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04-征程军魂 >

第3章

5404-征程军魂-第3章

小说: 5404-征程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拼杀杀,应是方方面面的综合,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不应当只考虑自己部队的利益,一军团离乐昌还有一段路程,粤军正在乘坐火车赶向乐昌,红军用两只脚无法跟敌人的车轮相比,就是当前敌人还没有到乐昌,但等红军用两只脚走到时,完全有可能和敌人碰上。一军团是先锋军,不能只管自己在平原上冲过乐昌就算完事,如果敌军占领了九峰山,就有可能把后面的部队截断。为此,聂荣臻坚决主张抢占九峰山,掩护大军的行进。    
    聂帅后来回忆道:“在这样危急的情势下,我和林彪之间,为了部署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发生了长征路上的第一次争吵。我平时总认为林彪不是不能打仗的人,有时他也能打。他善于组织大部队伏击和突然袭击。可是由于他政治上存在很大弱点——个人主义严重,对党不是很忠诚,有时就使他在军事指挥上产生了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次在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时就表现得很明显。”“我认为这是个原则问题,对军委命令的执行是需负责任的。因此,我坚决主张按军委命令行事。当时我们争吵得很激烈。”    
    两位主将发生了分歧,并因此而争吵起来,作为参谋长的左权十分焦急。一向十分温和、谦逊的左权提了一个折中的建议:让二师师长陈光带一个连到乐昌附近侦察一下。    
    考虑十分全面的聂荣臻说道:“侦察也可以,不侦察也可以,你去侦察时,敌人可能还没有到,等你侦察回来时,敌人可能就到了。担任如此重大的掩护任务,我们可不能干这些没有把握的事。我同意派人侦察,但部队继续前进,一定要遵照军委的命令行事,一定要派部队控制九峰山。”    
    在聂荣臻的一再坚持下,林彪勉强同意聂荣臻的意见,派陈光前去侦察。不一会,陈光回来报告,在乐昌大道上已经看到敌军了,敌军正向北面开过来,如果再不占领九峰山,形势将十分不妙,不仅红军主力过不去,就是红一军团也无法通过。    
    情况十分危急,已呈骑虎之势的林彪还是不急于作出决定。他又亲自利用敌军的电话线,伪装成国民党正规军,与正在向乐昌行进的敌军民团团长进行了通话。林彪装着“中央军”的口气,“妈的娘的”将对方的民团团长骂了一通:“你们这些民团顶个屁用?还不快联络正规部队,以备阻击。”    
    对方民团团长回答道:“邓龙光(粤军)三个团已经占领乐昌,其中一个团的人正在向九峰山开进。”    
    林彪得知粤军已经派兵力向九峰山开进,才真正开始着急了。他丢下电话,对四团团长耿飙和政委杨成武命令道:“快!你们那个团,要不惜一切代价上九峰山,立即出发。”    
    敌情就是命令!耿、杨率军一鼓作气冲向九峰山。    
    时值天降暴雨,道路泥泞,正常行军都十分困难,何况强行军呢?    
    红四团的战士们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向前奔跑。当四团登上九峰山时,敌军也正从山的另一面向上爬,耿飚指挥战士一阵猛烈的扫射,把敌军打了下去。得知这一消息后,聂荣臻松了一口气,不露声色的林彪则在心里暗自庆幸:多亏耿、杨赶得及时。    
    四团在九峰山上坚守了一整天,就在这一天,后续主力部队通过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聂荣臻救出了彭绍辉和萧华(1)

