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

第11章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第11章

小说: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一大早,我们又再次上路,车队浩浩荡荡向到达珠峰前的最后一站——定日县进发,那里是真正的珠峰脚下。由于沿途正在修路,我们不得不取道谢通门县,日喀则至谢通门县路途较为平坦,而谢通门县到定日这一段路程则尘土飞扬。途中要经过上百公里险峻的山路,经过拉孜县城,并且要翻过海拔5220米的加措拉山口,进入珠峰自然保护区。  一路上从车里向外望,偶尔有当地牧民赶着羊群从车旁经过,还热情地用藏语向我们打招呼,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车队停在一座小村落前路餐。村子里刚放学的孩子围拢上来,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向我们询问能否送些铅笔,有些孩子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们,嘴里喊着“Pencil”(铅笔)。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后一处小溪旁开始路餐。几乎全村的人都围在我们周围,热情地将自家毛毯给我们垫在身下,村里一位年近70岁的老婆婆还为我们敬上热腾腾的酥油茶。  在海拔5220米的加措拉山口,我们见到飘扬的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为雪峰增添了无限的风光。这样鲜艳绚丽的色彩属于西藏,属于这片神奇的土地。无论是妇女的裙衣还是发饰,抑或是玛尼堆上的经幡,藏族人家院落的外墙,无一不是用各种艳丽夺目的颜色。也许正是外界环境的恶劣、寒冷、严酷让人们从色彩上去寻求温暖、绚丽,从而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  珠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的心砰砰的跳,不仅仅是因为海拔在提高,更是有近乡情怯的感觉啊。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2)(图)

俯瞰协格尔镇 老鹰摄    

  当天下午我们到达定日县城,入住珠峰宾馆。第二天我们将在定日县城的协格尔寺开展垃圾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  定日县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定日藏语意为“定声小山”。传说一位喇嘛掷石,“定”的一声,落在该地。后来在该地小山上修建了寺庙,即取名定日寺。定日县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驻地设在协格尔乡的协格尔村。后来协格尔建镇,成为定日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该县属于喜马拉雅高山地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定日县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绒布寺、协格尔曲德寺等风景名胜近年来相继对外开放,前来探险、旅游者络绎不绝。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与之并立的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遥遥相望,称之为姊妹峰。  我在1998年登卓奥友的时候曾经来过定日,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留下了许多回忆。这个地方也是所有珠峰探险者的大后方,是个安宁祥和的地方。  协格尔是一个山谷中的小镇,所谓小镇,就是在小河两边散落分布的几十幢房子,这里海拔约4300米。当夜的寒冷让我们领教了定日高海拔的低温,大家都穿着衣服盖上了所有的被子。早晨,拉开窗帘晴空万里。但依然感觉外面气温很低,大家相互提醒着不要感冒。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3)(图)

在依山而建的协格尔曲德寺 姚哥摄    

  简单的早餐过后,队员们驱车前往目的地——海拔4400米的协格尔曲德寺,进行环保清扫活动。这是我们到达珠峰大本营进行清扫前的最后一次体能适应。曲德寺,位于协格尔半山腰,始建于13世纪,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寺。  下车一抬头,看到了雄伟而险峻的协格尔寺。整个山势非常陡峭,坡度几乎有70度,顺着石片铺就的45度“之”字形的山路,队员们开始了艰难的爬升。从山脚看来,山峰并不很高。在海拔4千多米的地方,哪怕是小小的山,都会消耗巨大体力。每向前迈一步,都能听到自己大声喘气的声音。  协格尔曲德寺的规模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据说它曾经的规模不亚于扎什伦布寺,但文革中很多建筑都遭到毁灭性破坏。目前我们看到的寺庙仍然不小,顺山势往上爬了很长时间,穿过一个个殿堂,以为快到尽头了却被告之还早得很呢。抬眼上望,果然只到一半的地方,上面还有散落的殿堂和更多的断壁残垣。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4)(图)

协格尔曲德寺的规模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姚哥摄    

  有意思的是,寺院的门口居然挂着一个废弃的氧气瓶,半米多长,年代久远已经锈迹斑驳,是哪支登山队留下的已不可考。大家惊讶之余纷纷猜测其用途,去年就来过此地的王骥告诉我们,这氧气瓶被当作钟来敲,每天到一定的钟点,就有喇嘛来此敲响这口“钟”,告诉僧人们该吃饭了,该念经了等等。原来如此,这怕也是珠峰脚下寺庙的独有特色了吧。  沿途大家注意到山路两边有非常多的垃圾,塑料袋、铝制饮料罐、铁皮手电筒、矿泉水瓶、塑料胶鞋,甚至还有废弃电池。如果没有人清理,它们至少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降解,更重要的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山路大部分是石阶,边上是深深的沟。因为风吹,很多垃圾是集聚在沟里的。  寺院中垃圾并不多,我们和喇嘛一道清扫干净后,拾级而下,开始清理山沟里大量的垃圾,这是多年无人问津的“死角”。我边上是新京报的记者王宇,他没有戴手套,就直接用双手插到厚厚的垃圾层下面,捧起沾满尘土并且散发着腐臭的垃圾装入我手中的垃圾袋里。此时,大家都忘了这是在4300米的地方,非常卖力地一次次蹲下去又站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这一天艰苦的劳动,很多人付出了代价,但没有人后悔。这一行有太多让人感动的故事。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5)(图)

