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红色旅游 >

第25章

中国红色旅游-第25章

小说: 中国红色旅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马古道”,一直神秘地纠缠着我,这一次,我竟和它接触得那么近,一进入大理,我就见到了茶马古道的影子。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崎岖漫长的生死之路。古老神秘的茶马古道,绵延盘旋于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莽莽丛林之间,马帮们沿途历尽艰险,那悠悠古道上的铃声和蹄声,曾震碎多少人心里的梦。悠悠古道情长,又有哪个马帮会忘记丽江。    
    走进古城,你似乎不难找到答案。丽江古城,古朴如画,融山、城、水于一体,出神入化,天人合一。道路蜿蜒,街巷幽深,清溪潺潺,垂柳拂地。可是我感到奇怪。我每到一个古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城墙和城门,在这儿却不见踪影。后来才知道,它是我国惟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在古城内,有一处气魄宏伟的建筑群,叫“木府”,丽江古城无墙无门原来与它有关。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建门势必加框,木字被框在其中,形成“困”字,大忌。城当然就建不起来了。    
    丽江古城建于宋,明清是它的鼎盛时期,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是这样描写丽江古城中“木府”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由“木府”的“一斑”,可见丽江当时已经非同寻常;城区也是“民房群落,瓦屋栉比”一派兴旺景象。    
    丽江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存了元清以来的历史风貌。置身其中,真是回味无穷。    
    在丽江,常在那些驴客的口中,听到一个名字:约瑟夫·洛克。提到他,就等于给自己贴上了标签。不是出于好奇,而是也想给自己堂而皇之地贴上这枚标签,我查了一下关于他的文字记载,约瑟夫·洛克,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者、探险家。20世纪20年代以后,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等身份,先后在丽江生活了27年。他以丽江为大本营,对丽江等地的植物、民族文化、地理概况进行研究考察和探险工作。他拍摄了很多反映玉龙雪山和丽江风情的照片,把他的探险见闻和那些最早摄录纳西人镜头的珍贵照片,源源不断地寄回美国,把神奇美妙的丽江展示在了世界面前,让世人大为惊奇。因为丽江,人们认识了洛克;因为洛克,世人认识了丽江;洛克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美国人在研究他。一定是丽江,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了什么。而我们到现在才睁开困盹的双眼。    
    感受丽江    
    丽江的每一天几乎都有雨,我来丽江的这几天都是这样。丽江的雨很特别,来得快,走得也快,仿佛一个匆匆过客。丽江的云,自不必说,典型的高原形象,大朵大朵的,或舒或卷,或展或翻,有白有黑,有灰有蓝,白得耀眼,让人不敢去看;黑得如墨,象张牙舞爪的怪兽。它们都在丽江四周的山峰间游荡,然后积聚在丽江的上空,像是一排排列队的士兵,然后就兴风作浪,就下雨。    
    第一天到丽江,正赶上雨,雨丝扯不断,密密地罩着丽江城。我怕把背包淋湿,在车上犯愁,司机说“别怕,丽江的雨,说停就停”。果然,没过片刻,雨住了,天空马上露出片片蓝天,偶尔钻出太阳的光来,把眼前水淋淋的五花石地面和绚丽的门脸店铺映得明晃晃。丽江到处都是水洗过的明亮,清新、畅快,使人只想把心掏出来在大街上滚一滚。    
    在丽江,你不用愁下雨没带伞,雨大了,你尽可以随时在酒吧或银器店停一停,驻足在窗前,欣赏着雨,看它像网一样罩住整个街面,织着各种花样,一会左斜斜,一会右斜斜,一会卷着雾气,像脱僵的野马,一会又安静地像个羔羊,注视着你,等你对眼前的一切还没欣赏够的时候,雨已经住了,你可以继续赶路,一点不耽误你的事。倘若你是一个能够充分占有时间的人,哪怕只有3天的时间由你任意支配,在丽江,你可说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你可以赏雨在任何一家格调清新的酒吧里,绝对没有人为兜售一杯啤酒去打扰你,你随便地在那儿,可以消遣到任何时候,坐在小桌前,悄悄地观雨出神,看檐下小溪中的红鲤鱼欢快地嬉戏;等雨停了,踱着方步在五花石板上,在林立的店铺门前徜徉,你不用担心脚下坑坑洼洼,雨后湿鞋。在丽江,你见不到一汪积水,那些雨水,早就静悄悄地消失在那些临街的小河里,欢快地流淌走了,给你留下的,只是一个清新、自然、纯洁的丽江。    
    


第五部分心灵永驻的地方—丽江(2)