    湘江边,聂荣臻从敌人的魔爪下救出了两员勇冠三军的战将:彭绍辉和萧华    
    从于都河经桃江、汝城到宜章,一军团与三军团作为红军的两支前锋,交替打击着敌人,连过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八万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进至湘南,然后转奔湘西。    
    此时,红军前进的方向横着两条大江:一条潇水,一条湘江。潇水西岸是道县县城,也是这一地区第一大渡口。红军八万人马要过潇水,必须首先占领道县县城,中央军委将占领红军北上生命线道县县城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最能打硬仗的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接受任务后,马上向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交待任务,陈光与刘亚楼决定由四团担任主攻,五团迂回配合。    
    11月12日,经一夜激战,两团强渡潇水,占领了县城,并在潇水架起数座浮桥,使中央军委和其他红军部队顺利地渡过潇水。    
    蒋介石得知红军快速过潇水的消息,心里想:你们过了第一江,过不了第二江。于是,他急调20个师的兵力,在湘江布下一道严密的封锁线,企图凭借湘江险阻,从四面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从而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他的部署是:以第一路“追剿”军日夜兼程,开赴广西全州沿湘江布防,与在灌阳、兴安以北的桂军取得联系,进行堵截;第二路“追剿”军沿湘桂公路对红军进行侧击,并防止红军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第三路“追剿”军占领道县,继续尾追红军;第四路“追剿”军与第三路相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尾追红军;第五路“追剿”军协同粤、桂军,向水口、永明尾追红军;桂军五个师仍在港口亨、兴安以北至全州地域集结,堵截红军西进;贵州省军阀王家烈派出有力部队到湘黔边进行堵截。    
    本来,从宜章至湘江间广大地区,国民党的防御力量还是相当薄弱的,加上这一带又是无堡垒地区,便于红军机动作战,如果红军趁蒋介石调动各路大军之际,集中兵力寻机歼灭一路敌军,形势就会有很大的改观。然而,李德、博古这时所想到的只是赶快转移,脱离危险区,到湘西与萧克、贺龙会合,哪有胆量再与敌军进行决战?    
    可是,军委纵队的转移根本不像是转移,简直就是大搬家。战士们用肩扛、手提、马拉、骡背等各种办法,带上了李德、博古认为所有必不可少的东西,许多笨重的器械成了红军机动的累赘。再加上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红军携带着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走在粤北山区的羊肠小道上,拥挤不堪。沉重的辎重迟缓了红军的行动,队伍拉得太长,一天只能走上五六公里地。第三道封锁线距湘江不过几十公里地,红军却整整走了四天。时间就是生命,机会就是胜利。四天,就是这四天,形势急转直下。    
    11月27日,林彪、聂荣臻率领一军团先头部队第二师率先赶到湘江,并顺利渡过湘江,控制了西岸界首到脚山铺之间的渡河点。林彪将军团部设在湘江西岸脚山铺南面的一个小山头上。脚山铺是一个只有20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一条西南—东北向的公路穿村而过。一军团的任务就是要在此阻击正沿着湘桂公路南进的湘军刘建绪部的四个师,粉碎敌军截击红军西进的阴谋。    
    一军团的对手是湘军的四个师。湘军自清末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以来,就以骁勇善战而著称,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中,湘军为晚清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就有了“无湘不成军”之说。此时的湘军是在湖南军阀何键的统领之下。何键是一个反共老手,大革命后期,就以屠杀共产党员为乐事,著名的共产党员、毛泽东的第一个夫人杨开慧就是被何键杀害的。湘军在反共的战场上十分卖力,其战斗力不亚于国民党的中央军,每逢作战时,湘军的营、团级主官都赤膊上阵,带着敢死队冲锋。这次在家门口作战,湘军为阻止红军进入湘西,保护其老巢,更会拼死作战。林彪意识到,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了。    
    第二天拂晓,在12架意大利黑十字架飞机掩护下,刘建绪的部队赶到了脚山铺,开始向红二师的阵地发起了攻击。    
    敌人的飞机在低空盘旋,成串的炸弹落在二师的阵地上,一阵阵的轰鸣由远及近持久不息,浓黑的硝烟从阵地四处升起,许多红军战士就在这硝烟中消失了。    
    “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保卫苏维埃新中国!”在口号声中,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一军团是一支长于打运动战、伏击战的主力部队,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先后在龙冈、东韶、白沙、黄陂等战斗中歼敌数万人,威震敌胆。这次在湘江岸边,为势所迫打起了阵地战、阻击战,尽管这不是一军团的所长,但是广大红军战士仍然打得十分顽强。敌军炮火轰击时,红军战士隐蔽在工事中;敌军冲上来时,红军战士立即向敌军发起反攻击。几个回合后,敌军的冲锋被粉碎了。    
    然而,一军团的对手是十分凶悍的湘军。在敌连、营、团长的带领下,敌军好像是着了刀枪不入的魔法,毫无知觉地嚎叫着往上拥,前面的敌人被打倒了,后面的敌军踏着尸体继续往前冲,冲上阵地的敌军与红军战士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敌军被打退了。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静谧,敌军在准备着下一次更大的冲锋。    
    林彪见各部队的伤亡很大,遂下令部队不要过早还击,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沿,然后再以十分密集的火力猛烈地反击,争取以突发的猛烈火力给敌人以最大的杀伤:“让敌人在阵地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林彪的命令刚一下达,脚下的大地突然颤动起来,一排排炮弹带着尖利的呼啸声落在脚山铺阵地上。敌人的再一次进攻开始了。    
    站在指挥所里的林彪突然在望远镜中看到救护队冲上阵地去抢救伤员。“笨蛋!”林彪嘴里骂道。    
    他转过身来对身边的参谋下令道:“去,立即叫救护队撤下来,这时候前去抢救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那阵地上的伤员怎么办?时间一久,他们就会流血过多。”身边的参谋提醒道。    
    “现在顾不得许多了,伤员留在阵地上也是战斗力。我们需要的是守住阵地。”说完,林彪又举起望远镜,把注意力集中到血肉横飞的阵地上,他的脸上冷静得不带一丝表情。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聂荣臻救出了彭绍辉和萧华(2)

    这位后来指挥百万大军的第四野战军的著名战将,向来只注重理智,而不相信温情。几十年后,为了政治野心的需要,他在打倒一大批共同奋斗的战友时,同样也不讲温情。对他来说,温情是平常人的事,讲温情的人永远成不了统帅。    
    从上午到下午,红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到夜幕降临,敌人摸不清方向,进攻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天一亮,在刘建绪的督促下,敌人又发动了进攻。接着,第三天又是更猛烈的进攻。    
    战至28日,敌人越来越多,而红军战士的伤亡越来越大。林彪、聂荣臻见各部队官兵伤亡太大,战士们又饿又疲,马上向中革军委发电反映了觉山前线的战斗情况,希望派部队增援。    
    中革军委研究了林彪、聂荣臻的电报,决定将在道县激战了三天三夜的一师调往觉山前线。红一师在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的带领下,日夜兼程,飞速向觉山前进。    
    林彪听说一师已经赶到,立即率随从参谋来到一师的米花山阵地。呈现在林彪眼前的景象是,许多红军战士连行装也未能解下来,倒地就睡。战士们太疲劳了,连续几天的战斗,加上一天的急行军,使他们多日来没有睡上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