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看红楼 >

第32章

看红楼-第32章

小说: 看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三春”(迎春、探春、惜春)自然不及她这个“初(元)春”。“二十”是虚指,并非刚刚二十岁。元春应当是十五六岁被选入宫,回来省亲时约二十一二岁,贾府出事时她大约二十四五岁。


第三部分:香麻泼酸毒五辣俱全贾府败落与宫廷有关

    二是“虎兕相逢”指什么?    
    脂本系统中只有己卯本与梦稿本是“虎兕”,庚辰本及其他脂本和原来通行的程本都是“虎兔”,因此就出现了大不相同的理解。“兕”是犀牛类的猛兽,虎为兽中之王。因此有的主“虎兕”说者认为,贾府本来因为有元春在,依靠皇家,所以显赫无比。但在宫廷斗争中,象征觊觎“虎”位的政治集团与象征“兕”的政治集团相斗,结果祸及贾府。其原因与皇帝去世或元春去世有关。    
    主“虎兔”说者有多种意看法。有的认为,康熙死于1722(壬寅,虎)年,而雍正正式即位为1723(葵卯,兔)年。因此暗示康熙死与雍正继承皇位引起的政局变动,使曹家命运发生巨大变化。有的则认为,“虎兔相逢”是指卯年寅月或寅年卯月。也有的认为指皇帝生肖或元春生肖。还有其他说法,恕不一一。    
    不过有一点大家是一致的,即“虎兕(兔)相逢大梦归”这句话里隐藏着贾府败落与宫廷有关的原因。    
    我对《红楼梦》的版本毫无研究,所以不知究竟“虎兕”对还是“虎兔”对。我也同意此话暗示贾府败落是因为元春一死贾府就失去靠山,“树倒猢狲散”。这里确实与康熙去世后曹家不久就败落有关,这是曹寅生前最担心的,所以多次提到“树倒猢狲散”。不过我不大赞成把小说佚稿中的元春之死想得太复杂,以为影射这个,影射那个。重要的不是死在宫中或外地,而是是非正常死亡。我认为元春就是死在宫中,属于正常死亡,如病死之类。清史中关于后妃、皇子因病早夭的记载比比皆是。若是非正常死亡,那么贾府遭到的打击将不仅仅是抄家了。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有一个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贾政说谜底是炮竹。脂批在“成灰”句后说:“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脂砚斋是深知曹雪芹及其家事者,从这条批语我们可以知道,元春决不会直到三十多岁当时已属半老时才得宠,而是二十左右;但得宠没几年就夭折,是寿终正寝,而不是死于非命。所以才说“奈寿不长”。从判词和《红楼梦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春有一个从“眼睁睁”即还活着到死亡“已入黄泉”的过程,阴阳间隔,所以才说“望家乡,路远山高”,并非死在外地。曹雪芹在撰写《红楼梦》中确实使用了一些他家的素材,其中有些内容和人物有比较明显的原型。但是《红楼梦》是小说,不是传记。所以总的说来,我不赞成过多地猜测。推论的结论至多只能再用一次进行新的推理,但不能将结果建立在没完没了的推理和推测上,那样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当然,作为自娱娱人,多作些推测也无妨。    
    元春是曹雪芹按照理想后妃的形象来塑造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仅十七至十八回正式出场一次,加上二十二回自宫中传出灯谜,二十三回提到她在宫中将那天游幸大观园时的题咏编次和降谕让宝、黛、钗等进园居住,二十八回赏赐的端午节礼等各几行,也不过三、四次而已。但是给读者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她对弟妹的慈爱,对祖母、父母的孝顺,都令人感动。最重要的是,小说多次写到她对这次接待奢华的不安:“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慢慢叹息奢华过费”;在游园时又关照“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临别前又殷殷叮嘱:“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曹雪芹如此突出元春对“奢华”的不安,除了她本人的修养比较崇尚节俭外,也表现出她确实明“辨是非”的一面。她明白,仅靠自家的俸禄与其他收入是很难短时间修建这么大的园子并维持这么大的开支的,万一有其他问题,就麻烦了。自己得宠时还好办,而一旦死了,那就难以收拾。所以才托梦爹娘及早抽身退步。


