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参阅H。Lammens,La Syrie:précis historique(Beirūt;1921),vol。i,pp。119—120。
① Al…Ya‘qūbi,Kitāb al…Buldān,ed。de Goeje(Leyden,1892),p。339。
② 参阅Ya‘qūbi,vol。ii,p。277;T。W。Arnold,The Preaching of Islam,2nd ed。(London,1913),p。81。
③ 天启教的信徒是指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萨比教徒。——译者
① 《古兰经》9∶29;2∶101,105;3∶64—65等。
① 参阅本书第204页“马尔代帖人”。
② Aghāni;vol。x;p。99。H。Lammens in Journal asiatique;ser。9,vol。iv(1894),pp。438—439。
③ Kindi,pp。73,81,96,116,117;Maqrīzi;Khitat(Būlāq,1270), vol。ii,p。497。
④ Ibn…‘Abd…al…Hakam,pp。151—152;ibn…‘Asākir,vol。i,pp。178—180;al…Ibshīhi;al…Mustatraf(Cairo,1314),vol。i,pp。100—101。
① Abu…Yūsuf;Kharāj;pp。152—153;ibn…al…Jawzi;Sīrat’Umar;p。100;‘Iqd;volii;pp。339—340;ibn…al…Athīr;vol。v;p。49;A。S。Tritton,The Caliphs and their non…Muslim Subjects(Oxford,1930),pp。5-35。
② Ibn-Khallikān,vol。i,p。302=de Slane,vol。i,p。485。
③ 阿拉伯人把黑奴叫做‘abd(复数‘abīd),把白奴和黄奴叫做mamlūk(复数mamālīk),意思是所有物。
④ 指我国新疆的南部和西部。——译者
⑤ 阿拉伯人也把这个名词用做奴隶的名称。参阅第37章“宰海拉”。
① Maqqari,vol。i,p。148。
② Ibn…al…Athīr,vol。iv,p。448。
③ 同上书,vol。iv,p。454。
④ Mas‘ūdi;vol。iv;p。254。
⑤ Aghāni;vol。i;p。37。
⑥ Mas‘ūdi;vol。iv;p。387。参阅Jurji Zaydān;Tārīkh al…Tamaddun al…Islāmi,3rd。ed。(Cairo,1922),vol。v,pp。22以下。
① 他是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的长子。作为传说专家,他比伊本·马立克更为可靠,他所传述的传说在艾罕默德·伊本·罕百里所著的《穆斯奈德》保存下来。
② Mas‘ūdi;vol。iv;pp。254—255。
③ Aghāni;vol。xxi;p。197。
① Ibn…Sa‘d,vol。iii,pt。I,p。216。
② Aghāni;vol。iv;p。52;参看本书第339页“娱乐”。
③ 同上书,vol。xxi;p。197。
④ “赛义达”(Sayyidah)这个称号原来是用于阿里和法帖梅的后人,有“太太”的意思。
⑤ Aghāni;vol。xiv;pp。164—165;vol。xvii,pp。97,101-102。
① Aghāni;vol。xiv;p。166;vol。xvii;94。
② Ibn…Khallikān,vol。i,p。377。
③ Aghāni;vol。xiv;p。165。
④ 他们的名单见ibn…Sa’d,vol。viii,p。349;ibn…Qutaybah,Ma‘ārif;pp。101,109—110,113,122,289—290;ibn…Khallikān,vol。i,p。377;Aghāni;vol。xiv;pp。168—172。
① Aghāni,vol。x,p。60。
② Aghāni,vol。iii;p。103。
③ Ibn…Sa‘d,vol。viii,p。342。
④ Aghāni;vol。iii;p。122。
⑤ Aghāni;vol。x;p。54。
原作者:希提(Philip K。 Hitti)
来 源:中国伊斯兰在线
上篇文章:第十九章 伍麦叶王朝势力的顶点
下篇文章:第二十一章 伍麦叶人时代的文化生活
阿拉伯通史第二十一章 伍麦叶人时代的文化生活
第二十一章 伍麦叶人时代的文化生活
islamcn 2002…12…3 中国伊斯兰在线
第二十一章 伍麦叶人时代的文化生活
从沙漠里来的征服者,并没有把什么科学遗产和文化传统带到他们所征服的国家去。他们在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和波斯,坐在他们所征服的人民的讲座下,当他们的学生。他们证明了自己是何等好学的好学生!
