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04-征程军魂 >

第5章

5404-征程军魂-第5章

小说: 5404-征程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为彭德怀以后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红军将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讲武堂毕业后,彭德怀回到了六团一营一连,担任了连长,不久又升任为营长。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彭德怀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彭德怀任八军一师一团一营营长。这时,彭德怀认识了八军一师的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彭德怀在湘军中苦度了十多个春秋,打了许多仗,不惜性命,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到头来还是为一个军阀打另一个军阀。彭德怀幻想杀富济贫,但是,他的幻想始终难以实现。在段德昌的影响下,彭德怀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八军第一师改编为独立一师(后又改为独立第五师),彭德怀升任为一团团长。    
    彭德怀担任团长后,对部队严格要求,其部队在湘军中以军纪好、战斗力强而著称。在湘军中呆了12年,彭德怀不仅没有染上旧军队的习气,相反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从不开公馆、不吃请、不嫖、不赌,在湘军中同流不污,独树一帜。    
    彭德怀个人和他的部队的情况,引起了驻地中共党组织的注意。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将中共地下党员邓萍介绍进一团担任文书。邓萍来到一团后,经常同彭德怀谈心。向来对中国共产党抱有好感的彭德怀,遂主动向党组织提出申请。1928年1月,彭德怀被接收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重大转折。    
    1928年,何键令独立五师开赴平江,镇压当地的农民运动。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料到,五师的主力第一团团长已经是一个共产党员。从旧军队中成长起来的彭德怀早就不满旧湘军欺压百姓、虐待士兵的军阀习气,他渴望新的生活。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彭德怀率部在平江发动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彭德怀的戎马生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五军、红八军,不久红五军和红八军组成了红一方面军的另一个主力军团——红三军团,彭德怀担任军团长。    
    从湘军中成长起来的彭德怀,继承了湘军作战勇猛的风格,再加上彭德怀本人性格耿直、火暴,这使他指挥作战的风格与精于计算、擅长打伏击战的林彪完全不同,偏于骁勇。与林彪的冷静相比,他更容易动情,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因此,他带出的红三军团以打攻坚战、硬仗见长。    
    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一次彭德怀率三军团的两个师在江西兴国一带截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第六十、六十一两个师的进犯,战斗十分激烈。由于敌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敌军的进攻连连得手,三军团接连丢失了几个阵地。彭德怀闻讯后,再也无法呆在指挥所里了,他亲赴前线,骑着一匹白马,挥舞着战刀,带头冲进敌阵。顿时红军指战员士气大振,争先恐后地杀入敌阵,敌军的进攻被打退,丢失的阵地重被夺回。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叫花子出身的红军将领(2)

    在苏区的作战中,最能体现出彭德怀骁勇无比作战特色的还是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在广昌西北东陂伏击国民党王牌军第十一师的一仗。    
    十一师是国民党黄埔将领陈诚的起家部队,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曾为蒋介石获胜立下汗马功劳,是蒋介石打败冯玉祥西北军、阎锡山晋军、陈济棠粤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蒋介石十分看重这支部队,为了“剿灭”共产党,蒋介石把这支嫡系部队调入了进攻苏区的战场。第十一师进入苏区后,以国民党王牌军而恃强自傲,在苏区如入无人之境。    
    面对这样的敌手,彭德怀没有丝毫的胆怯。战前,彭德怀对红军战士们动员说:“这一仗,就是要抓住敌人的傲气,还要养它一养,然后来个反手把他打下马来。”    
    当敌第十一师接近伏击地带时,彭德怀下令三军团一师派出一个连将敌军引入伏击圈。谁知派出去的一连红军战士刚与敌接触,就乒乒乓乓地打了起来。彭德怀一听枪声,不禁勃然大怒,他拿起电话对着一师师长彭绍辉就吼:“若把敌人打跑了,你要负完全责任。”    
    战斗打响后,敌第十一师立即抢占了东陂的制高点——霹雳山主峰。如果这个制高点被敌人所掌握,不仅不能伏击敌人,而且三军团的处境也将十分危险。情况危急,彭德怀命令彭绍辉无论如何要夺取这个制高点,控制隘口,切断敌军的退路。    
    彭绍辉接到命令后,组织一师连续发动了三次冲锋,均未攻下。彭德怀十分焦急,他来到前沿阵地,抓起话筒,高声说道:    
    “彭绍辉,我在看你们行动,要特别冷静,一定要组织好火力,利用一切机会猛攻。”    
    彭绍辉是平江起义时的老战士,作战十分勇猛,是彭德怀一手培养起来的指挥员。他接到电话后,当即爬上山头,亲自组织冲锋。    
    彭德怀看到彭绍辉亲自上阵,立即命令紧随其后的军团司号员吹起冲锋号。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山谷,大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国民党军则闻声丧胆。彭绍辉听到激昂的冲锋号,便知道军团长亲临第一线了,他跃出工事,带领红军战士旋风般地冲上主峰。一场激战,一师拿下了主峰。彭德怀不给敌人喘息机会,马上指挥三军团向敌第十一师阵地发动全面攻击。激战一日,敌第十一师大部被歼,师长萧乾也被击毙。在这一仗中,彭绍辉将军的左臂被打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著名的独臂将军。    
    蒋介石在南京接到第十一师惨败的消息后,十分懊丧,他致电中路军总指挥陈诚说:“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的隐痛。”    
    1933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为表彰彭德怀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尤其是他率领东方军进入福建作战所取得的战绩,授予他红星奖章。此后,彭德怀一直将这枚勋章珍藏在身边,这枚勋章伴随着他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直到庐山会议他被批判,迁出中南海时,才将这枚珍藏了几十年的心爱之物,随同他的元帅服一道上交组织,并说道:“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    
    彭德怀的英勇善战,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位夫人海伦·斯诺在她的《续西行漫记》中这样写道:“在苏维埃会议中,彭德怀的地位仅次于朱德和毛泽东。毛泽东是被当做在后面策划的一个神秘的天才,年高的朱德掌握着军权,彭德怀似乎要算是一个最接近军队生活的人,他常在前线活动,领导着他的第一路红军,或是代表着红军总司令朱德。”“我总觉得这位红军中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是所有共产党员中一个最有趣最动人的人物。”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彭德怀拉着政委杨尚昆喝酒(1)

