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赢得机会-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下一件事。而且从心理上说,当一个人了结了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甚至是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证另一件事做好的必要前提。
为了做好重要的事情,还要注意不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干扰,横生枝节。比如说,你原本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可是打开电脑,却迷失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中,几个小时过去了,事是做了不少,却没有一件是正事儿。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他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他。这“一件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当你选择好属于自己的“一件事”时,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你要做的事上去。
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恒久的成功。加拿大一位著名的田径教练曾经说过:“不管是不是从事竞赛的人,大多数都是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吝啬鬼;他们经常都会有所保留,因为他们不愿将自己百分之百地投入比赛之中,所以也不能将自己的潜力完全地发挥出来。”成功者都相信热诚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一定都是最优秀、最聪明、最敏捷、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投入的。
自我修炼——决定工作成败的十原则做黄蜂还是做蚂蚁(1)
社会分工发展到今天,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你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独立完成的。企业的成功靠的是团队,而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即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的配合才能赢得比赛。认同你所属的团队,看到团队成员身上的优点,彼此信任、彼此互助,你才能把工作做好。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七八只强壮的大黄蜂同时关进一个密封的小木箱里,几天以后打开木箱,发现木箱的四壁多出了七八个小洞,每个洞里各有一只死去的黄蜂,而这些小洞,最浅的也已超过了木板厚度的一半……
有这样一个现象,洪水袭来,平地瞬间成了汪洋泽国。水面上一个“黑球”正随着波浪漂过来,虽然浮浮沉沉,但这个“黑球”最终还是漂到了岸上。原来这是一个足球大小的蚁团,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抱在一起,虽然外层的蚂蚁不停地被巨浪卷走,但绝大多数的蚂蚁还是平安地上岸了。靠岸后的蚁球,才一层层分开。小小的蚂蚁抱在一起,以极小的损失奇迹般地战胜了洪流,逃过了一场劫难。
大黄蜂和小蚂蚁相比,可谓强大威猛,但为什么黄蜂在有可能冲出木箱的情况下,最终全军覆没,反观蚂蚁,却能于必死之境开出一条生路呢?
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前者只会各自为战,一味逞匹夫之勇,愚蠢地以为凭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和危险抗争,当然无法挣脱牢笼;后者则正好相反,面对险境,它们立即团结在一起,抱成一团,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与惊涛骇浪搏斗,终能战胜天灾,劫后余生。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黄蜂和蚂蚁的故事,其意义是深远的:对一个企业而言,团队精神要比精英意识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往往不是自以为是、各自为政的精英,而是一个坚强勇敢、精诚合作的集体。
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具有团队精神、能够领导一个团队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的人。一位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博士生回忆他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一起打篮球的经历,令他感慨最深的是鲍尔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早上6点30分,史蒂夫·鲍尔默在开始一天繁忙的商务活动之前,与几个大学实习生组成一支篮球队,和另一支由自己下属组成的队伍开始打一场比赛。“原以为这样的大人物在球场上一定表现得很强悍、很独断,没想到他却时刻注意观察队友们谁在需要他的帮助,总是能很合时宜地把球传到队友手中。” “尽管只是一场内部比赛,而且接下来还有一整天的商务活动,但鲍尔默却表现得一丝不苟。不管是队友进球了,还是出现失误,他都要跑过去或击掌或大声地鼓励。”鲍尔默很快确立了他在队伍中灵魂人物的地位,他的团队意识给在场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实习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在微软工作的人几乎都具备这种合作精神。
可以说,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一个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识、统一行动,当然也就不会有战斗力。
正因为团队精神如此重要,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是否能够融入一个团队,是公司在聘用人才时最重视的一点。韩国三星公司明确提出他们招收新人时,不仅看重个人能力,更看重其是否具备合作和谦让的美德,是否是和别人一起合作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的人。
有一个刚毕业的女生参加麦肯锡的招聘。她的履历和表现都很突出,一路过关斩将,一直到了最后一关。最后一关的题目是小组面试,这个女生伶牙俐齿、抢着发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几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她认为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很抢眼,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然而,她落选了。麦肯锡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这个女生尽管拥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是很明显,她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招这样的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
