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 >

第50章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第50章

小说: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个晚上,两起凶案,作案手法相似,警方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两起凶案为同一杀手或同一伙杀手所为。 
  
       死在国际工人教育社团大楼围墙外侧的那个女人,名叫伊丽莎白·斯特莱德,45岁,瑞典人,1878年来到英国伦敦,始终没有正式职业。被害前,她一直靠帮人浆洗衣物,缝缝补补等零活维持生计。和前面两名被害人相似的地方是,她也沾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且她的酒品还很差。 
  
       每个人喝多了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有哭的,有闹的,还有嘿嘿嘿嘿一个劲儿傻笑的…面包喝多了就是爱说,抱着枕头都能聊半宿,可能是因为平时话少憋着了吧。这位伊丽莎白女士喝多以后的表现,还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借着酒劲,她会去卖身,临时客串当把妓女,真是让人不由得感叹——大千世界啊,无奇不有啊! 
  
       案发当天傍晚,伊丽莎白孤身一人离开自己的住所,去向不明。案发前大约半小时,也就是9月30日零点30分左右,巡警威廉·斯密斯曾在伯纳街头上看见她和一个黑衣男子闲谈。该男子身高大约一米七二,黑衣黑裤黑皮鞋,洁白的衬衫还打着领结,从着装上看,倒像是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由于光线不足,又间隔一段距离,所以这位巡警并没有看清那个人的五官相貌。但他注意到黑衣男子的手里,当时提着一个包裹,或是一只皮箱。 
  
       除巡警威廉,当夜还有其他三名路人在案发前看到了和伊丽莎白呆在一起的那个黑衣男子。然而,他们无法对该疑犯的相貌进行准确的描述。 
  
   

最新卷 第82节
   
  
   日期:2008…11…11 20:05:00 
  
       案发当晚在密特广场惨遭杀害的女子名叫凯瑟琳·艾道斯,1842年生人,早年父母双亡,自己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6岁那年,她和一个名叫托马斯·康威的男子相遇,此后两人在一起生活了20年,并育有三个孩子。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这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却始终没有结婚。和前面的三名被害人相同,她也有酗酒的恶习,再加上“丈夫”有窝里横的毛病,两个人的缘分终于在1880年走到了尽头。转过年来,凯瑟琳又和一个名叫约翰·凯利的男子同居在了一起。 
  
       9月29日傍晚,凯瑟琳从男友约翰的住所出发,前去看望自己的大女儿,主要目的是为了借钱。临行之时,约翰还提醒她要小心白教堂地区的杀手,凯瑟琳微笑着安慰道:“不用为我担心,我决不会让自己落到那个家伙的手里。” 
  
       然而,凯瑟琳当晚并没有去自己的女儿家,她也因此未能逃出“那个家伙”的魔掌。 
  
       或许是因为凯瑟琳觉得向女儿伸手要钱有点难以启齿吧,于是她在半路途中改变了主意。通过出卖肉体,凯瑟琳赚到了一笔“快钱”,之后她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跑到一个廉价酒吧里买醉。喝多以后又在街上耍酒疯,被巡街的警员抓进了警局。 
  
       几个小时以后,具体时间大约是在9月30日凌晨1点,醒酒后的凯瑟琳被警员放出了警局。临走之时,凯瑟琳和抓她的那个警员还有过这样一次对话: 
  
       凯瑟琳:一会到家我肯定要挨一顿毒打! 
  
       警员:那也活该!谁让你喝的烂醉如泥了。 
  
       事实上,她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 
  
       在白教堂附近发生凶案以后,当地警方和报社先后收到了数百封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热心市民为破案提供线索写来的,当然也不乏一些无聊人士冒充杀手搞出的恶作剧。在伊丽莎白和凯瑟琳两宗命案发生以后,一封来信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这封信注明的写信时间是9月25日,邮戳日期是9月27日。通篇使用红墨水书写,收信人是中央新闻社的老板。写信人署名Jack the Ripper,即开膛手杰克。此人在信中对警方大加嘲讽,并扬言要将杀戮妓女进行到底。他在信中还解释说,之所以使用红色墨水书写,是因为他从被害人身上提取的血液如浆糊般粘稠,根本无法使用。在信件的最后,此人宣称: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马上开始“工作”。 
  
       警方在10月1日对外公布了信件的原文,希望有知情者能够通过笔迹辨认出写信人,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从那儿以后,开膛手杰克的恶名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开来。 
  
        
  
       就在警方公布第一封疑犯来信的当天,中央新闻社又收到了此人的第二封来信。相对于第一封而言,这封来信的字迹有些潦草,内容也比较简短。在这封信中,他对前一天夜里发生的双重谋杀案进行了“预告”。 
  
