方略平易方可近人
有很多的例证说明,团队管理层最终土崩瓦解的原因竟然是管理层内部同僚之间的明争暗斗。绝大多数从原来的团队中走出的高层管理人才或多或少地都会抱怨自己在老团队遇上了根本无法共事的小人,却很少人会在人前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有一个IT业CEO谈到这个话题时说,人类不应该有敌人,只有同类。同类之间何以产生如此难以弥合的芥蒂?恐怕要归咎于人性的弱点上,这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范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决定它们位置的往往是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有各自的缺点。人与人相处,如果只会挑对方的缺点,那么对方在你的面前就永远不会有优点。所谓谁谁被谁谁“看扁了”,其意正是如此。
“看扁”对方,始自你的眼睛装上了“色”。用有色眼睛看人的人是缺乏平易近人的修养的,因此也是团队中最不好接触的。试想,如果你是团队管理层的要员,或是“二号人物”,你成天就只会在同僚及下属面前摆架子耍官腔,谁愿意真心地搭理你?
本来同僚之间平等互利,对于下属任人惟贤,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在中国古代道家学说中就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论述。此话用于今天,其意就是指团队最高执行官要平易近人,不和同僚争权夺利。所谓“和为贵”,与做人“平易”道理也是相通的。当你身居要职,手中有权的时候,你与同僚及下属“和”了,也就意味着你“平易”了。平易方可近人。
平易近人是一种人格修养。这种人格修养集中在一个团队最高执行官的身上,还会产生不尽的聚合力。在这种聚合力下,保持“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同僚和谐,又能充分利用下属的特长和优势,委以重任,鼓励创造,放开手脚,这样的“二号人物”才是真正合格的“二号人物”。
在现代的团队中,不乏这样的“二号人物”:平时经常和同僚保持友善的沟通,对下属的关心也无微不至,以至一旦某下属犯了错误,忐忑不安地等待处分的时候,他却用微笑帮助下属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建立信心。而对下属在工作中经常犯一些习惯性小毛病,反而严厉批评。但这种批评并不是纯粹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在批评中夹带循循善诱的开导,让下属懂得工作的重要性,以期改掉坏毛病。
当然,如果“二号人物”缺乏平易近人的人格修养,是不可能会有这样让人尊重的魅力的。
就有这样的团队“二号人物”。他们习惯了在权利的光环下工作,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先把负责工作的下属找来骂一顿,然后再调查工作的细节问题,最后发现原来不是下属的错。试想,如果这时下属就只会站在一边对你报之一笑,岂不是要反落得你自己尴尬不已?由此看,团队“二号人物”要想提升自己的魅力修养,就要先从平易近人做起。
第二部分 魅力方略学习方能生智(1)
团队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团队的“二号人物”,必须具备超凡的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因为没有知识而没有解决问题能力,因为没有知识而缺乏管理理念——这和懦弱者一样可怕!
知识从学习而来。没有学习,何来知识?但是,这里所讲到的针对“二号人物”的学习,并不是要你看过多少书,读没读过博士、MBA之类,而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从广泛的知识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念。如今因受知识型人才社会导向的鼓噪,致使一批批有着各种毕业证书光环的学子们刚走出校门不久就被企业拉断了胳膊,其实这些学子们未必能胜任团队最高层管理职责。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年轻有为,但由于没有经过社会历练,也没有承受过什么挫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和领导力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历练和挫折,恰恰是权衡一个管理者短期行为与长期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必不可少的条件。光有书本知识,与真正的“二号人物”所要求具备的魅力条件还相差太远。
可以这么说,真正合格的“二号人物”,首先必须是善于解读生活之道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并能从中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层管理者;其次仍是通过学习,把握好团队文化的内涵,并能适时地把团队文化的精神实质发扬光大的宣传者。
无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反映一个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这种素养不经过勤奋的历练是难以铸成的。那么如何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勤于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团队的“二号人物”应该是通才。所谓通才,也就是对社会知识、天文地理等各方面都应当有所了解。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秀灵,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通才的能力就是通过不断的自觉学习铸就而成的。除此之外,还要多向上级、同僚、下属以及“外人”学习。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善于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提高自己。无论是高人还是凡人,都有闪光点,通过学习,吸收闪光点之精华,则可以成为管理者知识的源泉。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底蕴的提升,来自平常的勤奋。你勤奋了,学到的知识越多,经验也越多,你在团队中的魅力修养也会随之提升。
第二部分 魅力方略学习方能生智(2)
二是要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为“二号人物”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下属当中所能享有的感召力。没有文化修养,何来感召力?需要留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含义,并不单指文字能力和一般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指吸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能力。文化修养、知识积累较高的人,一定是心智开阔、思维敏捷的人。对一个团队而言,团队所处的文化环境则是形成团队管理理念的重要背景。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团队管理,有什么样的团队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团队文化。可见,“二号人物”注重自身文化修养和团队文化建设,这对一个团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同时也是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魅力修养的管理者的基础。
三是在学习实践中,要密切关注团队里里外外的各种管理信息。团队管理在很多方面要参考来自行业信息的启示。在反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掺入行业管理信息的启示,丰富了你进行比较和鉴别的依据。比如同行业的创新、变革等信息,以及信息的动态和走向,你都花了精力去了解和研究,并结合你的知识量,进行再分析,再实践,你在管理上的决策就会更有说服力。收集信息的渠道很多,就看你是有心还是无心。比如很多信息的来源主要在媒体、人际交往等方面——我们偶然翻看一个杂志和报纸的时候,就有可能看到一个商业信息;我们参加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有可能在聊天中得知老同学的单位正要购买一批设备,等等,这些都是信息——了解信息资源同样也是一种学习。了解越多的信息,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知识越丰富,你的修养魅力越高。
第二部分 魅力方略言巧方能管好(1)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人,第一要过的就是讲话关。而作为一个团队的高级管理者,从刚刚走上领导岗位开始,学会语言沟通技巧则成为铸造自己成功的必修课。语言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属于众人皆知的自然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说的是讲话的水平是对一个人魅力修养的客观反映。尤其对团队“二号人物”来讲,讲话水平很大程度上就反映出其管理的水平。“二号人物”除了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同僚和下属,按人性化的魅力去赢得人心外,提高自身的驾驭语言能力,讲求讲话的技巧,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成效,也关系到“二号人物”在团队中的威信和形象。故而谓之“言巧方能管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巧”呢?
1。要顾及权威性 “二号人物”要考虑自己的身份,与下属讲话要注意严谨周密,把握分寸,尽量不把话讲过头,以避免在下属当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唐代武则天就曾说:“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