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4-孙氏兄弟谈鲁迅-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带说明:文中“伊”字即现在国语中的“她”字,那时通用。
注释
本文原刊于《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8期。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四部分《兔和猫》(1)
——《呐喊》谈丛
孙伏园
《兔和猫》是《呐喊》四小品之一,与《鸭的喜剧》为姊妹篇,创作日期同为“一九二二年十月”,也首先登载在同期的《新青年》上;作者在《新青年》发表小说,自《狂人日记》起,大抵是每期一篇,这一期却同时登载了两小篇。(《兔和猫》初载于一九二二年十月十日《晨报副刊》;《鸭的喜剧》初刊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后又发表于十二月《妇女杂志》第八卷第十二号。这里作者说“这一期”《新青年》“同时刊载了”这“两小篇”,当为误记——本刊编者)
我说“小品”,并不是说“小品”与“小说”有何体裁上的不同;文艺的体裁只是为了内容的要求而有的外形,旧有的分类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只就大体而言;可能有一篇作品同时可以归于三类.也可能有一篇作品归于三类中的那一类都不妥当,但它仍然是一篇极好的文艺。我说“小品”更没有把它当成一种体裁的意思,我只是指着篇幅短小的文艺作品而已。
民国十一年左右,在作者的全生活中,据我的看法,可以说是属于较为安闲恬静的段落。理由在《鸭的喜剧》文中详说:《鸭的喜剧》的抒情诗味特别浓厚,《兔和猫》的描写非常细腻,也许都是安闲恬静的生活在工作上的表露。两篇的背景都是购置不久的八道湾的新居,所以作者也不自觉地有“小院子”“野桑树”等等的描写。
“住在我们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这是《兔和猫》的第一句。在没有说明“三太太”是谁以前,我们不能不因作者说到“后进院子”而略谈几句这八道湾新居的全貌。
这新居一共三进。南向的大门以内,第一进是南房九间坐南朝北的房屋,北平话称为南房。这九间南房一字儿排着,占了横宽的全部,东西并无余地,因此这九间房屋也不宽大。从右数第三间作了通道,加绿色映门四扇,成了二门。东边二间传□所居,西边六间为外客厅,客房,电话间,堆积间等。院子狭长,有榆叶梅等杂花木。
第一进与中进之间有矮花墙与映门一道。
中进为北房三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间数与第一进相等,而房屋较为宽大。北房三间中,老太太住东屋,大太太住西屋,作者则住中间坑(?)上。西厢三间为书房及内客厅。东厢三间,女仆们所居。院中砖路,适成十字,四方掘泥地上种栽花木。
后进与第一进相同,一字儿排着北房九间,共分三组,每三间为一组。西组三间作者之二弟夫妇所居,中组三间作者之三弟夫妇所居。东组三间亦为客房,当年即为盲诗人爱罗先珂君的居处。
那时作者住中进北房的中间,作者之三弟夫妇则住后进的中组,这便是原文所谓“住在我们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的解释了。这三太太姓羽太,是一位聪明多感的女子,未婚以前就到中国,先住绍兴的老屋中,后迁北平(按:原文如此,当时北京并未改北平——编者),说得一口流利的绍兴话;她爱小动物,不幸或有丧亡,则作俳句以吊之,间用祭文,亦情感丰茂之作。但我只听间接叙述,没有见过原文。
二十五年前的物价,现在连解释都不容易了。作者说,“这种东西,倘到庙会日期自己出去买,每个至多不过两吊钱,而三太太却花了一元,因为是叫小使上小店买来的。”八道湾附近的护国寺庙会是逢七逢八,每月共六天,仿佛南方之赶集或赶场。护国寺是北平西北城的一个大庙。
“两吊”与“一元”成一个什么比例呢?那时的银圆一元与纸币一元,价值上已经一致。袁世凯帝制败亡以后,中国交通两行的纸币不兑现,时价只值银元五角。公教人员薪俸大受影响,但发薪时银圆成数渐渐增多,纸币成数渐渐减少,欧战完了以后不久,中交票也就兑现了。所以民国十一年一元纸币与一元银币价值相同。
银圆以下的辅币,那时在北平很特别,别通行的一角二角五角辅币都极少见,只流行现铜圆与“平市官钱局”发行的铜元票。“吊”字原是制钱一千文穿成一串的意思,制钱废去以后,一分的铜元十枚称一吊。二分的铜元五枚亦称一吊。作者说“两吊钱”,就是铜元二十枚,或平市官钱局发行的二十枚铜元的纸币一张。现在手边无书可查,据我的记忆,民国十一年北平一元钱约换二十五吊左右。“两吊”与“一元”之比,约为十二分之一,那么在庙会上买与叫小使上店去买相差很大了。原文有一点不很看得清楚,“两个至多不过两吊钱,而三太太却花了一元”,这一元或指一对共花了一元,那么亦不过贵了六七倍。
全篇描写兔的生活非常细腻,如小兔对付鸦鹊的威胁,作者描写道:“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躬着身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的一弹,砉的一声直跳上来,像飞起了一团雪,乌鸦吓得赶紧走,这样的几回,再也不敢近来了。”
一对小兔在几个月之内成了两窝小兔的父母:第一窝不知一共几个,经人们觉察的则只两个;第二窝一共七个。这十一个兔子,虽如后一窝的七个,连眼睛都没有开,作者也把它们分成两组,五个较强,两个较弱,给我们一个明晰的图画,其余的四个自然更是活泼到如在纸上跳跃了。