许多国际大公司在招聘时,并不仅仅依靠人事部门的选拔,通常还会让将来要与之合作的工作人员分别和应聘者面对面地交流,看这个人是否能和团队中其他人共同相处。曾经有个女孩虽然获得了公司总裁的认可,但还是经历了7次面试才得以进入了这家公司。而这7次中如果有一个人不能接受她,她也无法获得该职位。
自我修炼——决定工作成败的十原则做黄蜂还是做蚂蚁(2)
团队合作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团队合作的核心优势,在于大家通过工作上的相互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上的差异,在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产生“1+1>2”的绩效。而事实上,两个人若能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
要达到优势互补,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和对团队其他成员有个客观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团队其他成员的优点。只有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的优点,明白别人存在的必要性时,他才会心甘情愿地与别人合作。
在我们产生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认同团结和伙伴意识之前,我们无法真正地从合作中获得利益。贪婪和自私在团队合作精神中,没有半点生存空间。有时,人们会因为必须在一起工作,所以产生短期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既不可靠也不长久。通常随着某个具体项目的结束而结束。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我合作,我也心甘情愿与他们合作”作为基础。是否愿意为他人服务,是测试你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指标。作为团队的一员,你应该积极表现你的合作动机,并随时留意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
团队合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合作的成败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态度,所以维系合作关系确是你责无旁贷的工作。
一个好的团队并不是自然存在的,它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建设。
在团队成长过程中,首要条件是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没有信任,就无法合作。这种信任关系要靠团队成员共同去创造。信任是一种互动关系,需要每个人具备值得信任的能力和愿意相信别人的心态,相信对方是真诚的,相信对方能够做到。
信任是一种激励,信任更是一种力量。美国总统轮船公司(APL)驻中国上海的总经理戴斯蒙德,在APL打了十几年工。他宁愿不做自己的家族生意而为人打工,正是因为APL董事会非常信任他,他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大的决策权和发展空间。他认为,团队中的信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互相地鼓励、帮助,彼此共同进步,共同为达成统一目标而努力。
在企业里,不少领导者对别人付出信任后常常急切地希望得到回报。当工作进行得不顺利,达不到预期值之后又马上退回来,认为还是不能轻易信任他人。可是,有谁见过教练对运动员说完“我相信你们”之后就离开了比赛现场?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同样如此,领导一个团队,信任一个团队不是放手不管,信任之后要跟进、要激励、要支持,直到这个团队完成任务。千万不要踏入信任的误区——不负责任。
团队精神落实到个人的行动上,最明显的表征就是——奉献精神。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尽心尽力”,能够主动为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虽然今天日益提倡个性化、讲究个人能力,但是当你身处一个团队,你就必须将自己融入团队,以团队的利益作为自己行为的导向。这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迈克尔·乔丹曾说过一句名言:“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好,这就是团队合作的终极目标。套用肯尼迪总统的一句话:不要问团队为你作了什么贡献,先问问自己又为团队作了什么贡献。
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工是越来越细,某个工程或者是某个项目通常需要若干人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得了。因此,在这个团结协作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与其他协作的人共同发挥团队精神。
只要你拥有正确的心态,团队合作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收到巨大的成效。
自我修炼——决定工作成败的十原则生命不过是许多分钟的组合(1)
人的一生实际上是由许多分钟组成的,每一分钟你都在成长,每一分钟你都在老去。把时间消磨在玩乐和无所事事上,你所失去的不仅是你花掉的时间和金钱,还失去了你本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获得的知识和金钱。
有一位母亲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但她十分珍惜时间,充分抓住每一分钟刻苦自学,后来终于成为大学的副教授。她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上天给你的生命不过是许多分钟,而且是有限的。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你就只有这么多分钟的生活,因此,你必须好好利用每一分钟。”
受到母亲的影响,这个孩子也十分珍惜时间。他对花样滑冰非常有兴趣,于是他抓紧每一分钟训练。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在1981年~1984年连续4次获得世界冠军。
在今天这样的网络经济时代,关于时间,最通俗的说法是:“时间就是金钱。”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听听美国著名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如何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