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欧罗巴的苍穹下 >

第9章

欧罗巴的苍穹下-第9章

小说: 欧罗巴的苍穹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成体系,共同进退,再演练各队之间的配合,形成阵法。阵脚移动灵活,后列队伍随时换上替换疲惫士兵,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用兵的风格。军团侧翼还配有机动性强的骑兵保护,及时增援,呈现了混编军团的格局。    
    罗马的征服史并非一帆风顺。公元前390年就曾被呼啸而来的北方高卢人突袭,罗马城陷落竟达七个月之久,几乎亡国,最后落到用黄金将城市赎回的窘境。当罗马以地区强国的身份参与地中海区域的政治角力时,即刻面临更残酷的考验。公元前264~前146年,罗马和迦太基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书写了战争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篇。    
    (注:布匿战争——得名于腓尼基人的拉丁名称布匿克斯(punicus),而迦太基国就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迦太基是垄断地中海西部贸易的海上强国,拥有本区最大的海军,实力远达非洲西北部、西班牙南部、撒丁、科西嘉和西西里岛西部。当罗马人不再满足于陆地疆域而打算染指海权时,两强间的冲突便势不可免。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中,旱鸭子罗马人并不避短,毅然将主战场选择在了敌人擅长的大海上。他们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迅速建设海军,并在战船上设置了别致的乌鸦吊桥,钉住敌船后投放士兵,发挥自身陆战优势,以甲板上的战斗制胜。而迦太基的传统舰队冲角战法无用武之地,于是失去了制海权和西西里岛。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中,军事天才汉尼拔(Hannibal)以西班牙为基地重振旗鼓,统率包括战象在内的奇兵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无人能偃其锋,一度令罗马城危在旦夕。然而罗马同盟的忠诚使汉尼拔不能在当地获得增援补给,无力策动决战。罗马军恢复元气之后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渡海反攻北非迦太基城,汉尼拔只得返国驰援,仓卒之下终遭失败。罗马又一次拖垮了对手。公元前201年迦太基被迫缔结屈辱和约,领土、经济和军力均被严重削夺。汉尼拔被迫远走海外,服毒自尽。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年)是一次纯粹的侵略毁灭战争。因为迦太基经济的复苏引起了罗马政客的惊恐不安,为了永除后患而再次兴兵,迦太基陷落后被抢掠焚毁,罗马人又将焦土深翻并撒盐,以确保不会再有城市于此兴起。迦太基被俘获人口则悉数远卖他乡为奴,迦太基古国于是从尘世中被彻底抹去了痕迹。)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第一节 七丘帝国(3)