第三部分:香麻泼酸毒五辣俱全贾蓉菊花诗

    富有才学是曹雪芹赋于元春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元春将“有凤来仪”和“红香绿玉”分别改为“潇湘馆”和“怡红快绿”,又将后者改为“怡红院”,都更加高雅。她点评众姐妹之诗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十分正确。而说实际上是黛玉为宝玉捉刀的那首《杏帘在望》为宝玉所作几首之冠,更是眼力非凡。也可证明黛玉“胡乱作”的那首五言律诗《世外仙源》实际上比宝钗的那首要好。只不过由于宝钗和贾府的关系比黛玉和贾府要略远一点,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客人优先的习惯,所以元春说“薛林”而不说“林薛”罢了。    
    就艺术形象本身的思想意义来说,元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宫廷生活的否定,和对妃嫔制度扼杀人性的严厉批判。乍一看,贾府出了个贵妃,荣耀无及;元春身为贵妃,位极人女,都是无数人家羡慕不已的。只要看看元春省亲活动本身之隆重,之显赫,就足以令人赞叹艳羡了,更何况还为此专门建了一个大观园呢。可是我们变换一个视角,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大观园耗资钜万不必说了(当然,这是曹雪芹借机为宝玉等创造一个活动舞台)。只要看看如此兴师动众地折腾了几个月,贵妃元春在家呆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了。十四日,包括贾政在内多少人,“这一夜,上下同不曾睡。”到了第二天,“至十五日五鼓(即凌晨三至五时),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可以想见他们要几点起来。“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足足等了几个时辰,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太监,一问,说:“早多着呢!未(13~15时)初刻(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约14分半钟),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17~19时)初刻今年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19~21时)初才起身呢。”总算到了晚上,来了。在这阔别多年的家和为她专门修建的大观园待了多久呢,太监说:“时已丑(凌晨1~3时)正三刻,请驾回銮。”也就是说,元春在家的时间是从晚上七点多到半夜两点半的样子,总共七个多小时。她说的话不多,却有几句堪称名言,意味深长。一句是祖孙、母女见面时“三个人满心思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凤姐和迎探惜三姐妹也都在一旁“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祖母和母亲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而父亲贾政只能在“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齑,切碎的腌菜,泛指生活贫苦)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元春话虽不多,却极其深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一句,就将宫廷礼法森严到不近情理至极的残忍写了出来。要知道,受这种严厉礼法限制的决不仅仅是贵妃一人或是妃嫔,还有数以千计的宫女!而且父女相见还要隔着帘子,令人感慨不已。享受天伦之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身为贵妃,竟不可得!曹雪芹的《红楼梦》最看重的是人间真情,而皇家礼制竟连最起码的家人天伦之乐都不顾,曹雪芹的批判矛头所向,就可以想见了。    
    元春这个人物出场虽少,但是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不小。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曹雪芹创作的独具匠心,学习如何用尽可能少的笔墨表现尽可能丰富深刻的内容。首先,元春形象使贾府生活与宫廷相连,为宫廷斗争与贾府败落的牵连创造了条件,从而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作品的社会意义。其次,元春省亲为大观园这个必不可少的场景出现提供了可能并成为现实。因为这些少男少女只能活动在一个基本封闭却又十分巨大的优美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只能由专门为贵妃元春省亲而建的大观园来承担。否则建这么大的园子就是严重违制,要问罪的,而且是“僭越”的大罪。再说也不可能建成这种格局的园子(详见本书《大观园没有原型》)。再次,形象本身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天子被认为是天之元子,即长子。贾府四位小姐皆以“春”名,元春之名虽因生在大年初一而取,且在女孩大排行中又最长,但更重要的是,她贵为帝妃,位极人女,可谓天下第一女人(元女)。连她都未能避免悲剧命运,足见普天下的女性确实都“原应叹息”了。    
    贾蓉菊花诗    
    周思源看红楼《红楼梦》中的小人物《红楼梦》虽然写了好几百人,但是有些人只是一个艺术符号,表示在场的还有某人。比如秦可卿出殡中提到的不少人就是。成为艺术形象的有100多人,给读者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有80个左右,其中有专家为一个人物专门进行评论的超过30个,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    
    《红楼梦》中写了几百个人物,如果从人物在作品中的比重而非社会地位来衡量,那么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母这几个可算是一等人物,而王夫人、贾琏、贾珍、贾政、袭人、晴雯、平儿、鸳鸯、探春、史湘云、李纨、秦可卿、赵姨娘、贾赦、邢夫人等可算是二等人物,剩下的就是三、四等甚至是不入流的等外人物了。    
    翠缕    
    和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三等人物截然不同的是,曹雪芹笔下的这些三等人物经得起读者进行一等分析,这是因为曹雪芹用了一等力气在写三等人物。这些小人物虽然出场极少,但是惜墨如金的曹雪芹充分利用这一点难得的机会,或以行为,或以话语,将人物个性中最富于特色之处勾勒出来,从而使读者留下比较难忘的印象。如果把《红楼梦》的多重复合性主题比作一个庞大星系的核心,那么贾宝玉、王熙凤、贾母则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旋转的由众多人物组成的星系中的三颗巨大恒星。林黛玉、薛宝钗等,贾琏、平儿等,王夫人、贾政等,则分别是围绕着他们旋转的行星。而许多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如金钏之于王夫人,司棋之于迎春。这个星系还有一些小行星和慧星,他们虽然只能算是三、四等甚至是等外人物,但由于曹雪芹的精心设计,他们的偶尔出场不仅反射了恒星或行星的光亮,而且在划破夜空的一瞬间,还为人们带来了属于自己的信息和光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