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2-郭德纲话说北京-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然后就把茶叶倒了,决不再续水。府里佣人把倒的茶叶晒干,每月光卖这个茶叶,就能挣二三十两银子。
进少支多,入不敷出,几乎成了清朝末年旗人的真实写照。这些旗人无生计可做,真是成了些无事可做的人。等待他们的只有破落一途。破落的旗人下场凄惨,颜面难顾,实在是难以入目。不过,在清朝兴旺时候,旗人的规矩礼节,排场派头可是非常讲究的。今天,咱们就讲一个旗人的故事……
嘉庆年间,北京东城根小哑巴胡同住着一个姓曾的京官。弟兄九个,他最小,人称九老爷。曾九老爷既是京官又是旗人,那个派头儿就甭提了。特别是他对跟班儿的,处处要规矩,半句话答不好,非打则骂。北京干听差这一行的,都知道九老爷不好伺候,无论给多少钱也不给他干。这一下,可把曾九憋坏了,过去他出门或是会客,或是玩儿,后面总跟着两三个跟班儿的,如今九老爷成光杆了!
这一天四月十三,他忽然想起来了四月二十是他的盟兄弟——住在西城根儿坛子胡同的闷三老爷家里办喜事。他必须得贺喜去。可是没有跟班的,叫赶车的拿着拜匣充跟班的?那叫人家看见还不笑坏啦。情急生智,对!曾九想起一个人来。谁呀?在乡间给曾九家看坟的赵二有个儿子。九爷叫他,敢不来吗?
赵二的儿子,小名儿叫三儿,十七八岁。为人忠厚老实,不爱多说话。曾九看他那老实样子,就管他叫“傻三儿”。其实傻三儿是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傻三儿他爹给曾九看了一辈子坟,种了一辈子地,活活累死了。曾九欺负三儿傻,说:“三儿,你爹死了,这些活归你干,地也归你种,秋后甭交钱,交粮食吧。”“那,交多少粮食呢?”“你呀,把地上边的都给我送来,地坡下边的你自己留着。”三儿点头说:“好吧。”等到秋后收了粮,三儿把地上边的用车拉着给曾九送来了。曾九一看,差点气死,原来,三儿没种别的庄稼,全种的山芋,他把山芋蔓子都给曾九送来了。干生气没办法。“那什么,过年咱俩换过来吧,你留地上边,我要地下边。”三儿说:“也好。”等到第二年秋收,三儿又拿车拉来了,曾九一看,差点气哭了,这回种的高粱,他给曾九拉了两车高粱根子来。曾九说:“明年我要地上地下两头的,你留当中的。”过了年秋后,三儿又来了,这回种的是玉米,他把玉米留下。三儿送来两大车玉米根玉米穗儿。九爷气得在院子里直蹦,九奶奶直劝:“行了,别跟傻子生气。”曾九说:“他才不傻呢,我倒真是个傻子!”
这回短跟班的,曾九一想,干脆让三儿去,自己家门的奴才,省工钱。九奶奶一听省钱,也就答应了。
三儿来到曾府。九爷说:“三儿呀,我要提拔提拔你,机灵点,将来我在衙门给你挂个名字,比种地强!”三儿说:“是。”转天早晨,曾九梳洗已毕,头戴缨帽,身穿长袍,外罩八团龙褂子。穿戴好了,把拜帖礼单放在拜匣里,又拿出出门用的烟袋。这烟袋乌木杆儿,白铜的烟袋锅,翡翠的烟袋嘴。就这烟袋嘴,放在嘴里时,半拉脸都能照绿了,平常在家曾九舍不得用,非得出门的时候才用呢。曾九因为没跟班儿的,一个月没出门,今天一试,不太通气。“三儿,把烟袋通一通。”“怎么通呀?”“茶房门外墙上挂着一根通条,一通就行。”
