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括地说起来,阿拉比亚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1)赛伯伊—希木叶尔时代,至公元第六世纪初告终;
(2)蒙昧时代(查希里叶时代),自人祖阿丹(亚当)诞生,至穆罕默德奉命为先知,这是广义的说法,但本书所用的是狭义的说法,即指伊斯兰教兴起之前的一百年而言;
(3)伊斯兰时代,自伊斯兰教兴起,以至于现在。
“查希里叶”(jāhiliyah)这个名词,通常译成“蒙昧时代”或“野蛮时代”,其实,这个名词的涵义是指阿拉比亚没有天命(dispensa…tion)、没有获得灵感的先知、没有天启的经典的那个时代而言的;因为象南部阿拉比亚人所发展的那种具有学术文化的社会,要称为蒙昧的社会、野蛮的社会,是有点困难的。这个名词,屡次见于《古兰经》中(3∶154,5∶50,33∶33,48∶26)。穆罕默德是宣传绝对的一神教的,他热望他的人民抛弃伊斯兰以前的一切宗教观念,特别是偶像崇拜的观念。因此,他宣布这个新宗教是要把过去的东西一笔勾销的。这个宣言,后来被解释成禁绝伊斯兰以前的一切观念和理想。但旧观念是很难破除的,绝不是任何人发一道命令就会生效的。
北方的阿拉比亚人——包括希贾兹人和纳季德人——他们大多数是过游牧生活的,这是与南方的阿拉比亚人不相同的。贝杜因人的历史,主要是一部游击战争史,那些战争叫做阿拉伯人的日子(ayyām al…‘Arab),在那些战争中有大量的袭击和劫掠,但很少有流血的事件。在希贾兹和纳季德两地的土著,没有自己的古代文化。就这一点来说,他们不象他们的邻人和亲戚奈伯特人、巴尔米拉人、加萨尼人和莱赫米人。奈伯特人和巴尔米拉人都是部分阿拉马化的。后者阿拉马化的程度更深一些;加萨尼人和莱赫米人,都是从南部阿拉比亚迁移到北方去的;加萨尼人的文化,是叙利亚文化和拜占廷文化的混合;莱赫米人的文化,是叙利亚文化和波斯文化的混合。因此,我们关于蒙昧时代的研究,只限于考察回历纪元前一世纪中北方贝杜因人之间的那些战争,以及伊斯兰教兴起之前,外来文化对于希贾兹土著的影响。
可信的记载,只能使我们对蒙昧时代的情况有模糊的认识。在这个时期中,阿拉比亚人还没有他们自己的书法体系,因此,关于这个时期的资料,我们所能利用的,只限于传说、传奇、谚语和诗歌;诗歌是最重要的,但这些东西,没有一种不是在回历第二世纪和第三世纪才记载下来的,与诗人所歌颂的事情,已相距二百年到四百年了。这些资料虽是传说性的和传奇性的,但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一个民族所信仰的事物,虽是虚假的,但对于他们的生活仍有同真实的事物相等的影响。北方的阿拉比亚人,差不多到了穆罕默德的时代才有了自己的书法体系。伊斯兰教以前的铭文,只发现三件:一件是在阿勒颇东南的宰伯德地方发现的,年代是公元512年;一件是在拉查的哈兰地方发现的,年代是公元568年;一件是在温木·只马勒发现的,年代在同一世纪(在奈麻赖地方发见的伊木鲁勒·盖伊斯的碑文,是原始阿拉伯语铭文,年代是公元328年,这是要除外的)。
“阿拉比亚人”这个名词,就广义来说,是包括阿拉伯半岛上所有的居民的,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这个名词,就狭义来说,只限于北方的阿拉比亚人,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他们没有参加过国际事务。阿拉伯语这个名词也有广狭两义,广义的阿拉伯语,兼指希木叶尔—赛伯伊语和希贾兹的方言,但自希贾兹的方言变成伊斯兰教经典的语言,并取代了也门方言以后,它就变成优美的标准的阿拉伯语了。因此,以后我们提及阿拉比亚人和阿拉伯语,我们心目中就只有北方的阿拉比亚人和《古兰经》的语言了。