    大战的连番捷报令罗马人在荣耀和欢庆中举国若狂,军队凯旋礼上展示的丰厚战利品和无数奴隶令他们欲壑难填,开疆拓土提供的无限机会和惊人财富更教野心家们跃跃欲试。罗马遂在成为地中海头号强国的同时,化身为穷兵黩武、侵略成性的国度。灭掉迦太基后,他们就马不停蹄一路向东,并吞了亚历山大帝国遗留下来的马其顿王国和塞琉古王朝的叙利亚,最后于公元前31年征服了托勒密王朝的埃及,至此,罗马接管了东方几乎全部希腊化国家。与此同时,伟大的尤里乌斯•;恺撒完成了战功标炳的西征,平定了相当于现在法国地区的整个高卢,并且将罗马的影响力扩张到日耳曼地区及不列颠岛上。    
    在对巴尔干和地中海东部的希腊文化中心地带的征服中,罗马人和高度发展的希腊文明发生了直接交往,并从那些作为人质和奴隶而被带回罗马的风度翩翩的聪颖希腊人身上领略到一个全新的精彩世界。从此眼界大开的罗马上层社会效法希腊蔚然成风,或是延请希腊人做洋家教,或是送子弟去雅典或罗得岛留学,到当地学校去学哲学。能够如此虚心下气向败军之国扣教问学,罗马人宽广的胸怀和眼界的确值得击节叹赏。罗马文学始终追随希腊文学的步点,以致无法将前者逾越。希腊风格对罗马城市外观的影响至深,各种柱式都得到了认真继承和贯彻,作为主要装饰品的雕塑也按照希腊经典作品一丝不苟地加以仿制,以至于当大多数希腊原作湮灭不传的时候,如今只能从罗马复制品中追寻最初的风采;正如著名的米隆的《掷铁饼者》雕像。此外,作为贪婪的学习者的罗马人同时也是不畏艰险的传播者,随着军团的推进和殖民城市的扩散,他们也将古典文化带给了高卢人、日耳曼人、不列颠人和伊比利亚人。    
    (注:米隆的《掷铁饼者》——米隆(Myron)生于公元前492年,长期在雅典工作;擅长以青铜雕塑形神兼备地表现运动中的准确姿态。传说他为雅典卫城塑造的青铜牡牛雕像由于乱真而招惹来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马,竟引起真马的嘶叫。可惜他的原作都未传于世。“掷铁饼者”原为青铜所制,现在所看到的只有罗马人的大理石复制品,作品中人体达到了激烈动态和平衡稳定的高度和谐统一,瞬间的静态捕捉中蕴含无限动势,单纯中富于变化,成为后世雕刻表现运动姿态的经典范例。)    
    扩张和掠夺的狂热伴随着的是风气的转变。早先源于农耕传统的节俭勤勉风习被弃之蔽隅,取而代之的奢侈炫耀的时尚鼓动着贪欲升温和道德沦丧;早期共和国宽容大度的风貌亦不复可见,在新的边疆行省里面,总督和官员横征暴敛、为所欲为。在大田庄主迅速暴富的同时,大批农民因破产而流离失所,只有去当雇佣兵搏命战场,或者流落城市街头与乞丐、牲畜为伍。时人曾对此形象地加以评述,“罗马已成了这样一个城市,在那里,情妇的价格高于耕地,一盆腌鱼的价格高于耕地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奴隶们多数过的更是难以想像的悲惨生活,他们整日戴着枷锁镣铐在恶劣环境里从事最繁重的劳动,全无尊严的他们仅仅被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等到被榨尽了血汗无法劳作之后就被残忍抛弃听任死亡,毫无希望的生活却还要被其后代们生生世世延续下去。灭绝人性的恶政积累了巨大的矛盾应力,零星不断的奴隶暴动终于由公元前73年的斯巴达克大起义完成了总爆发,迅猛之势一度撼动了罗马国家大厦。不过最后奴隶们仍然未能扭转自己的命运,斯巴达克阵亡,通向罗马的大道两旁竖立的蜿蜒无尽的十字架上钉满了其追随者的尸体。    
    在日益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原有的城邦共和制已经无法在广大疆域中维持政治稳定,大局呼唤强力人物以独裁手段加以平靖。最佳的候选人物当属那些因征服战争赢得无限荣誉和权势的军事将领。在他们实现无限权力道路上的障碍,除了作为直接竞争者的其他将领外,就是唠叨不休的元老院了。等到雄才大略的尤里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通过征服高卢实现了显赫威望并且掌握了最强大的军队之后,看到排除障碍的时机已然成熟。公元前49年他挥师返回意大利,击败元老院的军队并进占罗马,成为国家的唯一主宰。恺撒踌躇满志地把玩着手中的权柄,还没有想好如何去享用胜利果实,却于公元前44年被共和派谋刺于元老院阶前。    
    恺撒死后,罗马陷入权力争夺的混乱,其中两派主要力量分别是他的养子屋大维(Octavian)和他的副手马克•;安东尼。公元前31年,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及其情妇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Claopatra),从此独揽朝纲。元老院加他以奥古斯都(Augustus,意即神圣)的尊号,后来又被人众呼为恺撒,于是他已成为事实上的第一任皇帝。而此后他的继承人都被敬称为恺撒,这就成为了罗马式的皇帝称号。至此,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期。