这十一个之中,第一窝的两个小兔,是悲剧的主角,是本篇中的重要“人物”。严格的说起来,三太太所买的一对小兔,后来成为两窝小兔的父母的,与第二窝的七个没有张开眼睛的肉红色的小兔,一共九个都只是配角。
作者的同情给予这一对主角,所以作者的笔锋也环绕着这一对主角。在记述这一对主角时,在记述那九个配角时,在记述“还有一匹小狗名叫S的”时,甚至在记述三太太二太太一家大小及作者的老太太时,为了同情给予这一对主角,所以笔锋或隐或显地一定要扫射到这两个篇中更重要的角色。悲剧主角的死敌,造成悲剧的主导恶势力的所有者:猫。
猫在本篇中所担任的角色,有如《浮世德》剧中的海匪斯多一般,读者即使只见到一个它的隐隐约约的影子,也会全身阴森森的,觉得可怕,可憎,可诅咒,时时刻刻为悲剧中的主角担心。
“三太太说,鸦鹊倒不打紧,至多也不过抢吃一点食料,可恶的是一匹大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这却要防的。幸而S和猫是对头,或者还不至于有什么罢。”作者第一次提到猫。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四部分《兔和猫》(2)
“这时是连日的阴天,三太太又虑到遭了那大黑猫的毒手的事去。”第二次提到猫,情势渐渐紧张了。
“这爪痕倘说是大兔的,爪该不会有这样大,伊又疑心到那常在墙上的大黑猫去了,伊于是也就不能不定下发掘的决心了。”第三次提到猫,它的罪迹就要揭开。
“一切都明白了,三太太先前的预料果不错”。罪迹证实了。
“三太太从此不但深恨黑猫,而且颇不以大兔为然了。”这是第五次提到它。
到这里我们才明白本篇题目中《兔和猫》对举的原因,后者是这般的与前者为敌,前者的命运是这般的完全掌握在后者的齿牙的动止上,从此我们又可以知道本篇后半段作者的感慨之所由生了。
作者两次对于“造物”抗议,先说:“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再说:“造物太胡闹,我不能不反抗他了,虽然也许是倒是帮他的忙……”
他感慨之余,已经定下了替小兔报仇的决心:
“我的母亲是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下什么辣手,便起来探问了。而我在全家的口碑上,却的确算一个猫敌。我曾经害过猫,平时也常打猫,……况且黑猫害了小兔,我更是‘师出有名’的了。……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上高视阔步的了,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
全文就这样结束了。
最后一段文字,表现作者的个性非常强烈,“虐待”,“辣手”,“抱不平”,“猫敌”,“害过猫”,“常打猫”,“不能久在矮墙上高视阔步”,“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这些都是作者爱用的独特字眼与独特语句。
末一字“青酸钾”是一种毒药,原名Kaliurn Cyanicum,它原是一种气体,是轻、淡、养每种一个原子合成的,与钾化合以后,轻即离去,成了白色粉状的固体物质。这种物质的毒性极为强烈,几乎只要一碰着就会死,据说一只手拿着铅笔写字,一只手拿着青酸钾放入口内,一个字尚未写成人便死了。纳粹德国失败以后,它的特务头子希姆莱,报载是用青酸钾放在假牙中,一咬破便死的。
作者说,“我曾经害过猫”,不知道是不是就用了青酸钾;这次为小兔抱不平,“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以后,是不是即去取用也不知道。
对于猫的爱憎,显然由于性格了解之不同,爱猫的人以为猫是勇猛驯服,并能捕捉人所难于应付的老鼠,爱之惟恐不至。憎猫者以为猫是阴险奸诈,如梅特林克《青鸟》中的描写,为了谋害主人终于自焚而死。相类的看法在各国的文学中也还有,鲁迅先生的憎恨猫可谓在一切憎猫论中最厉害的了。
《兔和猫》以描绘细腻为特性,显露了作者的特殊风格,在《呐喊》的四篇小品中是难得的。它和《鸭的喜剧》虽为姊妹篇,同时创作,同时发表,也用同一背景,而在作风上显然各有特点了。
注释
本文原刊于《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3期。
《孙氏兄弟谈鲁迅》 第四部分《鸭的喜剧》(1)
——《呐喊》谈丛
孙伏园
《呐喊》中的四篇小品,论篇幅以《一件小事》为最短,《鸭的喜剧》次之,《兔和猫》与《头发的故事》较长;论抒情诗味则以《鸭的喜剧》为最浓厚,余三篇都不及而各有其他特点。
全篇的中心内容是“怀爱罗先珂君”,而以《鸭的喜剧》先后陪衬,始终贯串。
篇末注有:“一九二二年十月”。据我的回忆,这民国十一年的岁月,在作者的整个生活中,属于较为安闲恬静的段落。结束了绍兴的老屋,新置了北平八道湾的房产,久未团聚的全家人,已在这宽大素朴的新居中团聚了年余。老太太健康快乐,侄儿女欣欣向荣。公教人员的欠薪虽已开始,还没有十分严重。作者和他的二弟之间的情感的隔阂还没有发生。
投入了这和乐家庭中,使这和乐家庭更为和乐的,是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君。他留居日本多年,说得一口与日本人一样的日语;在这和乐家庭中,除了老太太与大太太二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