    丽江的人,就像丽江的雨。丽江人给你的感觉就是雍容大度、海纳百川。在四方街,你可以看到一群群老人,穿着纳西族“披星戴月”的服装,头戴蓝卡其布帽,伴着悠扬的乐曲,跳着纳西族舞。跳舞的大部分是老年妇女,也有几个男人领舞,他们跳得都非常入神,面目柔和,双眼正视前方,显得那么慈祥深沉而自信。他们每天都这么跳着,无止无休,不管你何时走到四方街,都会听到那悠扬的乐曲,看到那舞动的影姿。如果你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他们马上会拉住你的手,带着你随舞步摆来摆去。舞步很简单,不用教,一看就会,只是几个不断重复的简单动作,但却很优美,优美得令你手脚发痒,心醉痴迷。真的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几个简单的小小动作,竟是那么出神入化地被编排在一起,传达出那么深沉的一种心理感应。    
    这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纳西人所特有的纯质的文化。这种文化在纳西人所独有的纳西古乐中,表现得就更加深邃、完美,淋漓尽致。    
    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传为“在中国已经失传的音乐”,你每晚都可以在丽江古城内听到。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汉族古乐和纳西族音乐完美巧妙的结合,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色彩。纳西古乐的演奏者,大多为七旬开外的老人,乐队的组织者宣科先生,业已76岁,还自嘲为乐队中的中年人。观看演出,每晚都要听他做30分钟的演讲,他时而用半白的汉语,时而用流畅的英语,幽默、诙谐、风趣,逗得人们不禁开怀大笑,使人们在轻松、畅快的氛围中,领略了那陌生而又遥远的音乐。听他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一种感受睿智的享受,一种唯在丽江才能体会得到的享受。    
    纳西古乐,是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的。《白沙细乐》纳西语叫“伯石细里”,又叫“别时谢礼”。据说为“元人遗音”,说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时,来到丽江,受到纳西族首领的欢迎礼待和帮助。为此,忽必烈在班师回京时,留下军中的一半乐师和乐谱,作为谢礼,故名“别时谢礼”。虽然说法无据可考,但乐曲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凄婉、怀念的徘恻之情,却是挥之不去的。据说《白沙细乐》原有12个曲调,现能演奏的只有8个,其余的均已失传。乐曲曲调幽远深沉、凄迷感伤,如泣如诉。    
    《丽江洞经音乐》是元朝以来,从中原内地传于丽江的道教音乐。它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了一些早已在各地失传的唐宋以来的词、曲音乐。乐曲曲调古朴典雅、悠扬流畅。    
    大厅里几百号人,鸦雀无声,人们屏住呼吸,让滚动的音符流过心田。我不知那些老外能否听得懂,但他们凝神的关注神态,却也令人感动。看来音乐真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语。纳西古乐在国际上被尊称为“东方音乐活化石”。    
    感受完纳西古乐的洞箫之音,再回到丽江的深街幽巷里,看着那盏盏灯火,鱼贯而行的人群,你什么也不会去思考,只想仰起头来,点数天上的星星。    
    在四方街的桥头,我选了一盏河灯,卖河灯的纳西族姑娘对我说,许个愿吧。我于是闭上眼睛,默默地许了个愿。河灯漂走了,我目送着它,看它要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中,我又追上了它,恋恋不舍地,仿佛它载走了我的什么东西;等它完全地融入在了那些众多的河灯之中,我再也寻不到它的踪影的时候,我开始惦记起我的愿望。于是,我在临溪的酒吧里落座,静静地看溪水中无数的河灯随波漂去。    
    丽江的夜简直比白天还热闹。那些结伴而来的游客,开始在酒吧里喝酒,畅快地饮,尽情地喝,等喝到尽兴处时,便开始唱歌。歌声嘹亮,随风飘荡,引得邻桌也耐不住,跟着唱起来,尽管他们素昧平生;最后开始对唱,每个人都搜索枯肠,等把所有会唱的歌,都唱完了之后,又翻回来重唱。我想,他们一定是来丽江宣泄某种东西的,在这儿放下点儿什么,然后再带走点儿什么。来丽江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方街上的舞,跳得正欢。这时已经不是纳西老人们在跳了,而是年轻的人们在狂欢。他们时而接成一条龙,时而散成一大片,蹦着跳着。我掏出相机,喀嚓喀嚓不停地揿动快门,要不是身负相机,我也会融入到他们的队列里去。    
    在一旁的人群里,也有驻观的纳西老人,她们仿佛在从另一个角度,欣赏着丽江的神韵。你可以凑上去,和她们搭讪。纳西人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再加上她们天性的热情,使你只想跟他们聊上几句。如果你有时间,而且有兴趣,你可以转身走进深深的巷子里,找到一位老人,跟她聊聊丽江,聊聊丽江的过去,聊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聊聊你想要知道的一切东西。我很想把丽江的神秘,带到我未来的生活中去。    
    丽江的夜晚,充满芬芳,充满热望,充满希冀,充满神秘,使你不忍睡去。你恨不得把时间抻长,抑或永久地把它凝固在那里。    
    可谁曾想,原来丽江的早晨,更加令人着迷。    
    丽江的早晨,宁静、清新而美丽。    
    昨晚很晚才睡去,没有做梦,一觉醒来便到天明。丽江的清晨吸引着我,很想看看,沉睡后刚刚醒来时的丽江的样子。    
    我走出小客栈,时值应该叫拂晓,因为天色正处在黑夜与黎明的交替中。丽江可没有一点睡眼惺忪的样子,她就像一个纯情的纳西少女,早已梳妆完毕,恭候着她的情人,不矫饰,不扭捏,落落大方,娇态可掬。    
    路灯在和白昼拼命搏斗,已经快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天光交织着灯光,洒在五花石路面上,明得晶莹靓丽。宝石蓝的天空,洁净透亮,映衬着曙色微明的“丽江古城”。在这儿,原则地讲,应该叫大研古城,可我怎么也割舍不去对丽江的那份缱绻之情。老实说,丽江古城清晨的那种纯净、瑰丽,是不可名状的。    
    此时此刻,在丽江的古城中,一种声音最悦耳动听,不但敲击着你的耳鼓,还敲击着你的心房,它响自丽江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在人们白天不经意地将它遗忘之后,它来到沉睡中的丽江,来到人们的梦境之中:那就是溪流不眠的歌声。那歌声是那么古老,又是那么新奇,似乎很简单,又似乎十分深奥,谁能读懂它,谁就是一个迈入天堂的人。全城没有别的声音,只有溪流在潺潺地流动,只有丽江的脉搏时时跳动不息。    
    玉龙凌空舞    
    在丽江古城内,如果天气好,可以瞭望到玉龙雪山,我就居然有这个福气。从丽江到玉龙雪山很近,踏出大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