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983-黑板上的经济学 >

第45章

983-黑板上的经济学-第45章

小说: 983-黑板上的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终生都在书斋中,在他们的象牙之塔中玩“经济学智力游戏”(希克斯语),他们的理论也许相当抽象,但对现实绝非没有意义。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爱德华·张伯仑(Edward Hastings Chamberlin; 1899~1967)就是这样一位学者。    
        张伯仑的经历十分简单,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就在哈佛大学任教,终生未变。他没有担任过任何其他实质性职务,也没有从事企业顾问或政府顾问之类工作。终生在书斋中研究垄断竞争理论。今天这种理论已成为企业战略学、市场营销学等实用性学科的基础,最热门的产业组织理论或称产业经济学也是在他这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当他20世纪30年代研究这种理论时只是要发展价值决定理论,解决纯理论的不完全竞争下的价值决定问题。也正是《这种能坐下来冷静思考的精神,使他在微观经济学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萨缪尔森称垄断竞争理论的建立是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革命”。垄断竞争理论的建立标志着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完成。著名的《Whos who in Economics》(中文本名为《世界重要经济学家辞典》)认为他是“20世纪六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成为每一代经济学人必读的经典。书斋里同样出大学问家。    
        在经济学中,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称为价值决定论。在张伯仑开始学术生涯时,在这一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这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这种理论以市场完全竞争为基本假设前提。这就是说,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通过调整产量或产品差别来影响或控制价格的垄断势(即都是价格接受者);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以及交易双方信息的完全性。而且,这种理论只分析企业而没有涉及由企业组成的行业。但在20世纪以后垄断越来越重要。尽管马歇尔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但并未深入研究。马歇尔以后的学者更多地注意到垄断,但并未注意介于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张伯仑要解决的正是各种市场结构下价值的决定。《垄断竞争理论》一书的副标题就是“价值理论的重新定位”。    
        书斋中的经济学家张伯仑认为,过去人们只看到了竞争和垄断这两种极端的市场结构,其实大量的市场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竞争与垄断的不同程度结合。张伯仑又把介于竞争与垄断之间的市场分为寡头和垄断竞争。张伯仑正是要分析这四种市场结构中的单个均衡(一个企业价值的决定)以及集团均衡(一个行业价值的决定)。    
        对于竞争、垄断和寡头市场,前人已有许多分析。张伯仑最大的贡献是对垄断竞争的分析。他第一次提出了“产品差别”的概念。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外形、品牌、服务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产品差别会引起垄断,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这就是说,有自己产品差别的产品可以以自己独有的特点形成对一部分消费者的垄断,利用自己的产品特色控制价格,成为价格决定者。在这种存在产品差别的市场上,尽管企业规模并不大,但由于有差别的产品没有完全替代性(消费者对有差别的产品有不同的偏好),这就引起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有差别的产品毕竟是同一种产品,这就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而且企业仍然可以自由进入,因此,生产有差别产品的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竞争。这种垄断与竞争的并存就形成垄断竞争。    
        张伯仑重点分析了垄断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单个均衡和整个行业的集团均衡。垄断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短期中可以靠产品特色控制价格而获得利润,但在长期中由于竞争利润会消失,实现了长期均衡。集团均衡是研究许多企业的产品有高度替代性情况下整个行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分析方法是先假设产量不变,考虑价格调整,然后再假设价格不变,考虑产量调整。在长期集团均衡时,企业有过剩生产能力,由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加,平均成本高于竞争时,市场价格也高于竞争时。    
        张伯仑的分析区分了不同的情况,而且所用图形复杂,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易,何况现在国内还没有这本书的全译中文本(1958年出过一个节译本,现在已无法找到了),非专业人士不必看这本书。但张伯仑的垄断竞争理论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企业家常讲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正是根据这种理论提出的。不过张伯仑没有预见到他的理论的现实意义,甚至把创造产品差别的广告作为增加成本的无用支出。真是书呆子一个。    
        还应该指出的是,张伯仑的垄断竞争理论完全是独创的。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1926年英国经济学家斯拉伐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竞争条件下的报酬规律”的文章,提出了研究竞争与垄断之间市场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受他的影响在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这本书的观点与内容同张伯仑的书有类似之处。因此,有人认为张伯仑亦受到斯拉伐启发。张伯仑在书中也说到支持他这种“中间理论”的有三个人,第一个就是斯拉伐。但张伯仑强调,他早在密执根上大学时就考虑这一问题 ,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已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垄断竞争理论》作为博士论文1926年已经完成。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经考证证明了这一点。张伯仑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同班同学、已故北大陈岱孙教授也证明了这一点。张伯仑说到斯拉伐支持他的理论是在该书1933年出版时加的一个注。    
        张伯仑的《垄断竞争理论》和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有相似之处,但张伯仑关于产品差别与垄断的论述,关于销售成本对创造需求和增加需求的作用等都是独创的。现在经济学界更看重的是张伯仑的书,这也是现在微观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或“市场结构分析”的内容。琼·罗宾逊的书看的人不多了。    
    