在阿拉比亚人的日子里,各部族通常为争夺牲畜、牧场和源泉而发生敌对行为。这些战争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强悍的部族任意袭击和劫掠,让相争的部族中的斗士表现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让双方部族的代言人和诗人用毒辣的文辞互相辱骂。贝杜因人虽然随时准备作战,但他们不一定是热望敌人杀死自己的。他们的敌人,并不象他们所吹嘘的那样残忍,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才相信他们所叙述的是真情实况。沙漠里缺乏生活资料,居民常在半饥荒的情况中过生活,好战的心理,是一种常在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人口不致于过剩,大概是由于这些战争的缘故。两族间因世仇而引起的械斗,已成为贝杜因生活中最强固的一种半宗教半社会的制度了。
这些战争中每一次进展的过程,据我们所获得的报告来看,差不多是一律的。最初是几个人为边界的争端和私人的侮辱而互相殴打。于是,几个人的争斗,变成了全部族的事务。最后,由某个中立的方面出来调解,达到和平。死人比较少的部族,交出一笔赎金来补偿对方多死了的人口。参加此类战争的英雄,死后几百年,还有群众追念他们。
布阿斯战争50000492_0103_0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那是在麦地那发生的,参战的奥斯人和赫兹赖只人是两个同宗的部族,这次战役发生后不几年,穆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们就迁移到麦地那了。还有犯罪的战役(Harb al…Fijār)。阿拉伯人规定某几个月(太阴历七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不许打仗,称为禁月(Ashhur al…Hurum),这次战役发生于禁月之中,故称为犯罪的战役,参加这次战役的,一方面是穆罕默德的宗族古莱氏人和他们的盟友克那奈人,另一方面是海瓦精人。那时穆罕默德还是一个青年,据说他曾参加四次格斗中的一次格斗②。
贝杜因人的战役,当以白苏斯战役为最早,而且最驰名。这次战役延长到公元第五世纪之末,参加的人,一方面是伯克尔人③,一方面是他们的同族人台格利卜人,他们都是阿拉比亚东北部的居民。这两个部族都是信奉基督教的,都认为自己是瓦伊勒的子孙。这次冲突的起因是一只母驼,它是伯克尔族的一个名叫白苏斯的老太婆的财产,台格利卜族的族长杀伤了那只母驼,就闯下了滔天大祸④。根据战役有关的稗史,这次战役延长了四十年。在这个期间,双方互相袭击,互相掠夺,诗人们尽量地煽旺战争的火焰。这种互相残杀的斗争,延长到525年前后,才告结束,虽是由于希拉的国王孟迪尔三世的调解,但那是在双方筋疲力竭之后才实现的停战。台格利卜族的领袖是库莱卜·伊本·赖比阿和他的弟弟英雄诗人穆海勒希勒(约在公元531年卒),伯克尔族的领袖是哲萨斯,这几个人的名字,在所有说阿拉伯话的地方,仍然是很熟识的名字。穆海勒希勒变成了仍然流行的传奇故事《冶游郎的故事》(Qissat al…Zir)中的冶游郎。
达希斯和加卜拉战役,是异教时代最著名的大事,差不多与白苏斯战役同样驰名。这次战役发生于中部阿拉比亚,交战的是阿卜斯人和他们的兄弟部族左卜彦人。相传盖特方是这两个部族共同的祖先。这次战役,是左卜彦人不公正的行为所引起的。阿卜斯人的族长有一匹公马,叫做达希斯,左卜彦人的族长有一匹母马,叫做加卜拉;两匹马赛跑,结果达希斯该得锦标,左卜彦人却不承认,以致引起争端。这次战役,爆发于第六世纪后半期,在白苏斯战役和平解决之后不久,断断续续地打了几十年,一直打到伊斯兰教的时代①。安泰来(公元525—615年前后)就是在这次战役中以诗人和战士著名的,他在阿拉伯的英雄时代的地位,仿佛荷马史诗中的阿基利。
