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材很多,她也写得很活,把一个下岗工人到私营老板的经济发迹和思想变化的历程富有人情味地展现给读者,但文章标题究竟是用“一个挖山老板的忏悔”还是用“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环保情”,她一时拿不定主意。周望看到稿子后,觉得把公益广告和长篇通讯互动刊登一定既能取得报纸的轰动效应又具有了良好的社会作用。
《海山日报》和《第一声问候》是一个整体,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采编中心的意见是,高强的公益广告放在中午上市的正报上发,而长篇通讯在《第一声问候》上发,因为稿子的内容涉及的问题十分大胆,完全适合专刊性质的报纸刊登。再则,通讯稿子提前几个小时上市,等于用新闻预告了广告,绝对可以提高广告的关注度,这样还说不定成为全国媒体首创呢!为了使这次策划做到万无一失,周望专门召开了两报负责人和采编人员参加的联席会,从各个细节都做了部署,包括今天晚上的节目。
报社这出别开生面的策划和煽情的节目把联欢茶话会的尾声掀到高潮。演出结束后,罗平安市长拉过周望悄声地说:“你这家伙的点子就是多,这可是深入人心的可持续发展呀!作为刚改版的报纸,我也应该给你做点贡献。”
周望倍感欣慰,连忙问道:“那当然好啊,只不过不知罗市长是准备给我们钱呢,还是添置设备呢?”
“你这家伙,守着报纸还怕没有钱花啊!我这次给你贡献的是一条独家新闻,不过,新闻事件才刚刚进入筹备阶段,是你们所说的预告新闻,具体内容目前还属保密。”
看周望听得一头雾水,尚进书记笑眯眯地说:“肯定是个大新闻,罗市长是做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准备喽!”这段时间以来海山日报社的工作有声有色,周望深得市上领导的赏识,尚进更是满脸的欣慰,“不过,周望你可别骄傲,我看有一家省级党报提出他们要办‘顶天立地’的报纸理念,顶天是我们党报的一贯追求,就是强化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重大决策报道;而这个立地,就要切实加强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类新闻报道,一两篇报道使老百姓满意可能比较容易,但要使整份报纸都叫老百姓满意就很难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联欢会结束时,尚进充满深情地对周望说了这样一番话。
罗平安市长果然没有食言,两个多月后向周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个诺言自然上了《第一声问候》的头条,罗市长公布的是“海山市市长的权力清单”,根据这份清单,在老百姓眼里至高无上的大市长罗平安其实只有90项法定权力(其中有8项涉及国家机密、经济机密和个人隐私不能公开)。这是市政府法制办公室逐项核实清理出来的,而理清市长权限并公布给全社会,是海山市全力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这个消息更为轰动,报社精心进行了编排,B1版上除了头条刊发这个消息外,还有一个加了边框的“82项权力分析”,分析了市长权力的两个构成部分,一是项目类别,在82项权力中,制定规章和拟定法规(草案),做出行政复议决定,防灾、抗灾,进行特殊处理的事项有35项,决定市本级预算调整草案等8项,非行政许可的19项,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审批、城市建设规划等11项,其它9项;二是收费情况,82项权力中只有3项是部门收费,都是涉及城建方面的。
在B2版上,是一张市长使用权力流程图,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市政府六名副市长最多的有21项权力,最少的仅有8项。另外,还有一张大表格,将市政府所属的51个部门清理出来的1997项权力公布出来,以接受社会监督。
报纸一出,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抢购风潮。老百姓之所以要收藏这份报纸,大概是以后有事情好拿着报纸对号入座。好多市民告诉上街采访的记者,说以后他们要再到市政府办事,从报纸上就知道哪些事情归谁管,再也不用抓瞎了。
海山市政府此举的策划和设计者便是市委书记尚进,而为何要这样做,却有它的必然性。
周望和罗平安是三年多前一起从外地调任海山的,当时他们的前任市委书记和市长都刚刚铛锒入狱。原市委书记是因为贪婪成性,凭靠手里的人事权胆大妄为,公开标明官位的价格,大肆进行卖官,被判处无期徒刑。而原市长也是欲壑难填,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他在担任市长的三年多时间里,仅违规审批土地一项便收受贿赂高达3200多万元,变本加厉地敛财的结果,是被判处了死缓。贪官市长收钱的一个特点是,无论面对谁他只是收取现金。一个房地产老板得到120亩黄金地段土地后,按照事先都说好的,每亩10万的好处费给他1200万提成,为了安全起见把钱打进了瑞士银行,可原市长见到老板拿的银行卡后怎么也不干,硬叫老板全部提取成现金。老板无奈只得执行,他们约好到省城交钱。老板雇用了保镖,分三次将钱带到事先说好的地方。原市长自己驾驶着换了假牌照的小车预先开到指定地点,然后离车躲在暗处。等送钱人一到,便电话指挥将钱箱放进他的车里,等到送钱人离去后,自己亲自做起搬运工来。由于钱太多了,不敢叫老婆知道,便另买了房子,是看起来很普通的房子,平时从来就没有人住,只是专门用来存放钱的。每次回到省城,原市长总以开会的名义躲开家人,独自和这些钞票住在一起,有时买了方便面,守着钱一端详便是两三天。他抱着票子不停地数啊,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把票子当作积木盖房子,建造他理想中的大厦。有几次把票子按照床的大小整齐地铺开,然后自己安然睡在上面,钱床是冰凉凉硬邦邦的,但他却能在无限的满足里产生出快感。整个人都被钱给扭曲了,是一个十足的贪钱的变态狂。
