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尼罗河谋杀案 >

第32章

尼罗河谋杀案-第32章

小说: 尼罗河谋杀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敢肯定,这关系几百万元。” 
  “的确是关乎几百万。” 
  白罗轻声道:“你的责任,潘宁顿先生,和你合伙人的责任显然很沉重。” 
  潘宁顿敷衍地答道:“我们习惯了承担责任。不必替我们担心。” 
  “我倒很怀疑。” 
  白罗的语气仿佛触到他的痛处。他气冲冲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白罗以坦白的态度说,“我正在怀疑,潘宁领先生,黎吉薇小姐的闪电结婚,有没有在你办公室中引起──嗯──恐慌?” 
  “恐慌?” 
  “是的,我用的正是这个字眼。” 
  “你们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很简单。究竟林娜·道尔的业务是否给处理得井井有条呢?” 
  潘宁顿站起身来。 
  “好了,我受够了。”他朝门的方向走去。 
  “但你可否先回答我的问题?” 
  潘宁顿厉声道:“简直一丝不紊。” 
  “你并没有因为接到林娜·黎吉薇结婚的消息,而感到惶恐?你并不因此而立刻乘船到欧洲,然后安排一次在埃及的巧遇?” 
  潘宁顿转过身来,他再度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说的全是一派胡言!我未在开罗遇上林娜之前,根本不晓得她已经结了婚。当时我还感到很诧异。她的信在我离开纽约一日后才抵达,一星期后才转到我手中。” 
  “你是乘‘卡曼尼克’号来的,我记得是你自己说的。” 
  “正是。” 
  “那封信在‘卡曼尼克’启航后才到达纽约?” 
  “我还要重复几次?” 
  “那就奇怪了。”白罗说。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你的行李上并无‘卡曼尼克’号的标签。唯一最近期的标签是属于横渡大西洋的‘洛曼第’号的。就我记忆所及,‘洛文第’号迟‘卡曼尼克’号两天启行。” 
  对方一时不知所措。他的眼神转动不定。 
  雷斯上校加入了围攻。 
  “来吧,潘宁顿先生。”他说,“我们有好几个理由相信你是乘‘洛曼第’号而不是‘卡曼尼克’号来的。因此,你早在纽约动身前就收到了道尔太太的信。再否认也没有什么好处的,向船公司查乘客的名单是最容易不过的了。” 
  潘宁顿心不在焉地摸索着椅子,坐了下来。他木无表情,但在背后,他那敏捷的头脑却在计划着下一步。 
  “我只好认输了,先生们。你们比我想象中聪明。但我是有理由这样做的。” 
  “毫无疑问。”雷斯的语气显得很不客气。 
  “如果我说出来,你得保证替我守秘密。” 
  “我们会采取适当行动,这点你可以信任。但自然我们不可能替你作盲目的保证。” 
  “唉——”潘宁顿叹息道,“我是清白的。英国那边的事情有点蹊跷,使我担忧不已。单靠信件来往弄不清楚,我唯有亲自跑一趟。” 
  “你到底指什么蹊跷?” 
  “我有理由相信林娜正受人欺骗。” 
  “是谁?” 
  “她的英国律师。但这种事是不可随便怀疑人的,于是我决定立刻亲身调查一下。” 
  “你的高度警惕性是很值得赞赏的。但为什么你要装作没收到道尔太太的信呢?” 
  “唉,我问你,”潘宁顿摊开两手。“你总不能打扰了别人的蜜月时光,而一个理由也不给吧?我想最好的方法是安排成一次巧遇,况且我并不认识林娜的丈夫,他也有可能跟那班骗徒有联系的啊!” 
