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3828-抗战狙击手 >

第12章

3828-抗战狙击手-第12章

小说: 3828-抗战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手轻轻地拍了拍肩上的中正步枪:    
    “兄弟,咱哥俩啥时候都不分开,啊?”    
    就这么一路撤,一路窝囊气。    
    撤到昆山的时候,萧剑扬所在的305团接替兄弟部队306团,担任总掩护队,保障整个战区的部队撤退。    
    任务完成之后,他们接着向苏州转进。    
    在苏州歇了一宿。    
    半夜时分,空中传来飞机的声响。突然间,四下里冒起了好些个火花花,直蹿天空,活像过年时放的焰火。    
    紧接着小日本的飞机就开始轰炸了。    
    后来他们才听说,那些焰火是汉奸给日本飞机打的信号。    
    撤出苏州以后,他们又一路把许多个大城小镇留在了身后——浒墅关、新安、无锡、戚墅堰、常州……    
    两个多月前,51师的官兵也曾路经这些城镇。当时,他们正乘火车赶赴淞沪前线,士气高昂;当时,这些江南的城镇,就跟江南的闺女一个样儿,花枝招展。    
    可如今,鬼子的飞机已经把它们炸成八十岁的老太婆。    
    弟兄们默默地从一处处炸塌的房屋旁走过。    
    许多歪斜的屋梁上,依然冒着烟;一些坍倒的墙壁下,有沾着灰土的血水缓缓流出。    
    在瓦砾堆上忙碌着的老百姓,停下了手里的活儿。他们站在曾经是自己家园的废墟上,呆呆地注视着自己后撤的军队,一声不吭。    
    萧剑扬边走边低着头,恨不得把脑袋整个塞进钢盔里。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嘶叫着——    
    这仗咋就打成这样了哩?!    
    每个城镇的公路两旁,只要是比较完好的房屋,外墙上都会写着大大小小的字,有的是用粉笔写的,有的是用木炭条写的:    
    “XX军无锡集合”    
    “XX师武进集合”    
    “XX师句容集合”    
    ……


第二章 南京外围第二章 南京外围(5)

    伴着这些东倒西歪的字迹,萧剑扬跟弟兄们不停地西撤。    
    11月28日,他们终于在一个不大的镇子驻扎了下来。镇子名叫“淳化”。    
    这儿离南京已经不远了。    
    听上任不久的连长说,从这儿往西北方再走三十来里,就是南京城最大的城门——中华门。    
    (五)    
    南京,这两个字对于萧剑扬来说,并不陌生。    
    很早以前,他就听很多人说起过,南京是现如今的“首都”——这“首都”,大概就是老话里的“皇城”吧。    
    提起南京,平日里最爱唠闲嗑的二排长,可就关不住自己的话匣子了:    
    “说起这南京,操,可就大了去了。古时候,贼多贼多的皇老子,都把这儿当金銮殿。”    
    【唠闲嗑——聊大天,相当于四川话的“摆龙门阵”、北京话的“侃大山”。】    
    【贼多——热河一带的方言,很多。(东北话中也常见。)】    
    他半眯着眼儿,把烟屁股从嘴边拿开:    
    “光那城门,就有二十好几座!那条中山大道,操,三十多里长,天下第一啊!”    
    把烟屁股猛嘬了一口,他接着白乎:    
    “要说好吃好玩,那要属夫子庙了。操,那个热闹!裤子能给挤掉!”    
    【白乎——北方方言,讲述的意思,有点“信口开河”的味道。】    
    【中山大道——为迎送孙中山的灵柩到中山陵安葬,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28年8月,动工兴建了一条大马路,原名迎榇大道,后定名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全程约15。22公里,据说比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长街”的纽约第五大街还要长。】    
    他说得眉头都开了花,好像这些都是自己亲眼见过似的————其实,他也从来没进过南京城,这些都是从别人嘴里贩来的。    
    二排长何进财,老兵油子了。    
    王耀武在当51师师长之前,在补充1旅任少将旅长。这支部队,是由保定编练处的人马改编而来的,队伍上大多是北方人。    
    这位二排长,当年就是从热河出来当兵的。    
    【热河——民国时期的一个省,辖境包括今天河北、辽宁、内蒙古各一部分。省会承德。】    
    他是机枪射手出身。多年在枪子雨里的爬滚,他养出了一手好枪法,不管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都整得漂亮。最绝的一手,他可以用二四式重机枪演奏出曲牌《小桃红》。    
    【二四式重机枪——民国时期国造重机枪,于1935年(民国24年)研制,所以叫“二四式”。    
    马克沁水冷式,以德国的MG08式为基础,同时吸取了英国Vickers式、德国1909式外销型、俄制M1910式的部分优点,在细节上作了一些简化(比如枪架)。总体性能不逊色于德国原版。    
    该枪主要由当时的金陵兵工厂生产,该厂位于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附近。】    
    除了机枪玩得棒,他还有一大特点———见了好看的娘儿们,腿肚子就变成豆腐做的了。    
    民国23年,补充1旅在江西跟红军作战,何进财被对方俘虏过。    
    红军挺仁义,不打不骂,教育了一番,说是想留下参加红军的,欢迎;想回家乡的,欢送,还发给一块大洋作路费。    
    何进财觉得红军队伍上清苦,自己待不惯,便接了那一块大洋,走人。    
    走在半道上,他一寻思,头年,老家热河已经被日本人占了,咋回?自己除了会打机枪,旁的什么手艺都不会,咋办?    
    思来想去,他掉过头,寻了个小镇子,在个窑姐身上花光了那一块光洋,然后拍拍屁股,又跑回51师扛枪吃兵粮了。    
    【1933年,在占领了山海关、九门口之后,日军于2月17日下令开始进攻热河省。日军第6、第8师团、第14混成团旅及伪军,分三路发起攻击。    
    张学良指挥下的中国军队抵抗不力,开鲁、赤峰、朝阳、凌源、承德相继沦陷。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字,实际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    
    不过从此以后,再跟中国人打仗,只要当官的没注意,他就会把机枪枪口向上抬那么一抬。    
    在淞沪战场上,由于下级军官伤亡很大,51师从老兵里临时提了一批,充任班、排长。    
    就这么着,何进财成了305团1营2连的二排长。    
    “说起这南京城,最来劲儿的还要属……”    
    这当口,见周围凑过来听的弟兄越聚越多,二排长精神头更足了:    
    “……这最来劲儿的还要属那条河,叫秦什么河来着。那河边的娘儿们,操,长得那叫个俊!”    
    他吸了吸鼻子,半眯的眼睛也瞪开了,从里面放出光来:    
    “那帮娘儿们,脸上抹得那叫个浓!一张嘴,粉直往下掉,操,整得那河里的水都是腻腻的……”    
    抹了把嘴角冒出来的水沫沫,他长长地嘘了口气:


第二章 南京外围第二章 南京外围(6)

    “操……”    
    二排长一番神吹,让排里的弟兄都来了点儿精神。从上海撤出来后,弟兄们一直都闷头不响,无精打采。    
    这会儿,在二排长的唾沫星子飞舞中,大伙儿脸上总算见到了些笑模样。    
    萧剑扬的心里,也被整得有些痒痒。长这么大了,连东北老家的濛江县城他都没进过几回。    
    三个月前,他们在赶往淞沪前线的途中,曾经路过南京。    
    当时,他们是坐着火车,从江北一个叫浦口的地方渡江。火车车厢是搁在轮船上摆渡的。那是在夜间,船开到江心,还碰到鬼子飞机的轰炸,一场惊吓。    
    过了江,脚还没沾地,就被火车拉着朝上海赶去了。    
    如今,皇城南京就在脚边,要是能进去瞅瞅,那有多开眼啊。    
    可连里传来传去的小道消息说,部队要绕过南京,渡过长江,到江北整补。    
    听到这信儿,大伙儿的心情比较复杂。    
    淞沪战场几个月打下来,伤亡很大;撤退又撤得窝窝囊囊,一路上士气低落。如果真的能彻底脱离战区整补一下,当然好了。    
    可另一方面,到了首都的墙根儿下,却连一眼也看不成,没劲儿。    
    【整补——对战损比较大的部队进行整理、补充。】    
    11月30日,日头还没有出来,凄厉的军号声就在寒风中撕扯了起来。    
    这是萧剑扬他们连到达淳化镇的第三天。    
    弟兄们赶紧整好背包扛好枪,迅速在镇外一块不大的空场上集合。    
    列队完毕,新到任的连长,给官兵们传达了上峰的命令———    
    51师所属各部,停止后撤,就地展开防御。    
    死守南京。    
    (六)    
    “死守南京。”    
    个子不高的连长,把这四个字又重复了一遍。    
    空场上很静。    
    日头刚刚爬出来。清冷冷的白光,透过几棵干枯的麻栎树树梢,散布在一百多顶灰色的钢盔上,没有一丝暖乎气。    
    【麻栎——山毛榉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广布于我国各地,在南京附近的落叶、常绿混交林带有大量分布。】    
    清晨浓重的寒气,轻松地穿透了士兵们身上的蓝灰布棉军衣,悄无声息地挤进他们的肌肤。    
    萧剑扬站在队列中,身子骨有点儿哆嗦。    
    这南方的冬天冷得真邪乎,没雪没风的,可却有股子寒气从骨头缝里往外涌。    
    老家的长白山里,这时节早已是大雪漫天了,但好像也没这儿冷啊。    
    让他感到寒意的,不仅仅是天气。    
    “死守”,这字眼儿让他觉着不是滋味儿。    
    当年在长白山跟爹干义勇军那会儿,向来是能打则打,打不了就蹽——就像一股活水,流到哪儿算哪儿。    
    而这眼跟前的“死守”,他觉着好像是要让活水变成坚冰。    
    【蹽——偷偷溜走(在东北话中常用)。】    
    他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瞅了瞅队列中其他的弟兄。    
    大伙儿脸都绷得灰白,不知道是不是让寒气给冻的。    
    站在队列前面的连长,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二连连长毕铭成,弟兄们背地里给了他另外一个称呼。    
    他总是在军装的左上衣口袋里,插一杆很粗的黑自来水笔,还时不时地拿出来,攥在手心里。    
    正因如此,再加上他姓“毕”,所以大伙儿便暗暗地叫他——“笔杆儿连长”。    
    这位笔杆儿连长,老家四川,本是个在洋学堂念书的学生,民国23年,投考了设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被编进第二入伍生团,是为黄埔十一期。    
    1。【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我们所熟知的黄埔军校,在其发展史上,它有过多个不同的正式名称。    
    1924年在广州成立之初,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年3月,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六期、七期的校址,有黄埔本校、南京本校之分,前者位于广州,后者位于南京。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南京本校命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第二章 南京外围第二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