       半个月后,10月16日,白教堂地区保安委员会主席乔治·鲁斯克,收到开膛手杰克寄出的第三封信。这封信的字迹非常零乱,在信纸的最上方,有From hell(来自地狱)两个词。最令人胆寒的是随信附寄的一个木头盒子,里面装有半颗肾脏。后据法医鉴定,确认那是人类的肾脏(怀疑是凶手从被害人凯瑟琳·艾道斯体内摘除的)。 
  
       在这封信的最后,开膛手杰克不无得意地写道:等你们来抓我。 
  
   日期:2008…11…12 20:42:00 
  
       发生在9月30日凌晨的双重谋杀案,将整个白教堂地区的恐怖情绪推向了顶峰。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大街小巷路静人稀,如同颁布了戒严令一般。偶有夜归人,也是行色匆匆。对于当地的大多数居民来说,他们失去的无非就是喝酒、闲逛这类无聊的夜生活,但对于那些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无产者,她们却暂时失去了赖以谋生的舞台。 
  
        
  
       为了安抚民心,早日将杀人凶手缉拿归案,伦敦东区警方派出了数倍于平时的警力,日夜不停地在白教堂地区周围巡逻。可问题是,除了巡警和便衣警察,天黑以后大街上很难再看到别的什么人了,尤其缺少杀手的杀戮对象——妓女。为了引蛇出洞,警方使出了“阳谋”。 
  
       当时英国警方不招女警,伪装妓女的重任也由此落在了男警察的头上。于是乎,警方在内部挑选了几个皮肤白皙,挂点女人像的年轻男警员,涂脂抹粉,罗裙纱衣,扭扭嗒嗒地开始上街“招揽生意”。虽说这一招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却也为那些夜间巡逻的警员带来了不少乐趣。 
  
       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新的凶案发生,白教堂一带的紧张气氛也逐渐和缓下来。那些不幸的女人们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提心吊胆地重新走上街头,这其中就包括一个模样俊俏的爱尔兰女孩,玛丽·凯利。 
  
       玛丽·凯利,1863年出生于爱尔兰的利莫瑞克,1884年来到伦敦,从事皮肉生意。由于其身材高挑(1米72),相貌出众,而且还十分年轻,因此平时光顾她的客人很多。在人们的记忆中,玛丽总是衣着整洁,举止端庄地出现在肮脏破败的街头,俊俏的脸上还时常会挂上一丝羞涩,全然不像是靠卖身吃饭的性从业者。生活中,玛丽也是个热心而有慷慨的好姑娘。她在白教堂多塞特后街租了间平房,经常免费收留一些年老色衰,无家可归的妓女在那里过夜。 
  
       1888年11月9日清晨,玛丽的房东约翰·麦卡锡到她那里收缴房租。敲了半天门,里面也无人回答。顺着破碎的玻璃窗,房东拨开窗帘,看见了全身赤裸,惨死在床上的玛丽。 
  
        
  
       +++++++++++++++++++++++++++++++++++++++++++++++++++++++++++++++++ 
  
       案发现场之血腥恐怖,这里不再赘述。此后警方如何调查走访取证,这里也不再赘述,因为结果和前几宗凶案都是一样的。 
  
       玛丽被杀之后,开膛手杰克销声匿迹,伦敦东区从此再没有出现过类似手法的凶案。案件的调查工作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束之高搁,成为冷案。 
  
       开膛手杰克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在英国民间有多种答案,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就是所谓的“王室阴谋论”。 
  
       在这个阴谋论中,威尔士亲王的长子,英国王位的二号继承人,克莱伦斯公爵阿尔波特·维克多,成了妓女被杀系列凶案的元凶。既然是传说,我们也不必太当真,面包在这里三言两语简单介绍几句。相传这位克莱伦斯公爵风流成性,跑到民间和妓女厮混,后不幸染上梅毒。这位堂堂公爵有苦难言,索性将全部怒火转嫁到了“病源”身上。据说伦敦警方当时已经调查清楚了事实真相,怎奈案情牵扯到了英国皇室,不得不将整件事情压了下来。好莱坞在2001年拍摄的电影《来自地狱》,就采信了此种说法,只不过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处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主演是约翰尼·德普,就是《加勒比海盗》中的那位杰克船长。 
  
        
  
       明天晚上,我们将继续新的故事。 
  
       ……· 
  
   

 


文件下载




  
    书籍下载提示
  
  
     ;
    点击下载(单击右键…〉另存为)
    关闭窗口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