第二章 欲望豪筳——古罗马,天堂与地狱并陈的人间第二节 永恒之城

    罗马这个概念有惊人丰富的内涵层次,这要归咎于罗马国和罗马城之间的特殊微妙关系,罗马国家最初即等同于罗马一城,即便是后来疆界远达天涯之后,国家所辖的万城都敌不过这一城的光芒,而国家最终的败亡也是以这一城的倾圮为标志的。所以可以说,罗马城的兴废荣辱浓缩了罗马国家的沧桑历程,罗马国的历史相当程度上也就是罗马城的历史。罗马城宽容开放,包纳百川,当年帝国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从中央官员到戍边士兵,都会骄傲而坦然地说,“我是罗马人。”同时我们却难以设想唐朝西域凉州的赶驼人会自称为长安人,正如波旁王朝时期的法国科西嘉的乡村牧师不会自称为巴黎人一样,这就是罗马与世界其他都市的区别所在,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永恒之城的原因吧。    
    罗马城在几乎整个罗马史中都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聚集了全部最高管理机构,吸纳了来自全国的财政资源,加之每次战役获胜之后都要在罗马的中央广场举行盛大的凯旋礼,陈列掠夺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和奴隶俘虏。而这些货宝和劳力大都留在了罗马,成为世代大型公共工程有力的社会资源保障。    
    罗马建立在七座小山丘上,由北向南分别为Quirinal、Viminal、Esquiline、Capitoline(卡匹托尔山)、Palatine(帕拉丁山)、Caelian、Aventine。罗马建城的选址其实令人费解:山顶虽可居高临下,但是七座小山都不算险峻,最高的帕拉丁山也只有海拔50米,基本上无险可守;另一方面小山虽不高,但是凑在一起却使得地形起伏,甚少可以方便建设的平地;台伯河虽然有航运之便,理论上也提供了近便的出海口,但是它并非宽阔通畅的大河,每年的汛期又留下了大片的沼泽地。从工程学角度来说,罗马实在不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自然困难令罗马人没有懒在城墙里面守御的安闲机会,反而在形势所迫之下勇敢地走出去,以攻为守,到更广大的空间尺度中去实现自己的未来。如此看来,罗马城本身的局限倒是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罗马的创造者罗穆路斯选择了山顶宽大的帕拉丁山为中心城址,而三面悬崖的卡匹托尔山则用来建神殿。当小丘上住满了人后,首位商人王塔克文纽斯(Tarquinius)主持修建了大下水道系统,不仅排干了河边的沼泽地,同时也解决了日用污水的排泄,将罗马从百多年的恶臭中解放出来。由沼泽地改造的空地做为公共场所,为将来的竞技场和罗马广场(Forum Romanum)提供了场址。塔克文又重新规划了街区,将简陋的小泥房改建为有门窗和房檐的房屋,此外又在卡匹托尔山上修建了主神朱庇特的神殿,罗马于是初具都市雏形。第二个商人王塞尔维兴建了被后人称为“塞尔维城墙”的新城墙,将七小丘全都囊括在内,至今我们仍可看到其遗迹。屋大维掌权后,大兴土木,兴建了恺撒纪念堂、屋大维柱廊等公共建筑,除了修复大批神庙和剧场外,又在城里添置了许多水井和水池,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延烧九日的大火,全城三分之二被毁,据说这是当时的暴君尼禄(Nero)为了得到兴建宫殿花园的场地而蓄意纵火导致的,事后他又以基督徒做替罪羊加以大肆迫害。而在观望惨烈火景的时候,他居然还兴致勃勃地弹琴高歌,真算是古典版的焚心以火了。不论此说是否信然,劫后大片的空地令尼禄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