三儿来到茶房,把烟袋嘴烟锅拧下来,也没抬头看通烟袋的通条,一眼看见了茶炉房通火用的火筷子。他抄起火筷子就通,通了半天没进去。一看,地上有个砸煤的锤子,抄起锤子把火筷子往烟袋杆里砸。这回可省事了,喀嚓!烟袋杆儿两半了。三儿吓一跳:“呀,两半了。”正发愣呢,九爷那催他,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杆秤,那个秤杆儿长短粗细和烟袋杆儿差不多,伸手摘下来,解开秤钩秤绳,去了秤砣,剩下一根烟袋杆,这头安上烟嘴,那头安上烟锅,挺好,就是多点秤星。
一进上房,九爷骂上了:“怎么这么慢!快点,走!”赶车的早等着呢。九爷上了车,三儿问:“老爷,我坐哪呀?”刚才通烟袋慢了,老爷就生气,这会又傻问,老爷火更大了:“没你的座,跟着车跑吧!”由东城根到西城根当中绕过紫禁城,足有十五里路,等三儿跑到西城根,早累得喘不上气来了。
《郭德纲话说北京》 喜鹊胡同和双槐树京城旗人(2)
曾九带三儿到里边见了闷三爷。客厅里坐了很多人,大伙全起来打招呼,把曾九让在上座。三儿也不装烟,也不倒茶。别人都纳闷:九老爷今儿带的跟班怎么那么傻呀?别人给曾九倒了碗茶,曾九稍欠欠身:“有劳尊驾。”可是不能马上喝,这是派头。这时候,傻三儿跑得又累又渴,正想水喝,一见曾九没喝,他一伸手端起来了:“您不喝,我喝!”一扬脖儿喝了。曾九说:“放下!”“放下就放下!”曾九一看,茶碗见底了。心里气,可在别人家不能闹呀。气哼哼的:“来,装烟来。”三儿拿出烟袋,装上烟,把烟袋嘴递到九爷嘴里,这头燃了根火纸捻儿点烟。曾九一边跟别人说话一边嘬,越嘬越不着:“你点哪!”“我的火纸没离开烟锅哪!”曾九腮帮子都酸了,也没吸出烟来。“这烟袋你通了吗?”“通了。”“那怎么回事呢?”说着往烟袋杆上看,大伙也随着看。哟!怎么这么多星呢?这是什么呀?三儿说:“秤秆呀!”“哗!”大伙全乐了。曾九那脸都气紫了,大声喊:“滚回去!”三儿说:“回去就回去。”三儿来到大门外找着赶车的:“走,老爷叫我坐车回去。”赶车的刚把车卸了,听说回去:“好,回去睡他一觉。”于是套上车让三儿坐上去,一甩鞭梢走啦。
曾九在这玩儿了一天,天晚了,向主人告辞,一出门,嗯?车没了!扯开嗓子喊:“车!我的车哪?”有人说:“九爷,您的车回去了,那位管家坐车回去了。”曾九一听,气得直翻白眼,没法,走回去吧。这一走,可受罪了。他穿的官衣,袍褂顶子、翎子、朝珠,这种打扮一定得迈方步才好看,还不能歇着,跑快了成僵尸了。一步三摇走完这十几里地,到家门口,弯着腰跟拉痢疾似的,又好像犯了痔疮。九奶奶隔窗户一看:“哟,怎么哈巴哈巴成鸭子了?”赶紧搀进屋来,曾九连嘘带喘地把事一说,最后一伸脚,全是大泡。赶紧叫三儿。三儿一进门,曾九眼里冒火,跳下床要揍他,一欠身坐在炕沿上,两脚着不了地。九奶奶说:“傻小子!你怎么把老爷车坐回来了?看,这一脚泡,去找个修脚的,给老爷挑泡。”三儿说:“什么叫修脚的?”太太说:“就是拿刀子割脚指甲的。”三儿说:“上什么地方找去啊?”九爷真急了,也顾不得脚疼了,跳下床,“咣”,踢了一脚:“混账!外面找去!”三儿撅着嘴:“找就找,踢人干吗?”