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民族象阿拉伯民族这样能热情地赞扬文艺,而且为口头的或者书面的文艺所感动。任何一种语言对于本民族的精神所能发生的无法抗拒的影响,好象都没有阿拉伯语这样强烈。现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等大城市里的诗歌朗诵和古典语的演说,一般听众虽不能十分了解,但常常为之激动到极点。节奏律、韵脚、音调等,对于他们都会起很大的作用,故被称为“合法的妖术”(sihr halāl)。
典型的闪族人——阿拉比亚人——没有创造或者发展他们自己的什么伟大的艺术。他们的艺术家的天性,只能凭语言而发挥出来。倘若希腊人夸耀自己的雕像和建筑,那末,阿拉比亚人在自自的长诗(qasīdah)里,希伯来人在自己的诗篇里,已发见了自我表现的更巧妙的方式。阿拉伯的谚语说:“人的优美,在他的口才之中。”有时代较晚的阿拉伯谚语说:“智慧寓于三件事物之中:佛兰克人的头,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舌头。”①在蒙昧时代,必须能以散文和诗歌来有效地、文雅地表情达意,而且会射箭和骑马,这样才配称为“全才”(al…kāmil)。阿拉伯语具有特殊的结构,故对于简洁的、锐利的、警语式的文体,是很适用的。伊斯兰教曾充分利用了阿拉伯语的这种特征,和阿拉伯民族的这种心理特点。《古兰经》的文体和结构,都具有一种绝妙性(i‘jāz),穆斯林们曾以此点证明自己的宗教是真实的。伊斯兰教的胜利,有几分是一种语言的胜利,特别是一部经典的胜利。
阿拉伯文学的英雄时代,包括蒙昧时代,并且自公元525年延长至622年,这个时代的作品,保存到现在的,有一些格言,有一些传奇,诗歌特别丰富,这些作品,都是在伊斯兰教较晚的时期中才编辑成册,流传四方的。与科学有关的文章,保存下来的,只有一些妖术的、气象学的和医学的公式。我们从格言可以窥见一般人民的特性和他们的经验。古代的格言,据说有些是哲人(al…hakīm)鲁格曼所说的,这个哲人是一个阿比西尼亚人或者是一个希伯来人。我们从传说可以知道,蒙昧时代曾出过几位聪明的男人和女人,例如艾克赛木·伊本·赛伊菲、哈吉卜·伊本·左拉赖和胡斯的女儿杏德。我们在麦伊达尼①(1124年卒)的《谚语集》(Majma‘al…Amthāl)和丹比②(786年卒)的《天方谚语》(‘Amthāl al…‘Arab)里可以找到伊斯兰教以前的这种谚语文学的标本。
在蒙昧时代的文学中,散文没有什么好的代表作品保存下来,因为书法的体系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我们仅有很少的几篇东西,主要是传奇和传说,都是在伊斯兰教时代编辑成的,看样子是从比较古的时代传下来的。这些故事,大半是关于宗谱(ansāb)和上面已讲过的各部族间的战争的故事。阿拉比亚的宗谱学家,象他们的同胞——阿拉比亚的史学家——一样,有一种惊人的幻想力,他们的幻想,毫不困难地跨过了许多空谷,填满了许多空处;他们用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给我们一个连续的记录,是自亚当(阿丹)说起的,在更谨慎的叙述中,则是自以实玛利(易司马仪)和亚伯拉罕(易卜拉欣)说起的。伊本·杜赖伊德的《语源学》(Kitāb al…Ishtiqāq)③和伊斯法哈尼(公元967年卒)所著的包罗万象的《乐府诗集》(Kitāb al…Aghāni)里,有许多关于宗谱学的极宝贵的资料。一部分有韵脚的散文,也保存下来,据说是伊斯兰教以前的卜辞。
用诗歌来表情达意,这是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比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