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坏了孩子-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部分中国的影视工作者在忙些什么?(2)
凭心而论,要不是自己小时候对《小兵张嘎》的电影有深刻的影响,我也许不会去看电视版的《小兵张嘎》了。
上面主要谈了电影、电视剧的情况。那么,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情况又如何呢?不乐观!
老实说,我也喜欢动画片。动画片中那充满智慧、富于想象、轻松、幽默、刺激、趣味无穷的表现手法,不仅让孩子们开心,就连我这已近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被它吸引。清闲的时候,就看上一会。
但是,看来看去似乎全是外国的作品。从二十年前的《米老鼠与唐老鸭》、什么《花仙子》、《聪明的一休》到现任的《冰河世纪》、《四驱兄弟》《猫和老鼠》等等、等等……所以,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很多人在忙着搞翻译,忙着步别人后尘,忙着给外国人打工。
有资料显示:“国内很多的动画公司为了短期的利益,宁愿接受国外已经设计好的故事剧本、造型和动画片加工。目前的现状是国内一二流的动画人才都在给别人打工,三四流的人才从事国内动画的原创。”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们国家的动画“动”不起来!一味地去帮人家加工产品,再怎么卖力,也只是临摹和模仿,不会有创新理念、高水平的作品,又谈何发展呢?
当然一味的批评是不客观的。近年来播放的《蓝猫淘气三千问》虽然没有《大闹天宫》那么好看,也还算国产片中的佼佼者了。但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程式化的东西,依然存在情节简单、重说教、轻趣味的东西,每一集都要告诉孩子一个知识点,每一集都是以和外星人打仗引话题,难道不告诉孩子一个知识点就不能吸引孩子?难道除了和外星人打仗就不能够用别的方式引话题吗?再说了地球人和外星人为什么就不能很好相处?为什么偏偏斗个你死我活?我们的动画片为什么不是传授知识就是划分敌我?为什么就没有《猫和老鼠》那样幽默而趣味无穷的东西?
看来还是要解放思想,还是要学习一些平和的、民主的、轻松幽默的东西。
C、如何改变国产儿童影视作品匮乏的局面?
儿童影视作品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表面上小、实际上大。想想影响了几代人的《大闹天宫》,再看看前些年流行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以及现在的《猫和老鼠》、《狮子王》、《哈利波特》。这些儿童题材作品的影响力,这些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绝不亚于任何社会题材的作品。所以,要改变国产儿童影视作品匮乏的局面,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关注、关心儿童的文化需求,要有一批致力于儿童剧、少儿电视动画片制作的专业人士,专门为少儿进行创作。
其次,国家要对儿童剧、动画片的创作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投入和影片的制作、发行上给予更多的关照。
再次,要改变以往程式化严重,说教多,幽默少的缺点。减少说教,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轻松幽默,多一些异想天开,多一些现代思想和技术,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一定能够重新走进世界动画强国之列,一定能够引来儿童影视作品创作的灿烂春天。
到那个时候,孩子会笑,家长会笑,影视工作者会笑,发行商会笑,全社会的人都会笑!
第七部分中国的作家在关注什么?
[资料]
今年六月的一天,儿子向我要钱买《哈利·波特》。我说:“不是已经看过电影了吗,干吗还要买书”?儿子说:“电影和书不一样,看书更有意思,同学们读书都读疯了,不光是《哈利·波特》还有《魔戒》,谁要是没有读过这两本书,在同学面前就会没有面子!”。我说:“你不会借来看”?“哪能呀!大家都在读,你向谁去借?”儿子回答的很坚决。
为了不让其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我给足了钱,并叮嘱他买些别的好书来看。儿子笑着答应了。但晚上回来,我问他买书的事,他却说“只买了《哈利·波特》和《魔戒》。”我说:“为什么不买些别的书来?”儿子笑了:“老爸你真逗,现在哪有什么适合我们看的书?除了哄傻子的童话就是课外作业,你不是经常逛书店吗?如果真有什么好书,你还不早买回来了。”儿子的话叫我哑口无言。
是啊,作为一个经常光顾书店的人来说,我知道儿子的话一点不错。
现在的图书市场真的很繁荣。走进书店,各种文艺作品铺天盖地,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随笔、传记、卡通、漫画等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书也让人目不暇接;还有各种各样的原版外文词典、书籍等等、等等……
然而,在这么多的书当中,真正属于中国人创作,真正反映青少年生活、受青少年喜欢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好的儿童读物确实太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现在的少儿读物摆满了书架,尽管在装祯设计上越来越精美,而且本本价格不菲,但这些表面的繁华却不能掩盖内容平乏的实质,不能掩盖质量不高的实质。
由于贴近孩子生活、能引起孩子思考、能潜移默化的高质量少儿作品的缺乏,使得孩子过早的接受成人读物。还有些青少年由于受不良书刊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引起优秀少儿作品匮乏的原因很多,但专业少儿作家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专业少儿作家的缺乏,自然会影响到少儿作品的数量、质量。中国有两亿多儿童,但从事少儿创作的作家少的可怜。这就不能不让人发问:那么多的中国作家,他们都在关注些什么?