  “你的一切行动都是纯粹毫无私心的。”雷斯上校冷冷地说。 
  “正如你所说,上校。” 
  一段沉默过后,雷斯望一望白罗。这矮个子身体前倾。 
  “潘宁顿先生,你所编的故事我们一句也不相信。” 
  “呵,你们不信?那你们相信什么鬼东西?” 
  “我们相信林娜·道尔的闪电式结婚使你陷于经济窘况。因此,你即刻赶来,企图挽救危机──换言之就是争取时间。为此你尝试骗取道尔夫人在某些文件上签字,却失败了。于里,在登上阿布·席姆贝尔圣殿的悬崖上,你推动一块石头,险些击中了目标──”“你简直疯了!” 
  “我们相信,回程时,同样的事件又发生了。那就是说,某种机会出现了,以致道尔夫人可以轻而易举被杀掉,而罪名却可推诿到某人身上。我们不只相信,而且有证据证明,是你的手枪杀死了一个女人,而当时她正要向我们透露谁是杀死林娜·道尔和她的女佣的凶手——” 
  “浑蛋!”突然的惊喊打断了白罗连珠炮似的说话。“你究竟想到哪里去了?你疯了吗?我有什么动机要杀林娜?我又得不到她的遗产,她死后所有财产全归她丈夫所有。你为何不怀疑他?他才是得益者──不是我。” 
  雷斯冷冷地说,“悲剧发生当晚,希蒙·道尔并没有离开过了望厅,直至他腿部中枪弹为止。他无法行动已经由一位医生及护士所证明──两者均是独立、可靠的证人。希蒙·道尔不可能杀死他太太;他也没有可能杀露易丝·蒲尔杰; 
  他更不可能杀死鄂特伯思太太。这些你是知道得很清楚的。” 
  “我晓得他不是凶手。”潘宁顿语气显得镇静了点。“我只是说,我既然不是受益者,为什么要诬告我?” 
  “但是,我的好先生,”白罗柔声道,“这种说法见仁见智。道尔夫人是个事业心重的女人,熟悉自己的一切业务而且善于发现任何不妥当的地方,当她一旦全权掌握自己的产业,即当她返回英国后,她一定会产生疑心。但现在她既然死了,正如你所说,她丈夫将承继一切,那么事情就完全两样了。希蒙·道尔除了知道太太是个富婆之外,对她的业务一窍不通。他是个头脑简单、容易信任别人的人。你可以挺容易用复杂的法律条文、烦琐的数字和近期经济衰退等借口,来吓倒他。我想,对你来说,应忖道尔夫人跟应付她的丈夫,一定会有所不同。” 
  潘宁顿耸耸肩。 
  “你的想象力真是——出色。” 
  “时间将会证明。” 
  “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时间将会征明。’这将是关系三条人命的——三宗谋杀害。法庭将会要求对道尔夫人的产业进行详细的调查。” 
  白罗看到对方的肩膀垂了下来,知道自己已经取得胜利。芬索普的怀疑是很有根据的。 
  白罗继续道:“你已经玩够了──可惜输了。除非继续吹牛下去。” 
  “你有所不知。”潘宁顿喃喃道,“一切都很顺利,只是这出乎意料的狂泻──华尔街简直是疯了般。但我已部署好反击,如果运气够好,到六月中便一切妥当了。” 
  他颤抖着手拿起香烟,企图点燃,却点不着。 
  “我设想,”白罗沉思着说,“那块石头只是一时的诱惑。 
  你以为没人见到你。” 
  “那是极意外。我敢发誓那是桩意外!”潘宁顿身子前倾,神情紧张,双眼露出惊怕的目光。“我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我发誓那是意外……” 
  另外两人不发一言。 
  潘宁顿突然振作起来。尽管他已被击败了,却仍存留着一丝战斗的毅力。他移向门边。 
  “你们不能把我定罪的,先生们。那只是一次意外。而且击毙她的不是我。你们听到了吗?你们不能把我定罪—— 
  你永远也不能。” 
  他走了出去。 
   