找修脚的得上澡堂子里找,三儿刚进城摸不清,在马路上找起来了。一看,旁边有个马掌铺,有两个人正给马钉掌,一个人正用铲刀切马蹄子呢。三儿一看,哦,修脚的在这儿呢。“哎,上我们那修修去。”马掌铺的误会了,以为是钉马掌,就问他:“几个呀?”“一个。”两下里搭话就把个“人”字儿给忘了。人家又问:“闹手吗?要是踢人,我们就拿驴皮去,把它的上嘴唇拧上,它就不踢人了。”三儿说:“对!拿着吧,就爱踢人,我临来时,还踢我一脚呢!”钉马掌的赶紧带上驴皮、铲刀、锤子、钉子,上曾府来了。
到了大门,三儿说:“跟我往里走。”来到二门以里,钉马掌的站在院内等着。九爷隔窗户看见了,跟九奶奶说:“你看,钉掌的,他拿我当畜生了。”话音刚落,三儿进来了:“老爷,来了,您在哪修啊?”曾九也不答话,从床上下来,抬腿就踢,这一踢,三儿拔头就跑:“修脚的!快!快拿驴皮给他拧上,他又踢人了!”
《郭德纲话说北京》 琉璃厂和猫蝶图琉璃厂和猫蝶图(1)
琉璃厂文化街,坐落于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东西走向长约一公里。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更没有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然而,有着二百年历史,历经沧桑的琉璃厂,自有它独特的风格。整条街一眼望去,蜿蜒曲折,古朴典雅,艺术地再现了昔日文化街市的魅人风姿。
琉璃厂,原名“海王村”,这是辽代城郊的一个穷僻小村。元代定都北京,开始在这里设窑烧制皇宫用的琉璃瓦,因而得名,窑址据说就在现在师大附中及第一实验小学处。
自清乾隆、嘉庆以来,琉璃厂街就为一种文化与艺术的气氛所笼罩着。
书铺、古玩铺、碑帖铺、南纸铺、古钱铺是琉璃厂街上的主要买卖。
经常涉足琉璃厂书铺的人会发现,即使是书铺中的一般人员,他们对图书也都有一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他们中的佼佼者,便是能博览群籍、著书立说的人。
古玩店是琉璃厂中又一大行业。主要销售有古铜器、古瓷器、古玉器、古画什么的。琉璃厂古玩店的兴盛,大致始于光绪庚子(1900年)以后。由于清王朝更趋衰败,不少王公府第破败,没办法只好把珍藏古物变卖。还有一层原因,则是庚子之后,洋人来此寻购中华古物日益增多,因此古玩业得以兴盛。当时,有少数的投机商为了牟取暴利,将珍贵的字画古玩盗卖给洋人,造成了文物史上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也有更多的爱国商人,不惜倾家荡产,全力保护文物。今天,我就讲一个民国十四年(1925年)发生在琉璃厂的故事……
琉璃厂有一家儿古玩店,字号叫“文宝斋”。掌柜的姓魏,叫魏国宝。五十多岁,圆脸膛儿。长着一对小眯缝眼儿。别看眼睛小,眼力好,对鉴赏文物字画,尤其是字画,非常有研究。历代名画,在他眼下是一目了然,这是他三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敢情经验丰富不在乎眼睛大小。
古玩行,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一笔买卖做成了,就许赚个万儿八千的。不像油盐店,从早上一开门闲不住,一分钱油,二分钱醋,忙乎一天,到晚上一算账,才两块六毛钱!
这一天,文宝斋一开门,进来一个小伙子,穿着打扮像从城外头来的,胳肢窝夹着一个油布卷儿,进门就问:“掌柜的,收画吗?”
魏国宝一听,噢,卖画的。“收,打开看看吧。”
这个人把油布卷往柜台上一搁。打开油布卷一看,里边是个黄布卷儿;等把黄布卷儿打开一看,里边是个蓝布卷儿;再把蓝布卷儿打开,里边是个红布卷儿……
魏国宝心说,这是卖画呀,还是变戏法呢?
打开红布卷,里边是棉纸;打开棉纸,现出一轴画。伙计过来,打开丝带,把画轴慢慢打开,魏国宝戴上花镜一看,“咝——哎呀,可了不得啦!”
历史上有记载,北宋年间,宋徽宗画过一幅《猫蝶图》,两张一对,一张是“蝶飞猫扑”,一张是“蝶息猫卧”。为什么画猫蝶呢?古时候称呼老年人,八十为耄,九十为耋。猫蝶是耄耋的谐音,也就是长寿的意思。宋徽宗对画有研究,栩栩如生,画得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