我个人认为:作家的职责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笔反映社会生活,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社会。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讴歌社会的真、善、美,批评、揭露、批判社会的假、恶、丑。作家是歌者、是战士、是教父、是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阵营。作家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然而,近年来这个阵营中的部分人,在功利和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本来神圣的职业变的不那么神圣了。
有的作家,为了成大家,为了创作出与“四大名著”齐名的“惊世”之作,只关注大潮流、大人物、大人们的生活。他们忽略了孩子,忽略了孩子们期盼表现自己生活、适合自己特点作品的需求。
当然,写大部头作品,表现主流社会生活,无疑是文学的主流,这本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果每个作家都只关注主体社会,都只想着表现宏大社会场景的大部头作品,我们的两亿多儿童读什么?总不能让小朋友不是背唐诗就是学外语?不是做课本练习,就是做课外练习吧?总不能让小学生就去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吧?
还有的作家,受金钱利诱,为了迎合市场,迎合一些不怎么健康的思想,创作出一些低级,粗俗,无聊甚至下流、黄色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对青少年的成长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毒害了无知少年。
也有一些作家,披着前卫、新潮的外衣,通过作品,传递一些怪异、另类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在为数不多的专业从事少儿作品创作的作家中,由于在其作品中往往存在说教多,幻想色彩少的缺陷,使儿童文学成了成人文学的变种,因而也不怎么受孩子欢迎。
对于这种现状,有人说中国作家缺乏幻想文学的素质。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是谁创作的?都是我们中国人创作的!尤其《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上天入地,人、鬼、神、怪的离奇故事是中国作家充满幻想的最好例证!
我觉得中国作家缺乏的不是幻想文学的素质,而是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关注、缺乏对儿童的热爱!如果他真的关注、热爱儿童了,他就会用尽自己的才华创作出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于幽默、富于幻想、富于轻松的儿童作品来,其效果绝不亚于《哈利·波特》!
所以,只要我们的作家都来关注、关心我们的孩子,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吴承恩、安徒生出现。我们的儿童就会读到和《西游记》、《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衣》等作品一样优秀的作品。
关注孩子,就是关注未来。请我们的作家多一些关注我们的孩子吧。
第七部分戏说历史好不好?
[资料]
《新闻晚报》2004年05月28日报道:某学生在书店买了一本《刘胡兰》。可是,回家阅读后,家长却诧异地发现,书中的卡通插图将刘胡兰画成了一头金发的洋娃娃。虽然满身补丁,却穿着充满现代感的低腰褶裙。而且顶着一个极其类似日本动漫中“不良少女”的特征发型。该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对刘胡兰的壮举感动不已。但是在看完这本读物之后,发出疑问:刘胡兰是不是真实的人物,她是中国人吗?……
此报道叫我沉思良久。刘胡兰被另类之事绝非偶然,它是现在越演越烈的戏说历史的变种。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文艺界开始了对历史的“戏说”。以后,逐渐发展到痴迷的程度。《戏说乾隆》、《大话西游》、《康熙微服私访记》、《布衣天子》、《环珠格格》等等、等等……
这些戏说片,初看起来确实感觉轻松、诙谐、幽默,还有几分调侃,令人忍俊不禁,加之明星、大腕们不同凡俗的表演,确有几分味道。
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样的东西看的多了,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头,越看越觉得沉重,甚至还有些后怕的感觉。
为什么呢?现在戏说历史的电影、电视剧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越说越离谱,越说越过分,很多历史的原貌,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已经被电影、电视剧戏说的面目全非了!
眼下,几乎什么都能戏说、什么都敢戏说。
搞笑片《大话西游》把《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唐僧师徒全都变了样,唐僧成了武林高手自不用说,而且师徒们各个是风流倜傥的多情公子,剧情、人物性格的突变让人目瞪口呆。有的电视剧里,把凄美的“梁祝”故事戏说成了轻佻的言情武打,令人匪夷所思。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有些历史剧把武则天戏说成了一个天真浪漫、心地善良、能文能武的傻妹妹;将残忍、专制的暴君商纣王戏说成了风流、多情的大男孩;秦始皇和孟姜女之间竟然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凝结着多少人血泪的历史,在影视人的戏说中变成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无数仁人志士为争取民主、自由披肝沥胆的悲壮,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甚至成为嘲讽的对象!
如果说,把《西游记》里的人物进行全新的包装、处理,尽管人们有些不能适应也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因为《西游记》本身就是神话,现在的观众也知道很多电视都是戏说,只要故事吸引人,不会有人计较是否离奇。