    彭德怀拉着政委杨尚昆走进一家小酒店:“明天就要告别根据地了,今天我请客,我们喝一盅。”    
    彭德怀是在1934年10月初接到要转移的命令。刚撤到于都不久的彭德怀,正为一年多来红军未能打退国民党军的“围剿”而恼火时,接到了中革军委命令他率三军团撤离苏区的急电。急电指示:    
    三军团从即日起到12日止,应在目前第一集中地域,进行人员、干部、弹药等的补充,在这一时期内完成部队的整理,加强军政训练,部队于12日晚出发。    
    看完急电,彭德怀马上意识到自己早已估计到的形势出现了:红军将被迫进行转移。想当年,红军在毛泽东与朱德的率领下,几乎战无不胜,哪里会想到被弄成今天这番样子。彭德怀想到这里,心情郁郁寡欢。    
    他拉上政委杨尚昆走进一家小酒店中,掏出一个银元道:“明天就要告别根据地了,今天我请客,我们喝一盅。”    
    杨尚昆望着紧锁眉头的彭德怀,他知道老彭平素很少花钱,今天要破例了。在小酒馆中,两人相对而饮,想起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种种不快,默然无语,心情十分沉重。    
    1933年9月下旬,50多万国民党军分成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扑来,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28日,顾祝同率领的蒋介石嫡系主力攻占了中央苏区的黎川,以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主义者顿时大惊失色,命令彭德怀率军北上消灭黎川之敌。彭德怀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毅然率军北上,在黎川洵口全歼敌军第六师第十八旅,生俘敌旅长葛仲山,取得第五次反“围剿”序战的重大胜利。    
    洵口战役的胜利,使得“左”倾机会主义者得意忘形,他们又强令红三军团立即向黎川南面的硝石进攻,击退进犯苏区的国民党军。硝石在黎川、南城、南丰三地之间,当时,黎川有敌驻军三四个师,南城、南丰之敌各有三个师,硝石在这三地敌军的堡垒群之中心。如果三军团进入硝石,不仅将失去一切机动的余地,而且进入了敌军的包围圈,有被敌人全歼的危险。    
    这时,黎川、南城、南丰之敌也发现了红军的企图,遂向洵口合围。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彭德怀致电中革军委,坚决反对进攻硝石。在彭德怀的一再坚持下,李德被迫取消了进攻硝石的计划,三军团撤出洵口,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惨剧。    
    在洵口被红军重击的国民党军,改变了进攻苏区的战略,采取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逐步推进的战术,企图逐步吞食中央苏区。面对国民党军气势汹汹的攻势,“左”倾冒险主义者却提出了与敌人拼消耗的战略方针,让红军插到敌人的堡垒地域间隙中,将敌人赶出国门之外,守住中央苏区每一寸土地。在“左”倾冒险主义这一错误方针指导下,中央红军的几个主力兵团被调来调去,在敌人主力和堡垒群中拼命反击,结果不仅未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自己反而遭到了很大损失,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对于“左”倾主义者将红军的几个主力军团分开在四面堵击敌军的作战方法,彭德怀感到十分愤慨,他认为这完全违背了红军的作战原则。一向耿直的彭德怀终于忍不住了,遂致电博古和李德,提出:    
    敌人正在大举集中的时候,利用堡垒掩护,使我求得运动中各个击破机会减少……我军切忌将主力摆在敌垒周围,疲劳兵力……应采取游击动作,发动群众封锁敌人,截扰敌人,并在群众掩护下可发挥机动作战作用。    
    就在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疯狂进攻、彭德怀对李德和博古的瞎指挥十分不满时,一个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绝好机会来了。在福建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于1933年11月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分裂,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福建事变的发生,给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一个良机,彭德怀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到了这一机遇。他致电中革军委,建议:留五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一、三军团和七、九军团,向闽浙赣边界进军,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