  






 









26



  门关上时,雷斯深叹了一口气。 
  “我们得到的比想象的还要多。承认了欺诈骗财和企图谋杀。再进一步就不可能了。一个人可以坦承自己有谋杀企图,但要他招认真正谋杀了人就很困难哪!” 
  “有时候这也可能办到的。”白罗目光隐晦地说。 
  雷斯好奇地望着他。 
  “你有计划?” 
  白罗点点头。然后说,一边用手指数着:“亚思温的花园;提姆·艾乐顿的证词;两瓶指甲油;我喝的酒;天鹅绒围巾;沾血的手帕;留在凶案现场的左轮手枪;露易丝·蒲尔杰的死;鄂特伯恩夫人的死。不错,全部线索都在这里! 
  雷斯,潘宁顿不是凶手!” 
  “什么?”雷斯感到很诧异。 
  “不是潘宁顿干的。不错,他是有杀人的动机,也有决心这样干;他甚至试图达到目的。但在这宗案件中,有些东西是必需的,而这却是潘宁顿所缺乏的。要进行这次谋杀需要胆量、迅速无误的行动、勇气、对危险的漠视和机智多谋的头脑。潘宁顿并不勇敢,他只是狡猾。” 
  雷斯用佩服的眼光望着他,说: 
  “你考虑得真够周全。” 
  “唔,不错,只是还有一两件事情要澄清。例如,林娜·道尔读过的电报。” 
  “哎哟,我忘了问希蒙·道尔。他刚要说明,可怜的鄂特伯恩太太死了。我们得再问他。””“立刻就去,不过,首先我想见一个人。” 
  “谁?” 
  “提姆·艾乐顿。” 
  雷斯眉毛微扬。 
  “提姆?好,我们请他来。” 
  他按电铃,派一个侍应生去传口讯。 
  提姆一脸狐疑地走进来。 
  “侍应生说你们想见我?” 
  “是的,艾乐顿先生。请坐。” 
  提姆坐下。他的神色挺专注,但显得有点厌烦。 
  “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他的语气很客气,但并不热烈。 
  白罗说:“或许有。但我主要想请你听一点东西。” 
  提姆诧异地扬一扬眉毛。 
  “当然。我是全世界最忠实的听众,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叫‘好!’”“很好。现在就开始吧!当我在亚思温遇见你和你母亲的时候,我就极其乐意接近你们。首先,我想你母亲是我所碰到的最可爱的妇人——” 
  提姆疲倦的脸容焕发出一丝光芒,显然被触动一件心事。 
  “她很……独特。”他说。 
  “但第二件使我感觉兴趣的,却是由你提起的一位女士。” 
  “哦?” 
  “对,就是乔安娜小姐。你知道,我近来经常听到她的名字。” 
  他顿了一顿,往下说道:“过去三年来,发生了几桩令苏格兰警方颇感头痛的珠宝劫案。这些劫案可以被称为上流社会的失窃。手法经常不变──就是用赝品偷换真正的宝石。 
  我的朋友──贾普督察──认定劫案不是一个人干的,而是两个紧密合作的人的杰作。他更肯定,从各种迹象显示出来,劫匪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最后,他的注意力落在乔安娜小姐身上。 
  “每一个遇劫者,不是她的朋友就是她认识的;而每一次失去的珠宝不是经过她的手,就是曾经被她借去。还有,她的生活方式远超过她的收入。另一方面,有明显的证据显示,真正的劫案──即偷换宝石,却不是由她下手的。有好几宗劫案发生的时候,她甚至不在英国。 
  “贾普督察的脑海中逐步有了一个完整的构想:乔安娜有一段时期跟某珠宝公会有联系。她极可能先取得心目中的猎物准确地画下它的式样,然后交由某个欺诈的珠宝匠进行仿制。下一步行动就是由第三者进行偷换。这人必需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从来没接触过那件珠宝,也没有半点伪造宝石的经验。关于这人的身份,贾普督察就一无所知了。 
  “在跟你的谈话中,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