伍麦叶人时代,接近蒙昧时期,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不断发生,穆斯林世界的社会情况和经济情况都不稳定,这些都是妨碍伊斯兰教早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但是,知识的种子,当时已经播下。阿拔斯人初期,在巴格达枝叶扶疏、欣欣向荣的文化巨树,一定生根于希腊文化、叙利亚文化和波斯文化占优势的这个先前时期。因此,伍麦叶人时代,大概说来,是阿拉伯文化的孕育时代。
当波斯人、叙利亚人、科卜特人①、柏柏尔人和其它民族的人民群众皈依伊斯兰教,而且同阿拉比亚人通婚的时候,原来在阿拉比亚人和非阿拉比亚人之间的那堵高墙,坍塌了。穆斯林的民族出身,退居次要地位,穆罕默德的信徒,都叫做阿拉伯人,不管他原来的民族是什么。此后,凡是信奉伊斯兰教,会说阿拉伯话、会写阿拉伯文的,个个都是阿拉伯人,不论他原来的民族成分如何。这是伊斯兰文化史上意味最深长的事实之一。我们说“阿拉伯医学”或“阿拉伯哲学”或者“阿拉伯数学”的时候,不是指阿拉比亚人所创造的,或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所发明的,我们所指的,只是用阿拉伯文写作的文献中所包罗的知识,著作人主要是生活于哈里发帝国的波斯人,或叙利亚人,或埃及人,或阿拉比亚人,无论他们是基督教徒,或犹太教徒,或穆斯林,也无论他们写作的材料是取自希腊的,或亚美尼亚的,或印度—波斯的,或其它的来源。
希贾兹的姊妹城市麦加和麦地那,在伍麦叶王朝时代,变成音乐、歌曲、爱情和诗的根据地,而伊拉克的孪生城市巴士拉和库法,在这个时期,却发展成为伊斯兰教世界文化活动最大的两个中心②。
伊拉克的这两个首府,原来是在回历17年(公元638年)③奉哈里发欧麦尔的命令而修建的两个军事营地。阿里曾定都过的库法城,它坐落于古代巴比伦城废墟的附近,在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邻近的希拉城(莱赫米人的首都)的。这两座城市,形势险要,商业发达,人口迅速增加,所以经过很短的时期,就变成了最富庶的城市,每座城市的人口,都不下十万。伍麦叶人曾以巴士拉为统治呼罗珊的根据地。有人说,在回历50年(公元670年),巴士拉的人口增加到三十万左右,此后不久,城里的水道共有十二万条(!)①。这个地方距波斯的边境很近,阿拉伯语言和阿拉伯语法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里开始,而且继续下去,主要是为了新入教的外国人的便利,而且部分工作是由他们担任的。研究的最初动机,是想以必需的语言知识供给新穆斯林们,帮助他们学习《古兰经》,担任政府公职,与征服者交际应酬。还有一个动机,是想维持阿拉伯语的正确性,因为在《古兰经》的古典语言和日常应用的土语之间的鸿沟日益加宽,叙利亚语、波斯语和其他语言和方言,都在败坏着阿拉伯语。
相传阿拉伯语法的创始人艾卜勒·艾斯瓦德·杜艾里(688年卒)曾生活于巴士拉城,这不是偶然的。根据著名的传记学家伊本·赫里康的传说②,“阿里曾为杜艾里制定这条原则——词分三类:名词、动词、虚词。他要求他根据这条原则写作一篇完备的论文。”艾卜勒·艾斯瓦德接受了这个要求,而且获得完全的成功。但是,从阿拉伯语法中可以看出,发展是缓慢的,经过很长时间,而且希腊的逻辑对于阿拉伯语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继承杜艾里的是赫立理·伊本·艾哈迈德,他也是巴士拉的学者,约在786年去世。赫立理是首先编辑阿拉伯语词典的,他所编的词典叫做《阿因书》(Kitāb al…‘Ayn)③。据传记学家说,阿拉伯的韵律学,是他首创的。他所发现的规律,到现在还在遵循。他的学生波斯人西伯韦(约在793年卒)曾编写了第一部阿拉伯语法教科书。这部赫赫有名的教科书的名称是《书》(al…Kitāb),自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本国人的语法研究,始终是以这部名著为基础的。
