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可能-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才给我们,并说:“这是咱们家一位上过大学的亲戚买来送给你们的,只有上了大学的人才有钱买这些东西,父母没有上过大学,没有钱买啊。”
当时我们兄弟非常相信父母这些话,并牢记在心。脑子里装着“只要上了大学,什么都会有”,“上了大学,就是进了天堂”这种思想。
到了我们上中学的阶段,父母又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为我们兄弟“洗脑”。当然,每天不断变换新鲜的话题来“洗脑”,比如全国平均每年存在3000万失业者呀,全国每年平均出生2000多万人,每年新增2000多万人打工作呀,上一般的本科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呀等等。
第二章严加管教法
父亲在与我们兄弟周旋的“运动战”中,最拿手的还是每日去学校一至两次“监视”我们,这一招特厉害。
比如在小学阶段或在学前阶段,父亲并不教我们学什么文化知识,我们在5岁时,连“一”字都还不会写呢。但父母只注重“洗脑”,并紧紧地管住我们,不让我们离开父母一步。所以,我们没有时间进游戏厅玩游戏,更无机会去网吧上网聊天。
这且不说,在小学阶段,父亲由于在单位机关上班,离学校很近,他就抽空在我们下课时去学校,带个望远镜,看我们兄弟与哪些同学在一起玩,玩些什么。
如果发现我们兄弟与成绩不好的同学在一起玩,或者说与父母不管的孩子在一起玩,他就会干涉我们并与老师一起禁止我们同成绩差的“坏同学”在一起玩。父亲之所以了解这些,是他通过望远镜观察之后,有时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找老师核对的结果,不然,父亲是不会知道某某同学的学习成绩及其家庭情况如何的。当然,父亲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老师就很配合父亲管教我们兄弟。
在我们上高中后,父亲管得更紧了,记得我(库博飞)在高三时,还非常贪玩。我就抓住父亲重视体育锻炼这一点,钻这个空子,有一段时间就借口锻炼去玩,并且玩得理直气壮,因为师出有名嘛。
开始的时候,父亲没有觉察,认为锻炼就锻炼呗,只有懂得休息才能学习好嘛。可是,没几天就被父亲发现了,发现我每次锻炼回家没有什么反应,即没有洗澡擦汗之类的举动。因为我非常爱清洁,一般体育运动之后都要洗澡。父亲根据我这一表现,便与我展开了“运动战”。
一天,我照常说:“爸爸,我出去锻炼啦。”
爸爸说:“好,要注意安全,不过要早点回家学习。”
我像往常一样高兴地出去玩了,大摇大摆地,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父亲在跟踪我。
正当我与一帮同学侃大山起劲的时候,父亲突然凑上前问:“各位同学好,在议论什么呢?是不是在讨论什么高考题?是啊,马上要高考了,这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这一关走好了,你们的一生就会精彩无限!如果考不上大学,那可要影响一辈子啊!”
我知道,父亲讲上面一席话,是在给我敲警钟呢。不过,父亲给我留了面子,其他同学并不知道父亲是在监视我。
对父亲的这种做法,记得当时我很生气,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搭理他。但今天我要感激父亲,如果他当时让我这样玩下去,我那个暑假就会少复习许多高考知识,就不会保持下学期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也就不能走进北航读书啦!(请读者注意这里用“管教”这个说法,而不用“培养”这个词。)
第二章每日感动法
父亲在管教我们兄弟俩时使用的“运动战”理论,在高中阶段让父亲吃了不少的苦。吃什么苦呢?用父亲的话来说,叫做“每日感动法”。
父亲非常清楚,对付我们这样的处于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光用说教是不管用的,因为我们很烦父亲了,他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让人吃饭也不得闲,谁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呀!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不等父亲开口我们就捂上了耳朵,或者跑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戴上耳机,并不准父亲进我们的房间来,有时干脆躺倒睡觉。
父亲的忍耐力的确惊人,对我们兄弟的这些举动,他并不生气,还笑眯眯的呢。当时我们并不清楚父亲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忍耐,现在才明白,原来父亲是把未成年人当精神病患者来看待的。他在全国各地作演讲时,在讲台上大声地说:“对于一个‘精神病’来说,对于一个‘疯子’来说,你与他生气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兄弟进入高中后,我家离学校很远,有6公里多,乘公共汽车有15个站,下车后,还要步行500米,爬一座陡山坡。如果我们中午回家吃饭,要浪费两个小时时间,如果在学校吃午饭,父亲又怕监管不到位,担心我们中午会去上网玩游戏聊天,同时也担心在学校吃不好,营养和卫生跟不上,因为媒体上常有学生在学校集体中毒事件的新闻,还有乙肝等传染病的预防很重要,吃家里的饭是最安全的。
于是,父亲作出了一个在全球没有哪一位父亲能作出的一个大胆的决定:坚持5年天天送午饭到学校,并陪伴我们兄弟度过午休这段时间。
为什么说是5年呢?因为我们兄弟相差两岁,在高中正好是5年。
5年,1700多天,说说容易,做起来就如天方夜谭呀!