晨晨在晓林姐扶助下爬上去捡垃圾 安东摄    

  很快,一个垃圾袋就装得满满的,于是一个袋子又被传上来。由于山沟非常狭窄而陡峭,积存的垃圾很多,大家只能一边注意脚下可能滑落的碎石,一边尽可能地弯腰捡起所有的垃圾。不多会儿,所有的垃圾袋都几乎装满了,于是只能用脚拼命把垃圾向下踩,希望尽可能多装一些。有人甚至在破胶鞋里塞满垃圾再塞入垃圾袋,以节省空间。晨晨看到3米高的峭壁上有一个塑料袋,还在晓林姐的扶助下运用攀岩技能爬上去把它摘了下来。  很快,队员们大汗淋漓,喘息声越来越粗重,最后拖着满满的垃圾袋下山,集中在一起堆成一堆。看着这样的劳动成果,大家虽然疲惫但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感到我们的力量有限,希望用我们的行动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参与到环保当中来,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第二部分协格尔的垃圾河(6)(图)

协格尔触目惊心的垃圾河 姚哥摄    

  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山下,我们看到了流经整个镇的协格尔河,那简直就是一条垃圾河!近乎干涸的河床里充满了各种颜色的塑料垃圾袋,一条溪水从这些垃圾中流过。我们甚至看到一个藏族妇女竟然在这样的溪水边洗衣服,她旁边还蹲着她的儿子,母亲佝偻着在河里费力的清洗着衣服,不知道这样的河水对他们的身体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而她那视若无睹的专著让我们心里涌上阵阵的悲哀。  定日县总人口为5万,居住在协格尔镇协格尔河旁边的城镇人口差不多有上百户,从河里的垃圾种类来看,基本都属于生活垃圾。看来尽快提高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和政府管理部门加强污染控制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将来有一天这条河就会变成臭水,到那时再来治理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第二部分赛马会(1)(图)

清秀的赛马会骑手 姚哥摄    

  我们这群志愿者也真是幸运的人,可能是我们的行为感动了苍天呢。此行随队向导西藏登山队的金巴告诉我们,当天幸运地赶上了当地盛大的赛马会。  赛马是古往今来藏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运动,是他们生活中娱乐的主要部分,一年之中凡是大型的节日都有赛马,反映了西藏的民风民俗。爱马是牧民的天性,在他们眼里,马是最干净的生命,“马虽然长着畜牲的毛皮,却具有神的灵气和感情”。  我小的时候附近有个军马场,每每看到英姿飒爽的骑兵骑在高头大马上飞驰而过的时候,就会羡慕得流口水。附近镇上的农民也有养马的,于是央求父亲买一匹小马来给我养,父亲当然是没有答应。我对于猫啊,狗啊,兔啊,鸽子啊,这些很多人养过的动物从来没有想养的兴趣,惟独对于马,想拥有一匹小马的想法在童年时期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赛马场的位置就在县城东侧的宽阔广场,从城区穿过不足1公里的田地就是了,我们从寺庙正好居高临下可以看到。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


第二部分赛马会(2)(图)

马上射箭 安东摄    

  捡完垃圾,我们来到了赛马场。赛场上有十多个骑手组成的马队,赛手们身着金黄色的藏袍,头顶鲜艳的垂着红缨的帽子,背着叉子枪,显得格外英俊潇洒。他们的坐骑大都是红色或褐色的,用彩饰的毡子做成马鞍,马的屁股上垂下刺绣的花毯,马尾巴上都系满了彩带,有的还在马额上插上彩花。  其中有一个骑手,长得非常清秀,以至于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个女孩子呢,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个男孩子。有不少队员抓紧机会去和这位清秀的骑手合影,他骑在一匹黑褐色的马背上,看见我们的相机镜头只是略带腼腆的微笑,非常友好。一转身,他们骑在马背上又飞驰到赛马场那边去了。  我们到的时候他们正在举行特技赛,有马上拾哈达、马上射击、马上拔旗、马上斩旗杆等项目。草原上骏马飞奔,骑手机智灵活,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第二部分赛马会(3)(图)

马上射箭 安东摄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附近的藏民赶着马车,坐着拖拉机,搭着卡车都来了。赛马场两旁还搭起了很多花花绿绿的帐篷,看来赛马会不只举行一天呢。藏族姑娘和小伙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戴着最漂亮的饰物,看到我们一群人的镜头,很多姑娘都羞涩地转过头,躲到同伴的怀里,小伙子们倒是落落大方地冲我们微笑打招呼。这样的节日也是当地人认识结交朋友的最佳时机吧。小孩子们则无一例外地嘴里叼着软管汽水,被妈妈或奶奶抱在怀里,津津有味地嚼着看着。这些城里孩子早就不喝的软管汽水,在这里却成了节日才买给孩子喝的饮料。


第二部分赛马会(4)(图)

“姐姐背你” 安东摄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老鹰摄    

  我们刚从寺里下来,还带着很多刚刚装满的垃圾袋。看到地上丢弃的汽水管、塑料袋、易拉罐,我们的“职业病”又有点儿犯了。把袋子里的垃圾再压缩一下,正好向当地的居民作个宣传,让他们把垃圾丢到我们的袋子里来。   可惜我们语言不通。言教不如身教,我在他们面前一路走过,看见垃圾就蹲下去捡起来扔到手中的垃圾袋里。看到他们手里的垃圾,就微笑着,指指他们手中的垃圾,再指指我手里的垃圾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