市长的权力没有人知道还情有可原,可市里某局的一个小干事,凭借掌管上报项目盖章子的权力竟弄到巨款就令人匪夷所思了。这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给上报项目的文件上盖章时,以每个项目800到100元的收费,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收受了60多万元的盖章费,他还在街头仅以1元钱一本的价格买了收款收据煞有介事地出具给这些要求盖章的单位。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呢?尚进认为就是因为权力不公开,暗箱操作,给官员和公务员创造了以权谋私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其实也害了这些干部。
干部有多少权力?领导知道不知道?能不能形成互相监督?于是,尚进把这个课题带到常委会上进行讨论,这样的议题即使谁有看法也不好公开反对的,惟恐别人以为是因为触动自己的利益才反对的,况且提出的人又是市委书记,所以常委会上一致通过,并决定从清理权力入手,然后进行公开,再完善运行机制,最后实施有效监督。
他们的课题在悄悄地进行,等到清理工作就要接近尾声时罗平安市长才给周望透了风声,算是支持地方党报的工作。这样的新闻,善于搜集猎奇新闻的杨阳包括那些驻站记者们是得不到的,这也便是党报的优越性。
第十五章 《牵手百姓报》
第一声问候》创刊以后,隔三差五地推出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赢得广泛读者的重磅稿子,不仅在海山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共鸣,且在省内外也产生了轰动效应。海山新闻网成为国内许多门户网站关注和合作的对象。无疑,这就好像是周望手抡大棒在杨阳头上敲了一击又一击。面对对手一发不可收的态势,杨阳只好组织骨干全力应对,他们从这个县到那个部门逐一进行搜索,还从好多的旧闻里挖掘故事,特别是社会新闻部的那些记者们,更是二十四小时待命,等待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毕竟新闻事件不能去导演和制造。短短一个月的较量下来,《牵手百姓报》的编辑记者仿佛成了点着火却没有肉和菜进锅的厨师,站在灶台前不知所措地干着急。好在此时突发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英军队捉拿的事件,无疑等于给他们这些厨师送来了原料,于是连续多天从网络上下载说法不一的文章和照片,大量刊登所谓的幕后新闻,连载“第一公子——乌代与他多少个情妇的淫乱生活”之类的文章,以求留住读者的眼球。
像萨达姆并没有阻止美英联军的长驱直入一样,萨达姆的消息同样不会给《牵手百姓报》带来卷土重来、继续称霸市场和赢得读者的机会。报纸创刊三年来,每每看到那些跳跃不停的业绩数字,杨阳的欣喜是无法比拟的,这些数字像牛市里一头高傲的牛永远充满战斗力。近半年来,准确地说是《第一声问候》上市以来,这些数字却叫他心惊胆战起来。上次,幸亏有了那些省城来的模特们帮忙,在街头临时搭起的T台上,利用她们袅娜多姿的身体,穿着薄、露、透的衣服,使出浑身的解数极尽全力贩卖女人的魅力,用身体捎带手中的报纸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还有的为了拿到专版广告收入的一半提成,悄悄地走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用床上功夫拉起广告。有了这样的苦心经营,才使报纸在《第一声问候》上市的前三个月里,发行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略微的增长,当然,这些新增加的收入还不够给请来的这些模特们开工资。可到了来年,报纸好像一辆动力和刹车一起出了问题的机动车,开始走到下坡路上且从此再没有上坡的机会,甚至连停住的能力也没有了。在前半年里,报纸的总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勉强算是持平。但到了后半年,发行状况出现了比预想的还要糟糕百倍的局面,街头零售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滑坡,到2004年10月整个发行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个百分点,发行数的降低直接影响到了经营,报社广告收入直线下滑到历史最低,临近微利保本的底线。据杨阳掌握到的资料,由于对手扩大了版面,《第一声问候》新年后的报纸价格由过去每年的155元提高到240元,实际发行量却猛增了六万八千多份,街头零售在17个县区全面铺开,每天零售稳定在二万份左右,报纸的总发行量达到十三万多份,等于在改版前七万份的基础上翻了一番。16版的报纸240元的报价,扣除纸张、印刷、发行和采编成本后,看起来似乎已没有什么利润,但哪家报纸是凭靠卖报过日子!要命的是,对手的广告收入继去年创刊后的前三个月平均达到八十万元,进入2004年的头几个月,都突破了一百万元大关,到后半年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一百四十万元左右,可谁都知道此前该报历史上最好的广告收入仅是五十四万。
海山日报社改版后的半年多时间,杨阳和他的报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压力,这样的局面他曾经预料过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不可否认,周望绝对是具有新闻天赋的人才,自负的杨阳以前就说自己是伯乐,周望是千里马,因为他曾经挖过周望这个人才。
《牵手百姓报》创办之初,从原电视报移交过来一群窝囊废,为此报社必须要从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广为纳贤,招聘一批德才兼备的记者编辑。办一张大报,不能像过去招聘记者站那些闲杂人员一样,杨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