第四部分 经济学拓荒者第15章

    当然,作为一个一心搞学问的书斋中经济学家,张伯仑不会介意这些。说这些无非是我们后人多事而已。    
    长寿的经济学家    
         据说经济学家是为社会谋福利的,所以,应了“好人有好报”这句古话,都健康长寿。此话是否真理,无法确证,但经济学家普遍长寿是一个事实。已经去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寿命基本都在80岁以上,知名经济学家中长寿老人亦不少。报应之说大概是开玩笑,经济学家的长寿与他们的心态相关。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20世纪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费雪。    
        阿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是耶鲁大学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但却是在耶鲁大学数学系获得这个学位。他的学位论文《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用定量分析研究效用理论,至今为经济学家称道。这篇论文奠定了他作为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的地位。费雪涉猎的领域相当广泛,据他的儿子I。N。费雪为他们写的传记所列,他一生共发表论著2000多种,合著400多种,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经济学中,费雪对一般均衡理论、数理经济学、物价指数编制、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都有重要贡献。张五常先生经常告诉年轻人,费雪的书是不可不读的。费雪的代表作之一是1922年出版的《指数的编制》,这本书利用时间逆转测验法(time reversal test)和因子逆转测验法(factor reversal test)编制物价指数,对以后物价指数的编制影响颇大。    
        在今天人们仍然经常提到费雪是由于他对货币数量论和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这方面他的代表作是《货币的购买力》(1911)和《利息理论》。美国加州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J。B。迪龙(J。B。De Long)在评论货币主义时把费雪称为“第一代货币主义者”。这就是指费雪的货币数量论是最早的货币主义。我们知道,费雪货币数量论的中心是交易总量(T)乘价格(P)等于货币量(M)乘货币流通速度(V)(T·P=M·V),当T和V不变时,物价水平(P)取决于货币数量(M)。这也正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中心思想。费雪提出,通货膨胀率加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强调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一对一的影响。这种观点被称为费雪效应,现在仍是每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    
        人们会以为,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经济学家一生应该是春风得意的。其实费雪的一生也是颇多坎坷的。就人生而言,费雪的女儿玛格丽特在1919年由于精神崩溃而去世。与费雪共同愉快地生活了47年的妻子玛格丽特·哈泽德于1940年去世。费雪本人在1898年感染了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就事业而言,费雪发明了可显示卡片指数系统,并取得专利,办了一个获利颇丰的可显示指数公司。后来该公司与竞争对手合并为斯佩里·兰德(Sperry Rand)公司。这项事业使他致富,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前他借款以优惠权购买兰德公司股份,大危机爆发后,他的股票成为废纸。据他儿子估计,损失为800~1000万美元,连妻子、妹妹和其他亲属的储蓄都赔进去了。他一文不名,耶鲁大学只好把他的房子买下,再租给他住,以免被债主赶出去。他的名声亦受到打击。    
        尽管人生有如此多的挫折,费雪还是健康地活了80岁,这就在于他健康的心态。他深信人性本善,而人类优良天性的保持,有赖于优生。他组织优生学研究会(Euge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美国优生学会(American Eugenics Society),并任主席,亲自写成《民族活力报告》(Report of National Vitality),提出建议。相信人性之善,是一个人心态健康的出发点。    
        1898年费雪患肺结核病之后,深感卫生保健的重要。他在1913年发起成立生命延续研究所(Life Extension Institute);并担任该所保健指导委员会(Hygiene Reference Board)主席。他与该所医学专家费斯克(Fisk)合写了一本《如何生活》(How to Live)的书,畅谈养生之道。该书观念新颖而又切合实际,成为美国大学和高中的卫生保健教科书,共印行90版次,在美国销量达40万册之多,亦有德、法、日等十几种文字的译本,比他的经济学名著影响要大得多。他反对纵欲,主张禁酒,素食主义,锻炼身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及呼吸新鲜空气。这恐怕是他的肺结核在3年后痊愈,他又精力充沛地投入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成就的原因。他的主要贡献都是在这次病后做出的。    
        费雪还是一个关怀人类的世界和平主义者,他在1922年写了《联盟或战争》(League orWar)一书,主张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加国际联盟,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阅读费雪传记,我深为他那种始终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1929年他在大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但仍在1930年出版了代表作《利息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