父亲单位里,许多父亲在孩子上学期间,没有去过一次学校,一年两三次家长会,也都是孩子的母亲参加的。有的父母都不参加家长会呢。
我妈妈身体稍胖一些,她只要到我们高中学校跑一次,回去就得连喊几声“累死了”。并不是半个钟头的公汽难坐,而是那个500米的陡坡难爬呀!可我父亲却整整爬了5年,1700多天,自1999年9月1日到2004年6月4日我(库稳飞)放假等待高考为止。
大家评说评说,我父亲的“运动战”理论应用得如何?为了我们兄弟的前程,为了兴家报国,为国家培养人才,父亲牺牲了一切休息娱乐时间,天天“运动”。
父亲的这些“运动战”的举动,一开始并不能得到他单位里的人理解,甚至在我们湖北省十堰市有一种传说,说我父亲精神不正常,一天到晚跑学校有“坐车癖”,是精神病的一种症状。
其实,父亲每日送饭给我们吃是很不合算的。因为在学校两人吃一餐饭只要4元钱,最多5元钱。可是,父亲光乘车就要4元。我家距学校很远,中间隔着火车站,要转一次车,有时还打的,车费花了不少。我们一家人,五年光乘公共汽车就花了两万多元,而家中做一餐饭至少20元,因为我们兄弟喜欢吃干炒牛肉和辣子鸡,这两样菜光成本也得20元呀!我们十堰是一个移民城市,物价在全国来说比较高。
奇怪的是,父亲在夏天烈日当头的情况下,并不带遮阳的工具,如草帽或遮阳伞之类的,有时雨雪天也不带雨具。雨天一身水,雪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每当看到父亲这样来到教室,把热腾腾的、香喷喷的饭菜端到课桌上时,的确令我们兄弟感动,同时也会令同学们羡慕不已。当时我们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带雨具,并责怪父亲。而父亲总是笑笑说:“忘了。”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父亲是故意不带雨具,他要使我们受到感动!
父亲说:“我就是要使儿子每日感动一次,这一天他就会用心学习。对付青春期的孩子,光‘运动’还不顶用,有时还要使用‘苦肉计’来感动孩子。”
亲爱的读者,这就是父亲管教我们兄弟16年使用的“运动战”理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第二章一则新闻,两封来信(1)
下面将河南省《大河报》于2005年1月14日刊登的一则新闻和浙江省、广东省两位同学写给我们的信附在此。读者可以从这两封信中看到中学生们的思想现状,特别是家长看到这两封信和这篇报道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以便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两封信是从几百封信中挑选出来的。
先看下面这篇新闻报道:
三个未成年人用水果刀“捅破”一号命案
骇人现场:的哥被捅十余处,身下压着水果刀
今年1月1日上午8时17分,新郑市公安局110电话骤然响起,和庄镇牛庄村村民牛某来电称,他在和庄镇解放路植物油厂北200米处的铁路道口发现一具男尸!
接报后,新郑市公安局局长赵建武等当即带领技侦人员赶赴现场勘查访问。此时,新郑市公安局孟庄派出所一民警回所途中,在新村镇高千庄村西头路边发现一个出租车车牌,还有散落在地上的一张名片、一副眼镜、一个烟盒、几个烟头和有血渍的餐巾纸等物,便立即向局领导汇报。经技术人员分析认定,这些物证与和庄镇解放路遗尸案密切相关。
以现场遗留的名片为线索,警方很快查明,死者正是靳某的丈夫范水军。范今年41岁,个体出租车司机,所驾驶的是一辆红色普通型桑塔纳轿车,车号为豫A…U9027。
受害人范水军身中刀伤10余处,身下压着一把带血的水果刀,地上留有大片血迹,现场惨不忍睹,凶手恶行令人发指。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抢劫杀人案。该案发生在元旦佳节,新郑警方经查实,这是我省今年发生的第一起命案,社会各界尤其是出租行业十分关注,新郑警方也将该案列为2005年1号大案!
“蝎子”落网:杀人后又去砸抢,卖车途中落了网
当侦察员拿着模拟画像在市区人民路一迪厅走访时,该迪厅一音乐师称,他认识这个人,此人常来迪厅玩,自称“王晓贝”,十八九岁的样子,新密市人,右臂文有一只大蝎子图案。此人没有正当职业,经常在新郑城区活动,混迹于舞厅、迪厅等场所,接触人员复杂,音乐师还提供出了此人曾使用过的一个手机号码。
专案组立即赴新密市对“王晓贝”展开调查,在新密警方的配合下很快查明:此人真实姓名叫张强,17岁,新密市大隗镇大路沟村人,2003年曾因涉嫌诈骗被新密市公安局逮捕,去年4月因聚众斗殴被拘留,多次受到打击处理。
新郑警方立即移师新密,布控抓捕张强。张强一伙作案后,自知罪孽深重,想亡命天涯垂死挣扎。他们杀人后连夜驾车逃回新密,于1月1日晚又在新密城区丧心病狂地砸了一家商店,抢走部分钱物,然后疯狂逃窜。几天中先后逃至登封、洛阳、民权等地,企图把汽车卖掉后携款远逃。但因为没有手续,汽车一时难以出手。该团伙竟又胆大妄为地返回新密和新郑附近,想继续找机会卖车。当行至中牟县境内黄店乡时,因汽车出了问题,他们停下来准备修车,被早已接到协查通报的中牟警方发现,几个人立即作鸟兽散逃跑,民警奋力追赶,将张强抓获,同时截获被抢车辆。
惊人供述:上午假装要名片,深夜挥刀向的哥
据张强供述,他是在网吧与另外两名同伙认识的:其中一人叫李小朋,17岁,新密市矿务局人;另一人叫陈辉,16岁,新密市城关镇人。
2004年12月31日上午,张强三人商量“弄点儿钱花花”,就坐车来到张强比较熟悉的新郑市,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