对于学习《古兰经》和注释《古兰经》的需要,引起了一对孪生科学——语言学和辞典编辑学的出现,同时引起伊斯兰教文学活动所特有的重要科学——圣训学(hadīth)的出现,圣训学是研究先知或圣门弟子的言语和行为的。《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教法典的前面和背面,即教义和教律(fiqh)的基础。伊斯兰教的教律和宗教的关系,比教律与现代法学家所理会的法学的关系更加亲密。罗马法无疑对于伍麦叶人的立法曾有影响,这种影响一部分是直接的,一部分是通过《犹太教法典》或者其他媒介而产生的。但是,这种影响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是不十分清楚的。实际上,这个时代的圣训学家和法律学家,我们所知道的只有寥寥数人,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著作流传到现在。这些学者,我们所知道的,以哈桑·巴士里和伊本·史哈卜·左海里(742年卒)二人为最有名。左海里是先知的同族,他全神贯注地做研究工作,以致忽略了一切世务,甚至“他的妻子曾发过誓,对她来说,他的书籍比三个同她对立的老婆还要坏”①。作为一位圣训学家,哈桑·巴士里是很受尊敬的,这是由于大家相信,他亲自认识参加过伯德尔战役的七十位圣门弟子的缘故。在伊斯兰教内发生的一切宗教运动,都可以溯源于哈桑·巴士里。苏非派历来都以他的苦行和虔诚为楷模②,逊尼派永不厌倦地引用他的格言,甚至连穆尔太齐赖派,也认他为自己的成员。毫不奇怪,公元728年10月10日(星期五),巴士拉全城的人民都参加了他的送葬行列,没有一个人留在城里去出席或者领导当天在清真寺里举行的晡礼,“这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没有先例的。”①
库法城的学者,是操行不坚的、非正统派的穆斯林。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十叶派,或者阿里派,他们对于阿拉伯语言学和伊斯兰教学术的贡献,是略次于他们的邻居巴士拉人的。这两个营地的科学家之间的竞争,引起了在阿拉伯语法和阿拉伯文学两大公认的学派的产生。具有红发和细腿的阿卜杜拉·伊本·麦斯欧德(约在653年卒)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传说权威的圣门弟子之一。在欧麦尔和奥斯曼任哈里发的期间,他一直住在库法。据说他曾传述过八百四十八章圣训②。伊本·麦斯欧德的一大特点是,当他传述先知的言行的时候,他浑身发抖,汗流满面,发表意见时,措辞谨严,生怕传述得不够精确③。还有一位库法的圣训学家,声望不次于伊本·麦斯欧德。他就是阿密尔·伊本·舍拉希勒·舍耳比(约在728年卒)。他是在伊斯兰教初期出名的南方阿拉比亚人之一。据说他曾听过一百五十几位圣门弟子的传述④,他所传的圣训,全凭背记,不靠记录,现代评论家很信任他的传述。舍耳比的徒弟,最著名的是伟大的艾卜·哈尼法。据舍耳比的自述,哈里发为了一件重大的使命,曾派遣他到君士坦丁去见拜占廷的皇帝。
我们在下面就要讲到,在阿拔斯人时代,伊拉克的这两座姊妹城市,在文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伊拉克的圣训学派和教律学派,在后来的发展中,不象希贾兹学派那样受到古老的保守传统的支配。
阿拉伯历史的编辑,也是在这个时代开始的。在起初,编辑历史也就是编辑圣训(hadīth)。 这是阿拉伯的穆斯林所建立的最古的学科之一。初期的哈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