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善待生活 >

第7章

善待生活-第7章

小说: 善待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指导她们调节自己的欲望,爱惜自己的自由,延长生活的乐趣,并且以达观的心态来承受仆人的不忠、丈夫的粗暴、岁月的侵蚀、皱纹的出现,以及诸如此类的烦扰。这就是我给她们指定的学问的最大范围。  有的人本性有些孤僻和内向。我性格就是适于交际和出头露面的,我喜欢将感情向外界展露,使人们对我一目了然,我生性合群并且乐于交友。我喜爱并鼓吹的独处其实只不过是为了归拢一下我的情感和思想,而并不是为了限制和紧缩我的步伐,更多的是为了限制和紧缩我的欲望和烦恼,从而摈弃外来的种种诱惑,躲避那些对我的束缚和压制,同时也是为了躲避一大堆的事务,而并非是为了躲避人群。说真的,局部的独处反倒可以让我向外部世界扩展;我常常会在独处的时候,考虑一些国家大事,也关注着这个世界。而在卢浮宫或在一大群人的面前,我却会把自己挤压和约束在自己的躯壳里,是人群把我推向了我自己。而在那种肃穆、拘谨的场所里,我的言谈却是特别轻松、随便和富有特色的。人们荒唐的举动并不能够让我感到可笑,因为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的人生哲理。从性格上来说,我并不厌恶学堂里的喧闹,我也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一段时光,而且总是愉快地加入到大伙的聚会之中,只要这种聚会的时间合适。我也曾经提到过我的性格中的疏懒的特性也注定会使我留恋清静,甚至在我的居所,在我那人口众多、来客频繁的家里也是这样。我常常在家中会见来访的客人,但是却很少有那种我不乐意与之交谈的人。我在家中为自己也为别人保留了一份在别处很难见到的自由。一切的客套、繁文缛节以及社会礼节和那些令人难受的规矩在这里都被免除了,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想;我则少言寡语,常常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沉思默想,而不受家人的干扰。  我一直在寻求那种能够与之相处并且很亲近的人,就是那种被称做正派而且十分聪敏的人。见到这样的人也就使我不愿意再见到其他人。说到底,这类人在社会上实在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的正派和聪明主要是天性使然。和他们进行交往仅仅是为了亲密地相处和常相往来,在一起谈天说地,是为了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而并不是为了别的。我们在交谈的时候,话题其实是无关紧要的;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谈话的时候没有负担,不会故作深奥而总是意趣盎然并且优雅得体;充满了成熟而坚实的判断,揉和着善意、坦率、轻松、友好。  我们的思想并非只是在讨论替代继承或者王朝事务等重大的话题时才能够表现出它的力和美,在私人的交谈中也同样能够表现出来的。我甚至能够从手下人的缄默和微笑中了解他们,有时在餐桌上比在会议上更能够洞察到他们的思想。伊波马居斯就曾经说过,他仅仅是根据一个人在街上行走时的步态,就能够看出这个人是不是一名优秀的角斗士。  如果在与别人的谈话中涉及到了学说,那么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过这个时候的学说本身也会一改通常情况下的那种威严以及不容置疑和令人厌烦的面貌,而会变得温和谦恭起来。谈论学术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度过时间的方式,在应该接受教育和听从说教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进入学说的王国,而眼下只好让它屈尊来迁就我们了。因为,对于一种学说,不管它多么有用,也不管它多么受欢迎,我个人认为在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抛开它,完全可以没有学说就开始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禀赋良好,并在与人的交往中得到磨炼的心灵自然而然地就会使人感到愉快。艺术不是其他的,正是这类心灵表现出来的归纳和汇集。


《善待生活》第二部分审视人性(图)

  对于那些喜欢观察别人行为的人,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去探索人的行为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因为人的行为经常是自相矛盾和难以预料的,简直就不像是同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小马略忽而是马尔斯的儿子,忽而又是维纳斯的儿子。据说博尼费斯八世教皇在当权的时候像一只狐狸,在办事的时候则像一头狮子,死的时候却像一条狗。谁又会相信残暴的尼禄皇帝,在有人按照惯例把一份死刑判决书递给他签字时,他竟然会说:“上帝啊,我真愿意不会写字啊!”难道判处一个人的死刑会让他那么难过?  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发生,这一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有一些聪明人居然会费心地把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因为我觉得优柔寡断才是人性中最普遍、最明显的缺点,这里有滑稽诗人普布利厄斯的著名诗句为证:只有坏主意才一成不变。  根据一个人的日常举止来评论他,那是一种非常一般的做法。但是,因为人的行为和看法天生就是不稳定的,所以我经常会觉得,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作家往往也会出现失误,不要相信他们所说的他们有始终如一、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  他们选择了一种公认的模式,然后再按照这个模式归纳和阐述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他们无法自圆其说,那么就会说这个人非常虚伪。对于奥古斯都这个人他们就无法作出评判,因为他一生总是变化多端,出尔反尔,叫人捉摸不透,即使是最大胆的法官恐怕也不敢妄下结论。我相信对于人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始终如一,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变幻无常。如果把人的行为都分割开来,就事论事,却更能够说到实处。  从历史中很难找出十多个人,他们一生的行为都是恒定专一的。恒定专一却是智慧的主要目的。因为,为了把生活归结为一个词,把生活的种种规则都归结为一条规则,一位古代的哲人曾经说过:“同样的东西,要或者不要都必须前后一致。”我想说的是:“但愿这种意愿是正确的。因为,如果意愿不正确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坚定不移。”的确,我以前就听说过,恶行只不过是因为放纵和缺乏节制才产生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做到始终如一。迪莫斯西尼曾经说过:“请教和审慎是一切德行的开端,而始终如一则是德行的圆满完成。”我们希望在言辞中选择一条道路,并且希望选择一条最好的道路,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去实践。  贺拉斯在谈论到这个问题时说,他不做自己要求做的事,他却又要求做自己已经放弃的事,他总是摇摆不定,那么他的一生也就会充满矛盾。  穆罕默德二世看到土耳其近卫军司令沙桑的军队被匈牙利人冲垮,而他自己在战斗中又贪生怕死,于是就把他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沙桑丝毫没有犹豫,转过身,单枪匹马地迎着敌人的先头部队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沙桑立刻陷在里面不能脱身,他的这种做法可能并不是要为自己辩白,而只是回心转意,也可能并不是天性勇敢而是恨上加狠。  有的人在前一天你见到他时是视死如归的,但是第二天你再见到他时却胆小如鼠,那么也不必奇怪:因为他的那些表现或者是因为愤怒,或者是因为形势,或者是因为情面,或者是因为美酒下肚,还有可能当号角吹响,就会使他鼓起勇气;他的心不是单单靠思考就能够鼓动的,而是由于环境坚定了他的勇气,如果是截然不同的环境则又可能会使他变成另外一个人,那也不必认为是什么意外。  在我们的身上可能会很容易表现出矛盾与变化,以致有的人认为在我们的身上存在两个灵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我们的身上有两种天性,它们永远伴随我们但又各行其是,一种是鼓励我们行善,而另一种则是鼓动我们去作恶。如果只有一个灵魂或者天性,那么就决不可能有这样巨大的变化。  不但偶然事件的风向可能会吹得我任意摇摆,即使是位置的更换也会骚扰我的心境。任何人只要略加注意,就会发现自己决不会两次都处在同一个心境里。从观测的角度来说,一会儿可以看到灵魂的这一面,一会儿又可以看到灵魂的那一面。如果我在谈到自己时常常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我看到自己也常常会有所不同。所有这一切的不同都是从某个角度和由某种方式来决定的。恼羞、傲慢、纯洁、放纵、健谈、沉默、勤劳、文弱、机智、愚钝、忧愁、乐观、虚伪、真诚、博学、无知、慷慨、吝啬、挥霍……所有这一切,在我自己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但要根据我是在朝向哪个角度旋转。任何人在仔细探索自己时,都会看到自己的身上,甚至是自己对于事物的判断上,会有一些变幻不定、互相不一致的地方。我也说不出自己的身上哪一点是纯正的、完整的、坚定的,我对于自己也就无法自圆其说。我的逻辑中信奉的信条就是“各不相同”。


《善待生活》第二部分寻找失落的自己(图)

  隐退和逃避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加悠闲、自在。但是,人们并不能够很好地探求做到这一点的途径。有的人往往自以为已经抛开了各种事务,其实他只是舍此取彼而已。管理家政的麻烦并不会比管理整个国家少。人的心思不管放在哪里,都会全力以赴地工作。管理家政事情虽然小,但是麻烦却不会小。再说,虽然他们不再做官和经商,但他们还是摆脱不了生活中的一些烦恼。能够驱散我们烦恼的是智慧和理性,而不是远离人世的海角天涯。因为野心、贪财、踌躇、恐惧及淫欲并不会因为我们换了地方而离开我们。就像恼怒总是骑在鞍后跟随着骑士一样,它们往往会一直跟随着我们进入隐修院和哲学讲堂。即使是我们在沙漠、岩洞、玩牌、斋戒都不能够使我们摆脱它们。  有一个人告诉苏格拉底,说某个人在他旅行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变好。“我相信,”苏格拉底说道,“他是带着自己的毛病出发的。”去异国他乡求的是什么呢?不是逃避自我又何必背井离乡?  如果不首先除去心灵的负担,轻装上阵,那么这些负担就会使心灵遭受到更大的压迫。这就像是在一条船上,当装载的东西静止不动的时候,行走就会比较自如。  如果我们带着锁链离去,那么就不会有完全的自由。我们依然要回首眺望一下抛下的东西,心中也就会念念不忘。我们的毛病总是牢牢地扎在我们的心里。然而,我们的心却不能够自己净化自己。所以就必须让它回归自我,让它自己来照管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清静,在城市和王宫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还有其他的地方则会更好。  现在,我们既然准备闭门谢客并独自生活,那么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把握。我们要摆脱同其他人的一切联系,自觉自愿地做到真正自由自在地独自生活。  当然,对于哲人来说,只要他自己还在,那么也就没有损失可言。当蛮族毁掉了诺拉城的时候,波利努就是城里的主教,他失去了一切,成了俘虏。他是这样向上帝祷告的:“主啊,请让我不要为了这些损失而感到惋惜吧,因为你知道的,他们丝毫没有触动那些属于我的东西。”使他成为“富翁”的那些财富,使他成为好人的那些“财富”依然完好无损。这也就是说要善于选择财富,它能够免受损失,这就叫善于收藏财富——藏到谁也找不到,只能由我们自己来泄露秘密的地方。我们是需要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